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晶科電子:吉利李書福之子突擊入股,公司業績未“騰飛”,股權轉讓被質疑利益輸送,歡迎閱讀。
近期,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晶科電子 ")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拟港股 IPO 上市。
钛媒體 APP 注意到,雖然汽車智能視覺已代替高端照明成為了晶科電子創收最高的產品,但創利最高的仍是高端照明,同時汽車智能視覺之所以能成為創收最高的產品皆因公司傍上了吉利。特别要說明的是,晶科電子于 2024 年 2 月向港交所提交了 IPO 申請,而李書福之子李星星控股的企業于 2023 年 12 月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突擊入股明顯。在股權轉讓方面,因為兩次股轉轉讓的價格相差較大,晶科電子被證監會質疑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高端照明產品創收持續下滑
晶科電子是一家融合 LED+ 技術的智能視覺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專業領網域涵蓋汽車智能視覺、高端照明及新型顯示。
2021 年 -2022 年和 2023 年 1-9 月(下稱 " 報告期 "),晶科電子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13.88 億元、14.11 億元、13.39 億元,年内利潤分别為 7800 萬元、3907.1 萬元、4956.8 萬元,其中 2022 年公司在營收同比增長 1.6%,利潤卻同比下滑 49.91%。
從業務上看,晶科電子主要擁有汽車智能視覺、高端照明、新型顯示等,具體情況如下:
可見,2023 年前三季度,汽車智能視覺已替代高端照明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一業務,同時,也正是汽車智能視覺收入的大幅增長,才導致 2022 年晶科電子在高端照明收入同比下滑 35.17% 的情況,公司 2022 年全年的收入還能同比增長。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汽車智能視覺創收能力較強,但晶科電子創利能力較強的依然是高端照明。報告期内,晶科電子汽車智能視覺、高端照明、新型顯示的毛利情況具體如下:
可見,高端照明的毛利遠超汽車智能視覺,同時,在毛利率方面,高端照明也始終高于汽車智能視覺,2023 年前三季度兩者已相差了 11 個百分點。
綜合上文,報告期内,晶科電子高端照明產生的收入分别為 10.34 億元、6.7 億元、5.13 億元(同期 2022 年 1-9 月的數據為 5.43 億元),持續下滑。雖然汽車智能視覺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一大業務,但面對着高端照明的收入持續下滑,不禁令人擔心,晶科電子到底是否能保持較高的成長性。
傍上吉利,李書福之子突擊入股
晶科電子之所以能實現上述的業績,主要是依賴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報告期内,晶科電子向前五大客戶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9.98 億元、10.34 億元、9.61 億元,分别占當期營業收入的 71.8%、73.2%、71.7%。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在晶科電子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存在幾個較為特别的現象。首先,2021 年 -2022 年,晶科電子向客戶 A 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4.24 億元、2.89 億元;向客戶 B 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2.55 億元、1.41 億元。也就是說,作為 2021 年前二大客戶的客戶 A 和 B,在 2022 年均大幅下降了對晶科電子的采購額。為何 2022 年客戶 A 和 B 會大舉減少采購額?
其次,在 2021 年,晶科電子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吉利系企業未出現在名單中,而到了 2022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吉利系企業一舉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一大客戶。
同時,從銷售内容上看,晶科電子向吉利系企業銷售智能車燈,也就是說,晶科電子的智能車燈幾乎都是賣給了吉利系企業。換言之,依靠着吉利系企業,晶科電子在報告期内的營收才能保持持續增長。
钛媒體 APP 注意到,事實上,晶科電子與吉利淵源頗深。據悉,2018 年 10 月,晶科電子與浙江吉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控制的公司)合資設立了領為視覺,其中晶科電子與浙江吉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 49%、51% 的股權。
2020 年 12 月,浙江吉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将領為視覺 51% 的股權轉讓給了耀寧科技。需要說明的是,耀寧科技的來頭更加不小。據悉,耀寧科技由寧波春畫秋時擁有 85% 權益,寧波春畫秋時則由昂步投資擁有 95% 權益,昂步投資則由李星星全資擁有,而李星星的父親是吉利控股集團的董事長李書福。
更加要說明的是,2023 年 12 月,晶科電子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耀寧科技收購領為視覺全部的權益,使得領為視覺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述交易完成後,耀寧科技持有晶科電子 13.76% 的股權,僅次于微晶先進光電,成為了晶科電子的第二大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晶科電子于 2024 年 2 月向港交所提交了 IPO 申請。這也意味着,晶科電子在 IPO 申報前夕深度綁定了公司的第一大客戶。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意義何為?是否會對公司的獨立性產生較大的影響?
股權轉讓價格相差較大,被證監會質疑利益輸送
钛媒體 APP 注意到,晶科電子此次港股 IPO 上市并不是其首次衝擊上市,早在 2019 年就已提交了申報稿,并欲科創板 IPO 上市,直至 2020 年 5 月,上述項目的狀态變更為終止狀态,這才導致晶科電子首次衝擊 IPO 以失敗告終。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創板 IPO 失敗之後,晶科電子的股權架構也發生了多次變化,具體情況如下:
可見,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微晶先進光電(目前持有晶科電子 40.58% 的股權)曾先後 10 次轉讓了晶科電子的股權,合計套現 7815 萬元。
在上述股權轉讓中,有一起股權轉讓事件引起了钛媒體 APP 的格外關注。據悉,2023 年 6 月,嘉木融合以 3.89 元 / 股的價格将其持有晶科電子的股權轉讓給了仕地亞,代價結算日期為 2023 年 8 月 24 日。
2023 年 8 月 25 日,豐衍投資與黃鼎賀達成協定,豐衍投資以 3 元 / 股的價格将其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黃鼎賀,代價結算日期為 2023 年 9 月 8 号。
需要說明的是,2019 年 6 月,豐衍投資以 3 元 / 股的價格受讓了晶科電子的股權。這就不經令人疑惑,持有晶科電子 4 年多股權的豐衍投資居然一分錢都不賺、将晶科電子的股權轉讓給了黃鼎賀,并且還是在晶科電子每股股權轉讓價為 3.89 元的情況下。這不禁令人疑惑,這其中到底是否存在貓膩?
需要說明的是,該起股權轉讓事件也引起了證監會的高度關注。證監會官網顯示,在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2024 年 3 月 1 日— 2024 年 3 月 7 日)中,證監會要求晶科電子說明公司 2023 年 9 月股份轉讓價格與前次相比差異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