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星巴克推出無糖產品,減糖的風吹到咖啡行業了?,歡迎閱讀。
當咖啡愛好者還在為 " 要風味還是要健康 " 糾結時,星巴克給出了答案。
4 月 8 日,星巴克中國宣布推出 " 真味無糖 " 創新體系,将原有風味糖漿拆抽成 0 糖的風味濃漿、獨立的原味糖漿兩種配料。在原有榛果、海鹽焦糖、香草、大溪地香草這四款風味基礎上,星巴克還新增 " 莓莓 " 與 " 斑斓 " 兩款全新風味,供消費者自由搭配。
在這裡,我們要先區分風味咖啡與咖啡風味。
咖啡風味是咖啡本身的特質,不需要添加其他因素,與咖啡豆種、產地、種植條件、烘焙、萃取等因素有關。而風味咖啡,是往咖啡裡添加其他物質,讓咖啡本身與别的風味融合,產生更復雜也更豐富的口感和味覺體驗,比如香草風味拿鐵、榛果風味拿鐵、燕麥焦糖瑪奇朵等經典產品。
據悉,此次上新覆蓋其全國所有門店共 7600 多家,配合門店已有的客制化選擇(如濃縮類型,萃取方式,冷熱,牛奶或其他奶基底),将帶來至少 500 餘種不同風味和甜度的咖啡搭配選擇。
01
那麼,為什麼星巴克推出無糖風味咖啡呢?
要知道,風味咖啡主要依賴風味糖漿來表現風味,換句話說,風味與甜度是綁定的,如需減糖,就意味着風味也将一并折損,這也是該品類的痛點。
而星巴克產品的含糖量不容小觑。此前,茶咖觀察評測了 7 款星巴克產品,平均每 100 毫升含糖量達 16%,最高含糖量達 23%。按大杯 473ml 容量計算,每喝下一杯星巴克,平均攝入 75.68 克糖,熱量約 300 卡,相當于 1.5 碗米飯。
随着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低糖、無糖產品成為主流需求,既要風味、又要減糖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星巴克中國的調研數據顯示,1600 餘位受訪者中,71% 的消費者喜愛風味咖啡,但 31% 擔心糖分帶來的健康負擔,40% 認為過甜的風味咖啡影響口感。
02
而且,早在去年," 減糖不減味 " 的風潮已席卷茶飲行業,咖啡賽道還尚未刮起減糖風潮。
2024 年 4 月,滬上阿姨發布降糖通知,從原料和做法上入手,在保證風味的同時,控制飲品的甜度;6 月,喜茶推出 " 慢糖 · 多肉葡萄 ",率先将低 GI 糖原料引入飲品;樂樂茶緊随其後,在 7 月推出了 " 緩糖 ",強調低 GI 慢升糖。
同時,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也面臨着競争壓力。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29 日,星巴克中國實現收入 29.6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15.44 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相比下跌了 6.13%,截至 2024 年 12 月 29 日的三個月,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同比下跌了 6%,同店平均交易量下跌了 2%,平均客單價下跌了 4%。
因此,星巴克必須找到突破口。無糖又不損風味的風味咖啡,成為最佳選擇。今年 2 月,星巴克推出的玫瑰 20、茉莉 100 系列飲品,是 " 真味無糖 " 體系的試金石。其中,玫瑰 20 系列咖啡 3 天賣出 100 萬杯,證明咖啡 " 風味加滿不加糖 " 切中消費者需求。
星巴克告訴茶咖觀察,為了達到減糖的目的,他們歷時數月,經過 74 輪風味感官測試與 40 多個版本的開發迭代,才成功将原有風味糖漿拆分為 0 糖風味飲料濃漿與獨立的原味糖漿。同時,還增加了全新的 0 熱量代糖,含源自植物的甜菊糖苷與羅漢果甜苷,為咖啡提供更多甜味選擇。" 真味無糖 " 創新體系上線後,星巴克計劃将其應用于更多季節性風味咖啡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咖啡奶茶化趨勢愈發明顯,整個行業產品的含糖量也在不斷上升。茶咖觀察評測過超 25 款咖啡,平均每款咖啡的含糖量在 13% 左右。按照 350ml 的容量計算,每喝下一杯咖啡,大約吃下了 45.5 克糖,熱量在 200 卡左右,約等于半碗蛋炒飯。
與此同時,咖啡賽道的競争愈發激烈,寒意逐漸滲透到了多個品牌。據壹覽商業數據,2024 年全年,咖啡行業有 45444 家門店消失。今年 2 月,壹覽商業監測的 30 個品牌中,只有漫咖啡、代數學家、鴛鴦咖啡開店數較 1 月有增長;藍灣咖啡、本來不該有、BlueBottleCoffee 藍瓶咖啡連續 3 個月未開出新店。其他 24 個品牌開店數量有所下滑,滬咖 1 家新店都未開出。
當咖啡行業在價格戰與同質化泥潭中掙扎時,星巴克這步 " 真味無糖 " 的棋,或許為行業指了一個新的突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