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年輕人開始吃“白人飯”,這事都火到外網去了。。。,歡迎閱讀。
你今天午飯吃的嘛呢?
最近我發現,互聯網上出現了一個新潮流:做最極致簡單的午飯吃。
蔬菜裡夾帶點肉,再加碗湯,這就是一頓了。
因為很多老外中飯就靠吃這類簡餐對付,所以大家還将其起名為 " 白人飯 " 。
這樣的午飯以簡單省事取勝,本身毫無亮點,味道乏善可陳,但如今它們在互聯網上大為盛行,一經發布在社交網絡,能吸引無數圍觀點贊,甚至是跟風效仿,比精心制作的大餐還要火。
這事還火到了國外,外國網友也看不明白,也紛紛好奇起來。
甚至有國外媒體專門撰文探讨這個現象:普通的 " 白人飯 " 為何在中國走紅?
這都是咋回事啊?
" 白人飯 " 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歐美人。
根據暫居國外的網友反映,他們的歐美同事自帶的午飯大多讓人一言難盡,最常見的幾種情況是:吃草( 帶顆西蘭花啃 )、吃帶肉的草、吃帶蘸料的草以及三明治。
講究一點可以會用少量的薯條配炸雞可樂,但要對自己狠一點,一根香蕉插到飯盒裡,配杯喝的,也是一頓飯。
不少網友剛去國外工作的時候,就感嘆過,白人可能是沒有味覺的,吃飯只是為了繼續維持生命。
( 部分地區 )白人的本土飲食習慣,可真比中國做的 " 白人飯 " 離譜多了。
有人生芹菜蘸醬,配杯冰飲就是一頓。
有人就帶幾根胡蘿卜加幾根菠菜,任何處理都不做,就是一道午飯,知道的說這是白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只羊啊。。。
之所以這樣,根源在于歐美人作息,午休時間短,下班時間較早,所以很多人傾向于午餐随便對付對付,然後晚上回家吃頓好的。中午吃頓草,晚上吃頭牛。
有人的白人同事愛吃希臘酸奶腌雞胸肉,聽起來妥妥黑暗料理,但他試完還種草了 ↓↓
相較于中國傳統飲食來說,這些菜式極少的準備時間,和約等于無的烹饪技巧,踩中了中餐烹饪痛點,圖省事的人就開始效仿起來。
他們同樣以水果、蔬菜以及生冷簡餐為主要構成來做飯,主打簡單省事,并稱其為 " 白人飯 " 。
這些食物看起來極為糊弄,但想糊弄得真誠也有不少講究。
如今民間 " 白人飯 " 制作愛好者已經總結出了不少口訣要義:不要用重器,最好一把小刀全部搞定,如果能用手掰就解決,那就更上流了。
以及,一口鍋能解決的,就别花洗兩次的功夫。
能生着吃的,就不要開火過油。
有網友圍繞白人飯的底層特色「 冷、生、少 」,對食材進一步展開運用和組合,追求的就是一個極致。
往水果上卧一個水煮蛋,也能湊一頓。
用番茄配豆腐,也能恰飽飽。
如果你好奇,這都是啥味道啊?
這都不用多想,大部分 " 白人飯 " 都能吃得你懷疑人生,除了各色的 " 難吃 " 的評價以外,微博上還有網友這樣評價: " 吃到一半,失去了活着的欲望 " 。
很多國外網友午飯就跟這些差不多,看到這些圖片感覺被戳中了。
但他們也覺得 " 白人飯 " 不好吃,在看到 " 白人食品 " 在中國大行其道時,忍不住感嘆到:
" 他們看起來太可憐了 " 。
" 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來折磨自己呢 " ?
另外一派外國網友就習慣吃這個,對中國人給出的 " 受難餐 " 評價表示懷疑,其中有一部分人甚至從中讀出了冒犯,開始怒火中燒。
從 " 烹饪破壞了某些食物營養價值 " 到 " 白人食物這個詞帶有種族歧視 " ,還有人只是反復強調生蔬菜就是好吃!不要再用油去炒了!
總之,捍衛起自家飲食文化。
「 開始吃 " 白人食品 " 的中國人 」在國外反向火了。
網絡上很多路人表示不理解,既然難吃,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嘗試呢?
因為一邊是飛漲的外賣價格,一邊是越來越不知道附近可以吃啥的困惱, " 白人飯 " 雖然沒辦法消解你對精致食物的渴求,但它可以教你如何迅速填滿肚子。
在解決飢餓的路途中,年輕人還逐步發掘到了更多好處:不用悶在廚房汗流浃背的做飯。不用做飯洗碗兩小時,吃飯五分鍾。由于碳水少,所以吃完中飯也不會感覺犯困。
于是,質疑 " 白人飯 " ,理解 " 白人飯 " ,只吃 " 白人飯 " 。
其實, " 白人飯 " 并非是最近才有的事兒。
早在 2021 年下半年,就有留學生在社交媒體上開啟自己的 " 擺爛吃飯 " 。
他們漂泊在異國他鄉,要兼顧學業和生活,有的不會做飯,有的不想去費事買食材,有的學業緊張沒時間每天花個幾小時在烹饪上。
不講究多美味,就想 " 活下去 "。
要麼買 " 白人飯 " 對付,要麼就一鍋炖,主打随機應變,有啥吃啥。
節省一切可以用的裝備,鍋鏟就是菜刀,裝食材的盒子裡還能打個蛋。
有網友說,出國之前以為自己能被逼成廚師,出國以後發現自己成功進化成生吃食材的野人。
糊弄到極致,别說生吃蔬菜了,冰淇淋也可以拌飯。。。
這些充斥着奇思妙想和些許離譜的記錄,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發酵,原本有條件正常做飯、吃飯的年輕人也展開了學習,搞起了生命體征維持餐。
B 站上就有挺多經典的糊弄哥,其中 @香蕉柿子梨靠每天只更這種内容,都快 20 萬粉絲了 ↓ ↓
估計這些 up 們也沒有想到,短短半年之後,看似整活的下廚最後能這麼出圈。
有人批判 " 糊學 ",他們認為民以食為天,連吃飯都躺平,那生活着實有點悲哀。更何況,你能對抗飢餓,但你能對抗 " 吃點好的 " 的欲望嘛?
但,效仿 " 糊學 " 的人們不這麼想,他們真心覺得花幾個小時做飯超痛苦。
如今的社會,對年輕人提出了諸多要求,父母輩念叨 " 什麼年齡就做什麼樣的事兒 " ,買房買車結婚生孩,還有各種社會上的隐形要求,你得吃精致的飯,住豪華的酒店,買更大的房子,去更多的地方旅遊。
可大部分年輕人,剛出來畢業,拿着微薄的工資,每天加完班( 說不定還是 996 )回到出租屋裡,就只想迅速吃上一口熱乎的,填飽肚子。
外賣不健康還要等,而認真做一頓家常菜,動辄就得 2 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大量時間花在一頓飯上,不是快樂生活的一種享樂,而變成生活的壓力。
那怎麼辦呢?
在這種 " 一鍋炖 " 、 " 白人飯 " 裡,他們找到了更适合當下生活的解答:吃飯就只為了飽腹。
大家一起學了起來,在評論區互相傳授心得,今天我的黃醬是哪裡買的,為啥我學着做糊鍋了,為啥今天肉煮柴了。
吃的都很香
有人認為這種 " 糊弄 " 就是一種躺平,會逐漸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但我認為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無論是精神世界又或者物質世界都比以往更豐富,有人做飯的時間,有人選擇下樓去玩滑板,又或者打開遊戲機。
對于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享受自我的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