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90天虧2850億,麻了,歡迎閱讀。
作者丨楊博宇
來源丨投中網
美股上蹿下跳," 濃眉大眼 " 的主權基金也栽了跟頭。
最近,挪威全球政府養老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發布了第一季度投資數據:投資回報率為 -0.6%,大虧 4150 億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币 2853 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科技股暴跌:在其投資組合中,股票投資的回報率為 -1.6%,大大拖累了基金整體表現。
而在去年,美國科技股為其貢獻了最大收益:2024 年基金整體回報率為 18.2%,其中科技股回報率高達 35.1%。只是短短三個月時間,就風水輪流轉了,曾經的小甜甜成了牛夫人。
這次股票市場的失利,會不會推動其進軍私募股權市場呢?畢竟這家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沒有在 VC/PE 身上投過一分錢,首席執行官尼古拉 · 坦根在今年一月的采訪中,為這一問題留下了懸念。
投美股,虧了近 3000 億
根據全球政府養老基金(以下簡稱 "GPFG")發布的投資數據,GPFG 第一季度的回報率為 -0.6%,大虧 -4150 億挪威克朗。按照 3 月 31 日人民币與挪威克朗 1:1.4548 的匯率計算,GPFG 大概虧了 2853 億人民币。
這 2853 億人民币的虧損大部分來自于股票投資。其股票回報率為 -1.6%(其他投資組合收益為:固收回報率 1.6%,非上市房地產投資 2.4%,未上市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 1.2%。)負責管理 GPFG 的挪威央行投資管理機構(NBIM)首席執行官尼古拉 · 坦根(Nicolai Tangen)解釋說," 本季度受到重大市場波動的影響。我們的股權投資回報為負,主要由科技行業造成 "。
看看最近的美股走勢就知道了。
第一季度納斯達克指數從 2 萬點一路狂瀉,到 3 月 31 日已經跌到了 17299 點。蘋果公司則從 250 美元 / 股的高點附近,跌到了 210 美元;亞馬遜從 240 美元附近,跌到了 190 美元;英偉達從 153 美元跌到了 3 月底的 103 美元。上述三家公司正是最近兩年 GPFG 重倉的部分股票。
不過在幾個月之前,上述投資可給 GPFG 帶來了有史以來最豐厚的回報。
根據今年 1 月底,GPFG 發布的 2024 年年報,基金去年整體錄得投資回報率 13%,折合 25110 億挪威克朗,相當于大賺了 16036.5 億元人民币 ( 以 2024 年 12 月 31 日匯率中間價計算 ) 。這大約是多少錢呢?挪威有 553.4 萬公民,相當于去年 GPFG 為每一位挪威人賺到了一輛頂配版的小米 SU7(約 29 萬元)。
如此強勁的增長,也是美國科技股推動的。去年底,GPFG 的資產配置包括 71.4% 的股票、26.6% 的固定收益、1.8% 的非上市房地產和 0.1% 的非上市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其中股票投資回報率為 18.2%,科技股的回報率更是高達 35.1%。年報中還特别寫到:英偉達、蘋果和亞馬遜為 2024 年的回報做出了最積極的貢獻。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3 年 GPFG 的高收益也來自于美國科技股的推動:其整體回報率達 16%,股票投資的收益是 21%。可見過去兩年美國股市的狂飙,為 GPFG 證券帶來了天量的财富。
但不确定性是資產配置的天敵,從官方披露的數據看,美股拖累造成的 4150 億挪威克朗虧損,再加上貨币匯率的劇烈波動造成的 8790 億挪威克朗損失。讓基金的價值從去年底的 19742 億挪威克朗,下降為 18526 億挪威克朗(另有 780 億挪威克朗,是來自政府的淨流入)。
對于全球最大财富基金而言,這些虧損或許并不會造成恐慌。畢竟在 2020 年的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GPFG 也巨虧了 1.33 萬億挪威克朗(約合 1240 億美元),當時他們對外界表示," 我們的基金有 30 年歷史,動蕩面前安之若素。"
而且相比于新冠這樣的黑天鵝,美股的風險 GPFG 沒準早就預料到了,但可能波動幅度遠超所有人的預期。
抛售美國科技股,加倉中國資產
在 2024 年的年報中,管理團隊對可能面對的風險進行了強調,其中 AI 科技股票的價值修正、債務危機、逆全球化導致的世界分裂三大因素,将顯著影響基金的收益。
他們做了測算:" 在所有情況下,股票的損失都是相當大的,但對固定收益市場的影響各不相同。債務危機情景產生的損失最嚴重,該基金的價值下跌了 40%。" 正如年報中所總結的:我們必須為基金回報和市場價值的大幅波動做好準備。
到了今年初,在達沃斯論壇上尼古拉 · 坦根又對美股發出了警告。他說,逆向投資者 " 最好的做法總是與大家背道而馳 ",當前逆向做法應是抛售美國科技股和私募債,增持中國資產。
從公開信息看,GPFG 确實在大幅增加中國資產。截至 2024 年底,基金在持倉中國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除了對拼多多的持倉市值小幅縮水外,對其他股票的持倉市值均有所增加。
對騰訊控股持倉市值高達 66.72 億美元(約折合 479.61 億元人民币)較 2023 年底增加 27.94 億美元,增加幅度為 72%。是其中國持倉的第一大重倉股。對美團的持倉市值增幅超過 100%,對小米集團的持倉市值增加近 176%,對攜程的持倉市值增加幅度約為 100%,對滿幫的持倉市值增加幅度超過 500%。
而且 GPFG 在去年參與了 112 次首次公開募股。其中最大的三家公司中有兩家來自中國,分别是美的集團和順豐控股。
所以有理由相信,GPFG 在美股暴漲的去年,踐行了尼古拉 · 坦根所言的逆向投資。只是船大難掉頭,其重倉美股科技板塊,且以被動投資策略為主,在今年一季度資本市場急劇波動的背景下,受到衝擊是在所難免的。
800 億美金,能不能投到私募股權?
回到一級市場,私募股權投資一直是主權财富基金的重要投資領網域。但這位來自挪威的大金主,幾乎是全球唯一将 PE/VC 拒之門外的。
尼古拉 · 坦根就曾在一檔播客節目中打趣地說:(不投資私募股權)" 這有點像你參加定向越野時,大家都朝一個方向跑,只有你朝另一個方向跑。你就得想,你是把地圖拿反了還是怎麼着?"
于是在 2018 年,管理團隊就向政府建議,将部分投資應用于私募股權領網域。當時正值移動互聯網發展巅峰,團隊舉出 Uber 和 Airbnb 兩大超級獨角獸的例子,大有一副 " 領導,再不投資就晚了 " 的架勢。
但挪威财政部很快拒絕了管理團隊的建議。原因是:擔心非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管理成本過高。在當年财政部給挪威議會的基金年度白皮書裡就寫道:" 非上市公司的投資,将在透明度、管理成本和有限的主動管理模式上備受挑戰。"
确實,按照 GPFG 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私募股權投資信息高度不透明,确實是個挑戰。
2023 年下半年,管理團隊再次提出相關計劃。并且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将 5% 的資產分配給私募股權投資,相當于約 800 億美元(約 5700 億人民币)。組建一支 10-15 人的管理團隊(後續擴大到 30 人),并依靠出資歐洲和北美發達市場的私募股權管理公司來進行投資。
但事與願違,2024 年 4 月,挪威政府再次拒絕了基金管理團隊的建議。挪威财政大臣特裡格夫 · 斯拉格沃德 · 維杜姆(Trygve Slagsvold Vedum)對外宣布說:" 我們已經得出結論,目前不對非上市股票開放。理由是管理成本費用較高,非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較低,另外還需要達成廣泛的政治共識。"總之,投資私募股權這事兒,還得從長計議。
而在今年 1 月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尼古拉 · 坦根接受了凱雷創始人之一大衛 · 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的采訪。他說投資私募股權政府内部還在推,還在走流程。
而這次美股市場的當頭一棒,或許會讓挪威官方逐漸意識到,拿出不超過 5% 的資金投資在更高潛力的創業公司上,不光是财務回報的問題,更是買一張通向未來的船票。
參考資料:1. 中國基金報,全球最大主權财富基金出手!2025.1.29.
2. 投中網,又一個頂級 LP 不玩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投中網 ",作者:楊博宇,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