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媒體:外賣員辱罵保安遭毆打,基層勞動者何必互撕,歡迎閱讀。
>近日,一則關于“一外賣員被推倒在地後遭人持甩棍猛毆”的視頻在網絡流傳,引發廣泛關注。
事情發生在四川成都。根據警方通報,事情起因是外賣員沈某未将電瓶車停放在指定區網域,小區保安趙某某勸阻時遭其辱罵,趙某某随即持橡膠棍對沈某進行毆打。
目前,趙某某因打人被行政拘留并處罰款,沈某因辱罵他人被批評教育,兩人均已認識到錯誤并互相道歉。
看到這則新聞,心裡五味雜陳。外賣員和保安,是經常打交道的兩個群體,誰都有誰的不容易,本應該互相理解互行方便,結果可倒好,一個一言不合就罵人,一個挨了罵就持械毆打對方,一個因為“嘴欠”挨了頓打,一個因為衝動被行拘,誰也沒有落得個好,何必呢?
但話又說回來,這場衝突不光是個人原因導致,也是外賣行業與物業管理矛盾衝突的一個縮影。作為外賣員,沈某的焦慮可能寫在超時罰款的計時器上,作為保安,趙某某的煩躁也可能藏在每日數百次重復勸說的疲憊中。當兩個高壓行業碰撞,情緒失控似乎成為必然。
說到底,這場衝突本質是系統性缺位下的個體悲劇 —— 規則制定者将矛盾轉嫁給一線執行者,最終讓基層勞動者互為“假想敵”。所以,盡管涉事雙方已互相道歉,也都受到了懲罰,但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碰撞依然存在,真正破局不僅需要法律厘清對錯,更需要制度設計者看見那些在規則縫隙中喘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