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訂民宿如開盲盒,如何讓人安心出遊,歡迎閱讀。
消費者預訂民宿加客服微信後被告知無房。圖源:澎湃新聞
五一假期出遊火爆,各地民宿也迎來了一波入住高潮。但随之而來的,是激增的投訴和差評。有人吐槽," 訂民宿如開盲盒,圖片非常好看,實際上住的不知道是哪間 "。也有消費者爆料,預訂後被告知無房,或臨近入住時被修改房源,甚至有消費者稱,到達後發現實際入住民宿距離預訂民宿相差近 5 公裡。
民宿業在國内方興未艾,已成為不少遊客出行的選擇。許多民宿除具備住宿功能外,更融入了當地豐富的旅遊元素,以及經營者的特色服務,帶給遊客與眾不同的體驗感。這一行業若規範得當,會刺激遊客的出行和消費熱情,成為假日經濟的推手,而自身也會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但不可否認的是,民宿行業一直存在種種亂象,虛假房源、幽靈民宿就是其一直以來的頑疾。當遇上假期客流激增,這些問題就會集中爆發,而每一次爆發,都是對人們出遊熱情的一次傷害,對行業口碑的一次打擊。
試想,當你興致勃勃地想體驗一把民宿的風情,卻遭遇了貨不對板,假期之行成了維權之路,心情哪裡還美好得起來?面對難得的假期,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旅行充滿不确定性,安心、安全的旅遊環境是所有人期盼,也是最看重的。尤其是住宿,更是出門在外第一要素,如果訂個房間都成了開盲盒,又怎麼能讓人安心出遊?
客觀來說,與酒店相比,民宿的标準化很難做到。小而精、一房一景本就是民宿的特點和優勢,但一些民宿經營者卻将此異化成欺騙消費者的工具,如一些不良水果攤販一樣,把最光鮮亮麗的房間擺上平台,吸引你的眼球,當你入住的時候給你的卻是放在下面那幾顆爛果次貨,價格卻不變,換了誰都受不了。這樣的套路,靠消費者自己是很難識破的,尤其到了五一之類的假期,本來就一房難求,想要臨時改變都難,往往只能自認倒黴。
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套路已有成為民宿行業潛規則之勢,一人起眾人随,導致整個行業的口碑都在迅速下滑,已經有許多民宿的忠誠客戶,因為一次不好的消費體驗,由粉變黑;也有不少本想嘗試民宿的人,由于網上的負面評價,打消了體驗一把的念頭。消費市場中口碑就是生命力,亂象叢生的行業不會有春天。民宿經營者該意識到,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維護這個行業形象,是人人該做的事,欺騙消費者只能獲得一時的小利,卻會讓自己和整個行業滑向深淵。
民宿行業要正本清源,除了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暢通投訴機制外,預訂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平台絕不僅僅只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展示商品,從中牟利,還應具有幫消費者甄别商品優劣、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功用,身處這個行業鏈條中,更應有維護其健康發展的責任。當消費糾紛發生時,置身事外、高高挂起的态度顯然并不合适。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訴和賠付機制,同時對于屢屢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民宿以及民宿經營者,還要有進一步的懲戒措施,嚴重者可以拒錄、封殺,絕不能讓 " 害群之馬 " 攪混一個新興行業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