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市值大幅超越拼多多,過去這一年阿裡做對了什麼,歡迎閱讀。
2023 年 11 月 29 日,國内電商行業迎來了歷史性時刻,拼多多以 1924 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 1918 億美元市值的阿裡巴巴,成為當時美股市值最高的中概股。彼時拼多多用一份營收、利潤均遠超市場預期的财報,讓外界看到了國内電商賽道或将進行 " 新老交替 "。
彼時,退居幕後許久的馬雲都在阿裡内網罕見地發聲," 我相信今天的阿裡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裡會變,阿裡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AI 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然而即便馬雲站出來說話,也沒能扭轉彼時外界看衰阿裡的趨勢。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 14 個月之後,國内電商行業 " 新王将立 " 的劇情也沒能發生。以 2 月 14 日的美股為例,拼多多的市值為 1724.3 億美元,阿裡的市值則達到了 2963.52 億美元。也就是說短短一年時間,拼多多的市值就從媲美阿裡、變成了只有後者的不到六成。
那麼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實無論是拼多多在 2023 年年末市值超越阿裡,還是阿裡的市值再度甩開拼多多,背後的邏輯都一樣,這二件事反應的都是預期對于資本市場的重要性。畢竟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賺錢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投資者相信未來能賺更多,也就是增速要遠比數據更 " 值錢 "。
只不過時隔是一年時間,在資本市場眼中拼多多和阿裡的預期來了個 " 王車易位 "。此前在 2023 年 11 月,阿裡和拼多多先後公布了 2023 年第三季度的财報。其中阿裡的财報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其實現收入 2247.9 億元、同比增長 9%,淨利潤為 266.96 億元。
如果說阿裡這份财報屬于中規中矩,那麼拼多多當時的财報則稱得上是驚豔。在 2023 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營收為 688.4 億元、同比增長 93.9%,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實現淨利潤 155.4 億元、淨利潤率為 22.6%。不僅營收與利潤這兩項指标均超出市場預期,就連被認為會拖累财報表現的跨境電商業務 TEMU,當時也有着單季翻倍的交易服務收入,也使得在海外市場再造拼多多的設想開始成為現實。
在經濟環境下行的情況下,主打低價的拼多多确實從阿裡和京東的 " 鐵幕 " 中殺出重圍,以至于占領低價心智很快就成了國内主流電商平台一致的目标。例如淘天在 2023 年提出了 " 五星價格力 ",京東也在同一年将 " 下沉市場 " 列為四大必赢之戰中的一員。
如果阿裡和京東真能占領低價心智,那麼當年的京喜、淘特早就已經做到,又何必等到 2023 年。現實确實如此,随後在 2024 年,淘天集團宣布弱化絕對低價戰略、不再強推 " 五星價格力 ",京東這邊關于 " 必赢之戰 " 的說法也變了,下沉市場不再是一場要打赢的戰役。
雖然低價是拼多多的法寶,但為什麼只有他們建立了低價心智?這背後其實是拼多多的商業邏輯在發揮作用。通過讓利給消費者,拼多多匯聚了足夠穩定、大量的确定性需求,再用成規模的穩定需求讓供給側放心大膽地壓縮成本。更低的成本帶來更低的價格,又能吸引更多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這就是屬于拼多多的 " 飛輪 "。
低價戰略失敗,就是當時市場看空阿裡的基礎邏輯,由此也不再相信阿裡的電商叙事。但同時拼多多卻在高歌猛進,再加上 TEMU 在跨境電商賽道的高速增長,就使得其市值反超阿裡成為了可能。
可為何短短一年時間,阿裡和拼多多的境遇就來了次 " 兩極反轉 " 呢?AI 就是撬動這一切的杠杆。由于阿裡的 AI 叙事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拼多多卻沒有在 AI 業務上發力。
要知道在 2023 年,不僅電商業務不及預期拖累了阿裡的股價,作為其兩大核心業務之一的雲計算也表現低迷,彼時其營收增速也降低到了個位數。
當時随着互聯網廠商 " 上雲 " 的進程告一段落,以及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雲服務的出現,以阿裡雲為代表的雲服務提供商就迎來了 " 至暗時刻 "。連綿不斷的價格戰成為過去數年間國内雲計算賽道的主題," 讓利 " 更是阿裡雲、騰訊雲、百度雲的關鍵詞。比如阿裡雲就曾在 2023 阿裡雲合作夥伴大會上公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其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 15% 至 50%。
好在 AI 如願成為了阿裡董事長蔡崇信口中,改變和加速業務增長的最強變量,2024 年下半年阿裡的通義千問 Qwen 模型後來者居上。就在 2024 年 6 月 7 日,阿裡雲方面更新技術博客、發布開源模型 Qwen2-72B,其性能超過了當時最強的開源模型 Meta Llama3-70B,并成為 Hugging Face 開源大模型榜單的第一名。
在 DeepSeek-V3/R1 之前,Qwen 幾乎是國内市場唯一被 OpenAI 認真對待的存在,同時也是真正參與到國際市場競争的國產大模型。從某種意義來說,以 Qwen2-72B 登頂 Hugging Face 開源大模型榜單為标志,國内 AI 行業與美國 AI 行業才從 " 跟随 " 變為了 " 并跑 "。
得益于 Qwen 模型的出色表現,阿裡的 AI 工具箱迅速膨脹,諸如 AI 繪畫創作模型 " 通義萬象 "、音視頻模型 " 通義聽悟 "、智能編碼輔助工具 " 通義靈碼 "、智能客服產品 " 通義曉蜜 " 等產品的廣泛使用,也帶動了阿裡雲業務重回兩位數的增長。更别提阿裡 AI 業務的厚積薄發還為其赢得了與蘋果的合作,而成為 Apple Intelligence 本地化合作夥伴,更是讓阿裡創下了自 2022 年以來的股價新高。
可反觀拼多多,他們 2024 年的重點放在了 TEMU 上,其 AI 業務上則幾乎 " 神隐 "。過去兩年,國内互聯網廠商紛紛入局 AI 賽道,從 BAT、字節跳動、美團等大廠,到 B 站、知乎、微博、小紅書等中廠,大家都在做 AI,可拼多多的 AI 大模型一直是 "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
AI 作為過去兩年全球科技圈的新叙事,對其不聞不問就意味着資本市場可能會對你也敬而遠之。再加上,不久前美國宣布将停止對價值低于 800 美元小額貨物的 " 最低限度 " 關稅豁免,就使得拼多多押注的跨境電商業務被陰霾籠罩。
此消彼長之下,2023 年年末還在同一水平線的阿裡和拼多多,一個乘着 AI 浪潮扶搖直上,另一個則因跨境電商的動蕩而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