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三季報:28塊的小米,仍然沒有擺脫8塊錢時的煩惱,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略大參考,作者:楊知潮,編輯:原野,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2019 年和 2022 年,小米的股價都曾跌到過 9 塊錢以下。
關于原因,外界已經總結了太多,主要集中在缺乏品牌力和研發投入較低這兩點上。這使得小米的大多數產品缺乏品牌溢價,最終利潤率偏低。
眼下,8 塊錢的小米已經成為了遙遠的過去式,随着小米 SU7 的發布,小米的品牌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迎來了歷史級别的質變,它的汽車變成了面子和潮流的代名詞,連 80 萬的汽車都能夠在 10 分鍾訂出 3000 台。高端手機、大家電的銷量也随着小米二字逼格的提升而增長。
水漲船高,小米的股價也已經超過了 28 塊。但在 28 塊的小米剛剛發布的三季度财報裡,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小米在 8 塊錢時所遇到的煩惱。
一、28 塊的小米,依然不容易
兩周前,高通發布了第四财季财報,也就是第三自然季度的财報。
财報顯示,整個财年,高通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 40%。具體到三季度,高通的淨利潤高達 29.2 億美元,約合 200 億人民币,同比增長 96%。僅中國客戶就為高通貢獻了 46% 的收入。
但高通的紅利,反過來卻是中國客戶們的壓力。
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 4310 萬台,同比增長 3.1%。銷量增長之外,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也大幅度提升了 10.6%,達到了 1102 元。最終帶動收入同比增長 13.9%,達到了 475 億元。
不過來自手機的毛利卻減少了。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毛利從 69.3 億元下滑到了 55.47 億元。毛利率同比下滑接近 5 個百分點,為 11.7%。在收入占比高達 45.3% 的情況下,小米的智能手機毛利已經被互聯網服務超過,只比 AIoT 業務多了 1.3 億元左右。
手機業務毛利率下滑的原因,雷軍已經預警過了。11 月 18 日,盧偉冰在業績會上再次解釋了一遍:原材料漲價(盧偉冰直接表示是内存),并且恰恰趕上了低毛利產品的發布周期。
原材料漲價已經持續了接近數月,早在今年 5 月,前魅族高管李楠就在微博上表示,國產手機品牌被高通 140~160 美金的 " 搶劫 " 價格壓得喘不過氣來了。上個月,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與骁龍 8 Gen3 相比,骁龍 8 至尊版處理器的單價約增長 15% 至 180 美元。除了高通的漲價以外,内存、螢幕的價格也都在以雙位數的速度上漲。
從這也可以看到,即便有了小米 SU7 帶來的品牌質變,賣手機的生意依然很苦:好不容易迎來了全球手機消費的回暖,但擁有議價權的仍然是芯片廠商,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吃掉利潤的增量。
當然,對小米來說,互聯網服務收入實際上就是手機業務的延伸,也應該放在一起考慮。而三季度,小米的互聯網收入達到了 85 億元,由于出貨量的增長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達到了 77.5%,雖然收入只有 85 億元,但卻是小米三季度毛利最高的業務,高達 65.54 億元。
而小米手機的 " 好日子 " 可能還在後面:小米 15 在短短 9 天内銷量突破百萬,拿到了高端手機周銷量的第一名,基本可以确定它是現象級爆款,而它帶來的利潤提升将體現在四季度财報裡。
在業績會上,盧偉冰還提到了原材料價格會在四季度下降:供應鏈前兩個季度開始上漲,第三季度已經上漲到頂點,第四季度就會有些下滑,有漲必有跌。
總體而言,對于小米财報,特别是手機業務的評價,可以套用一下王興的名言: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好的季報,但也是未來幾個季度最差的季報。
二、小米 SU7 誤撞了董明珠?
僅從第三季度來看,AIoT 是受小米 SU7 帶來的品牌更新影響最大的一塊業務。
不久前,雷軍和董明珠展開了一場隔空 battle:今年 6 月,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點名:" 小米說自己第一名,全靠别的廠家做產品,你的技術是什麼?誰是第一,消費者心裡有杆秤。" 雷軍和盧偉冰在 7 月和 11 月分别回應,表示沒有說過小米是第一,董大姐的批評并不符合事實。
無論小米是否表達過自己是第一,這場互相喊話至少反映了一件事:小米已經越來越讓傳統家電品牌感到擔憂。
三季度,小米的 A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下稱 AIoT)業務收入達到了 261 億元,同比增長 26.3%,增速約為手機的二倍。
具體到產品來看,空調出貨量超 170 萬台,同比增長超過 55%,按照第三方數據,小米已經是全國第三的空調品牌,雖然和格力還有一倍的差距,但增長勢頭迅猛,也難怪董明珠向小米開炮。此外,洗衣機出貨量超過 48 萬台,同比增長超過 50%,冰箱出貨量超過 81 萬台,同比增長超過 20%。兩者均創下歷史新高。最終,小米大家電的收入同比增長 54.9%。
AIoT 的另一塊增長來自可穿戴設備,三季度,小米全球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 50%,收入同比增長 40.2%。小米的耳機、手表、手環在小米 SU7 品牌力的帶動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這兩塊業務的增長直接拉高了 AIoT 業務的毛利率。
三季度,AIoT 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 20.8%,創下歷史新高——這可比賣車、賣手機還要賺錢。在财報裡,小米把 AIoT 毛利率的提高歸結于可穿戴設備和大家電等產品收入的提高。
事實上,可穿戴設備的高毛利不是秘密。早在蘋果手表剛發布時,就有第三方報告顯示,蘋果手表的毛利率高達 60%,比 iPhone 還要賺錢。大家電這邊,傳統空調三巨頭美的、海爾、海信的毛利率均在 25% 以上,要高于手機和汽車行業的平均水平。
财報裡,小米還披露了一個類似淘寶 88VIP 的數據:擁有五件及以上 AIoT 設備的用戶達到了 1710 萬,同比增長 24.9%。這些用戶就像電商的忠實買家一樣,能夠提供最高的客單價和最高的復購率。
這是小米在汽車之外的另一個品牌驅動力:高下限可信賴的品牌形象,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死忠粉。小米對他們來說未必是最優解,卻是下限最高的選擇。極強的可信任感,讓小米的品牌形象了多了一些類似無印良品的意味,成為了一個高下限的 " 百貨品牌 "。
僅從第三季度财報來看,AIoT 的增長潛力或許比手機還要大,畢竟,一個人通常只能購買 1~2 部手機,但 AIoT 業務包含了各種可穿戴設備、家電,乃至中性筆、插線板、枕頭、毛巾等生活用品。
如果擁有五件以上 AIoT 設備的 "88VIP" 進一步擴大,小米這個品牌的想象空間将會難以描述。
三、最好的小米 SU7,艱難的汽車行業
三個月過去,小米汽車的單車賺錢能力已經可以和特斯拉掰手腕了。
三季度,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收入為 97 億元,調整後淨虧損為 15 億元,虧損率約為 15.46%。作為對比,銷量更高的蔚來在上半年的虧損率約為 37%。
這只是交付不到一年的數據。
小米超預期的低虧損,源于其超高的毛利率。三季度,小米 SU7 的毛利率再次環比提升了兩個百分點,達到了 17.1%。這個數字和特斯拉在三季度的汽車業務毛利率完全一致。
當下新勢力毛利率最高的是理想:超過 20%。但仔細來看,小米的數字比理想還要恐怖。
三季度,小米的交付量只有 39790 台,還不到理想一個月的銷量。而毛利率是受銷量直接影響的,用盧偉冰在業績會上的話說:" 小米汽車仍然處于早期階段,規模還不夠大。自建工廠、自研核心技術,前期重投入,成本有分攤,所以前期有虧損。"
不難想象,如果小米的產能繼續爬坡,規模效應進一步展現,它很有可能成為毛利率最高的新能源車企,甚至比以往的特斯拉、比亞迪、理想都要高。
即便小米汽車的毛利率不變,哪怕所有銷量全部按照小米 SU7 起售價來計算,小米只要每個季度再多賣約 4 萬台車,達到 2.6 萬左右的月銷量,小米汽車就有希望實現盈虧平衡——這已經是最悲觀的預期了,而 10 月份小米汽車的月銷量已經超過了 2 萬台。
如果沒有意外,小米汽車将毫無疑問地成為最快盈利的造車新勢力,遠快于包括理想、特斯拉在内的所有新能源車企。
對交出近乎完美成績單的小米汽車來說,最大的風險或許來自行業:新能源賽道本身越來越殘酷,即便是新勢力中最強大的理想,也面臨着銷量和利潤的雙重壓力——一款 MEGA 的失敗,幾乎讓理想從天堂墜入地獄。對車企來說,每一款車都是一場不能輸的大考。
眼下,小米幾乎在所有的戰場都節節獲勝,但它如果想在自己所處的這些賽道持續保持勝利的姿态,還是一刻都不能松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略大參考,作者:楊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