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食堂餐盤上那個圓形的小隔層,真的是用來放二次元小鐵片的嗎?,歡迎閱讀。
小熊貓丨文
" 食堂餐盤上那個小圓形區網域是用來幹什麼的?"
相信不少在食堂使用過類似分隔式餐具吃飯的朋友們,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疑惑吧?其實大概在十年前,就有網友提出過這個問題。
無奈當時回答問題的人太少,以至于它的存在長久以來都是個未解之謎。
而最近,或許是因為學生們都開學吃上了食堂,大家圍繞這個小圓盤的讨論突然成為了抖音上的熱點。
評論區,大家七嘴八舌地講着自己認為的正确用法。
多數情況下,網友們會将它用來放湯碗。但反駁的人卻認為如果是這麼設計的話就太腦殘了,因為它的深度不夠,稍有不慎就會失去平衡,湯撒得一身都是。
除此之外,有的人會用來放鹹菜、放豆腐乳;有的人會用來放骨頭渣、廚餘垃圾;還有比較少見的,會拿來放水果、放饅頭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正經的用法。評論區下面也不乏玩抽象的天賦型選手。比如,有位網友說這是用來放吧唧的,并且還配了一張示例圖。
好家夥,這下真算是吃谷了。
有的網友說,飯後一根煙,賽後活神仙,這肯定是用來抖煙灰的煙灰缸。
還有說這個位置是拿來開正新雞排和蜜雪冰城的,這樣食堂沒位置的時候,能讓同學坐在這上面。
最終,野生的米飯仙人出沒,殺死了這場比賽——在他們看來,這無非只是給自己增加飯量的一個空間。你别說,這四飯一飯看上去确實挺富裕,再配上開庭的小曲一定很下飯。
只是讨論來讨論去,雖然整活樂子很多,但依舊沒有比較靠譜的說法。眼看這塊圓形區網域又要再次變為未解之謎時,有網友給出了新的猜想——這其實是放果醬、黃油的。
别看這答案似乎更扯蛋,事實上,許多人認為這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猜想。因為這類不鏽鋼的分隔式餐盤,包括制作它的衝壓機器,最早是從國外引進的,國内沿用了這些設計。
1913 年,馬氏體鉻不鏽鋼,被英國冶金學家 Harry Brearley 發明。這類不鏽鋼曾多用于制造刀具,由于它比其他金屬更耐鏽蝕、易清洗,且制成的器皿美觀耐用,很快就被用來制造餐具,并逐漸進入廣大家庭。
到了戰争時期,西方為了提高軍隊的用餐效率,開始使用不鏽鋼分割式餐具。後面,它又被迅速推廣到了監獄、學校等這些追求管理與效率的地方。在《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就有幾段食堂的戲,可以看到裡面一人端着一個這樣的盤子到食堂視窗前領飯。
那麼,根據外國人的飲食習慣推測,角落裡的小圓凹槽很大可能是放一塊黃油,或者一點點果醬。因為量不多,所以只需要一個小而淺的區網域就夠了。但這些醬料并不在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結構之内,這才產生了這樣的未解之謎。
不過,照這麼看來,放鹹菜似乎是合理的本土化用法。
其實,不止是餐盤,許多東西在設計之處的小巧思,因為年代更替、習慣改變,已經發生了功能上的變化,甚至失去了實際作用。
就比如說,牛仔褲上的一個小口袋。現在許多人拿來裝鑰匙、裝火機,但一開始,它其實是拿來裝懷表的。
又比如,經典的 A2 飛行員夾克肩膀處,設計了兩條肩帶。
估計很多人都以為這是用來放肩章的吧?但今天聊起這個話題時,經過馬戲團老師的科普我才知道,這其實是方便救護人員在飛機墜落後,把飛行員從駕駛室裡拖出來的。
聽上去雖然有點地獄,但确實很合理……
所以,大家還有了解過其他在生活中被人誤解或是被忽略的設計背後,意想不到的初衷嗎?快分享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