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百年造車标準的新投射,解密“最智能奔馳”的技術密碼,歡迎閱讀。
經觀汽車
城九歌/文
奔馳是全球唯一擁有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和 L4 級自動無人駕駛泊車 " 雙持證 " 的車企,有着這項代表絕對技術實力的 " 金字招牌 ",卻有人說奔馳的智能化乏善可陳,為何會這樣?
答案其實并不復雜,因為奔馳體系裡有着嚴苛的技術應用标準和底線,測試中的技術與可以商業化應用的技術之間,有着不可逾越的 " 紅線 "。
4 月 23 日上海車展首日,奔馳史上最智能的車型——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進行了全球首發,國内智能豪華電動車賽道上有了新的标杆型選手,而 " 奔馳到底有多智能 " 的懸念也有了最具象的答案。這款誕生在 MMA 平台上的全新車型,搭載了豪華品牌首個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套智能化系統由中國研發團隊開發,并基于中國真實交通環境進行了大量測試。
歐孟宇先生(Magnus Ö stberg),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首席軟體官
" 梅賽德斯 - 奔馳始終堅持‘安全為先’的原則。" 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首席軟體官歐孟宇 ( Magnus Ö stberg )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及車聯網負責人王忻表示," 我們也關注系統的 UI/UX 以及人機互動(HMI)設計,我們希望這些功能可以更簡單易用,客戶無需付出太多學習成本即可輕松掌握。"
王忻先生,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 - 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及車聯網負責人
" 好用更安全 " 是奔馳 " 嚴格且固執 " 地堅守着的标準和底線,從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的 " 出廠設定 " 來看,這一底線遠高于目前行業的基礎标準。而在上海繁忙街頭的真實路況測試,更是讓奔馳标準和中國研發能力結合的突破力驚豔四座。
" 我們深知必須以‘中國速度’推進技術創新,但同時我們絕不會在安全與品質标準上有任何妥協——這也正是中國的豪華車消費者數十年來在燃油車時代所珍視的核心價值。我們堅信,在推進新技術的同時恪守這些價值,才能讓廣大客戶繼續認可奔馳的安全與品質基因。" 歐孟宇強調。
表面看起來的 " 錯失良機 ",實質上是恰到好處的相遇。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此時面世,完美地诠釋了這一真谛。可以想見,在全行業補課 " 如何做到技術創新與安全底線的平衡 " 時,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所體現的百年造車标準和創新理念,必将帶來有益于行業的思考。
" 嚴苛且固執 " 的标準
歐孟宇和王忻,一位是奔馳全球首席軟體官,一位是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負責人,二人認識并合作已經有二十多年,這種默契也是奔馳智能輔助駕駛研發推進速度遠超外界想象的原因之一。
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搭載奔馳 " 最強大腦 " ——自研全新架構 MB.OS,通過軟硬體解耦的設計,讓每輛車實現持續進化。基于 MB.OS,中國研發團隊打造了一系列更符合中國客戶需求的智能科技,同時實現整車軟體的持續 OTA。最受關注的是,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搭載的豪華品牌首個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且針對國内各區網域真實交通情況優化。奔馳方面特别強調,這套系統是符合 " 奔馳标準 "、安全舒适且行車文明的輔助駕駛科技。
在中國汽車業不斷更新的智能比拼中,這套系統有什麼優勢?對此,歐孟宇和王忻皆表示,奔馳智能輔助駕駛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對安全性和使用體驗的關注上,體現在對 " 奔馳标準 " 嚴苛且固執地執行上。
" ‘安全為先’是奔馳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标志性的特征 ", 歐孟宇強調稱,它不僅是基于 " 端到端大模型 " 的智能輔助駕駛,而且實現了 ASIL-D 級别的最高安全性。
此外,奔馳的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強調 " 人機共駕 "。在系統開啟狀态下,當駕駛者控制方向盤或車速時,系統不會直接退出,這極大提升用戶使用的便捷性。而這一特性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精細打磨調校。" 我們靠系統穩定性、安全性和實際使用體驗來赢得客戶信任。" 歐孟宇表示。
歐孟宇同時 " 揭秘 " 了這套輔助駕駛系統的研發路徑。目前奔馳使用了 " 端到端大模型 ",能夠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復雜城市環境中實現 " 車位到車位 " 的智能輔助駕駛。訓練大模型分多個階段。基礎階段通過學習已有的優秀駕駛行為素材實現。進入長尾階段,則通過模拟仿真進行強化學習和自我優化,保證遇到罕見極端場景時做出更恰當的決策。奔馳的不同之處在于,進行大模型算法訓練的系統運行環境,是遵循 ASIL-D 安全标準開發的,這為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安全性提供了另一重保障。
奔馳的另一重無法超越的優勢,是其龐大的全球用戶數據。歐孟宇表示,除了研發測試車隊的數據,來自全球 1200 萬輛聯網客戶的車輛數據尤為重要,這些數據經客戶同意、脫敏後,能真實反映客戶獨特的駕駛習慣和期待,保證奔馳能夠塑造出符合奔馳标準的駕駛風格。" 總結一下,我們通過供應鏈獲取模型的基礎認知能力,并在此技術上再進行奔馳标準的專項研發和調校。而這本身需要巨額投入和長期積累,同時運用奔馳專屬數據打造差異化體驗。"
王忻則補充稱,奔馳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另一大特點是 " 好用 "。對于車輛的智能化功能,奔馳希望可以更簡單易用,客戶無需付出太多學習成本即可輕松掌握。在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上,奔馳是行業首個将 3D 導航地圖和駕駛輔助視圖進行融合的汽車品牌,能讓客戶非常直觀地看到輔助駕駛的實時感知和行為規劃,從而提供更強的安全感。
把奔馳的百年積澱(包括其所代表的安全、豪華、品質等)與如今的領先科技相結合,這是奔馳發展觀的底層邏輯。王忻強調稱,雖然中國汽車發展的步伐走得特别快,但仍需要重視車的底盤舒适性、碰撞安全性等。" 把一款車造出來比較容易,但是如果經過十年這個車子還能在路上跑,還能維持不變的品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奔馳的标準中,每款新車都要經歷 15,000 次以上的仿真模拟測試,以及 150 次以上的實車碰撞測試,以保證了產品安全性,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更是在上市前進行了高達 180 次實車碰撞測試。" 我們的目标是讓客戶能夠在保證安全情況下來享受所有科技給大家帶來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常被稱為 " 傳統車企 ",但奔馳在 AI 技術的應用上始終走在前列,奔馳相信對 AI 技術的應用将成為未來所有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奔馳很早就開始布局,包括率先将 ChatGPT 集成到車載系統中,以及眾多 AI 模型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在歐美市場,奔馳與谷歌和微軟展開合作;在中國市場,字節跳動是奔馳的重要合作夥伴。
中國研發團隊的核心角色
" 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将在今年年内投產。中國研發團隊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在與中國頭部合作夥伴的合作整合方面。" 歐孟宇介紹說,中國研發團隊為本土合作夥伴提供了基礎的架構,确保功能安全、奠定技術基準。基于這一架構,奔馳得以在中國以及歐美市場分别與當地頂尖夥伴展開合作。本土團隊的核心使命,就是通過與這些夥伴的深度協作,完成整合與測試,帶來滿足本土客戶需求的優異體驗。
奔馳北京、上海雙城研發行成 " 雙引擎 " 布局,智能化研發團隊更是集合了國内科技以及汽車領網域的優秀人才,随着中國研發團隊更多主導全球項目,中國研發中心迅速激發出更大的創新熱情。
同時。智能輔助駕駛的 " 去高精地圖化 " 這意味着系統成本将大幅降低,同時泛化全國的落地速度也顯著提升。" 這一成果關鍵在于我們的大模型能夠在符合當地法規的前提下,基于本土數據進行訓練。 " 歐孟宇稱。
中國研發團隊基于中國客戶的需求進行研發,以智能座艙為例,這是用戶最能直接感受到價值的智能化技術。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所搭載的奔馳虛拟助手可以與多人交流,同時得益于 AI 模型和 " 記憶 " 功能,這套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懂客戶。
王忻介紹稱,在語音播報(TTS)上,奔馳是唯一一家融合杜比全景聲 ®️技術的品牌,并且這一語音播報還具備不同的情緒和語氣。為了找到更合适的聲音,奔馳從全國 500 多個主持人的聲音中分别精選了男聲和女聲,讓聲音多一些真實感。此外,奔馳聯合許多行業頭部合作夥伴,諸如豆包 AI 大模型等,共同打造行業頂級的產品形态。奔馳最新的智能座艙代表了行業最新智能座艙應該有的樣子。
此外,安全并不意味着保守,依靠中國這個全球龐大的市場和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态,奔馳中國研發團隊對奔馳更高級别自動駕駛的研發也将起到關鍵作用。2025 年以來,國内車企在車輛智能化上的比拼不斷更新,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已成為新車标配,目前,國内車企都在争奪 " 最先量產 L3" 的席位。對此,奔馳會否 " 參戰 " 成為外界關注點。
" 唯有達到 L3 級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歐孟宇表示。奔馳也率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市場(德國和美國部分州)推出了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
奔馳不僅是全球首家量產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的車企,更将全力推動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的落地。目前,奔馳已經取得了北京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測試的牌照和北京 L4 級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不過,技術應用層面,安全仍是奔馳嚴苛堅守的标準。" 最終選擇權在于用戶:是親自駕駛,還是交由系統接管;是使用駕駛輔助功能,還是體驗真正的自動駕駛。作為汽車制造商,我們必須明确界定智能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二者的本質差異。" 歐孟宇表示。把選擇權保留在用戶手裡,這一原則成為 " 奔馳标準 " 最核心價值的體現,也是奔馳最大差異化競争力所在。
随着全新純電長軸距 CLA 的推出,奔馳在北京上海兩地大規模的研發團隊也正式 " 曝光 "。4 月 22 日的 " 奔馳科技日 " 上,這些年輕而優秀的中國面孔出現在大螢幕上,他們是奔馳在華研發二十載,始終保持創新實力的 " 幕後戰隊 "。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奔馳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不斷提升的中國研發團隊實力,奔馳開啟史上最強的產品和技術攻勢的時機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