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同一IP,劇版和電影版《花千骨》卻不同命...,歡迎閱讀。
近日,由陳都靈、李程彬主演的電影《花千骨》上映。
這部殺青于 2020 年的電影,時隔四年終于上映,但并沒有收獲如當年電視劇版一樣熱烈的反響。
明明和電視劇版是同一位制片人,為何無法再復刻當年的爆款神話呢?
電視劇爆火,電影為何毫無水花?
2015 年夏天,電視劇《花千骨》一經播出,收視和網播均達佳績,更是創下網播 187 億的紀錄。憑借獨特的劇情和師徒設定,在古裝仙俠題材中獨樹一幟。
霍建華、蔣欣、張丹峰、馬可、李純、鮑天琦、安悅溪、徐海喬 …… 幾乎每一位有重要角色的演員都被觀眾記住了姓名,而扮演的角色也成為了他們的代表角色。
女主角趙麗穎更是憑借花千骨一角獲得了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
但到了電影版,觀眾似乎并不買賬。
預告一出,觀眾紛紛在官方賬号的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有觀眾評價 " 能不能讓陳都靈演白子畫 "。
即使是當年被部分原著粉不滿的霍建華版白子畫,也在影版的襯托下得到了更多的好評。
電影首日票房僅 299.6 萬,預計票房僅 1341.8 萬。
導演也發布視頻道歉,稱因為電影票房不理想覺得很意外,覺得對不起制片人和團隊夥伴,大家四年多的努力和付出沒得到回報。
為什麼同一 IP 改編,差距卻如此之大呢?
首先,電影的劇情讓人大失所望。觀眾們期待的是一部能夠完美呈現原作情感與情節的佳作,但電影版《花千骨》卻沒有做到。
電影的時長注定了要對故事有所取舍,于是影版《花千骨》圍繞着三大神器守護六界的主線故事展開。将原著中的 " 十大神器 " 變成 " 三大神器 ",卻依然沒有講好故事。
劇情的倉促與生硬讓人物形象的塑造大打折扣,故事的發展也顯得過于突兀,缺乏應有的情感鋪墊。
其次,演員的表現也成為了觀眾們吐槽的焦點。陳都靈在電影中的表現被指缺乏靈氣,雖然顏值在線,但她的演繹卻難以令人信服。
陳都靈演繹的花千骨好像是被呵護長大的小師妹,而不是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小骨。
不論是因為剪輯或是演員自身原因,影版《花千骨》都沒有達到應有水準。其他演員的表現同樣難以令人滿意,與電視劇版演員的出色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電影啟用了愛豆出身的演員作為配角,比如從《創造 101》成團出道的賴美雲和張紫寧。
她們的扮相和演技都實在不盡人意,并沒有給電影加分。
最後,電影的服化道也被觀眾們诟病不已。
近年來,仙俠劇千篇一律的披發和白袍已經讓觀眾審美疲勞,主創團隊依舊走前人的老路,采用素衣描繪仙俠,根本沒有結合服裝表達出仙俠中每個人的個性特點,更不用說服裝精致程度了。
電影版《花千骨》上映後票房、口碑雙失利,淪為了 " 炮灰 "。
電視劇和電影,哪種形式更适配 IP?
2010 年,《神話》和《杜拉拉升職記》拉開了同一 IP 影劇聯動的序幕。
2014 年之後,同 IP 的影劇聯動現象增多,這與 IP 在 2014 年之後迅速發展緊密相連。
同一 IP 衍生出的作品,像《最好的我們》《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是電視劇比電影反響更好。
這幾部作品中,電影和電視劇講的都是相同的故事,但電影在有限的時長内只能不斷将情節進行壓縮,只保留最精彩的部分。這樣看上去就像是電視劇的劇情講解,觀眾很難感受到角色之間情感循序漸進的發展。
電視劇可以在幾十集裡慢慢将故事鋪開,觀眾更容易理解故事線和各個角色之間的變化發展,而電影在短時間内想做到其實并不容易。
而且,《最好的我們》男女主陳飛宇和何藍逗之間的 cp 感不如劇版的劉昊然和譚松韻強,讓觀眾失望;《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大婚妝造、楊洋拉面更是被嘲出圈,讓爆劇的影版竟成為笑話。
也有的作品,像《七月與安生》《小時代》則是電影比電視劇更受歡迎。
這幾部作品都是影版先上映大火,再衍生出劇版。從電影到電視劇,時長明顯增加,影版原有的故事線不夠用,必須增加支線人物,制造新的矛盾與衝突。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劇情拖沓無趣,觀眾失去耐心,評分自然比不過影版。
更重要的是,影版《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和馬思純的表演拿到了金 | 馬獎影後,這樣的演技是沈月和陳都靈遠遠比不上的。
影版《小時代》四部曲總投資 3 億,郭敬明用了大量的奢侈品來還原原著中紙醉金迷的世界,劇版的 " 窮 " 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雖然在當時,影版《小時代》被看做是無病呻吟的爛片典範,但 " 林蕭你 ..."" 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 " 等爆梗一直到如今都依舊火爆。
像《快把我哥帶走》這樣影劇都受好評的 IP 占比相對較少。
《快把我哥帶走》的原著是漫畫,但是電視劇和電影在制作的過程當中都進行了合理的改編,讓故事在現實世界中的發展合情合理。
劇版通過多線并行的叙事方法,在突出兄妹感情的基調上,還體現了友情和懵懂的愛情的美好。影版則是專注于親情線,着重表現兄妹間至深的感情。
這類作品是根據所選題材的需求,通過比較電視劇和電影的時長,以及編劇和導演所要表達的側重點不同,選擇符合電視劇和電影各自特點的表述和展現方式,把二者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采用配合上映、協同作戰的營銷方式,互利共赢。
一部 IP 的背後,往往存在着大量粉絲。出品方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才願意不斷改編 IP,然而,手握 IP 就一定能成為赢家嗎?
IP 改編變質,萬能公式也失靈了
一部 IP,無論是改編成電影還是電視劇,最重要的都是遵循合理的創作規律,保留原著最想要傳達給觀眾的理念、人物性格、劇情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編、選角。
很多口碑不太好的作品,大多都是因為改編、剪輯混亂,選角不符合人設,有 " 炒冷飯 " 的嫌疑。
上個月,積壓八年之久的電視劇版《左耳》終于播出,至今豆瓣還沒有評分。
比起 2015 年電影上映時 " 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 台詞的出圈,顯然這又是一部觀眾不買賬的電視劇。
随着 IP 市場和粉絲群體的發展,近年來粉絲經濟逐漸趨于理性。IP 已經不再是萬能的,IP 好,改得不好,照樣沒有人買單。
《盜墓筆記》系列 IP 最初憑借粉絲實現了高紅利商業變現,但後續作品,再難有之前的 " 盛況 "。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花千骨》這部電影是在疫情期間拍攝,主創團隊打磨了四年的時間才終于讓電影上映,不應該受到如此多的批評。
每一部作品的制作,都凝結着台前幕後每一位工作人員的付出和心血,但這不應該成為綁架觀眾的理由。粉絲會為自己喜愛的作品買單,但不會一直為 " 圈錢 " 的作品貢獻。
對于出品方來說,延續 IP 的生命力,最大程度開發 IP 的商業價值,實屬無可厚非,但也實在沒有必要抓住同一個 IP 使勁 " 薅羊毛 "。
直到現在,劇版火了,立馬開發影版的現象還是依然存在。好的 IP+ 流量主演,再怎麼樣被罵爛片制作方都能賺一筆,演員也能收獲熱度。
此前《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被嘲出圈,也收獲了 5.34 億的票房;跨年檔影版《一閃一閃亮星星》遠沒有達到劇粉的預期,目前累計票房也已達到 6.89 億。
當作品只是為了盈利而開機,一味地追求熱度,對原著進行流于表面的改編,根本不考慮故事的合理性,再加上演員缺乏演技的演繹,最後呈現出來的只能是毫無誠意的割韭菜作品。
即使罵聲一片,但只要錢賺夠了,制作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但這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粉絲可能會買單一次,但不會一直瘋狂下去。
原創 IP 的選取,重要的不是熱度和知名度,而是作品本身的質量。進行 IP 改編,一定要在尊重、理解原著内核的基礎上,通過影視化讓作品影響到更多的人,而不是單純地消費 IP 背後的價值。
2022 年的電視劇《消失的孩子》就改編自豆瓣閱讀平台小說《海葵》,與大熱的起點、晉江相比,豆瓣相對小眾,但并不影響這部作品拿到 7.2 的豆瓣評分。
IP 改編,是一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情:成功的改編能為原著帶來更多流量,失敗的改編也會影響 IP 的價值。
2015 年電視劇《琅琊榜》的爆火,就帶動了更多的人去閱讀原著。
找到合适的 IP,選擇适配的形式,進行合理的改編,最終才能呈現出一部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