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次沒有許光漢的屁股了,歡迎閱讀。
去年灣省最爆的電影,當屬《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一部要素頗多的電影。犯罪、驚悚、奇幻、喜劇、家庭等等。
本質來說,一部适合多數人觀看的商業片。一部極為成功的商業片。
所不同的是,這商業片裡,夾雜了内地觀眾看不到的 LGBT 和屁股元素。也即 " 尺度 "。
許光漢的屁股在影片中起了多大作用呢?
乍看,沒啥用。
細想,作用可太大了。
《鬼家人》的主題之一,是對男權,或者說強權的戲谑。
許光漢扮演的直男,起初的設定是有些鄙視 " 死 Gay"。
從人格平等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直男是有點問題在身上的。于是在接下來的劇情中,他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被林柏宏扮演的死 gay,折騰地半死。
露出屁股,是讓他出洋相。是對死直男的懲戒。也是對強權的批判。
可能有人覺得這懲罰太輕。其實蠻重了。中國人好面兒的事全世界都知道。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把一個直男的屁股堂而皇之暴露,這絕對稱得上是件頗為羞辱的事。
《鬼家人》在批判強權之餘,還呈現了一位極具熒幕魅力的死 gay 形象。影片最後的處理,直男有被折服但沒被掰彎,也可見編劇的功力。
影片上映後,起碼會有一批人會對這一群體改觀。
《鬼家人》作為一部面向大眾的成功商業片,卻讓觀眾了解、走進的是小眾群體的世界。意義不能說不大。
就像編劇吳瑾蓉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 我們做這部電影,是真的希望毛毛投胎以後的世界,是一個對北極熊、海龜、同志、女性、沒有犯罪意圖的直男們都更美好的世界。"
如今時隔一年,《鬼家人》的衍生劇《正港分局》正式上線。
雖說是衍生劇,但主題迥然于《鬼家人》。
劇版沒有許光漢的屁股。也沒有死 gay。
至于電影裡代表奇幻元素的鬼魂,說到底只是一種呈現形式,對主題核故事影響并不大。
那就坦白講,《正港分局》裡也沒有。
換而言之,衍生劇剔除了影版的呈現形式與核心表達。
那麼還剩下什麼?喜劇。犯罪。
所以,如果你真把《正港分局》當做《鬼家人》的衍生劇去看,大概率會失望。
反之,将其當做一部消遣休閒劇去看,那就還算湊合。
在喜劇與犯罪之間,《正港分局》會更偏向喜劇多一點。倒不是說全程埋梗,笑得地上打滾。而是犯罪元素實在弱了些。
一共六集,就圍繞一個案子展開。哪怕故事被案子全程貫穿,依然給人的感覺是弱了些。
案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有點鬼扯。
講出來甚至有點羞恥中二。更适合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是有教育意義的。
案子叫做,成語殺人事件。
鬼扯的是殺人動機。
被害人的死因是用成語時寫了錯别字。
簡言之,《正港分局》講述的是一個錯别字警察正義執行的故事。
但從現實角度講,這個 " 錯别字警察 " 是個罪犯,他所謂的 " 正義執行 ",是以成語的形式,了結他人性命。
比如劇中第一個被害人,死前身上被撒滿了雞毛,魚缸裡的魚被撈出來,刮了鱗片附着在死者身上。
打一成語。
鳳毛麟角。
至于為什麼他會死。是因為身為保安的他,在小區告示裡用的成語,是錯别字。
" 設身處地 " 寫成了 " 舍身處地 "。" 通宵達旦 " 寫成了 " 通霄達旦 "。
結果被錯别字警察逮到了,于是他就翹辮子了。
我說它案子鬼扯,不僅是這個難以讓人信服的殺人動機。
還在于,錯别字是常見的事,但成語中有錯别字确是相當罕見了。是什麼牌子的原始輸入法?打成語還能有錯别字?
也可能灣省的确就這種科技水準,輸入法就是難用。這是我對《正港分局》有關成語中出現錯别字而被殺,唯一能想到的解釋。
如果将成語錯别字警察,換成 " 的地得警察 ",故事的可信度我想至少提升一個等級。可惜,換不得。因為兇手的眼睛怕是殺得都要幹了。
有意思的是,劇中的錯别字警察,還不止一個人。
二十年前,也是有一位老師,因為學生出現了成語錯别字,就将其殺害了。
值得一提,錯别字警察一代目,是楊佑寧扮演的。
他面對記者,毫不慌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且振振有詞。
" 中文博大精深,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而成語,它包含我們民族積累了幾千年的智慧跟教訓。一個人,如果不認真看待民族的瑰寶就是不忠,對于老祖宗傳承給我們的智慧不屑一顧,那就是不孝。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顏面苟活在這個世間 ······ 我殺了兩個人,只不過是拯救了兩個淺白的靈魂,拭去了兩滴民族的眼淚。"
無論是從案子還是對兇手的刻畫,不難看出,《正港分局》的看點,更多集中在犯罪者身上。
包括形象方面,以及一代目所作出的一些 " 吃人 " 舉動,顯然是對《沉默的羔羊》的致敬。
而電影《沉默的羔羊》,也是以安東尼 · 霍普金斯的漢尼拔最為出色。風頭完全蓋過了朱迪 · 福斯特扮演的實習生特工。哪怕朱迪憑此拿下了奧斯卡影後。
同樣的,《正港分局》中的許光漢和王淨,幾乎也成了 " 陪襯 "。
雖然導演有意通過不同的辦案方式,對兩個角色的性格做有意突出。
但看在眼裡,只會讓人覺得吵鬧,對形象的塑造,幫助并不大。
尤其對看過《鬼家人》的觀眾來講,這部衍生劇裡的角色,陌生感十足。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戲眼沒有在兩位主角身上。看點完全被 " 成語殺人案 " 這一鬼扯案子的兇手吸引了去。全片最震撼我的場面,便是二代目成語警察做出衛道行為的那一刻, 讓我悲傷了好一會。畢竟 ta 的出發點還是好的。
更為遺憾的是,本劇還叫個 " 正港分局 "。對比《鬼家人》中以許光漢為核心展開的故事," 正港分局 " 的故事似乎應該圍繞整個分局所有人展開。
可看到最後會發現,對其餘角色的刻畫,全然是在不停打标籤。
小胖,就不斷強調吃貨标籤。點外賣、送草莓、減肥要先吃飽等等。
少年,就強調戒毒的卧底标籤。
淑芬就太離譜了,除了喜歡測旁人的 MBTI 之外,不斷強調的甚至只是她的名字," 是淑芬不是嘉芬 "" 是淑芬不是建芬 " ······
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一個熱熱鬧鬧的 " 正港分局 " 群像,而是一個個标籤組成的刻板角色。
人物塑造這方面,無疑成了本劇的最大遺憾。
總得來說,《正港分局》還是以喜劇要素為主,笑點還是蠻多。
當個樂子看看即可。懸疑啊、犯罪啊,就沒必要過多在意。更不要拿去和《鬼家人》做對比,只會是徒增不快。
不過從劇集的彩蛋來看,似乎還有出續集的打算。
可就這部所呈現出的質量,實在讓人再生期待之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