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台積電推2nm,芯片制程極限更新,2nm或不再是我們理解的2nm了,歡迎閱讀。
文 / 王新喜
在我們還在為 7 納米工藝發愁的時候,台積電等芯片巨頭已經在推進 2nm。台積電、三星、intel 都将在 2025 年競技 2nm。
根據集邦咨詢報道,台積電正在積極推進 2nm 工藝節點,首部機台計劃 2024 年 4 月進廠。而台積電和三星都計劃 2025 年開始量產 2nm 工藝芯片,雙方争奪戰已經打響。
目前台積電已經向蘋果、英偉達等主要客戶展示了 2nm 工藝原型測試結果;而三星也推出了 2nm 原型,為了吸引英偉達在内的知名客戶,将提供了更低廉的價格。據悉,台積電再度搶下蘋果訂單,預計用在 2025 年上市的 iPhone17 Pro 上。
從原理上說,2nm 制程芯片也和以往的芯片都不相同,它需要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積上,植入 3 億顆晶體管,相當于在一個指甲蓋那麼大的面積裡,塞下近 400 億顆晶體管。
這個數量是現在主流 5nm 芯片的 2 倍左右。如此巨大的提升與恐怖的密度,需要将芯片制造技術從 2D 平面,擴展到 3D 立體層面,像搭積木一樣向上堆疊,才能進一步提升晶體管的密度。
這其中的難度非同小可。
目前對于台積電推出的 2nm 工藝,有一些網友開始質疑:現在台積電的 3nm 和三星的 3nm,性能提升幅度也太不明顯了,也不像 7 到 5 的提升。" 蘋果的 5 納米暖手寶,難道這 5nm 是吹出來的?"
而在較早的時候,通信專家項立剛也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表示,芯片制程高速迭代很可能是一個騙局。因為 2016 年之後,在台積電推動下,炒作芯片制程高速迭代,但在用戶實際體驗上,7nm 的芯片以下的芯片,沒有實質性體驗提升。
事實上,進一步引爆業内質疑的是采用了 A17 的芯片的 iPhone15,這款芯片是 3 納米工藝。按照大家對 3nm 的理解,3nm 與 7nm 在性能與功耗層面有巨大差别,那應該手機在流暢和功耗上表現遠超其它手機吧,但從消費者實際體驗中反饋出來的并未如此。
在 10 月初,Phone15 Pro 發熱上了熱搜,引發了外媒的廣泛讨論,蘋果後來也正式承認新發布的全部四款 iPhone15 手機異常發熱。
有業内人士根據 IBM 的評估,2nm 技術相較于 7nm 技術,性能方面将得到 45% 的提升,在同等性能下功耗能夠減少 75%。基于此推測台積電 2nm 将獲得類似的提升。
但是也有用戶對于這個性能增加也表示開始質疑,有用戶表示,性能增長不超過 15%,蘋果 15 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什麼芯片制程工藝開始屢遭質疑了,芯片制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制程談起。
芯片制程工藝更新背後,2nm 或許不再是我們理解的 2nm 了
芯片上擁有數量龐大的晶體管,而制程就是晶體管源極和漏極之間的溝道長度。晶體管内部的電流從起點(源極)流向終點(漏極)要經過一道閘門,這個閘門的寬度(栅長)就是芯片的納米部門。納米原本是指芯片晶體管栅極長度的大小。
随着技術的成熟,晶體管尺寸的減小,性能随之提高、功耗降低以及發熱量的降低。簡言之,較小的晶體管比較大的晶體管更好,并且制造商之間的工藝節點代際改進是相似的。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随着集成電路設計(從平面晶體管到各種類型的 3D 晶體管)和制造工藝的各種專有改進,僅根據晶體管尺寸來衡量性能增益變得更加復雜。
在 28nm 以下,由于采用 finfet 這些新的技術,這些數字和實際的節點和栅極長度,以及半節距就匹配不上了。所以,現在的 7nm,5nm,已不是原來指的栅極長度。因此,3nm 工藝芯片與晶體管的尺寸沒有直接關系了。
這意味着由同一制造商制造的兩代工藝節點(例如 5nm 和 3nm)的芯片不一定對應于流程節點名稱。假如某家 5nm 的制程實際尺寸是 20nm,那麼它把它家 8nm 尺寸的制程标為 2nm,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已經不是同一套标準了,你家是這樣的 3nm,他家是這樣的 3nm,哪怕 16nm 制程,可能沒有真的達到 16nm 尺寸。我們已經很難僅憑表面的制程工藝數字來判定它們的真實水平。
台積電推 2nm,如果從傳統我們對 2nm 技術原理層面理解,需要将芯片制造技術從 2D 平面,擴展到 3D 立體層面,類似從蓋房子從蓋一層小平層到蓋一棟高樓的進化,從 2D 到 3D 堆疊需要從設計、材料、制造業、封裝等各個領網域重新構建一套芯片制造體系。
這其中的難度非同小可,要投入的研發與力度非常大,有業内人士打了個比方:建一棟高樓你得先把圖紙設計出來吧?然後地基也得打深一點吧?電線水管是不是更復雜了?材料是不是也得換好一點的?甚至蓋樓的機器都不一樣。
但事實上,能否做到這種高精尖程度,廠商做的是 3nm++,還是真正的 2nm,外人是不得而知的。
過去台積電的 Philip Wong 曾在 Hot Chips 31 主旨演講中透露:" 它過去是技術節點,節點編号,意味着晶圓上的一些功能。" 但是:" 今天,這些數字只是數字。它們就像汽車模型——就像寶馬 5 系或馬自達 6。數字是什麼并不重要,它只是下一項技術的目的地,它的名稱。"
從台積電高管的話裡可以知道,我們所理解的 2nm,其實與他們做出來的 2nm 可能不是同一個概念了,節點的名稱與技術實際并沒有對等更新,更多是一個迭代的節點數字。
而 Intel 早前甚至已經放棄了類似叫法,改稱 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Intel 7 可以認為是原 10nm 的 +++ 版;Intel 4 對應 7nm,Intel 3 對應 7nm+;而 Intel 20A 對應 5nm,而 18A 對應 5nm+。
可以看到,各家的标準各不相同,這其中營銷意味越來越強,芯片制程工藝更新背後,2nm 或許不再是我們理解的 2nm 了。
卷工藝制程的時代過去了嗎?
事實上,從 iPhone15 系列的口碑表現來看,卷工藝制程的時代過去了,很多用戶發現,自己 3 年前買的手機,12nm 工藝,依然快如閃電,感覺可以再戰好幾年。
iPhone15 系列采用了 3nm 的芯片,并不是功耗降低了,發熱問題依然突出,從產品體驗與口碑來看,iPhone15 的體驗口碑并沒有因為 3nm 獲得了加持,大家在感知層面也并不明顯。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產品的差異化創新與整體的產品綜合體驗。
從 Mate60 系列評測來看,它在性能、流暢度以及功耗上已經做到非常好了,跑分也非常強勢,能夠輕松應對多任務處理、高負荷遊戲等各種挑戰。
事實上,無論對于廠商還是消費者,工藝制程更新帶來的成本提升,變得越來越不劃算。
我們知道,最先進制程芯片的量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產業鏈上下遊設備、材料、IP 等技術廠商的共同進步迭代,且很燒錢,台積電 2nm 代工價被曝光了,近 2.5 萬美元 / 片(晶圓),與之對比,3nm-2 萬美元 / 片,4/5nm-1.6 萬美元 / 片,6/7nm-1 萬美元 / 片。
整體芯片代工價格費用越來越高,廠商要承擔的代工成本也越來越高,但是芯片制程提供的性能更新,沒有想象中大,加上如今手機性能處于過剩時代,整體的體驗更新帶來的操作感受并不明顯,消費者也漸漸對芯片工藝制程的高溢價沒有那麼感冒了。
從目前來看,今天的 3nm、2nm,是否是一種用來說服消費者、廠商為新品買單的營銷手段,這意味着國内如果攻克 7nm 之後,與 3nm、2nm 的差距或已沒有想象中大了。
從目前來看,手機行業接下來卷的應該是系統和生态,只要國產芯片解決了功耗和良率,系統的不斷迭代更新,手機體驗只會更絲滑,手機綜合性價比更高,因此,工藝制程将不再成為阻擋國產手機追趕蘋果的最大障礙,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依然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作者:王新喜 TMT 資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