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司馬南的“主義”與生意,歡迎閱讀。
司馬南上熱搜了。因為偷稅。
今天,稅務部門公布了這位超級網紅偷稅案件的處理情況。
通報稱,司馬南在 2019 年至 2023 年期間,通過隐匿收入、虛假申報等手段,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 462.43 萬元。此外,其實控企業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通過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等方式,少繳企業所得稅 75.32 萬元。
這不是司馬南事後感到羞愧自己主動交代出來的,而是稅務稽查部門依托稅收大數據分析發現這位濃眉大眼、平日裡以義正辭嚴的正面形象示人的網絡 " 大 V" 涉嫌偷稅後,依法對其開展立案檢查而查實的。
最終,根據稅務稽查機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司馬南及其實控企業追繳稅費款,加收滞納金、罰款共計 926.94 萬元 ……
網上瞬間刷屏。朋友圈熱鬧的跟過年似的。
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其個人行為的違法性,更因其長期以 " 愛國鬥士 " 自居、頻繁攻擊民營企業家并塑造道德高地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偷稅漏稅到被輿論 " 驅離 ",司馬南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折射出這位超級網紅言行不一的兩面形象。
作為全網粉絲超 5600 萬的 " 意見領袖 ",司馬南曾多次在社交媒體上高調批評他人逃稅行為。薇娅逃稅事件爆出後,司馬南痛斥薇娅 " 道德淪喪 ",并發布 75 條與稅收相關的視頻,從國際關稅到棄籍稅侃侃而談,甚至以美國富人逃稅為例标榜 " 納稅正義 "。打臉的是,他對别人 " 嚴于律人 ",對自己卻是 " 寬以待己 ",妥妥的雙标。司馬南偷稅的的案例警示公眾人物,缺少善良和心底的敬畏,說多少漂亮的、" 正義 " 的言論,最終必将被反噬。
對司馬南的争議不僅限于這次的稅收問題。近年來,他多次以激烈言辭攻擊民營企業家,将 " 資本家 " 标籤與道德污名化綁定,甚至被指為 " 民營經濟負面輿情的主要制造者 "。
曾經,他火力全開炮轟知名民營企業,引發輿論撕裂,被何祚庥院士等痛批。
這種将民營企業置于道德火刑架上的行為,不僅加劇了企業家群體的焦慮,更與其偷稅行為形成鮮明對比:一邊以 " 反資本 " 姿态收割流量,一邊通過企業違規操作謀取私利。
也正因為他的口碑之差,去年與西某酒廠合作推廣時,因公眾強烈抵制,品牌方被迫發布聲明規範市場活動,網友甚至戲谑西鳳酒為 " 夾香型 " 酒。而多次被路人硬怼,在許昌胖東來商場直播時被勸離等,明眼可見大家對他的讨厭與反感。盡管商場解釋此舉系出于隐私保護,但輿論普遍将此解讀為 " 民意驅逐 ",折射出社會對其長期言論的累積性不滿。此後,司馬南雖試圖以贊美胖東來淡化争議,但公眾已難掩對其 " 嘴上主義、心中生意 " 的失望。
司馬南偷稅案揭示了公眾人物 " 道德人設 " 的脆弱性。他早年以 " 反偽科學鬥士 " 成名,後期轉型為 " 愛國大 V",卻屢次陷入争議:在美國購置房產被戲稱 " 夾頭 ";攻擊民企時被質疑動機不純;最終因偷稅被公眾定性為 " 劣迹藝人 "。這種 " 說一套做一套 " 的行徑,本質上是将公共話語權異化為牟利工具,利用情緒煽動掩蓋自身的不法行為。
更值得警惕的,是司馬南的言行對社會價值觀的衝擊。他通過扣帽子、打棍子的方式制造對立,卻在私下踐踏法律底線,這不僅損害了公眾信任,更消解了社會對 " 正能量 " 的認同。正如網友評論:" 愛國不是生意,正義不能雙标 "。公眾人物的影響力與其道德責任應成正比,若以 " 愛國 " 為盾牌行違法之實,終将遭到法律與輿論的雙重審判。
司馬南的 " 塌房 " 并非偶然,而是長期背離法律與道德底線而自食的必然結果。
司馬南偷稅案也為所有 " 流量追逐者 " 敲響警鍾:在法治社會,任何以 " 主義 " 為名的生意經,終将暴露于陽光之下。唯有言行合一,心懷善意,心底坦蕩,心存敬畏,方能真正赢得公眾的認可與尊重。
(文 / 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