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研發十年,國產核磁共振設備終破海外壟斷,歡迎閱讀。
文|陳思園
編輯|袁斯來
對普通人來說,MRI 檢查不算陌生,他們也習慣 MRI 設備上海外廠商的名字。現在,這些常年被海外壟斷的設備将出自中國廠商。
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由聯影醫療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研制。此外,該型号儀器已開始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應用。
聯影醫療是我國高端醫學影像龍頭企業,主攻高端醫療裝備,研制了世界首台全景動态掃描 PET-CT Total-body uEXPLORER 探索者、智慧仿生微創介入手術系統 uAngio 960、全球首款 5.0T 人體全身磁共振系統等高端醫療產品。
2022 年 8 月,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是當年科創板市場最大的一筆 IPO 項目。據公司披露的數據,上市首年,聯影醫療總收入 92.38 億元,歸母淨利潤 16.56 億元。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 22.13 億元,歸母淨利潤 3.30 億元。今年 6 月,聯影醫療以公開摘牌的方式增資上海艾普強粒子設備有限公司,後者于去年獲批的 " 質子治療系統 " 是首台獲準上市的國產質子治療系統。
實際上,早在 2011 年,聯影醫療便正式啟動了高場人體磁共振系統研發項目,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參與,該院生物醫學影像團隊在其中承擔關鍵任務。2022 年 8 月,聯影醫療 5.0T 人體全身磁共振系統的注冊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為全球首款 5.0T 人體全身磁共振系統。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是繼 CT 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上世紀 70 年代起便應用于醫學領網域。成像清晰度高、對軟組織及血液流動分辨能力強、空間定位準确、有效檢測顱腦血管常見疾病,對人體不會產生生理損傷,這些優點使得 MRI 在臨床診斷上優先于 CT、超聲等其他影像技術。
然而,由于構成核磁共振儀器的部件超導磁體成本高,頻譜儀、射頻系統、計算機影像重建系統等技術難度高,加之西門子、通用電氣、飛利浦三巨頭壟斷因素,核磁共振儀器的購買價格與維護價格昂貴,被譽為 " 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 "。
作為技術股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聯影醫療一同研制核磁共振系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共建,于 2006 年成立。該院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2 年,研究方向包括:熒光成像、光聲成像、光學探針。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聯影醫療的合作實現了國產核磁共振儀的量產,打破國外壟斷局面,有望将動辄千萬的設備價格降至百萬,為降低核磁共振醫療服務價格、提升醫療效果帶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