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留學造假”後勁上頭:幫留學生“圓謊”成為一門灰色生意,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頂思,作者:天悅,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 當你編造出第一個謊言,後續需要更多的謊言去掩蓋 "。眼下,中國留學人數即将突破百萬之際,而留學行業的一個細分賽道 " 申訴服務 " 也日益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隐性需求。" 留學申訴的本質是學術造假的‘售後服務’ ",一位從業者調侃道," 當大量‘德不配位’的學生通過造假湧入大學,挂科、抄襲、缺課等問題不斷時,申訴服務不僅是鏈條末端的‘修補匠’,也是利益既得者。" 從 " 保錄取 " 到 " 代寫作業 "" 挂科申訴 ",再到 " 中留服認證申訴 ",被部分留學生視為 " 救命稻草 " 的申訴服務卻 " 亂象 " 叢生:虛假承諾、漫天要價、資料造假 ……
留學申訴(Academic Appeal)主要指留學生的學術申訴,是由學生發起,旨在要求院校重新評估學術處罰決定的一項正式流程。其涵蓋了學術不端認定、成績復核及學位授予異議等。大多數國外院校均設有各自的申訴流程,學生需依據校方政策提交書面陳述及證據鏈。而一些中介機構瞄準國際生應對復雜流程的痛點,形成包括申訴文書代寫、聽證會模拟等留學申訴服務產業鏈。
▲自媒體平台鋪天蓋地地宣傳留學申訴服務
深挖留學申訴產業鏈:" 保錄取 " 是一切的原罪?
當加拿大 O磁碟 課程造假事件發酵,全球高校掀起學術審查風暴之際,四名中國留學生向留學顧問 Lionel 緊急求助,試圖通過花錢購買申訴服務來化解将被退學的危機。校方限定一個月澄清期,要求學生提供完整的學術背景證明檔案,否則将啟動清退程式。吊詭的是,其中三名學生作為大陸普高生,手握完整的四年加拿大安省高中成績單,卻沒有任何出境記錄;僅有 1 人真實就讀過加拿大網校課程,僅需通過調取校方記錄即可脫困。
這類荒誕劇情似乎已成為留學圈常态。前段時間,網傳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或将清退 150 名學術不端的學生;紐約大學則有學生以 "15 萬元購買虛假成績單 " 東窗事發,涉事的國内某高中被拉黑。而國内多家媒體報道,港澳多所頂尖學府拒招内地非高考生。英國卡迪夫城市大學取消 50 名在語言成績上作弊的中國學生的學籍,并要求其兩周内離開英國;甚至,近期香港高校又開始嚴查 O磁碟 成績的真實性 ……
而頻繁曝出的學術造假醜聞,使得中國留學生群體申請屢遭挫折,申訴機構卻迎來了 " 潑天的富貴 "。當失控的學術造假、爆雷事件與高校反制、申請受挫的拉鋸戰一觸即發時,一條完整的、卻侵蝕留學行業根基的申訴產業鏈已悄然貫通。
在留學機構工作多年的 Lionel 看來," 保錄取 " 是留學申訴產業鏈的起點。通過偽造标化成績(如 A-Level、SAT)、科研經歷、推薦信,留學中介可将學術能力薄弱的學生 " 包裝 " 進 QS 前 100 名校。那句 "40 萬人民币,我能把一條狗送進藤校 ",撕開了造價產業的遮羞布,也拉開了申訴灰產的序幕。
能力不足的學生在 " 保錄取 " 階段形成的 " 金錢能解決一切 " 的認知慣性,導致他們在跨進名校後,面對學業危機時傾向于尋找捷徑,依賴代寫、作弊、造假等違規手段。爆雷和 " 二次收割 " 的劇本早已寫好。一旦被校方查實,申訴中介又會向留學生高價兜售 " 申訴服務 ",成為其精準收割的目标。
此外,申訴產業鏈的終端已延伸到留學生回國的學歷認證環節。部分留學生因境外居留時長不足、網課占比超标等問題遭到認證駁回,其中,東南亞院校是 " 重災區 "。近幾年,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為應對認證數據顯著異常、舉報風險激增的情況,相繼對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多所東南亞高校啟動加強審查程式。部分中介機構精準捕捉這一市場需求,以 " 專業認證輔導 " 為名收取高額服務費,再通過偽造補充材料、虛構居留記錄等手段,吸引申請者付費冒險。
留學 " 申訴服務 " 暗坑密布,誰在催生亂象?
在留學申訴這條產業鏈上,還隐藏着無數暗坑。在社交媒體上,不斷有留學生爆料講述受騙經歷。比如,一些申訴機構因專業能力不足,出現誤導學生、提供錯誤的申訴流程和材料準備指導、錯過有效期等低級失誤,導致學生的申訴失敗。
而虛假廣告是最常見的陷阱。申訴機構打着 "100% 申訴成功 " 的虛假宣傳,實則并不會提供實質性的服務。不僅如此,虛假廣告背後的文字遊戲還包括 " 全額退款 " 背後的 " 材料瑕疵 "" 逾期提交 " 等 30 餘項免責條款,實際退款率不足 5%。
多位親歷者認為,證據造假是申訴機構為留學生挖的另一大坑。中國學生申訴材料造假中,偽造抑郁症醫療記錄、虛構親屬死亡證明等突破底線的操作屢見不鮮,更有機構用 AI 生成 " 教授溝通郵件 " 企圖蒙混過關。而申訴失敗後,一些機構會扣押學生學校賬戶,威脅曝光學生的造假記錄 " 黑歷史 ",拿捏學生心理以掩蓋申訴失敗的事實,防止學生法律維權。
留學申訴產業鏈的野蠻生長,留學家庭、留學中介、監管都難逃罪責。
" 名校光環 " 這一失衡的升學價值觀仍困着部分中國家庭,也有家長将獲取 " 圈層資源 " 作為留學目标,這都為留學亂象的滋生提供了 " 溫床 "。不少自媒體賬号大肆宣傳 " 留學,能讓孩子接觸最頂級的人脈圈子,助力孩子和企業的發展 ",間接地促成了留學目的走向偏頗。Lionel 也提到,在國際教育圈,一些家長通過孩子的校友資源獲得商業利益并非稀奇的事。
Lionel 等留學行業從業者認為,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國内外監管缺位。國内對 " 不出境拿認證 " 的擦邊球項目缺乏執法依據,而海外高校為維持财政收入一般會選擇默許——英國某名校招生官承認:" 年均 2000 萬英鎊的學費收入讓我們難以拒絕 "。
當家長為虛名買單、中介為暴利狂歡、監管在跨國協作中失語時,這場亂象的代價由誰承擔?
高校反擊加強,亂象的代價由誰承擔?
留學申訴產業亂象的代價,始終是學生個體與整個留學生群體共同背負。Lionel 指出,個體面臨退學、法律追責等直接風險,而更隐蔽的代價是留學群體信譽的損耗。想要打破 " 造假 - 申訴 - 制裁 " 的惡性循環,還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對于學生因健康問題、家庭變故等正當理由需啟動申訴程式的學生,應優先通過校方正規申訴渠道尋求解決方案,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翻譯服務或委托授權第三方協助溝通,部分院校還設有免費的法律援助。需特别注意的是,盡量避免将個人資料随意交給不信任的中介機構去處理,這不僅能有效規避信息洩露風險,又符合院校審核程式的要求。
若涉及學術造假(如代寫、成績偽造),則面臨兩難選擇。要麼繼續依賴灰產路徑,委托非正規中介機構偽造補充材料,這将大大增加法律風險。以英國《2024 教育誠信法案》為例,參與造假者最高面臨 10 年監禁。要麼主動坦白争取寬大處理,即向校方提交自述報告,并接受學術誠信聆訊。部分院校對主動糾錯的學生,會給予降級處罰而非直接開除。
家長與學生應該認識到,造假申訴的本質是以短期利益置換長期信用。一旦造假行為被查實,涉事學生将面臨開除、刑事指控乃至全球學術黑名單等不可逆後果。因此,要三思而後行,且最根本的是家長與學生應破除 " 名校迷信 ",堅守學術底線。
另一方面,高校反制和審核機制也在不斷更新。如倫敦政經學院設立獨立申訴專員,對疑似造假案件啟動跨部門聽證。此外,審核機制也更加嚴格,香港大學 2025 年起引入 AI 查重系統,可追溯近五年論文的 AI 生成痕迹;帝國理工學院已對中國學生加設第三方成績認證,審查周期延長至 90 天,較印度學生多出 2 倍。
更關鍵的是政策監管的跨國漏洞正在被修復。教育部 2024 年聯合 40 國啟動 " 學歷認證數據直聯 ",實時核驗境外學習時長與課程真實性。監管的國際合作也在同步推進,如中馬兩國建立學歷互認黑名單。
希望當技術、制度與監管形成立體防線時,留學便能回歸 " 教育本位 " ——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本科招生辦公室在官網中寫道的:" 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履歷,而是真實、好奇、敢于試錯的學習者。"
參考資料
1. 央視網、光明網《成績作假、保錄取、忘接 offer…… 留學中介行業為啥這麼亂?》
http://www.chisa.edu.cn/general/202501/t20250113_2111294902.html
2. 芥末堆《留子們的 " 卡夫卡式 " 困境》
https://mp.weixin.qq.com/s/yEnZqKJeLbs7o3DaoLGmsQ
3. 新華網《留學生:這條紅線絕對不能碰》
https://lx.huanqiu.com/article/9CaKrnKif2k
4.2023 留學服務產業市場規模 留學服務產業競争力分析
https://www.chinairn.com/hyzx/20230314/180022699.shtml
* 文中人物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頂思,作者: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