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鄭則廣:讓生命在一呼一吸間延續,歡迎閱讀。
鄭則廣
醫學博士,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坦沙院區呼吸重症與康復專科病區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已開發鄭氏多功能呼氣正壓震蕩呼吸康復訓練器、呼氣峰流速儀、加溫加氧超聲霧化儀等產品,開發了适合危重症患者使用的鄭氏卧位康復操、進階站立康復操,開展肺康復的臨床治療及其科研。
曾獲 2008 年 "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7 年度 " 呼吸康復診療技術系列研究與產品開發 " 中國康復醫學科技成果獎三等獎、2018 年 " 呼吸康復治療技術裝備的研發及其產業化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8 年度廣州市高層次人才—醫學重點人才、2019 年年度第十四屆 " 優秀呼吸醫師 " 等榮譽。
作者|王慧明
編輯|廖穎瑤
編審|葉芳
通訊員|韓文青
本文共4859字,閱讀時間9分鍾
上世紀 80 年代,鄭則廣正掙扎在屬于自己的命運漩渦裡。
" 再拼一把。" 經歷過 2 次高考失敗,第 3 次高考前,他攥緊了拳頭,暗暗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如果還沒考上大學,就去找工作,緩解家裡的負擔,照顧年幼的弟妹。
鄭則廣出生在廣東陸豐," 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 " 這個不大的海邊小城,曾是我國第一個工農政權的誕生地,後來則更多的是因為 " 毒情 " 嚴重被國家連續挂牌整治而被大眾熟知。有人說,從來沒有天生的犯罪區,導致這一切的根源是長久以來的貧窮,家中兄弟姐妹 9 人,作為長子的鄭則廣從小就明白," 想要擺脫如今的生存困境,讀書是唯一一條路。"
這一次,鄭則廣拼盡了全力,走出考場那一刻,他深深呼出一口氣,心裡也隐隐有了底,填志願時本一心奔着數學系去,卻陰差陽錯被中山醫學院醫療系(現為:中山大學醫學院)錄取。命運的轉捩點來的富有戲劇性,彼時,19 歲的少年對于未來還一臉未知,40 年後,褪去了稚嫩與青澀,以時間為軸,他在呼吸疾病診治中,尤其是極重度慢阻肺診治、依賴呼吸機和氣管切開患者的呼吸康復上碩果累累,成為國内呼吸領網域的佼佼者。
1
入行
病人鼻子上插着氧氣管,嘴巴張得老大,活像一條離開了水的 " 胖頭魚 ",為了能呼吸空氣,只能拼命張口喘氣,累的滿頭大汗。這些年,作為醫生的鄭則廣一直與同事和病人攜手,對抗着這種常見又棘手的呼吸道疾病。
棘手之處在于一旦患上,症狀走向不可逆,從最初的普通咳嗽、咳痰到爬坡時呼吸困難,再慢慢的演變成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也感到憋氣和胸悶,同時引起全身的不适,累及心髒導致肺心病,累及骨骼肌肉導致肌少症,累及胰腺導致糖尿病,累及消化道導致營養不良。
到了晚期,幾乎 24 小時離不開氧氣瓶,上廁所、洗漱,吃飯,甚至是躺在床上休息時都需要氧氣吸入,每天只能在氧氣管周圍的 1.5 米内苟延殘喘,病人說,有時活着比死了更難受……病的名字,叫做慢阻肺。
◎ 正常肺部與慢阻肺的對比。/ 站酷海洛 PLUS
據統計,中國 40 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 20.51%,患病率為 13.7%,總患病人數近 1 億。慢阻肺在我國單病種死亡率和疾病負擔中排名第三,是與糖尿病、高血壓等量齊觀的重大慢性疾病。
而起初,挑戰慢阻肺、當一名呼吸内科醫生并不是鄭則廣的理想,他甚至千方百計想調離這個崗位。" 男孩子首選都是外科,我更傾向于泌尿外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手術夠幹脆。" 結果事與願違,畢業分配時,他被分到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内科系統。
對當時的鄭則廣來說,一時間難以接受," 開頭幾年,我還沒有放棄當泌尿外科醫生的夢想,想過利用考研轉換專業方向,被告知不可行之後聽到周遭的同學紛紛出國,又通過考托福和 GRE 獲取了美國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的藥學博士學位,但最終因考慮需要幫助弟妹們成長而放棄,還是留了下來。"
◎ " 深呼吸,再深呼吸…… " 詢問病情後,鄭則廣拿着聽診器在患者的腹部聽了聽,從走進診室開始,他的病人就一個接着一個,從未間斷。/ 醫院供圖
有了安心當醫生的思想,漸漸地,鄭則廣在這個專業中找到了興趣,為了能當好一名呼吸科醫生,鄭則廣每天下班後會特意跑到中山醫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尋找科研方向,後來卻一次次陷入了瓶頸。
于是,他再一次蠢蠢欲動,最終以離職的方式,報考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研究生," 呼研所水平高、名氣大,一定能幫到我。"回想當初的莽撞,鄭則廣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他被陳榮昌教授招收了。
2
發明
陳榮昌是我國頂尖的呼吸疾病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呼吸動力學,通過實時采集人體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态下的呼吸流量、氣道壓力和呼吸肌電變化等,來解決一系列因呼吸疾病引發的毛病。期間需要用到理工科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方法,這對學醫的鄭則廣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壓力。
為了盡快達到陳教授的要求,鄭則廣那幾年裡又像是回到了高考時,總是第一個到達實驗室,亦是最後一個關燈離開," 家裡大小事全賴妻子撐着。" 當鄭則廣回憶起過往,略帶抱歉地說道:" 雖然辛苦,但也收獲最多。我們做實驗需要留置胃囊管、食道囊管和食道電極,每啟動一個新的研究,陳教授都是先在他自己身上做。" 老師的示範也培養了我不管開始什麼研究都親力親為,鄭則廣說,後來為了建立胸鎖突肌肌電的針狀電極采集方法,冒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血和氣胸的風險,他也會讓同事在他身上進行穿刺、固定。由于反反復復,實驗過後,他的脖子總是紅紅的,就像受了外傷似的。
" 陳教授要求非常嚴格,研究生第三年将我放在了 ICU 實習,要求我做到整個 ICU 的護士、醫生有事需要幫忙時,只要喊我的名字就可以了。"為此,呼吸重症患者翻身、換衣、吸痰等護理工作鄭則廣也參與,卻從中意外開啟了自己的另一項 " 天賦 "。
呼吸重症患者護理流程中,氣道管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時排痰、徹底清除氣道分泌物,以往采取的多是有創的方法,治療費用高,且存在一定的風險,鄭則廣想着幹脆自己設計一個無創且更高效的排痰設備來。
" 我從小就痴迷于手工。幼年時,我最喜歡模仿制作玩具和生活用品。" 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國内首個 " 鄭氏多功能呼吸康復排痰閥 " 誕生,将呼氣相正壓、呼氣相同步震蕩及呼氣阻力三個功能整合在一起,起到擴張小氣道、減少氣體潴留、呼吸相同步震蕩排痰及鍛煉呼吸肌肉的作用。
◎ 鄭則廣發明的 " 鄭氏多功能呼吸康復排痰閥 "。/ 醫院供圖
那一刻起,發明靈感便源源不斷地冒了出來。檢測肺功能的呼氣峰流速儀、提高氣道分泌物清除的加溫加氧超聲霧化儀和幫助精準吸入藥物萬能微型霧化吸入器等與呼吸相關的醫療產品陸續被研發,也創建了鄭氏卧位康復操、鄭氏進階站立康復操和鄭氏吸入方法。
據悉,從 2000 年開始到現在,他已獲得發明專利 15 個,已獲得的實用性新型專利 51 個,已開發成產品的醫療器材類的專利產品 4 個。
◎ 鄭則廣的其中一份發明專利證書。/ 醫院供圖
3
康復
當 76 歲的劉老伯被送到醫院時,已陷入了 " 無藥可用 " 的境地。
腦中風後伴随了嚴重的肺部細菌感染,已行氣管切開,醫生前後幾乎用盡了臨床能夠找到的抗生素,但劉老伯依然持續高熱,顯示病情還在進一步惡化。
" 醫生跟我說,父親痰液中檢測出了全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杆菌,這在 ICU 裡面是致死的超級細菌之一。" 眼看着劉老伯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老人的女兒找到了鄭則廣。
◎ 鄭則廣一大早就來到了病房,在與當天值班的醫護人員進行簡單的晨會和交接班後,開始查房。/ 醫院供圖
" 連最強效的抗生素都不起任何作用,說明還沒有找到病因的根結所在。" 鄭則廣此時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将老人現在用的抗生素都停掉,用他開創的 4S 呼吸康復。鄭則廣說,劉老伯的身體已經產生了多重耐藥菌,繼續使用高強度抗生素已經于事無補,必須要從致病菌的源頭抓起," 不但要預防來之鼻咽喉的分泌物進入下呼吸道,也要做徹底的下呼吸道的排痰引流,保證肺部不再反復感染 "。
之後的每一天,鄭則廣都會帶着護士到病房教劉老伯呼吸康復:包括氣道分泌物清除、呼吸肌肉鍛煉、全身肌肉鍛煉,猶如奇迹般,劉老伯一天天好轉,一周之後便達到了出院的标準,劉老伯的家人也直呼不可思議," 前一秒我們還在着手準備後事,下一秒父親竟然好了。"
◎ 鄭則廣常說,在觀察病情、确定治療方案和評估患者的療效時,要将患者作為自己親人去對待。/ 醫院供圖
" 通常,我們往往将關注點都放在藥物治療上,卻忽略了康復的重要性。"近年來,鄭則廣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呼吸康復上。談及原因,他坦言," 我們的願望就是希望通過呼吸康復訓練,能讓更多的慢阻肺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和家庭,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讓其人生更有價值。"
對于生死一線的掙扎,他自己也深有體會。
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2003 年抗擊 SARS 期間,鄭則廣責無旁貸,衝鋒在前。當時大家對院感認知和防護措施遠沒有如今充分,一線醫生只想着如何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他在一次為非典病人氣管插管後,突然出現了發熱的症狀,剛開始他還心存僥幸,希望是感冒,但在強撐幾天後,肺部 CT 的陰影明确顯示:他感染上了 SARS 病毒。
從正常工作到進食困難,轉變就是一瞬間的事。期間先後出現 ARDS、縱隔氣腫、心肌炎、肺纖維化和雙側股骨頭壞死等并發症,當他躺在 ICU 病床上時,需要借助無創呼吸機,感覺每一口吸入的氣體都很珍貴。
" 說實話心裡也有一絲害怕,但看着周圍都是熟悉的同事,又無比安心。"
幸運的是,他撐過來了。
" 在醫院住院了 60 天,連走廊都出不去,晚上看着窗外街道居民樓的點點燈光和傳來的煙火氣,我額外的羨慕。" 出院那天,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到醫院對面,剪一個頭發,為了保證安全,邊走路邊監測氧飽和度,怕路人異樣的眼光,随身攜帶的血氧儀被他用報紙包裹着,他說就是那一刻覺得," 能自由呼吸真好。"
自由地呼吸,也是所有慢阻肺患者最大的願望,為了能讓這些患者回歸到有自尊的生活,鄭則廣創造性地提出了 "Simplo ( 簡單 ) 、Satisfy ( 有效 ) 、Safc ( 安全 ) 和 Save ( 省錢 ) 的 4S 呼吸康復理論 "、卧位康復操和呼吸康復治療排痰技術。
◎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他除了日常的醫療工作之外,一直帶領他的團隊向全國推廣 4S 呼吸康復技術。/ 醫院供圖
" 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方法,通過非藥物方法治療,僅僅依靠運動康復訓練、心理教育、宣教、消除誘因等方式來治療慢阻肺病人,發揮等同于藥物治療的療效。當你看到一個本來生活需要家裡人 24 小時照顧,吸着氧氣都不能連續地說一個整句的病人,通過進行呼吸康復治療後,能下地活動,你的高興度不亞于病人。" 鄭則廣說這也堅定了他向全國推廣呼吸康復技術的信心。
4
未來
鄭則廣的學術成果和臨床實力逐漸為人熟知,慕名前來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病區的床位一直爆滿,預約的電話就沒停過,同事們私底下說他是 " 拼命三郎 "。
" 除了臨床工作,鄭教授還需要教學、科研,承擔很多協會的工作,幾乎每一天,病區最後一個吃午飯,最後一個進入休息室,午休小憩後,又開始忙碌起來,他總閒不住,有點像鍾南山院士的工作熱情。" 曾護士長說,鄭則廣凡事親力親為,每一個醫囑都要把關,每一個患者都要看到,就屬他最 " 特别 "。
◎ 鍾南山院士常對自己的學生鄭則廣說,當醫生面對困難要敢于擔當、敢于挑戰。/ 醫院供圖
" 來我們這的幾乎都是疑難復雜重症的,你必須要時刻小心,治療用得好就是治病,用不好就是殺人。" 鄭則廣舉例說,像慢阻肺最基本的治療就是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或聯合表面激素,這些吸入藥物必須到達小氣道和肺泡才發揮最大的療效,但是大多數醫生只管開藥,并沒有關注患者是否能吸入藥物或是否發揮了最大療效。
鄭則廣每遇到一位新的患者,總會給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藥物最大化的原理:一個人的肺就像一棵樹,樹幹是氣管,樹杈就是支氣管,樹葉就是肺泡,為了保證藥物到達肺泡,樹杈必須通暢且氣道沒有痰,否則藥物因樹杈沒有通暢而到不了肺泡,或藥物粘附在樹杈的痰上,痰被咳出後吸入藥物不起作用。
◎ 人體的肺部。/ 站酷海洛 PLUS
除此之外,鄭則廣會讓學生指導患者如何通過呼吸操或呼氣正壓震蕩排痰器(OPEP 閥)擴張閉陷的氣道和清除痰液,再用改良的吸入方法吸入藥物,保證藥物的療效最大化。" 我使用的吸入藥物跟全國其他醫生醫生,沒有區别,但是我的藥物療效比人家好,為什麼?就是我的吸入藥物療效最大化的管理方法發揮的作用。"鄭則廣在指導患者用藥時,總是這麼表述,讓患者一遇到他就獲得以往沒有的就醫體驗。
" 到目前為止,慢阻肺都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疾病。" 鄭則廣說,病人往往來看病的時候,已經呼吸困難了,這個時候肺的病變已經不可逆轉,醫生的治療就是在和病人生命的時間去賽跑。正因為此,已經走在前列的鄭則廣卻總還嫌自己腳步太慢,他恨不得一天有 72 個小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看診、教學,而最近則想着基于鄭氏卧位康復操和鄭氏進階站立操的 " 一體化智能復合康復床 " 的研制。
◎ 鄭則廣向鍾南山院士講述病人的情況,病房内的病人都是疑難重症患者,有些甚至随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醫生的每一步治療方案都必須慎之又慎。/ 醫院供圖
每當感到有壓力的時候,鄭則廣說他會學他的博士生導師鍾南山院士去鍛煉身體," 老師常說,醫生這條路,是一條漫長且無止盡的跋涉,在這條路上,精力充沛才能完成艱巨的任務。"
有人常問,一個呼吸之間,可以做什麼?有人等一朵花開,有人等愛人歸來,而鄭則廣,行走在呼吸之間,對生命力作挽留。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