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太平洋坦克戰(20):呂宋1945——如何評價戰2師團全軍覆沒,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139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6258字,配圖41幅,閱讀需要16分鍾,2023年12月8日首發。
本文收錄在"坦克戰史"專輯裡,歡迎延伸閱讀。
接上期(第1130篇)
1945年初戰2師團在呂宋的結局可以用悲催來評價,跟僅僅半年前在河南的戰3師團相比,戰2師團的"勇武"有過之而不及,仗打成這個樣子主要還是絕對實力差距所致。
戰3師團的對手是黃河以南的湯恩伯集團約20餘萬國軍,即使到了1944年,華北戰場的國軍一線部隊仍然及其缺乏反裝甲武器,連基本的反坦克炮都僅在少量精銳部隊裡少量配置,大部分前線部隊在野戰中遭遇日軍裝甲部隊毫無抵抗能力,以至于一觸即潰,只有依據洛陽城防工事,國軍第15軍才勉強做到了2周的抵抗。
戰2師團的對手是美第1軍下轄的兩個普通步兵師——第6師和第25師,搭配以數個獨立坦克營。經歷了歐洲戰場的洗禮和教訓,美軍給自家的步兵師配發了在别國看來都堪稱奢侈的火力和裝甲,步兵師本身就有師屬、團屬重火力支援部隊,再加上臨時配發的獨立火炮營和航空兵的支援,美軍在遭遇頑抗時均可以采用轟平炸淨的粗暴模式來處理。
即便如此,日軍依托在幾個小鎮上的堅固工事仍然頑抗了一段時間,尤其是彈丸小鎮穆尼奧茲,以戰車第6聯隊為主的區區3000人守軍抵抗了近一周,數次擊退美軍進攻并發動反擊戰,打得可圈可點。直至彈藥耗盡才試圖撤離,遭到以逸待勞的美軍伏擊而傷亡慘重。
然而在絕對的實力碾壓面前,一切動作都是浮雲。
參加了呂宋島戰役的戰車第2師團共有3個戰車聯隊,與兄弟部門戰車第6、第7聯隊一樣,戰車第10聯隊的下場也是極其悲催的。
一、戰車第10聯隊在佩米恩塔、盧保和聖伊西多的戰鬥
在打通了從馬尼拉通往内陸縱深的公路後,美第25步兵師和第716坦克營繼續南下深入,他們将要面對的是戰車第2師團部署在盧保(lupao)的戰車第10聯隊和機動第2野戰榴炮聯隊中的105毫米榴彈炮和自行野炮各一個大隊。
美軍在呂宋島登陸後,戰車第10聯隊已将第5中隊派往位于山區的碧瑤(Baguio),用于保護山下奉文的第14方面軍司令部,另第1中隊(輕戰車中隊)早在美軍登陸前已經被派往萊特島,組成獨立戰車中隊。戰10聯隊第3中隊被部署在盧保,聯隊的其他部隊部署在聖伊西多。
1月29日,第25步兵師的第27步兵團在第716坦克營C連支援下進攻佩米恩塔(Pemienta),從29日當天晚上到第二天凌晨4時30分,經過近6小時激戰,埋伏在道路旁的美軍部隊以火炮、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擊毀日軍8輛戰車、8輛火炮運輸車、4輛拖拉機、8門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和5輛卡車,打死125名日軍,美軍損失僅為15死45傷,重武器毫發未損。
圖1. 1945年1月31日前後的戰場态勢,在北面的佩米恩塔和岡薩雷斯,美軍第716獨立坦克營消滅了戰車第6聯隊第2中隊,中部的盧保和聖伊西多,戰車第10聯隊被美軍第25步兵師35團痛毆,南面的穆尼奧斯,美軍第44獨立坦克營消滅了戰車第6聯隊的主力
圖2.在佩米恩塔伏擊戰中被擊毀的日軍戰車、卡車和拖拉機,美軍所稱的拖拉機很可能是日軍的履帶式火炮牽引車
圖3. 被摧毀的一輛日軍九七中戰改,右側履帶已經脫落,炮塔上似乎加挂一個負重輪,可能是為了增加後方的防護力
圖4. 1月29日,美國第637坦克殲擊營在克拉克地峽同戰車第2師團戰車第10聯隊的一支由戰車和卡車組成的機械化縱隊遭遇,戰鬥中,美軍坦克擊毀了日軍全部4輛九七改中戰車,并拍攝照片,地面上可以看到被燒焦的日軍士兵,兩輛九七中戰改的炮塔轉向左側,頂部的艙蓋打開,可能是被擊毀後戰車兵逃學生時所致
圖5. 日軍比較先進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
此時在聖何塞以西,日軍沿着烏明岸(Umingan)、盧保和聖伊西多(San Isidro)三個鎮依次部署了防御陣地,共部署了至少46輛戰車、上千部隊和數門火炮。從1月底到2月初的數日内,激烈的戰鬥在多處爆發,尤以戰車第6聯隊駐防的穆尼奧斯為最,日軍堅守陣地死戰不退,美軍一時也是一籌莫展。
1月31日,戰車第10聯隊遭到了艦載機的襲擊損失慘重。聯隊接到撤退命令,他們在向聖何塞前進時遭到美軍的阻擊,聯隊長決定放棄戰車等重型武器裝備,全體官兵步行撤退。
2月2日,美第25步兵師第35步兵團進抵盧保外圍,被日軍戰車密集防守的火力阻擊在城外,步兵第27團、第161團在第716坦克營C連繞過盧保準備直取聖何塞,與戰2師團戰車第3旅團殘部決戰。
圖6. 被摧毀的一輛日軍九七中戰改,在炮塔上可以看到一段加挂的履帶,到戰争後期,日本戰車兵也知道自己的武器并不稱手,加裝額外的防御能力也是通常做法
位于盧保的戰車第10聯隊第3中隊被美軍包圍,并多次遭到謝爾曼坦克的襲擊。至2月6日,伊達支隊已經損失了35輛坦克,殘餘的戰車企圖突圍,但是被美軍第6步兵師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火力的打亂,10輛九七中戰,1輛九五輕戰,十輛卡車和兩輛裝有105毫米榴彈炮的火炮牽引車被第44坦克營C連的M4A1消滅,而美軍只損失了一門105毫米榴彈炮和一輛M7牧師自行榴彈炮。
第二天(2月7日)在盧保,原田機械化支隊甚至得不得一邊準備破壞戰車和車輛後分散逃入盧保東面的山區中,一邊由11輛戰車組成的日軍機械化分隊在黑暗中衝出城鎮吸引美軍注意力。
圖7. 在公路上被摧毀的一輛日軍戰車
圖8. 一輛九七中戰改的彩繪,從塗裝上來看可能歸屬于戰車第6聯隊第4中隊
突圍部隊幾乎被被美軍第35步兵團和第716坦克營的另一個中型坦克連發現幾乎被消滅殆盡,此時原田支隊已經主動抛棄和被殲滅了33輛戰車、26輛卡車和3輛一式75毫米自行野炮。
2月8日,當第161步兵團和第716坦克營C連攻入聖何塞時,又消滅和繳獲了23輛戰車和2門九零式75毫米野炮,這個可憐的戰車聯隊中只有早早撤離到碧瑤的第5中隊僥幸暫時逃脫了厄運。
圖9. 美軍的裝甲部隊,拍攝時間地點不明
到1945年3月5日為止,戰車第2師團已被完全消滅,一共損失了203輛九七式、19輛九五式和2門150毫米自行榴彈炮。
二、岩下獨立戰車隊和住友獨立自走炮中隊的戰鬥
岩下獨立戰車中隊、住友獨立自走炮中隊與戰車第2師團機動步兵第2聯隊的主力在克拉克戰場作戰。在機場激戰之後,他們失去了所有的戰車,撤退到了西面的山脈中。
圖10、11、12. 1945年4月,在呂宋島卡加延河谷的阿利陶(Aritao)被美軍俘獲的一輛一式自走炮,炮塔護盾側面帶有圓環形狀的部門标記,這是少數一式自走炮參加了實戰的照片佐證,也成為後世許多模型作品的依據
圖13. 模型畫作:一式自走炮,注意其典型的九七式中戰車的車體,以及匆匆忙忙由九零式75毫米機動野炮改造而來的主炮,旁邊有一輛日軍的九四式小型野戰四驅越野車
圖14. 時至今日仍在美國陸軍火炮博物館( US Army Ordnance Museum)陳列中的一輛日軍的一式自走炮,可能就是在呂宋島繳獲的那一批。美國陸軍火炮博物館位于美國東海岸的馬利蘭州,由美國陸軍軍部建于 1919 年,在 1924 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個博物館主要是收藏在戰場上擄獲的外國軍火,當然亦少不了由美國自行開放的各式火炮和戰車等
圖15. 當年在戰場上被美軍俘獲時拍攝的照片,時間地點不明
圖16. 難得一見的歷史照片:日軍戰車兵正在操作一輛一式自走炮進行訓練,可能拍攝于戰車第2師團駐防在中國東北的勃利時期
圖17、18. 上圖為1944年呂宋島作戰時期的戰車第2師團機動炮兵第2聯隊的一式自走炮塗裝,下圖為1945年駐扎在九州島的塗裝
圖19. 模型作品:一式自走炮和伴随作戰的步兵,有意思的是這個作者使用了九州防御部隊的塗裝,而不是更加流行的戰車第2師團的塗裝
圖20. 模型彩繪:一式自走炮"赫尼"
圖21. 模型畫作:裝備150毫米榴彈炮的四式自走炮,這是日軍參加了實戰的最重型的自行火炮兵器,在九七式中戰車的車體上安裝了一門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據記載有4輛參加了在呂宋島上克拉克機場的防御作戰,戰鬥過程不明,本作表現的是兩輛自走炮和一輛九七式中戰車改
圖22. 本照片似乎是上圖模型彩繪的參考原形照片,可以看到九七式中戰車的車體,為了容納巨大的三八式榴彈炮而擴充了炮塔基座,這個變動在一式自走炮上反而沒有那麼明顯
圖23. 另外一張四式自走炮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不明
圖24. 一輛四式自走炮的頂部視圖,除了兩名駕駛員外,四式自走炮的炮座裡還可以容納四名炮手
圖25. 這張照片上出現了兩門日軍的末期大殺器:一輛裝備75毫米長身管戰車炮的四式中戰車,和一輛裝備150毫米榴彈炮的四式炮戰車,從前景日軍的神态判斷,拍攝時間可能在日本投降之前
三菱公司僅僅制造了大約12輛四式自走炮,其中四輛參加了呂宋島上的戰役,其餘被部署在衝繩島。在呂宋島參戰的四式自走炮中有一輛被美軍俘獲,至今仍然保存在美國本土弗吉尼亞州匡提科(Quantico)的美國國家海軍陸戰隊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Marine Corps)中,這也是現存唯一的四式自走炮"霍洛"
圖26. 至今仍保存在弗吉尼亞州匡提科的美國國家海軍陸戰隊博物館的四式炮戰車,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該車當時的狀态比較差
三、碧瑤:呂宋島上最後的坦克戰
1945年4月,美軍逼近位于碧瑤的第14方面軍總部。山下奉文手頭僅有的一支裝甲部隊就是戰車第10聯隊第5中隊,共有3輛中戰車和2輛輕戰車。由于單靠常規武器無法威脅美軍坦克,山下命令該中隊進行自殺式攻擊。
這些瘋狂的戰車兵将剩餘的戰車周圍綁上重磅炸彈對美軍第148步兵團的車隊發動自殺式攻擊,最終被第775獨立坦克營徹底殲滅。
一輛九七中戰和一輛九五輕戰在車體前方裝上兩顆炸彈,他們躲在碧瑤和沙卜蘭(Sablan)之間公路附近的一片竹林之中,美國坦克将從那裡通過。當一隊謝爾曼坦克在離他們100米遠的地方轉彎時,他們衝到了縱隊前面。最前方的美軍坦克對日本人這種使用戰車的方法感到驚訝,并試圖回去,但它沒有轉彎,掉進了路邊的山谷中。
圖27. 被消滅的日軍戰車部隊照片,前景是一輛九五輕戰,美軍士兵正在檢查内部是否還有生還者,兩具屍體倒卧在戰車上,後方還有一輛九七中戰改,拍攝時間地點不明
雙方的坦克絞殺在一起,兩輛謝爾曼和兩輛日軍戰車被燒毀。幸存下來的日本戰車兵從戰車上跳下來,揮舞着日本刀衝向敵人的陣地。在這一事件之後,美國人在一個星期内都止步不前。
四、戰車第2師團全軍覆滅
至此,戰車第2師團的戰車損失殆盡,其中在聖何塞之戰中一共損失了180輛,剩下的也早在聖曼紐埃爾、佩米恩塔、盧保等地交戰中損失殆盡,戰車第2師團作為一支裝甲部隊徹底灰飛煙滅,陣亡人數高達2250人,剩餘人員只能整編成一個小型的步兵部隊撤入北部山區,而以這個日本陸軍最拿得出手的戰車師團全軍覆滅為代價達成的戰果,僅僅是拖延了美軍兩個步兵師和獨立坦克營不到一周,造成區區幾百人的傷亡而已。
但是,戰車第2師團的全軍覆沒對戰役的結果卻沒有產生什麼影響,落後的性能使得日軍的戰車根本無法成為需要美軍坦克手認真對待的威脅。
圖28. 在撤退中被美軍擊毀的又一輛九七式中戰車,從打開的炮塔艙蓋推斷,該車早已被日軍放棄
圖29. 日軍十分罕見的一式裝甲運兵車,這是一種全履帶式運兵車,戰車第2師團少量裝備
圖30. 日本投降後在本土被美軍繳獲的一式全履帶式裝甲運兵車,這張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該車的全貌
圖31. 模型作品:一式全履帶裝甲運兵車"霍·奇"(Ho-ki)的三視圖,本作中的運兵鬥篷同實物照片略有差異
圖32. 可能是拍攝于日本投降後的一式裝甲運兵車,這裡出現了2-3輛,附近還有日本平民
圖33. 一式裝甲運兵車"霍·奇"的左前方照片
圖34. 美軍繳獲的一式裝甲運兵車右側照片,車身上噴塗了"美國陸軍"、"東京玫瑰"、"技術情報機構"和美軍标識
圖35. 上圖中被繳獲的一式裝甲運兵車的左後方照片
圖36. "東京玫瑰"的正前方照片
圖37. 清晰一些的一式裝甲運兵車正前方照片,駕駛艙下方帶序号5
圖38. CG作品:一式裝甲運兵車,載人艙上方架設了一挺機關槍
圖39. 日軍戰車兵正在指揮一輛一式自走炮的行進,從炮管形狀來看,有可能是一門105毫米主炮的版本,車體正前方的序号641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
在裝甲部隊使用的戰術層面上,盡管之前的塞班島之戰已經證明了日軍集中坦克展開進攻毫無勝算,但是關島之戰中,北部日軍戰車部隊的幾次突襲也證明在運用得當的情況下,日軍戰車還是能通過突然的反擊對冒進的美軍步兵造成一定的傷亡。
同時,日軍在具體的戰術執行上也失敗透頂,步兵第10師團兩次不顧友鄰部隊擅自撤退,造成了戰車第2師團的滅亡。試想,如果第10師團負責防御穆尼奧斯、盧保等前沿陣地,同樣建立堅固的堡壘,甚至配屬少量戰車進行支援,戰車第2師團主力則集中在聖何塞附近,那麼如果美軍仍舊采取迂回戰術,想必突然出擊的日軍戰車部隊将給美軍造成不小的震撼。
如果美軍不采取迂回戰術,那麼步兵第10師團就能迫使美軍展開艱難的攻堅戰,撤退時也有戰車部隊掩護,之後戰車第2師團仍舊可以繼續節節抵抗美軍,不至于在突圍中無意義地遭到屠殺。
總之,聖何塞之戰就證明了日軍的劣勢遠不只是物質的,更是戰術和協調等方面的整體落後。反之,美軍在指揮上的靈活性和部隊之間溝通協同的成功絕對不應該被小瞧。
圖40. 美軍沿着呂宋島的中央平原迅猛推進
圖41. 遊戲截圖:被瞄準中的一輛日軍戰車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給本站投稿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