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摯達科技IPO:領頭羊的盈利煩憂,出海來解?,歡迎閱讀。
文 | 港股研究社,作者 | 蠟筆大新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導向已經不再局限于提升終端產品的銷量,而是使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共同受益。
據悉,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環節分工明确,上遊負責原材料、零部件供給,中遊開展整車制造,下遊提供充換電、維修保養等汽車服務,随着市場需求持續釋放,相關企業也在積極走入公眾視野。比如家用充電樁生產及服務商摯達科技,其已遞表港交所。
從行業前景以及企業業績成果來看,摯達科技正在持續邁入發展上行期,根據招股書,摯達科技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家庭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按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銷量計,公司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 20.5%,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 12.2%,位居行業第一。
但規模擴大的另一面則是盈利難,招股書顯示,摯達科技近三年累計虧損達到近 8000 萬元。對此,不乏聲音認為摯達科技在 " 以利潤換市場 ",摯達科技又将如何破解市場質疑?
家用充電樁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充電樁這一細分市場正在加快成長。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2023 年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2023 年 1-12 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 338.6 萬台,同比上升 30.6%。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 92.9 萬台,同比上升 42.7%,随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 245.8 萬台,同比上升 26.6%。
如此大的增長幅度也反映了市場需求的迫切性。
具體而言,目前新能源汽車產品銷售 " 狂飙 ",但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卻未緊步跟上,導致 " 車多樁少 " 的矛盾愈發突出。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公安部數據,截至 2023 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了 2041 萬輛,而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 859.6 萬台,綜合可得車樁比為 2.4 ∶ 1。這距離工信部提出的 "2025 年車樁比 2 ∶ 1、2030 年車樁比 1 ∶ 1" 的目标仍有較大差距。
可以說,能源補充不便成為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大掣肘。而私人充電樁能占據市場主要,則源于其自身具有更加顯著的便利性。
私人充電樁也可以稱為家用充電樁,通常建在住宅小區内,不對外開放,僅服務于建樁者本人及其車輛。相比公共充電樁,家用充電樁可以使車主在自家車庫或者停車位上随時為自己的車充電,無需到公共充電站排隊等待,更加省時省力。
基于此,目前不少車企在交付新車時會随贈家用充電樁,這一過程中,摯達科技的業務價值也日益凸顯。
招股書顯示,2021-2023 年 1-9 月,摯達科技合計交付約 900 萬台電動汽車充電樁,完成 600 萬次安裝及售後服務工作,分别實現營收 3.58 億元、6.97 億元和 4.86 億元。
發展規模持續擴大,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憑借經驗積累和技術積澱,與下遊品牌商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據悉,摯達科技始終致力于家用充電樁研發,目前已經研發迭代了六個系列充電樁,并在服務能力上實現了可安裝網絡覆蓋 360 座城市的目标。同時公司以充電樁為 " 連接器 ",通過 V2G 技術創新,構建 " 光儲充檢 " 一體化的家庭智慧能源數字化平台,有效滿足了用戶充電成本低、更方便及安全的需求,這也使其獲得了汽車品牌商的認可。
實際上,由于家用充電樁的私用性頗強,以家庭為部門的購買形式較為分散,摯達科技一直以來都是 " 綁定 " 汽車品牌銷售產品。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摯達科技從前五大客戶獲得的總收入分别為 2.12 億元、4.59 億元、3.44 億元,分别占總收入的 59.3%、65.8%、70.7%。
而在這前五大客戶中,比亞迪的支持較為突出。招股書顯示,比亞迪為摯達科技第一大客戶,近兩年采購占比達到 30% 以上。另外,比亞迪目前持有摯達科技 3.61% 股權,并曾在 2022 年投資了公司 5000 萬元,助力摯達科技打開市場規模。
不過,在充電樁行業,規模并不代表利潤。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摯達科技分别虧損約 2332.2 萬元、2514.7 萬元、2656.0 萬元,呈現持續擴大之勢。
聯系行業現狀來看,摯達科技盈利難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市場競争正在持續加劇。數據顯示,我國現存 36.64 萬家充電樁相關企業,近十年我國充電樁相關企業注冊量增速持續呈正增長态勢。摯達科技雖然為家用充電樁領網域的頭部企業,但随着競争不斷加劇,越來越難以形成絕對優勢。
二是由于采購金額及品牌影響力大,下遊客戶往往具備更強的議價權,為了促成客戶合作,摯達科技難免壓低產品價格、加大銷售支出(招股書顯示,摯達科技 2023 年前 9 月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增長 35.44%,增速分别超出同期營收增速 11、19 個百分點),進而影響了盈利。
可見,盡管摯達科技成功站上新能源汽車家用充電樁行業的高地,但如何有效增強自身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并在依賴大客戶的利弊之間尋找平衡,進而實現盈利,仍是其待解的問題。
進軍海外充電樁市場會是好選擇嗎?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走向愈發明确。比如,產品研發上,随着消費者對產品科技含量的要求持續提升,廠商也在產品研發生產過程中格外注重智能化更新。而銷售策略上,降價俨然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主旋律。據機構統計,截至 3 月 15 日,新能源汽車行業 2024 年降價規模已經是 2023 年全年的一半。
這種情況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體量進一步得到确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測,2024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将達到 1300 萬輛,整體滲透率或超過 40%,顯然這将更大程度帶動充電樁市場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7 年,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累計需求量将超過 2283 萬台,預計 2022 年至 2027 年的復合增長率将達到 35% 左右)。
可以說,對于摯達科技等企業而言,深耕國内市場仍能挖掘出不少增量。不過,若将視野放大,相關企業想要掌握更大的主動權,真正打開品牌知名度,實現業績規模的不斷擴大,還是需着眼更為廣闊的天地。
根據預測,海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持續提升,以歐洲市場為例,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數據顯示,到 2030 年,歐洲每 5 輛汽車中就有 3 輛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 60%,遠超全球 26% 的滲透率。
但車樁比不平衡的問題或會更加凸顯。僅就 2023 年上半年而言,數據顯示,歐盟國家電動汽車銷量達到 142 萬輛,但充電樁的建設并未跟上,導致車樁比高達 16 ∶ 1,相比國内情況更為嚴峻。
而海外市場車樁比的失衡,也給了國内充電樁企業進軍機會。可以看到,盛弘股份 Interstellar 交流樁已經通過歐标認證,公司也成為首批進入英國石油集團(BP)的中國樁企供應商;道通科技充電樁產品已經入圍了德國、奧地利、意大利、法國等多個項目……基于此,面向海外進行規模化部署,對摯達科技而言将具有愈發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實,在出海方面,摯達科技早在 2022 年就将 " 走出去 " 提升為企業重要戰略方向,截至目前,公司的產品及服務已覆蓋 8 個國家,海外收入占比也從 2021 年的 2.3% 上升至 2023 年 9 月底的 9.8%。按照公司的規劃,下一步,摯達科技将形成中國全球總部,新加坡海外總部,東南亞、歐盟、美洲三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
而在開拓新市場過程中,摯達科技由高品質產品、增值服務和強大數字平台組成的 " 三位一體 " 家用電動汽車充電解決方案,仍是其發展的重要支撐。
具體而言,企業出海并不僅限于一個國家或地區,而是進軍多個市場,這種情況下,相關企業也将面臨更加繁雜的市場需求,十分考驗其應對能力。
聚焦摯達科技來看,其目前產品矩陣較為豐富,涵蓋固定式充電樁(開拓者系列、探索者系列、守望者系列、守護者系列、金剛系列、挑戰者系列)與便攜充電槍(神行俠系列、小黑俠)等,可以較為全面地滿足車企和個人用戶的需求。
而在增值服務方面,據了解,摯達科技已經建立了我國最大的家庭充電樁上門安裝及售後服務,可迅速響應全國各地的安裝需求,并确保特殊情況 12 小時内上門處理。另外,公司打造的數字平台,将產品和服務環節連接,進而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家庭智慧能源數字化服務生态。
經由國内市場的檢驗,上述業務運作模式,若沿用至海外市場布局中,或能更大程度彰顯價值。當然,短期來看,摯達科技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忽視。
除了競争局勢之外,電池認證仍是國内充電樁廠商出海不可忽視的一道難關。以業内較為關注的歐标 CE 認證、美标 UL 認證為例,其中,CE 認證的認證周期在 1-2 個月,認證費用約為幾十萬元;UL 認證的認證周期在 6 個月左右,費用高達上百萬元。
這一過程中,國内充電樁企業的成本壓力其實較為顯著。另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充電樁接口标準也各不相同,想要成功進入相關市場,企業就必須重新立項,對接口進行針對性研發和調整。
因此,在漫長的發展周期中,摯達科技還需進一步加滿彈藥,做好應戰的準備,而此次 IPO 可能只是其進入新一輪軍備競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