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三年虧超52億,背靠李書福,網約車老二“流血上市”,歡迎閱讀。
還有多少新故事可講?
乍一看成績似乎還不錯,但曹操出行仍然沒有擺脫 " 流血上市 " 的命運。
和大家講一個很小眾的數字:" 汽車狂人 " 李書福,要迎來第 10 個 IPO 了。
最近,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關于 CaoCao Inc.(曹操出行有限公司,下稱:曹操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該公司拟發行不超過約 1.92 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4 月 30 日,曹操出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更新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24 年收入達 147 億元人民币,較去年同期增長 37.4%;網約車運營覆蓋 136 座城市,較 2023 年年底新增 85 座城市。
一般來說,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經很牛了。
但李書福不愧是 " 真 · 資本大佬 ",不僅手握 9 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極星、億咖通、錢江摩托、漢馬科技、力帆科技、路特斯科技、極氪,還有兩個正在推進的 IPO,一個是計劃赴美上市的遠程汽車,一個就是曹操出行。
現在看來,曹操出行的資本化進程顯然更快了一步。
01 網約車老二,急着 " 流血 " 上市
2024 年上半年,網約車行業扎堆 IPO,如祺出行、嘀嗒出行、曹操出行先後遞表港交所。
雖然嘀嗒出行和如祺出行先行一步上市成功,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股價直接遭遇 " 腳踝斬 " ……因此當距離敲鍾上市更進一步時,市場和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是:
曹操出行的業績咋樣,能不能打破網約車行業 " 上市即破發 " 的魔咒?
與去年上市的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相比,曹操出行的體量更大,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更多。按 2024 年的 GTV(總交易額)計算,曹操出行以 5.4% 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二,在一二線城市同樣位居第二。
從招股書數據來看,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曹操出行已經在全國 136 個城市運營,月均活躍用戶達 2870 萬人,月活躍司機超 46 萬人,全年訂單量超過 5.98 億個,日訂單量穩定在 1634 個。
乍一看成績似乎還不錯,但曹操出行仍然沒有擺脫 " 流血上市 " 的命運。
2022 年至 2024 年,曹操出行的收入分别為 76.31 億元、106.68 億元及 146.57 億元;年内虧損分别約為 20.07 億、19.81 億、12.46 億元。
壞消息是,還在虧錢;好消息是,虧損幅度正在逐年收窄。但三年虧了超 52 億元,這燒錢速度多少還是有點驚人。
可能有人會好奇,明明賺的也不少,為啥曹操出行還能虧這麼多?
原因主要還是成本太高。報告期内,曹操出行銷售成本分别為 79.7 億元、100.52 億元和 134.7 億元,其中 2022 年的數據高于當年營收,2023 年和 2024 年的營收占比分别為 94.2% 和 92%。
其中,光是司機收入和補貼,就占到了銷售成本的超八成,再加上擴張市場、技術研發、運營維護等各種開支,曹操出行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此外,報告期内,曹操出行毛利分别約為 -3.39 億、6.15 億、11.86 億;毛利率分别為 -4.4%、5.8%、8.1%。
作為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這一組數據意味着距離真正的盈利,曹操出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盈利只是考察财務情況的一個維度,從負債的角度來看,曹操出行的面臨的壓力似乎更大。
截至 2024 年末,流動負債總額高達 96.81 億元,流動負債淨額也有 81.46 億元。
但戶頭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卻遠遠不夠償還流動負債,再不上市融資恐怕流動性就要告急。
這麼一想,上市融資 " 補血 ",或許才是曹操出行最迫切的需求。
02 背靠 " 汽車狂人 " 李書福,還有多少新故事可講?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出行是 " 汽車狂人 " 李書福的資本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2015 年 5 月,李書福的吉利集團内部孵化,以 " 曹操專車 " 品牌切入中高端市場。不同于滴滴、嘀嗒這些互聯網基因更濃厚的網約車企業,從成立起它就帶着傳統車企背景。
背靠吉利這棵大樹,曹操出行雖然融資的次數不算多,但質量都很高,一共經歷過 3 輪融資,且估值随着融資一路飙升:
2018 年完成 A 輪 10 億元融資,估值超 100 億元人民币;
2021 年 9 月完成 B 輪 38 億元融資,B 輪投前估值高達 170 億元。
雖然有外部融資方的加入,但曹操出行的大部分股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李書福的手中。
IPO 前,李書福旗下 Ugo Investment Limited 持股約 83.9%,B 輪投資方相城相行創投持股約 7.4%,A 輪投資方三川基金持股約 4.3%,B 輪投資方農銀投資(蘇州)持股約 1.6%,A 輪投資方天堂矽谷天晟持股約 1.3%。
因此業内有一種說法稱,曹操出行更像是一場商業實驗,要去驗證一個命題:
" 在網約車行業裡,背靠車企的垂直整合模式能否殺出血路?"
舉例來說,嘀嗒出行聚焦于共享出行,核心為順風車業務;如祺出行則主打網約車及 Robotaxi 服務等。相比之下,曹操出行因為有吉利集團的背景,講出了一個網約車行業的新故事——定制車。
從 2022 年開始,曹操出行開始部署定制車,提供規模化的優質服務。這一服務使得曹操出行在網約車行業中脫穎而出,并以此實現大幅度增長。
2023 年,曹操出行定制車履行的訂單占其 GTV 的 20.1%;2024 年,這一比例增至 25.1%。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曹操出行已經擁有中國最大的定制車隊—— 34000 萬輛定制車穿行在數十個城市,TCO(總擁有成本)比普通電動車低近 36.4%,可以說把成本控到了極致。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定制車業務就像網約車市場裡的一條鲶魚,帶來了不同的商業變現思路。
但除此之外,曹操出行似乎沒有什麼新故事可講。
今年 2 月曹操出行上線了一個新業務——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台,宣布要打造 " 智能制造 + 智能駕駛 + 智能運營 " 的閉環生态。
乍一聽有點厲害,但是現實中的運營情況似乎并不理想。據媒體報道,目前測試車隊規模不到百輛,主要在高新區跑固定路線。
唯一值得期待的,李書福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億咖通的自動駕駛芯片,或許有可能成為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台的一個 " 秘密武器 ",但從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在資本的助推下,這次曹操出行流血 IPO,即使成功上市,股價走勢依然充滿懸念,後續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金融八卦女頻道 "(ID:baguanvpindao),作者:月月,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