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稅不是蘋果的心腹大患,AI才是,歡迎閱讀。
關稅取代 AI,成了蘋果新一季财報的焦點。
北京時間 5 月 2 日凌晨,蘋果發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報。财報會上,蘋果 CEO 庫克再次提及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 5000 億美元的計劃,并進一步指出,預計到 2025 年,蘋果将從十幾個州采購超過 190 億個芯片,以及從一家美國公司采購 iPhone 使用的玻璃。
在庫克希望向外界傳達蘋果制造業努力回流美國的信息之外,其還對外宣布,從今年二季度開始,美國銷售的大部分 iPhone,都将來自印度,而幾乎所有在美國銷售的 iPad、Mac、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等產品,則将由越南生產。至于中國,其制造的一系列蘋果產品,将主要供給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鑑于上述供應鏈的優化和調整,庫克稱關稅政策對蘋果一季度影響有限。但如果全球高關稅居高不下,在此基礎上,庫克預計二季度蘋果可能因此損失約 9 億美元。
這一預測已經遠低于外界預估。此前,摩根士丹利報告稱新一輪關稅成本給蘋果帶來的損失,每年可能高達 330 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美國 4 月中旬的一項新規,在中國的蘋果絕大多數產品,包括 iPhone、Mac、iPad、Apple Watch 和 Vision Pro 在内,都将享受關稅豁免。但庫克也首次對外提及了仍将被征收高關稅的產品和服務,即國内的 Apple Care+ 和相關配件。
關稅影響之下,縱然蘋果一季度收入和利潤雙增長,也難擋資本市場的失望情緒。
财報顯示,2025 年一季度,蘋果收入 954 億美元,同比增長 5%;淨利潤 2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但财報發布後,蘋果股價盤後下跌 3.8%。
導致盤後股價下跌的另一重因素還離不開中國市場的糟糕表現。今年一季度,大中華區繼續成為蘋果唯一收入同比下降的區網域。更糟糕的是,在中國市場,這已經是蘋果連續第七個季度遭遇營收同比下滑。
4 月份更新 iOS18.4 後,蘋果 AI 引入了更多語言版本,其中就包括簡體中文,但直到目前,中國 iPhone 用戶依然無法使用 AI 相關功能。
至于外界更加期待的個性化 Siri 更新,在 3 月份宣布推遲到明年發布之後,庫克在财報會上回應稱," 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以使其達到我們的高質量标準。我們正在取得進展,并期待着将這些功能交付到用戶手中。"
為此,在花費更多時間之外,蘋果還計劃投入更多資金,以推出更智能的蘋果 AI。
一切新的疑問和答案,都留待一個月後即将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來揭曉了。
1
蘋果收入增長的背後,則是旗下一眾產品在銷售端的不俗表現。
一季度,iPhone 收入 4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Mac 收入 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7%;iPad 收入 6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服務收入 2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只有可穿戴、家居和配件業務遭遇了收入同比下滑,當季收入 75 億美元,同比下跌 5%。
分地區來看,蘋果在美洲區實現收入 403 億美元,同比增長 8%;歐洲收入 2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2%;日本收入 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亞太其他地區收入 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9%。
大中華區繼續成為蘋果一季度唯一收入同比下降的區網域,當季收入 160 億美元,同比下跌 2%。更糟糕的是,在中國市場,這已經是蘋果連續第七個季度遭遇營收同比下滑。
與營收一起下滑的,還有 iPhone 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Canalys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 7090 萬部,同比增長 5%。但蘋果則出現了逆勢下滑,當季出貨量 920 萬部,同比下跌 8%,以 13% 市場份額排名中國第五。
在中國市場,新推出的國家補貼政策對 iPhone 造成了一定影響。在售 iPhone 產品中,只有 2 月份新上市的 iPhone 16e 能夠享受到補貼政策。
不過,因中國市場疲軟所導致的消極影響,部分被蘋果在新興市場和日本等地區的增長所抵消。在中東的沙特和阿聯酋,蘋果正在加速開店計劃。南亞的印度市場,蘋果也在籌劃更多店鋪選址。
受益于價格更低的 iPhone 16e 產品的推出,盡管其沒有在中國市場大賣,但意外在日本走紅。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 Jene Park 評論道:" 蘋果罕見在 Q1 推出新品 iPhone 16e,這幫助其提升了在日本等特定市場的份額。"
表現在具體營收上,日本市場以 16% 的同比增長份額,成為一季度增速最高的地區。
2
除了遭遇營收和銷量下滑之外,蘋果在中國市場還正在面臨高額關稅的新一輪衝擊。
盡管當地時間 4 月 11 日,在一則新公告中,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已經宣布對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半導體等 20 項中國制造的高科技產品豁免 125% 的 " 對等關稅 ",但在特朗普政府捉摸不定的政策變更風險面前,蘋果仍在繼續進行產能的轉移工作。
在關稅出台前的 3 月底,就有媒體曝出蘋果緊急調用 5 架貨機,滿載 iPhone 和其他產品,從印度起飛,直抵美國。
當時,據《印度時報》報道,這是蘋果為規避特朗普 " 對等關稅 " 而進行的緊急行動。蘋果供應鏈總監在内部會議上更是直言:"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每延遲一天,美國倉庫就會損失 800 萬美元。"
在庫克于财報會上确認将有越來越多印度和越南產蘋果產品進入美國之前,就有媒體曝出蘋果計劃擴大在印度制造規模的消息,其目标是到 2026 年底,所有美版 iPhone 均由印度生產。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只是加速了蘋果調整全球產業鏈的步伐。從 2013 年開始,蘋果就嘗試進行多元化和彈性生產制造,以擺脫對中國單一原產地的依賴風險,并逐步選定了印度和越南,作為承接中國產能轉移的新基地。
需要注意的是,關稅影響之下,目前蘋果暫無提價計劃。财報會上,庫克明言," 定價上沒有任何可宣布的信息……會繼續優化庫存供應。"
但中國市場的麻煩,除了關稅,還有蘋果 AI 的缺席。
庫克再次強調,在已經推出蘋果 AI 的市場中,iPhone 16 系列的同比表現比沒有蘋果 AI 的市場更強勁。
AI 正越來越成為手機廠商實現差異化競争的關鍵因素。Canalys 分析師鍾曉磊說道:"2024 年,中國市場 AI 手機滲透率已達 22%,預計在 2025 年将突破 40%。折疊屏、AI 手機以及作業系統等方向的持續創新,是廠商重塑市場格局及突破長期市場容量瓶頸的關鍵動能。"
早在 2023 年 6 月份蘋果 AI 首次亮相時,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 · 費德裡吉就對外表示,蘋果正在努力尋找将 "Apple Intelligence" 引入中國市場的方法,"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這肯定是我們想要做的。"
參考三星,其将 AI 大模型帶入中國市場的辦法之一是,跟中國廠商合作,目前已經陸續接入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字節豆包大模型。
蘋果也一度傳出跟國内科技大廠合作的消息。最新進展是,2 月份,外媒 The Information 爆料,蘋果即将與阿裡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 AI 功能。同時,出于多元化供應鏈考慮,百度也将分擔一部分蘋果 AI 功能的打造工作。
不過,在一季度财報會上,庫克并未正面回應何時推出國行版蘋果 AI 的消息。
3
蘋果 AI 進展不及預期的現實挑戰之一,在于其計劃中的增強版 Siri,無法按時上線。
3 月初,蘋果對外證實,增強版 Siri 将推遲上線,正式上線時間預計将在明年春季的某個時候。
此前,彭博社爆料稱,Siri 小組内部會議上,有蘋果高管表示,增強版 Siri 實際上沒有一個準确的發布時間,明年春季只是一個目标,不意味着一定就在那時發布。
按照内部計劃,和以前機械的語音助手相比,AI 加持下的增強版 Siri,将具備理解上下文和用戶情景的能力,可以讀取螢幕,在 APP 内和跨 APP 進行操作,如用戶可以直接問類似 " 我該什麼時候去接媽媽?"" 我和家人什麼時候吃午餐?" 等個人問題,Siri 會直接從相關的郵件、短信消息中提取相關信息回答,不需要用戶提前設定好日歷安排,成為名副其實的 " 個人助理 "。
但從目前進度來看,增強版 Siri 更多是一種暫時存在于蘋果 PPT 中的 demo。
不滿于 Siri 進度的庫克,已經率先在組織層面開刀。3 月中下旬,庫克更換了蘋果 AI 團隊的負責人,新任 Siri 工程主管由麥克 · 羅克維爾擔任,而不再交給蘋果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戰略高級副總裁約翰・詹南德雷亞負責。
調兵遣将之餘,庫克再次重申蘋果對基礎大模型的重視程度,并在财報會上強調,在繼續推進跟 ChatGPT 的合作之外,蘋果希望擁有模型自研能力。
為了支撐蘋果大模型的算力需求,蘋果在美國的 5000 億美元投資計劃中,便包括一項用于生產支持蘋果 AI 的伺服器制造的新工廠。
據庫克介紹,新工廠位于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将由蘋果和制造合作夥伴聯手,最快會在今年晚些開始生產伺服器," 它們在 Apple Intelligence 的驅動下發揮着關鍵作用。" 庫克說道。
現在,就看新任蘋果 AI 負責人麥克 · 羅克維爾如何燒出自己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