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當人類消失,自然世界會發生什麼?,歡迎閱讀。
保加利亞圖爾克門附近拍攝的照片。© Ivo Danchev/The Guardian
利維坦按:
與其說違反我們的直覺,不如說這是我們頭腦中後天被灌輸的觀念:人類如同地球之癌,所到之處自然會遭到破壞,但如果人類消失,假以時日,自然就會重新煥發出最初的樣貌和生态。
很遺憾,我們頭腦中的這種頑固觀念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有時候甚至錯得離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即便人類從某一處消失,自然界的恢復也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發生,甚至,當被追問何為自然"原始"圖景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根本不存在所謂"原始"的景觀。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當遺棄降臨時,它從邊緣地帶悄然蔓延。
城鎮邊緣的住宅最先被放棄,接着是外圍的雜貨店。它緩慢卻不可阻擋地向内推進。加油站關閉了,爬藤植物攀上了加油泵,蔓延到屋頂,直到屋頂因不堪重負而坍塌。公車站亭、藥房、電影院、咖啡館也相繼被吞噬,最後連學校都關門了。
如今,保加利亞中部村莊圖爾克門(Tyurkmen)中為數不多還能維系人類活動的機構之一是郵局。56歲的郵政工作人員季米特琳卡·迪姆切娃(Dimitrinka Dimcheva)每周依然開放兩天郵局,從外地運來一些當地商店早已無法提供的商品。圖爾克門曾是一個人口超過1200人的繁華小鎮,如今僅剩不到200名居民。
一個溫暖的春日下午,迪姆切娃站在鎮中心廣場上。"婚禮曾在這裡舉行,還有各種民族舞蹈和排球比賽。年輕人很多,還有一個遊泳池,"她說道。她環顧四周,指向廢墟或如今空曠的地方,回憶起曾經矗立在那裡的建築。那裡曾是一個小電影院的所在;其後是曾經被燒毀、重建然後最終關閉的學校。"那時候生活充滿活力,"但現在,她說,"村莊的生活正在消亡。"
類似的村莊在保加利亞遍地都是。在共產主義倒台後,人們湧向城市尋找工作,接下來的30年裡,許多村莊人去樓空,直至被徹底遺棄。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保加利亞近300個村莊完全無人居住,超過1000個村莊的人口少于30人——這些人多數都是老年人。由于出生率低、移民率高,保加利亞的人口已經持續減少了幾十年。其人口已從1989年的近900萬下降到不到650萬——這是現代史上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人口下降之一[1]。
保加利亞處于這種人口變化的最極端,但重塑這種變化的力量無處不在。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全球農村人口的比例減少了近三分之一。農業正變得越來越工業化和集中化。如今,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及其周邊地區,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将上升至70%。在許多國家,出生率穩步下降。盡管全球人口預計将持續增長至2080年,但其中約一半的增長僅由不到10個國家推動[2]。
透過保加利亞圖爾克門一處破敗的棚屋可以看到,一只鶴在返回巢穴。© Ivo Danchev
随着人口的遷移和減少,長期居住的地方被逐漸遺棄。人們通常會将一切留在原地,仿佛準備着某天回來,但這一天往往永遠不會到來。在圖爾克門,空蕩蕩的房子裡窗簾杆上仍挂着聖誕裝飾球,慢慢被蜘蛛網覆蓋。
在一間廢棄的屋子裡,瓷器櫃倒在腐朽的地板坑洞中,櫃子裡的盤子依然整齊地堆放着,旁邊還放着一包為來訪孫輩準備的尿布。有時,遺棄是突然發生的,可能因為法律裁定或緊急疏散;但更多時候,它是雜亂無章、緩慢且無計劃地進行。人們只是離開了。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學者估計全球範圍内已累計約4億公頃——接近歐盟面積的土地被遺棄[3]。一組科學家最近計算出[4],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本土已被遺棄了約3000萬公頃農田。随着氣候危機使更多地區變得不适宜居住(洪水、水資源短缺和野火而無法建造房屋,土地退化和幹旱而無法耕種),預計未來将出現更多人口流離失所的情況。
這種改變世界的轉變,幾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它一直存在——但我們并未真正描述過它,"肯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何殷(He Yin,音譯)教授說道。他與其他科學家正在利用遙感技術繪制全球遺棄土地的地圖。"我們總是談論擴張,"他指的是土地開發,"是的,這當然重要。但還有另一面——遺棄——卻鮮有人提及。"
圖爾克門一處被廢棄的宅子。© Georgia Public Broadcasting
在人口減少的故事之外,還有另一個故事——關于遺棄的土地會發生什麼。為了保護一個适宜居住的星球,保護和擴展森林、草原、健康的生态系統和野生地區至關重要。大片遺棄的土地既是機遇,也帶來了疑問。這是一場未完成的實驗,結局難以預料。
幾千年來,人類大幅改變了他們居住的地方,重塑了地球的面貌。那麼,當人類消失後,自然世界會發生什麼?
---
正是這一謎團,吸引了生态學家格爾加娜·達斯卡洛娃(Gergana Daskalova)來到圖爾克門。在五月一個炎熱而安靜的上午,她沿着主街行走。這條街空無一人,但圍欄、大門和電線杆上貼滿了在初夏熱風中顫動的紙張,這些紙張的訂書針正因風拉扯而松動。
在保加利亞,當家庭成員去世時,按照傳統會張貼訃告。這些A4大小的打印紙上寫着逝者的姓名、照片、去世日期和簡短的悼詞。每張紙都注明了逝者去世的時間:六個月、一年、十年、二十二年。在全國各地的村莊裡,這些訃告通常也标志着人類居住的終結。
普雷斯托伊(Prestoy)村的訃告。© Ivo Danchev
"如果你四處走走,你會發現這就像一個時鍾,記錄着這些人離開我們的時間,"達斯卡洛娃說,"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很悲哀。但這個時鍾也在記錄着人類影響的結束,以及随之而來的環境變化的開始。"
達斯卡洛娃專注于全球變化生态學,研究大規模人類活動如何重塑自然世界。她正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項目,研究保加利亞鄉村中30個不同階段被遺棄的村莊。與合作者和學生一起,她收集了廣泛的數據:用無人機繪制森林復原圖,逐塊進行植物學調查以觀察植物種類變化,并在樹上安裝錄音設備記錄鳥鳴密度和音量的變化。随着時間推移,她希望将廢棄村莊的生态狀況與仍有人居住的村莊進行比較,以全面了解人類離開後自然的反應。
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員達斯卡洛娃在保加利亞開展她的工作。© Ivo Danchev
達斯卡洛娃年約30出頭,熱情健談,善于用耐心将科學理論通俗化,這種技能可能得益于她在偏遠田野中向好奇的牧羊人解釋自己為何給樹綁上麥克風的經歷。最近,她有了一個兒子,有時孩子會坐在她的身旁,表情嚴肅地看着她在研究地塊上來回穿梭。
圖爾克門并非一個随機選擇的研究地點——這是她成長的地方。像她那一代的許多人一樣,童年時期的達斯卡洛娃主要由祖父母撫養,而她的父母則在最近的城市工作。最終,她離開村莊上了大學。"十年間,我成為了那些離開村莊、偶爾回來的人之一。每次回來時,我的街道上居住的人都更少了,"她說。年輕的時候,達斯卡洛娃會在冬季追蹤被廢棄的迹象,觀察街道上是否還有煙囪冒煙,或是窗戶中是否透出燈光。"然而,一盞盞燈最終熄滅了。"
職業生涯的最初幾年,達斯卡洛娃曾在遙遠的地方工作,包括北極凍原。但她始終記得自己經歷過的大規模人口減少,并意識到這是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可能重塑成千上萬物種的未來。
如今,她住在圖爾克門祖父母的老房子中并在此工作。她周圍的房屋幾乎全都空置。街對面,一座房子如同雨中棄置的紙板箱般塌陷。那天早上,在屋内,築巢的燕子繞着卧室飛來飛去。前門的鉸鏈已經脫落,但仍挂着一個琺琅瓷牌匾,這是共產主義時期地方政府授予的獎項,上面寫着"模範家庭"。
廢棄的地方并非最吸引人的研究場所,"它們不是雨林,也不是大猩猩,"達斯卡洛娃說。每個研究地點單獨看都只是一個村莊,就像成千上萬個其他村莊一樣。"但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它的特别之處,因為人口減少正在以非常大的規模發生。"而廢棄之後的情況往往與我們的預期大相徑庭。
---
得知我們星球上的大片土地正在被遺棄,讓人不禁會聯想到在人類廢墟中復蘇的伊甸園。沒有了人類,自然将強勢回歸。鹿群會漫步在坍塌的城市街頭,藤蔓會撕裂混凝土,足球場會變成森林。天空變得清澈,物種将繁衍生息。
在2020年疫情封鎖期間,許多人見識到了半廢棄狀态的樣貌。人類被迫留在室内時,野生動物重返城市街道和郊區花園。"人類是病毒,"評論者調侃道,在人類缺席的情況下,"自然正在治愈"。
保加利亞克雷斯柳夫齊(Kreslyuvtsi)村的一所廢棄房屋。© Ivo Danchev
将人類視為自然世界的災星,以及在人類消失後繁茂生長的天堂景象,與一些生态學最古老的觀念緊密相連。19世紀末,植物學家弗雷德裡克·克萊門茨(Frederick Clements)推廣了"演替理論",即任何景觀如果不受幹擾,都會遵循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例如,一塊耕地将先被快速生長的草和雜草覆蓋,然後是灌木,最後變成樹木和森林。
克萊門茨認為,任何地方都會通過演替達到一個穩定平衡的"頂級"狀态。最終結果可能因氣候和地理而異,阿爾卑斯森林與沼澤或沙漠不同,但基本軌迹是相同的:克萊門茨将其稱為生态系統朝頂級狀态"攀登"的"普遍法則",如同動物從幼年成長為成年。
這一觀點在20世紀初獲得廣泛認可,正值人類城市、人口和工業爆炸式增長時期。它擁有某種簡單而優雅的美感。當人們目睹人類活動改造周圍的地球時,這一理論也提供了一定的慰藉。無論幹擾有多麼劇烈——無論是冰川退卻還是森林被開墾為農田——自然的回歸能力始終存在。理想的頂級狀态就像潛藏于土壤下的基質,即使地面被耕作、開挖、燒毀或鋪設,只需時間和不被幹擾,它就能恢復。
随着時間推移,克萊門茨更廣泛的理論受到同行植物學家的質疑。他所謂的穩定、永久的頂級群落難以捉摸:田野研究發現,生态系統會經歷不可預測的崩潰、再生、分化和停滞循環。如今,這種确定性的演替理論已被推翻。但克萊門茨的願景在公眾想象中依然根深蒂固,有時讓生态學家感到沮喪。
"許多關于環境的普遍觀念基于這樣的信念:只要人類能夠避免幹擾,自然便能保持其平衡,"生态歷史學家威廉·克羅農(William Cronon)在1995年寫道,"這些故事是我們的,而非自然的。自然界不會自發地組織成寓言。"
實際上,科學家發現,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遠比我們常常假設的要復雜很多。這也是達斯卡洛娃的一項頗具反直覺的發現:人類的存在不僅未必總是與自然對立,反而能夠幫助許多物種生存。
更令人意外的是,完全廢棄有時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比人類部分留下更糟糕的後果。
---
為了說明這一點,達斯卡洛娃帶我前往一座被藤蔓掩埋的村莊。克雷斯柳夫齊(Kreslyuvtsi)位于保加利亞中部的半山區。多年來,這個村莊幾乎完全被廢棄。在達斯卡洛娃研究的村莊譜系中,它提供了近乎絕對人類缺席後的一個案例研究。
站在山坡邊緣,達斯卡洛娃小心翼翼地踏出小徑。當她的腳着地時,稍微彈了一下,被成千上萬交織的藤蔓支撐住,緊密編織的韌性創造出一種彈性浮力。在某處下方是一片陡峭的坡地,幾米外是克雷斯柳夫齊村一座長期廢棄的房屋。随着石牆的坍塌,它的形狀正緩慢瓦解。藤蔓已經爬滿這座房子,僅剩屋頂的一角露出,像一艘沉船最後階段露出水面的船首。"它們會将這個地方徹底吞噬,"達斯卡洛娃說。
被藤蔓植物覆蓋的克雷斯柳夫齊的荒宅。© Ivo Danchev
藤蔓展示了人類離開後土地面臨的第一股力量:當人類大規模撤離時,新興的主導物種可能全面清除其他物種。最嚴重的侵擾不是藤蔓,而是外來入侵物種。
在波蘭,約12%的農田在共產主義垮台後被廢棄,這些田地變成了大片芥末黃色——被加拿大一枝黃花(Canada goldenrod)的明亮花粉覆蓋。這種植物已經占領了全國75%的廢棄田地,而一枝黃花生長的地方,其他物種幾乎無處立足。研究這些廢棄土地的科學家發現,野生傳粉昆蟲數量減少了60%-70%,鳥類數量則減少了一半[5]。
在保加利亞,正在出現的威脅是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一種原產于中國北部的耐寒、速生、抗病樹種,其散發的苦味樹液會驅逐其他動植物和微生物。
這些單一物種的集中地可能形成"生物沙漠",僅一種物種得以生存。多樣化的需求不僅僅是出于人類的審美偏好。單一物種種群往往伴随土壤退化和養分耗盡、其他物種的滅絕、難以淨化的水源、大規模野火、幹旱的脆弱性以及疾病的快速傳播。
保加利亞一處棄宅的石牆殘迹。© Gergana Daskalova
在某些情況下,單一物種的統治是暫時的。即使是致命的入侵物種有時也可以充當各種植物和生物的"苗圃"環境,這些植物和生物最終可能會長得比它們大。而在其他情況下,生态系統則可能停滞不前,未能恢復或多樣化。"人們普遍認為,一旦被破壞,森林可以在幾幾十年内自然從草地或灌木地恢復,而植樹可以提供幫助,"2023年一項關于香港人工林研究的科學家寫道。"我們的研究表明,森林的恢復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迅速或全面。"[6]
人類往往是造成單一物種統治的罪魁禍首。但人類在阻止這種統治方面也扮演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未被充分認可的角色。
在克雷斯柳夫齊的藤蔓叢中,達斯卡洛娃轉身,小心翼翼地行走,返回通往山坡的小徑。回到小徑後,她蹲在草地上,開始命名腳邊的物種:青草、常春藤,還有毛茛、紫色開花的藤蔓,以及一株小小的黃色蘭花。"我無法想象會有多少人走上這條路,但偶爾還是會有人走上來,"她說。在此過程中,他們阻擋了藤蔓的擴張,為這小片物種的色彩湧動開辟了空間。
達斯卡洛娃站立的小徑通向樹林中的一個開闊地帶,草和野花在一片清理過的草地上生長。這裡再次出現了脆弱的花朵群,揭示了這片土地的歷史。毛茛和農業雜草表明,人類不久前曾在這裡活動,這片清理過的空間也同樣暗示了這一點。達斯卡洛娃指着環繞這片空地的茂密樹林,排列如圓形劇場的觀眾,它們的枝幹網絡已經開始向清理區的寶貴光源延伸。"它們正處于邊緣,準備在機會出現時進入,如果沒有放牧或修剪,這片土地可能只需要五年時間,就會全部淹沒在密集樹冠的陰影中。"
保加利亞希什曼齊(Shishmantsi)附近未耕種麥田裡的一只西黃鹡鸰。© Malkolm Boothroyd
當人們想象生态系統恢復時,這種森林的回歸往往首先浮現在腦海中。但森林僅代表可能栖息地的一小部分。對于其他物種來說,生命的貨币是光,而密閉的森林樹冠下是無法生存的。燕子完全适應于廣闊的開闊田野:它翅膀的曲線和尾巴的獨特分叉設計用于快速捕捉草地上空的昆蟲。像胡椒灑在桌布上的椋鳥群(starling murmuration)是對開闊田野的适應:驅逐捕食者,保護栖息地。眾多物種适應并與這些開闊地共同進化——植物、哺乳動物、昆蟲、食草動物,以及野花。開闊草地的生物多樣性甚至可能比溫帶森林還要豐富。
曾幾何時,這類環境都是由巨型動物創造的。猛犸象、水牛、野牛和洞熊等動物體型龐大,足以重塑森林,将樹木推倒,從而形成草地乃至草原。科學家估計,巨型動物摧毀了南美洲大約30%的森林[7]。然而,它們幾乎全部滅絕,其消亡時間通常與人類的到來相吻合[8]。在許多地方,人類是唯一剩下的能夠持續以這種極端方式改造景觀的生物,将樹蔭推回,為其他生物提供扎根的機會。
荷蘭賴森(Rijssen)附近一處廢棄的農舍。© Stringer via Getty Images
數千年來,在地球各地,人類使用火和工具開墾土地用于農業、園藝、放牧和狩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創造了生态"鑲嵌體"或"拼接景觀":這些景觀包含多種栖息地,例如草地、花園和森林。這些地方并非設計為自然保護區,但往往容納了種類繁多的動物生命。在《自然的幽靈》(Nature’s Ghosts)一書中,索菲·姚(Sophie Yeo)詳細描述的研究表明[9],歐洲為飼養動物而耕種的幹草草甸實際上比專為生物多樣性而耕種的草甸更能成功地保護大量物種。回顧早期全新世(始于11,700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存在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可能性與減少它的可能性大致相等[10]。
并非所有人類創造的景觀都具有相同的價值。一片鋪滿瀝青的社區及其人造草坪與種滿多樣化蔬菜和花卉的村莊完全不同。一片傳統的幹草地與浸透殺蟲劑的大豆種植園更是大相徑庭。然而,科學家們不斷發現,關于人類與自然對立的老舊觀念同樣是錯誤的,而對人類缺席後環境繁榮的美好願景更多是幻想而非現實。美國環境科學家厄爾·埃利斯(Erle Ellis)表示:"人們仍然在想象自然是某種原始的、會被人類拯救的地方。這絕對是一種誤解。"
© CN Traveller
2021年,埃利斯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回溯了12,000年的歷史。他和同事們發現,地球上近四分之三的土地曾被人類社會占據并改造。其他研究人員甚至進一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期。研究晚更新世(距今最長至120,000年)的人類與生物多樣性互動時,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根本不存在"原始"景觀,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景觀已經不存在了數千年[11]。
許多現在被人們認為是未經觸及的景觀,從赤道非洲的稀樹草原,到亞馬遜雨林的深處,實際上已經被人類深深地改變過了。"人類在生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至關重要,這一點長期被忽視了,"埃利斯說,"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幾乎普遍如此——都有土著人民居住。為什麼?因為他們保護了許多生物多樣性,甚至創造了這些多樣性。他們維護了這種異質性景觀。"
毫無疑問,近期的人類活動——尤其是大規模清理生态系統和工業化消耗化石燃料——已經帶來了生态災難。但如果要讓自然恢復到過去的某種狀态,關鍵的問題可能不在于人類的缺席,而在于人類的存在可以以何種形式出現。
一名牧民趕着羊群穿過保加利的亞圖爾克門。© Malkolm Boothroyd
---
在保加利亞那些正在經歷人口流失的小型社區中,有時可以看到一些溫和的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迹,這些痕迹既提供了未來的路徑,也讓人瞥見了過去。
在圖爾克門村的主街旁,一條土路通向一片灌木叢生的草地。訪問的那天,56歲的斯拉夫喬·彼得科夫·斯托亞諾夫(Slavcho Petkov Stoyanov)正站在那裡,目送他的羊群在灌木叢中吃草。"多年前,沒人會讓我在這裡放牧,"他說,"這裡全是用來種植蔬菜的。"他是村裡最後一個養羊的人,通常雇用牧羊人看管羊群——但最近這些年輕人都離開了村子,他又回到了田野裡,坐在陰涼處躲避正午的烈日。
斯托亞諾夫是這裡為數不多的人之一,他幫助維持了一個多樣化的"鑲嵌"景觀:一些空地上樹冠在擴展,但另一些地方因放牧而被清理,并點綴着野花。他展示了人類活動如何不僅不損害環境,反而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像圖爾克門這樣的農村地區人口減少後,容易受到新的剝削形式的侵害:土地價格下降,周圍的人變少了,也就更難反對諸如采礦和采石場之類的項目。達斯卡洛娃告訴我:"你可能會看到,人口減少成為工業化的跳板。"
圖爾克門村的這條道路在幾代人的生活裡發揮着重要作用。© Gergana Daskalova
斯托亞諾夫指向田野下方的水庫。他的祖父母曾親自幫助挖掘水庫。然而,就在幾年前,一家公司通過市政廳獲得了廉價合同,可以從中捕撈魚。這個過程遵循一種殘酷的短期邏輯:他們安裝了水泵,排幹水庫,将魚撈走。幾乎所有其他生物都死亡了。
"他們大約捕獲了20噸魚,"斯托亞諾夫說。剩下的村民們憤怒不已,發動了一場成功的運動終止了合同。水庫慢慢恢復了,水、魚、鳥類重新回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希望村莊的某些部分也能恢復。他們現在有了新的對手,包括計劃在村邊建造石灰石采石場的項目。
要充分利用這場大規模人口流失所帶來的環境可能性,需要改變我們對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觀念,理解我們這個物種既可以對生态系統有益,也可以對其有害。這還需要人類的意圖:單靠忽視是不夠的。在斯拉夫喬的羊群周圍,圖爾克門的背景正在發生變化。森林地塊向外推進,藤蔓吞噬了别墅,散發着化學物質氣味的入侵灌木叢占據了草地。自然的推進似乎不可阻擋,但它的未來仍不确定,這取決于留下的人們:他們會允許什麼生長?又會抑制什麼?
荒宅的儲物室門後,還有幾十罐泡菜和蜜餞沒有打開。© Gergana Daskalova
這種不确定性,在與研究廢棄土地的科學家的對話中反復出現。要讓生物多樣性蓬勃發展,需要時間。驅使人們離開某地的同樣力量——如流行病、戰争、經濟潮流的變化——也可能将他們重新帶回去。何殷與一組學者合作研究發現,數百萬公頃廢棄的土地在幾十年内重新被耕種。他們的忽視"太過短暫",不足以轉化為對自然的真正收益[11]。
在達斯卡洛娃監測的一個廢棄時間最長的地點,她看到樹木生長茁壯,自從最後的住戶離開後就未被打擾過。"将近半個世紀裡,沒人踏足過那個地塊,"她說。然而,就在今年,一組新主人出現了。他們計劃建造一家旅館,将這塊與世隔絕的地塊變成遊客的避風港。"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每一寸植被——他們直接用推土機清理了整個地方,"她說。森林被砍伐并犁成泥土,地塊上只留下了少量入侵雜草。
清理土地後,買家意識到他們的新項目不會盈利。"他們放棄了旅館計劃,"達斯卡洛娃說。"現在它又被遺棄了。"
參考文獻:
[1]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0752133_Bulgaria's_population_implosion
[2]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article/2024/jul/11/global-population-predictions-offer-hopeful-sign-for-planet-un-says?CMP=share_btn_url
[3]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f1099
[4]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d2d12
[5]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i7833
[6]www.kfbg.org/en/press-release/article/KFBG-Study-Finds-That-Trees-Planted-in-Monocultures-Impede-Forest-Recovery
[7]nso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1/ecog.01593
[8]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13.3254
[9]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article/managing-biodiversity-rich-hay-meadows-in-the-eu-a-comparison-of-swedish-and-romanian-grasslands/3FB1EEF21C821CB667CC6D87B9F1A817
[10]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4-02457-x
[11]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132457/
文/Tess McClure
譯/tim
校對/tamiya2
原文/www.theguardian.com/news/2024/nov/28/great-abandonment-what-happens-natural-world-people-disappear-bulgaria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定(BY-NC),由tim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西文學術書1元起拍,點擊閱讀原文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