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海之後,誰能拿下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歡迎閱讀。
國產大飛機第二總裝基地之争,硝煙再起。
國產大飛機 C919 的橫空出世,不只是 " 大國重器 " 的突圍,更帶動一個萬億級產業的崛起,引來上海、成都、西安、南昌、長沙、沈陽、哈爾濱、鄭州等眾多城市競逐。
作為國產飛機制造中心的上海,早已成為中國商飛總部所在地,率先拿下國產大飛機總裝制造中心。
目前,C919 已經進入大規模交付階段,在手訂單超過 1000 架,總額近萬億元,而未來亞太市場民航客機的總需求量超過 9700 架。
如此龐大的市場,顯然不是一座城市、一家總裝基地所能承擔,打造更多國產大飛機總裝基地,就有了現實的必要性。
上海之後,誰能拿下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
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懸念再起?
前不久,上海發布 C919 大型客機二期建設項目招标公告,選址落地上海浦東臨港片區。
有媒體據此認為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總裝線)之争塵埃落定,一如當初甚嚣塵上的 " 特斯拉第二工廠 " 之争,最終赢家都是上海。
就在所有人以為一切已成定局之際,航空航天制造大省陝西,突然出手了。
日前,陝西省印發《培育壯大千億級航空制造與低空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提出 " 搶抓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政策視窗期,加大力度争取國家在我省布局 C919 第二總裝生產線"。
問題在于,如果第二總裝基地繼續留在上海,陝西何來 " 争取 " 之說?
對此,陝西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網傳的第二總裝線,實為上海 C919 總裝基地的二期項目,仍屬第一總裝基地的範疇。
換言之,第二總裝基地仍舊懸而未決,陝西仍有将會,而四川、江西、湖南、遼寧等地,同樣不乏一争之力。
近日,大飛機規模化中部區網域動員會在長沙召開,宣布在長沙設立大飛機規模化中部區網域推進辦公室,為大飛機規模化發展注入 " 湖南力量 "。
就在月初,四川省與中國商飛籤訂了新一輪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支持成都航空做優做強做大,加快将四川建成全國領先的國產大飛機產業基地。
同一時間,江西南昌舉辦 2024 中國飛行大會。當地提出,争取 ARJ21 生產試飛、C919 工交付等更多任務落戶。
這意味着,延續了近 20 年之久的國產大飛機總裝基地之争,再次進入白熱化階段。
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之争,誰更有優勢?
國產大飛機 C919 的研制,集成 20 多個省份、1000 餘家企業及高校、科研院所,30 多萬科研人員的力量,被譽為新型科技舉國體制的代表之作。
在上海之外,四川、陝西、江西、遼寧、黑龍江、湖南等眾多省份都參與其中,航空產業實力不容小觑。
最新發布的先進制造業 " 國家隊 "名單,為我們提供管窺各地航空制造業發展水平的參考指标。
航空制造屬于先進制造業。工信部先後發布四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 國家隊 " 名單,共有 80 個集群入圍,只有6 個與航空產業相關。
最早跻身 " 國家隊 " 的是西安。
早在 2021 年,西安市航空產業集群就率先進入首批 " 國家隊 " 名單,成為我國首個獲批的 " 國 " 字号航空產業集群。
随後是長株潭都市圈的株洲。
2022 年,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入圍第三批 " 國家隊 " 集群,雖然是中小航空,但相關航空裝備企業同樣是國產大飛機供應商的一員。
2024 年,工信部發布第四批先進制造業 " 國家隊 " 名單,四地同時跻身其中:
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集群、長三角(含江西)大飛機集群、哈爾濱航空集群、沈陽航空集群。
這些地方,均是國防工業重鎮,也是國產大飛機主要供應商的集聚地,自然而然成為國產大飛機第二總裝基地的有力競争者。
沈陽有沈飛,哈爾濱有哈飛,成都有成飛,西安有西飛,傳統的軍工產業優勢,正在轉化為商業航空的制造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與周邊地區,長三角連同江西作為一個跨市網域的產業集群位列其中,而沈陽、哈爾濱均為單個城市主導的集群。
四川和長三角,為何都是跨市產業集群?
先看四川,四川的航空工業,雖以成都為中心,但呈現 " 多點開花 " 的局面,周邊城市均有布局。
成都屬于傳統國防軍工重鎮,而德陽則是重型機械和能源裝備的制造高地,綿陽擁有 " 中國科技城 " 等科創載體,均是 " 大國重器 " 和國防科工的承載地,航空航天產業形成協同發展态勢。
長三角也是如此,上海是國產大飛機制造的中心,江西是航空工業發源地之一,而江蘇、浙江則受益于城市群的產業一體化。
近年來,江浙地區先後拿下了蘇州空客中國研發中心、舟山波音 737 完工與交付中心等項目,鎮江、常州、鹽城、揚州等地也圍繞大飛機布局航空產業園區。
這背後,正是上海產業溢出效應的體現。
江西置身其中,更不令人意外,這裡本身就是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
省會南昌擁有洪都公司、洪都飛機設計所、南昌航空大學等科研院所和試驗基地,中國商飛亦在江西設立了生產試飛中心,有望與上海形成聯動發展。
既然作為一個產業集群而存在,那麼江西大概率将作為上海總裝基地的一員而存在,而難以成為獨立的第二總裝基地。
加快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帶來哪些變數?
加快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帶來新的變數。
過去,這些地方比拼的多是航空工業底蘊,而這一次多了 " 國家戰略腹地 " 的支撐。
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是當前我國最重要的戰略布局,旨在以中西部地區作為產業轉移的承載地,肩負起"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和" 關鍵產業備份 "的重任。
" 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裡 "。
面對日益變幻不定的地緣環境和國際環境,要想打造戰略腹地、進行關鍵產業備份,中西部地區顯然好于沿海地區和東北地區。
因此,陝西在相關檔案裡直言 " 搶抓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政策視窗期 ",四川也提出 " 強化國家戰略腹地服務保障功能 "。
綜合考慮航空工業實力、航空產業集群、國家產業區網域布局以及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國產大飛機第二總部或将回到川陝之争,成都與西安的對決。
早在 2007 年,國產大飛機總部基地就出現了 " 川陝之争 "。當年兩會上,來自四川、陝西的數十名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呼籲盡快将所在省份确立為 " 中國大型客機研制基地 "。
不過,國家最終還是選擇了上海。不只是基于上海國際化、高端人才匯聚的綜合優勢,也考慮到上海本身就有 " 運十 " 飛機研制的底蘊和經驗。
如果要在上海之外打造第二總裝基地," 川陝 " 之争的回歸在所難免。
成都是殲 -20 戰鬥機的制造地,且擁有成都飛機、四川渦輪院、中電科 10 所等科研院所,以及成飛公司、成發公司、成飛民機、中電科航電等航空制造企業。
西安則是中國航天液體動力之鄉、中國航天金牌動力的搖籃、中國北鬥創新發源地,聚集了國内航天 1/3 以上、兵器 1/3 以上、航空近 1/4 的科研部門、專業人才及生產力量。
無論西安還是成都,航空制造產業鏈均相當完善,而工科高校實力不相上下,城市能級和人才吸引力旗鼓相當,在第二總部的争奪戰中共同處于領跑态勢。
誰能勝出,既取決于航空產業的發展态勢,更取決于國家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