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俄羅斯食品館遍地開花,賣的真是純正俄品?,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無法可說,作者:鄭渝川 hiecy,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年來,有多家号稱經銷俄羅斯原裝進口、純正俄品的商店在各地開業,還通過社交平台投放流量。這些商店主營商品,号稱進口自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由中國公司代理進入國内銷售渠道。
但記者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食品——例如大列巴、肉腸、奶粉——都是由國内廠家生產,尤其是大列巴和香腸,更多标明為 " 俄羅斯風味 ",商标、生產商都為黑龍江的企業,執行的生產标準也是 GB/T 20981(面包質量通則)。
長期從事外貿商品代理的相關人士認為,真正的俄羅斯人可能都沒見過這些商品。這些所謂的進口商品,在很多細節上也經不起推敲,部分代理商公司還收到過行政處罰。
知名人士透露,把大包粉出口再進口,在俄羅斯 " 過一道水 ",回來委托本土工廠生產,變成進口奶粉,來迎合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推崇,這種做法從產品生產和标識方面,是沒有法律法規上的問題的。不過據他了解,目前中國很多俄羅斯進口的牌子,可能在俄羅斯都沒有,更多是定向在中國售賣。
上述外貿從業者稱,大家都應該擁有基本的常識,俄羅斯的輕工業遠不如中國發達,包括俄羅斯本國的套娃工藝品都是從中國進口,如果這些產品再出口到中國,不如直接到網上 " 義烏購 " 劃算。(界 * 面新聞網 12 月 5 日報道)
将商品整包出口,在境外改換包裝後,重新進口,這種操作在 20 世紀 90 年代和本世紀初就很發達,也是當時很多沿海發達地區的中高收入家庭買到的進口原裝貨的真相。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的日本原產、(中國)香港原產、(中國)台灣原產商品,包括食品、日化品,也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國制造,挂了個 " 洋皮 ",當然都是智商稅的體現。
而今,這種國貨 " 出國遊 " 以後變成俄羅斯 " 原產 " 貨,然後就具備了獨特賣點,只不過是舊有套路的翻版而已。
國内很多消費者對于俄羅斯軍工產品有着高度信賴,因為對俄羅斯 " 戰鬥民族 " 的印象,從而受到所謂的光環效應影響,認為俄羅斯的食品也應該更好。現在,國内食品改頭換面,出口以後改裝進口,一舉變成所謂的俄羅斯食品,用俄文标識、配圖,就能變滞銷為暢銷,恰恰就迎合了上述消費者的心理需要。
實際上,中國制造無論是在 20 世紀末還是現在,輕工業發達程度都遠遠超過俄羅斯,以及周邊國家,還有日本、美國、歐洲諸國。這也意味着,國内出產的預包裝食品,成本相當低廉,相較之下,進口歐美日以及俄羅斯相同品質的食品,至少不是一般消費者願意承受的價格。
俄羅斯以及之前的蘇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内,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确實形成了非常高品質的食品工業,服務社會中上階級。俄羅斯很多地方尤其是毗鄰糧食主產區、畜牧主產區的城市,本地化的食品供應鏈運行水平也很高,這是不争的事實。這也是很多有過留俄、旅俄經歷的中國人對于俄羅斯食品留有好印象的來源。
但是,從俄羅斯整個國家來看,食品輕工業的布局并不完整,前述較高水平的食品供應,一般僅限于本地供應,供應鏈鏈條較短,生產供應總量偏小。因而俄羅斯的食品供應,包括飲料、零食都大大依賴進口——在俄烏衝突更新以後,更是大幅增加了對中國食品的進口。
大量标稱俄羅斯原產的國產商品,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向中國消費者推銷,在中俄關系緊密,兩國民眾互動增加的情況下,勢必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而俄羅斯執法部門對于這種實質上盜用俄羅斯原產名義行銷、損壞俄羅斯商品名譽的轉運商品的做法,顯然也不會聽之任之。
社交媒體上其實已經不斷曝出中國消費者購置标稱俄羅斯原產,或俄羅斯風味的 " 真國貨 " 商品以後,發現其品質尤其低劣,同時不符俄羅斯和中國兩國的具體品類食品标準。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履職,加強标稱俄羅斯原產或俄羅斯風味的 " 真國貨 " 商品的抽檢,嚴懲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經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