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知道為什麼你總拍不好視頻嗎?,歡迎閱讀。
我平時非常喜歡看電影,也會盡量在視頻剪輯時候,加入一些電影風格語言,不過因為自己設備受限,只能通過上下加黑邊以及降低曝光來增加畫面質感,這種拙劣的雕蟲小技只能粗看,不能細品,不是長久之計。
在我硬碟裡,有一張《西部世界》美劇中的電影截圖一直舍不得删。
從截圖中可以看到,主角德洛莉絲雖然處在一個復雜的卧室場景中,身後有台燈、衣櫃架子,亮度也不低,但人像主體仍然有突出的廓形以及對比較為強烈的面光,整個畫面頗有高級感。
《西部世界》美劇截圖 圖源:網絡
這樣優雅且極致的畫面,一直是我想實現的,但看了看手頭的設備,或許是我目前不能企及的高度。
而現在,僅用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這樣突出人像主體、有層次的明暗對比面光且精致細膩的畫面,或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
在 7 月 30 日召開的 vivo 影像盛典上,vivo 宣布将實現 4K 電影人像視頻功能。在我看來,這不僅能拉近大眾消費者和 " 專業電影級 " 設備的距離,甚至還能使用搭載這樣功能的移動設備 " 拍創 " 出更具有想象力的畫面。
4K 電影人像視頻,這可是硬軟體的 " 大 BOSS"
通過厚度不及專業攝影機中監視器一半兒的手機,就想實現 " 電影感 " 人像畫質,這并不是僅依靠單一鏡頭硬體素質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既有硬體支持,又有軟體、算法,甚至是未來 " 大模型 " 來輔助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從目前 vivo 在影像大會上公布的技術來看,這次更像是在回答 " 如何拍好 ",而不是 " 如何拍 "。
對于所有影像系統的核心,下一代手機處理器以及具體的鏡頭配置,在這次溝通會中并沒有透露,因為這是非常好猜測的事情,比如處理器一定會用高通骁龍 8 Gen 3 或者聯發科 9 系旗艦,主鏡頭也一定是當時最先進的傳感器模組。
但如果只堆砌這些硬體,并不能完全解決用戶如功耗、延遲、暗光成像畫質等棘手問題。
vivo 自研芯片的誕生,就是解決用戶遇到的影像體驗問題,記得 vivo 曾在發布 vivo X70 Pro+ 這款首次搭載自研 V1 芯片機型時就表示:" 用戶對于影像創作的需求正朝着專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對于作品本身的分辨率、渲染效果等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
圖源:vivo 官網
如果只使用主處理器來處理,那麼必然會增加功耗,而 V 系列芯片就像是一顆 " 協處理器 " 那樣,可以分擔主處理器影像算力,增強服務的對象,不僅能夠提升整體表現,還能降低功耗,這是 V 系列存在意義和邏輯。
在我看來,V 系列經過了兩次大的變革,一次是 V1 對于 ISP 算力的擴充以及 50% 功耗的降低,不僅實現了需要高算力的可自行調節曝光的實時黑光夜視功能,還在暗光拍攝下能夠進行去噪補幀,在視頻降噪、極夜攝影、對于色彩動态範圍的提升。
一次是 V2 通過更新為 AI-ISP 架構,利用更為 " 聰明 " 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影像處理工作,這樣可以讓 NPU 性能效率提升 200%,此外還通過近存 DLA 設計,結合更為高效的架構實現,讓 8bit/10bit 算力密度翻了一翻,這樣就能為 " 計算攝影 " 提供充足的性能保障,同時也為更強勁的 AI 計算做準備。
圖源:LU 攝
而在這次影像盛典上首次亮相的第三代自研芯片 V3,如果單從目前展現的提升點來看,不管是多并發 AI 感知 ISP 架構還是第二代 FIT 互聯系統,似乎很難從名字上看出如 V1 到 V2 的性能提升,但有一點值得關注。
圖源:LU 攝
通過這兩種技術可以實現算法效果,并能夠靈活切換算法部署方式,讓 V3 芯片和處理器進行無縫銜接。翻譯一下就是在動态攝影這樣的場景下,可以帶來更為自然的散景效果并實現先拍攝後調整虛化和交點位置。
另外要實現 4K 畫質還能這樣 " 靈活自如 " 的調整,對芯片性能算力都有着極高要求,可以看到借助架構變化,這次 V3 能效有 30% 提升,不過可惜的是功耗表現沒有提及,我們還是需要它正是搭載在 X100 系列上再下判斷。
圖源:vivo 直播截圖
除了需要硬體支持外,軟體技術算法對于 "4K 人像錄像 " 的作用同樣不能小觑。這次重點更新了 vivo 原像引擎,從超清畫質、真彩還原、算力加速底層技術和算法,并結合人像和夜景全新發布了超感人像和蒼穹夜景影像體系,讓夜景下人拍得更為自然細膩,夜景也更有層次感。
圖源:LU 攝
圖源:LU 攝
此外,vivo 還宣布将會在下一代 X 系列旗艦機型中,搭載和蔡司深度聯合研發的搭載 Multi-ALD 技術的 T* 鍍膜,它相較于上代 ALC 鍍膜反射率降低了 50%。而全新的雙層晶體管像素堆疊技術可以在 CMOS 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設計提升畫質。
另外剛公布的 "Vario-Apo-Sonnar" 長焦鏡頭,會增強長焦畫質的 " 解析力 ",達到主攝的觀感體驗,并提供長焦微距功能。
Soc 處理器 + 自研芯片的 " 未來影像 " 探索
整場影像盛典看下來,都沒有 vivo 對未來影像的探索來的更讓我興奮。
我在開頭介紹 V3 自研芯片時候就發現,這顆芯片主要更新點之一,就在于 AI 算力的提升,再結合 vivo 在重慶建立的 3D 影像實驗室展示的重建 AI 模型,這不就是 " 影像大模型 "?
圖源:LU 攝
雖然從目前展示的畫面來看仍略顯生硬,但結合 AIGC 生成後的照片已經足以和實拍的照片媲美。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影像移動系統應該是什麼樣的?
圖源:LU 攝
在我看來,首先要 "0 門檻 ",借助自研芯片和主處理器的算力,手機已經能提供拍攝復雜場景以及大模型計算的算力,這樣在使用攝錄功能時,有 AI 高算力加持下的軟硬體就足以實現專業電影機的畫面表現,通過結合影像模型就能學習攝影者本身的拍攝習慣,為用戶創作出依托于拍攝場景的多種選擇,如拍攝跑步場景時,背景的天空會生成飛機或者鳥類遷徙,而畫面中的人物也會根據出現的内容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
這樣的 " 暢想 " 是否會成為未來 vivo X 系列旗艦新品中的 "One More Thing"?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