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1%的服務費,無法阻止閒魚成為B2C平台,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博弈,作者丨及川徹
近日,閒魚發布《軟體服務費收取政策說明》,稱拟對于在平台開展高頻高額交易的賣家收取軟體服務費,該收費政策預計于 6 月 6 日正式生效執行。
詳細來看,如果有用戶當月閒魚賬戶下產生的成交訂單數量大于 10 件且累計成交金額大于 10000 元,那閒魚便會針對當月超出收費門檻的成交訂單,以每筆訂單的實際成交額為基數收取 1% 服務費。
乍看,新政策确實是為解決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泛濫的問題而來的。
前幾年,主打 " 讓閒置流動起來 " 的閒魚在外界風評頗高,在這個二手交易平台,個人賣家和個人買家各取所需,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二手物品。但當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大量湧入後,閒魚開始 " 變味 ",起碼對個人賣家和買家來說,它已不再純粹。
新政策針對的群體為高頻高額交易的賣家,但外界很多聲音認為 "1% 的服務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事實上,如果站在勸退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的角度來看,那如今的新政策與此前閒魚開通賣家招商的操作顯然是矛盾的,但是,如果将閒魚從 C2C 到 B2C 的轉變視為被動與主動選擇結合下的產物,那麼這個新政策便很好理解了。
困局之下
如果是閒魚早期用戶,很容易感受到閒魚近年來的變化。前幾年,閒魚上的交易物品多數文案描述都很日常,交易物品照片也很生活化,這是個人賣家占據主流的顯著特征,但如今,交易物品的文案和照片都變得異常精致,這是職業賣家占據主流的象征之一。
近一兩年,不少人都有類似經歷,即在淘寶點擊某產品鏈接時會突然跳轉到閒魚平台,又或許在閒魚看到 " 類似二手 " 的產品信息,點進去卻被導流到了淘寶平台,這些商品背後站着的都是職業賣家。此外,諸如 " 某某場館倒閉 / 清倉,用具 / 家具便宜出 " 此類文案,基本也都是職業賣家慣用的 " 包裝技巧 "。
閒魚職業賣家究竟占到了何種比例,尚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但一個客觀事實是,過去幾年在閒魚成就造福神話的職業賣家不在少數。
知乎上有一個名為 " 在閒魚上怎麼賺錢 " 的問題,高贊回答點贊達三萬,答主從開通閒魚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閒魚的貨源從哪裡來、如何打造爆款、如何提高閒魚權重賣更多貨四點給出了不少幹貨,這一回答出圈後,評論區甚至成為了職業賣家群體的經驗交流區,更有不少準備發力閒魚的小白慕名而來,拜讀文章。
對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來說,閒魚确實擁有足夠的吸引力。首先是用戶規模,今年阿裡第一季度财報顯示,閒魚一季度活躍人數超過 1 億,從年齡分布層次來看,閒魚用戶非常年輕化,90 後占比超過 60%,95 後超過 36%,95 後人群規模超過 3300 萬。而這群年輕人,正是當下的主力消費群體。
其次是成本問題,一者,在傳統電商平台開店賣貨需要繳納保證金,二者,在傳統電商平台獲取曝光和流量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在閒魚上,這些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對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而言,閒魚本質上就是一個 " 不需要資格認證 " 和 " 可以規避部分商家責任 " 的賣貨平台。
由此來看,大量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湧入閒魚,便不難理解了。但是,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成就自己的造福神話時,個人賣家和個人買家在閒魚的體驗卻糟糕了起來,知乎上 " 為什麼閒魚越做越差 " 的問題下回答上千條,每一條幾乎都是吐槽。
其中不少個人賣家表示,職業賣家湧入閒魚後,自己的閒置轉手效率直線下跌,這不難理解。站在買家的角度來看,如今在閒魚搜索某類商品,首先跳轉出來的多數都是職業賣家的商品信息,職業賣家與個人賣家比例失衡後,個人賣家即便頻繁擦亮也很難提升曝光率,這也導致個人買家很難找到個人賣家。
但是,二手販子卻不會被此困擾。如今,個人賣家在閒魚發布電子產品時,經常會碰到下面的情況,即發布後瞬間便被拍下,此類交易中雖說也有個人買家,但更多的是二手販子,只要有人發布的產品低于他們的定價,他們便可以利用軟體瞬間掃貨。
如此境況下,個人賣家和個人買家的體驗可想而知,這也直觀反映在了閒魚的用戶規模上。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1 年 6 月時閒魚的月活用戶達到 1.43 億,迎來了一個巅峰值,但到了 2023 年 1 月,閒魚月活只剩下 9739 萬。
有人認為,如今的閒魚更像是拼多多的翻版,這句話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不少職業賣家出售的商品與拼多多的商品是共享貨源的。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相同的商品,閒魚上有時候反而會比拼多多更貴。
如果要在二者之間選一個平台購買新品,那很多人的票自然會投給拼多多。閒魚雖然在 2022 年發布規定,要求經營性賣家發布新品時必須提供 " 七天無理由退貨 " 服務,但賣家僅是通過設定 "99 新 " 便能規避這一規定,對消費者來說,應有的權益還是無法得到保障。
收取服務費的新政策發布後,輿論裡不乏樂觀聲音,有人就在網上直言:" 如果閒魚真的能保護賣家和買家,遇事不推诿,我賣個人物品的,就是交 10% 的手續費我也願意。" 那麼問題來了,這 1% 的服務費真的能保護得了個人賣家和買家嗎?
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個人賣家和個人買家的理想訴求,是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回到屬于自己的平台,但現實是,1% 的服務費,不足以勸退大部分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原因也很簡單,收費還是太低了。
以一萬元的月銷售額來計算,1% 的服務費也僅有 100 元,如果賣家銷售的商品毛利率可觀,便可以忽略這個服務費的存在。閒魚上,有一種賣家為 " 無貨源賣家 ",即把貨源平台上的產品上傳到閒魚上來賺取差價,網上有人透露,這種無貨源模式利潤在 4% 至 5%,由此來看,扣掉 1% 的服務費也無傷大雅,更重要的是,這尚且稱不上高利潤生意。
目前來看,1% 的服務費真正打擊到的,還是食物鏈底層的存在,即毛利極低只靠走量賺取利潤的生意,比如此前在閒魚非常火爆的卡券類商品,如出售視頻平台和數字音樂平台的會員卡等。問題在于,如今閒魚上職業賣家兜售的商品種類豐富程度不亞于主流電商平台,只将薄利多銷的小商品清理出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甚至反而會讓買家的體驗進一步惡化。閒魚上的商品本身 " 非标準性 " 較強,價格浮動空間較大,若商家不願意承擔 1% 的服務費成本,大可以通過提價将其轉嫁給買家。1% 的比例實在太低了,即便商家轉嫁成本,有時候也很難被洞察。
如果要勸退職業賣家而二手販子,服務費比例要達到多少才算合理,其實很難平衡。在海外,Ebay 抽取的服務費占比 12%,在國内,此前得物服務費上漲到 10% 時,不少賣家轉戰閒魚,由此來看,服務費比例太低可能起不到效果,太高又會勸退賣家和買家,着實是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除了收費太低外,收費不全面也是閒魚新政策的一大問題。文章之前提到過,閒魚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二手販子,尤其是電子產品類目,這些二手販子也扮演着 " 買家 " 的角色,因此,不少閒魚老用戶也指出應該同時向月交易額超過一定金額的買家收取手續費,以此來遏制二手販子和黃牛。
對于閒魚的新政策,有人認為,這是閒魚在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泛濫下的無奈之選,展開來說,既然問題難以解決,那面對嚴重的社區生态問題,閒魚只能通過向職業賣家和二手販子收服務費獲取利潤,來及時止損。但閒魚是否被動,還是要打上一個問号。
此前,作為 C2C 交易平台,閒魚的性質更為中立,個人賣家與買家自負風險,諸如交易問題也是通過小法庭等形式解決。當然,《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如果二手平台上發生了詐騙,平台應該協助消費者追回款項,如果無法追回,平台雖無主觀故意,但也有過失,應對消費者的損失應承擔連帶責任。但在中立的前提下,平台多數時候可以被劃歸到 " 無責 " 範疇。
一旦閒魚對平台的交易開始收取服務費,那性質便發生了變化,就像用戶質疑的一般:" 你可以收費,但是在收費之後,買到假貨算誰的?" 在收取服務費的前提下,賣家和平台成為了實質上的利益共同體,所承擔的連帶責任的重量便不是過去可比的,也不是一個閒魚小法庭便能解決的。
早在 2020 年的時候,閒魚平台上職業賣家增多這一問題就被廣泛吐槽,在此背景下,閒魚時隔近三年給出了解決方案,一個幾乎很難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看着并不合理,但若回顧閒魚近兩年的動作,或許便能發現問題所在。
去年,閒魚開通了合作招商渠道,即閒魚小鋪,其中線上招商招募有手機數碼賣家、卡券放心充賣家、二手車賣家、百币奪寶獎品供應商四大類,每一類賣家成為閒魚合作賣家後,都将獲得不同程度的扶持,如成為閒魚手機數碼合作賣家後,就有機會獲得閒魚手機嚴選頻道、驗證好物頻道、搜索篩選等流量扶持。
将開通招商渠道、發布新品 " 七天無理由退貨 " 的規定、向高頻高額賣家收取服務費結合到一起來看,這其實更像一套組合拳。在新政策的聲明中,閒魚表示收取服務費是為了規範二手交易市場,提升用戶體驗,保障用戶權益,但事實上,以上一系列動作都是與這句話背道而馳的,起碼現階段對個人賣家和買家來說如此。
如果說最初閒魚從 C2C 到 B2C 的轉變是被動的,那從這套組合拳開始,閒魚也給出了自己的主動選擇。只是,這究竟是不是一步好棋,目前仍是存疑的。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