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預制菜降溫背後,是“暗面”正在被審視,歡迎閱讀。
預制菜的降溫,還在繼續。
即便是 " 預制菜第一股 " 的味知香,也沒抗住這波降溫,不僅二級市場持續走低,業績也開始萎靡不振。包括安井食品、千味央廚等行業領軍品牌,也一樣陷入業績低潮。
經過幾年野蠻生長,預制菜一度成為各路資本看重的 " 藍海 ",但如今預制菜降溫的背後,其實是行業暗面的發酵。商家不敢明目張膽的用預制菜,而消費者又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不高,再加上 "315 槽頭肉梅菜扣肉事件 " 和 " 預制菜走進校園 " 事件後,預制菜的負面形象便進一步擴大。
由此,無論是監管趨嚴還是行業競争加劇,其實都是加強了對預制菜衛生健康上的重視。再加上競争白熱化導致的商品同質化嚴重,那麼 " 卷衛生标準 " 和 " 卷口味 ",就成了預制菜下半場的競争核心。
最近,A 股的大回調吸引了全國股民的關注與激情,紛紛猜測這波 " 牛市 " 能持續多久。其中,受整個股票市場整體回升的影響,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也迎來今年的首次股價大幅上漲。
9 月 19 日,味知香股價開始大幅上調,到 9 月 30 日,股價直接突破 20 元,當日收盤價文 22.28 元 / 股。可惜好景不長," 十月一 " 長假回來的第一個交易日,味知香雖然仍有餘力跳空高開,但第二日 10 月 9 号卻一度跌停,之後連續三天股價回落,如今已然跌破 20 元 / 股的價格。
(圖 / 味知香股價走勢圖 )
這波來自股市的狂歡,并沒有能掩蓋預制菜整體降溫的事實。自 2023 年 2 月,預制菜龍頭味知香的股價到達 61.57 元 / 股的歷史最高峰後,便開始一路下滑,至今市值跌去三分之二,約等于 " 膝蓋斬 "。當初在一年之内收獲 22 次漲停板的 A 股 " 優等生 ",現在似乎只剩 " 跌跌不休 " 了。
二級市場不樂觀,味知香的業績表現,同樣萎靡。
财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味知香實現營業收入 3.27 億元,同比下滑 21.53%;淨利潤 0.42 億元,同比下滑 43.37%。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味知香業績營利雙降。
業績的疲軟,其實在 2023 年就早有苗頭。去年全年,味知香的營收增速僅微增 0.1%,幾乎原地踏步,而淨利潤已經開始下滑 5.42%。
跟随業績一起下降的,還有味知香一直以來重要的加盟業務。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份,味知香的加盟店數量就減少了 127 家至 1778 家。
2023 年,味知香的加盟店業務營收為 4.28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是業績的最大 " 驅動力 ",而加盟業務陷入 " 關店潮 " 的味知香,在 2024 年上半年的加盟渠道收入為 1.76 億元,仍占總營收一半以上的貢獻收入,但同比 2023 年上半年下滑 20.6%,這也直接影響公司整體業績表現。
味知香對此表示,二季度加盟店數量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大環境導致門店賺錢效應下降,一些本身經營不太好的店主在經營過程中看不到希望就選擇了關店。
不過,預制菜的降溫,也不止體現在 " 預制菜第一股 " 身上。
從行業情況來看,同樣布局預制菜的安井食品一改前兩年保持在 30% 以上的營收、淨利潤增速,在 2024 年上半年僅有部門數增速。而千味央廚,同樣增速驟降,上半年營收增速降至部門數,淨利潤增速堪堪突破 10%。
從各大品牌的表現來看,預制菜已經失去前幾年的火熱。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為 3459 億元,預計 2026 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将達 10720 億元,預制菜行業成為可以預見的下一個萬億市場。
預制菜,是個眾所周知的藍海,而其之所以發展如此快速,與受到 b 端商家的喜愛有關。預制菜因為成本低,且出餐時間短,味道也不差而被 b 端商家選擇。
一直以來,餐飲行業的競争都非常激烈,因為準入門檻低,市場又是 " 吃穿住行 " 中剛需排第一的,所以在激烈競争下,每年都有無數門店關閉,其中因為原材料損耗、人工成本等原因導致利潤微薄而支撐不下去的不在少數。
而預制菜的出現,無疑解決了這一問題,達成有效的 " 降本增效 "。并且在 2023 年,政策檔案也提到 " 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标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
随着政策發布,2023 年成為預制菜行業進入更快速的發展,預制菜企業數量激增,就連味知香的加盟店,也在這一年達到近 4 年的最高峰。企查查數據顯示,預制菜企業 2024 年一季度新增注冊量是去年同期 15 倍有餘。同時,前幾年預制菜行業融資項目不斷。
但是,在 " 火熱 " 發展的背後,卻是被消費者诟病,商家不敢用得明目張膽,行業監管也越發趨嚴。
預制菜降溫背後,也有消費者的選擇。對于商家 " 降本增效 " 的好物,對于消費者而言,卻是躲不開的 " 刺客 "。
明明同樣的價格,如今買的卻都是預制菜。幾乎很少有消費者能毫無負擔地接受 " 預制菜 ",而今的外賣中,本該是最基本的現做飯食,居然有一天也成為 " 賣點 ",只因為 " 預制菜 " 泛濫,消費者避無可避。
" 現在外賣都不敢點,根本分不清是不是預制菜,買明确标注現做的外賣價格會比一般外賣貴三分之一,買不标注的又擔心被預制菜背刺。" 打工人邢傲偉(化名)吐槽道。更有網友直言:" 本來點外賣就是不想做飯,沒想到商家也不想做。"
(圖 / 預制菜來源:小紅書)
而對于使用預制菜的商家,也很少有像薩莉亞那樣明确表示自己用的預制菜,即便被人問起,也成了商家 " 不能說的秘密 "。
根據中商數據網顯示,目前我國 " 預制菜 " 市場主要以 B 端的餐飲店銷售為主,C 端僅占 15%。相比 C 端消費者,預制菜更多的客戶是 B 端商家。
開店的妍妍(化名)表示:" 開店後天天有人來推銷預制菜,試了一個他們的菜,微波爐裡留下一股香精味。" 在妍妍看來,預制菜雖然節省成本,但自己并不想這樣做,而當她知道現在的外賣店鋪幾乎都在用預制菜,也不得不感慨:" 現在的餐飲挺可悲的 ......"
尤其在此前曝光的 "315 槽頭肉梅菜扣肉事件 " 和 " 預制菜走進校園 " 的風波後,預制菜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進一步推向負面,争議也越發擴大。而目前,我國 70% 的預制菜都由小作坊生產,整個行業缺少統一标準和全面的監管。
2024 年 3 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預制菜的範圍,以及推進預制菜标準體系建設、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很明顯,對于如今的預制菜企業,标準化生產,是他們減少争議的必經之路。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 iBrandi 表示:" 雖然預制菜行業在蓬勃發展,但最關鍵的問題是消費端并不認可,因為當預制菜的國标沒有出台時,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整體認知是空白的、錯誤的。"
" 當你沒有國标的加持,沒有國家在預制菜方面的大力地宣導、科普以及引導,食品安全就沒有保障,整個中國的預制菜必将沒有太大的消費的紅利,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餐廳直接就抵制預制菜,強調‘現炒現賣’。這個也是目前整個預制菜遇到低迷的核心原因。" 朱丹蓬解釋道。
如今的預制菜行業,正處于被審視的階段,也正在告别野蠻成長,走向大浪淘沙。
行業處于藍海,自然也引得無數資本入局。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年來,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逐步增長,目前,我國有超 6.8 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58% 的企業成立于 5 年内。
像是 " 核酸大王 " 張核子在去年就進軍預制菜賽道、統一也推出預制菜新品、糧油界的金龍魚、賣水的農夫山泉等其他行業的巨頭紛紛布局預制菜賽道,而預制菜行業也迎來一番新的風起雲湧 ......
(圖 / 預制菜來源:小紅書)
值得注意的是,連電商平台和零售渠道的商家也在加碼預制菜業務。比如盒馬在 2017 年就入局半成品菜賽道,之後還成立了 3R 事業部,集研發、加工、零售為一體。盒馬在上海發起預制菜生态聯盟,提出整合預制菜 " 產 - 學 - 研 - 銷 " 的全鏈路,并對外宣布預制菜戰略更新。
而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透露,早在 2021 年第四季度,叮咚的預制菜 GMV 就達到了 9 億多人民币,年化 30 多億人民币的體量,占到總體 GMV 的近 15%。
不過,随着玩家的增多,預制菜行業也進入到競争白熱化和嚴重同質化的階段。
作為行業頭部的千味央廚,面對這樣的行業勢态,也給出風險提示:随着大型速凍企業的加入,未來 B 端市場競争可能更為激烈,這為公司發展帶來了挑戰。
5 月 27 日,中消協發布《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報告提到,預制菜等新型食品生產經營模式需加緊規範,食材不新鮮、口味還原度不夠、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化低、标準不健全等問題引發消費者擔憂。
可見,預制菜的發展已經從野蠻生長到了大浪淘沙的階段,而在負面輿論愈盛,行業競争更新導致同質化嚴重的現在,預制菜行業也站在了十字路口。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重視衛生标準化生產,對于未來的行業競争,或許食品的健康衛生及口味還原度,才是在眾多品牌中 " 殺出重圍 " 的有效競争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新消費 Daily"(ID:ibrandi),作者:Tinney,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