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藥材暴漲卷土重來?市場“南熱北冷”業内預期趨謹慎,歡迎閱讀。
《傳真》欄目,致力于傳遞一線真實訊息。本次關注下行周期的中藥材市場現狀。
财聯社 3 月 24 日訊(記者 張良德 王平安)節後以來,亳州十九裡鎮的藥材大集,一次比一次熱鬧。
每逢農歷雙日,清晨天還未亮,周邊的藥農和藥商們便會拉着一車又一車的地產中藥材匯聚到十九裡鎮,從木蘭大道向東綿延近三裡,道路兩旁布滿密密麻麻的藥材攤位,平時兩車并行的馬路上人潮湧動,摩肩接踵,大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藥材買家,不時有買主 " 豪氣 " 包下整車的藥材。
亳州十九裡鎮清晨藥材大集(圖片來源:财聯社記者攝)
伴随藥材市場氣氛逐漸活躍的是,部分中藥材的價格正在回升。" 一集一跳漲,白芍翻兩倍。" 亳州當地藥商李松說,年後部分當地地產藥材如白術、白芍、丹皮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但在安國、西北等藥材市場,卻是另一番冷清景象,有安國藥商王寧建議目前 " 多看少動 "。
全國藥材市場出現 " 南熱北冷 ",不同地網域產區的地道藥材品類輪動上漲。總體而言,與去年中藥材大漲不同,今年業内人士給出的市場預期趨于謹慎。由于中藥材下遊需求和上遊供給端同時擴大,市場機遇增加的同時,藥材維持供需平衡的難度也在加大,部分藥材種植與終端采購需求的錯配風險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藥材市場 " 南熱北冷 "
今年亳州藥材市場的旺季如期而至。在亳州康美中藥城,藥廠的采購員在各個攤位前駐足,有的在仔細挑選藥材品質,有的則在熱絡議價。
亳州康美中藥材市場(圖片來源:财聯社記者攝)
飲片和藥廠終端采購積極性的回升,也帶動了亳州當地藥材價格上漲。" 白術年前 80 元 / 公斤,現在 160 元 / 公斤,白芍年前 30 元 / 公斤,現在 60 元 / 公斤,丹皮價格去年從高位 90 元 / 公斤回落到 80 元 / 公斤後,年後重新上漲至 100 元 / 公斤。" 李松告訴記者。
白芍、丹皮這類年後漲幅較大的品類可算作是亳州的地產藥材。亳州本地藥商張華對财聯社記者表示:" 從年後亳州本地白芍、丹皮的價格變化以及市場人氣情況來看,今年藥材市場還是一個牛市。"
亳州十九裡鎮藥商出售白芍(圖片來源:财聯社記者攝)
雲貴川地區的市場熱情也逐漸升溫,地產中藥材中,川芎、澤瀉價格小幅上漲 2-3 元,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同時,廣西玉林部分香料品種受到的關注度也較高。在亳州和安國藥材市場,時不時可以聽到人們在讨論四川地區川芎與澤瀉等品種。
亳州及西南地區藥商的看多情緒或與當地特色品種價格上漲有關,在北方最大的中藥材市場河北安國,在中藥材交易大廳中,近一半的攤位空置,顯出與亳州市場不同的蕭肅景象,同時,本地藥商也多不及亳州藥商對後市樂觀。
在安國最大的信息部門口,僅有兩三人喝茶聊天。安國藥商王寧表示,現在當地市場交易熱情較低,并建議多看少動,價格偏高的品種暫時不要進入。
西北地區藥材市場也有購銷情緒偏淡的情況,一方面由于隴地中藥如當歸、黨參、甘草、柴胡等品種的價格在去年出現大幅上漲,過高的價格導致采購商積極性有所下降。另外,甘肅地區商戶猜測:" 可能疫情過後市場的需求有所減少,大致估算今年藥廠采購量比過去三年要少一些。"
市場後市預期樂觀與謹慎并存
與去年業内人士整體看漲相比,對于今年的中藥材市場行情,業内資深人士則預期的比較謹慎。
" 高價的品種肯定不會漲了,但是一些低價品種可能會跟随市場上漲,還是有上漲機會的。" 藥商莉姐表達出了更加明确的看法。
藥通網資訊主編鄭智文認為:" 中藥材市場其實有明顯的周期性,一般是三年漲,三年跌,三年平,大概十年一個周期,此輪中藥材價格的上漲是從 2020 年前後開始的,參照歷史經驗的話,已經三年多了,理論上應當進入下行階段了。當然在這個階段中也會有中藥材因為天氣、供需等因素導致部分品種價格上漲,但是大的周期可能差不多了。"
也有人認為,當前市場環境與之前的周期相比出現較大變化,當前判斷中藥材市場進入下行階段的論斷仍為時尚早,李松表示:" 現在仍不斷有資金進入市場,去年部分高價藥材的買家也逐漸兌現,市場資金可能重新充裕起來。"
中藥材價格走勢變得更難預測,中成藥企和基層診所醫生較為被動。
2023 年藥材成本上漲,部分藥企產品毛利率出現小幅下滑,如康緣藥業(600557.SH)2023 年注射液銷售毛利率為 73.63%,較 2021 年 75.38% 小幅下降約 2 個百分點;同仁堂(600085.SH)2023 年上半年生產制造分部的毛利率 44.98%,較 2021 年同期的 49.27% 下降 4.29 個百分點。
也有部分毛利率較低的企業因成本上漲而對產品進行提價,向終端傳導成本壓力。佛慈制藥(002644.SH)本月公告稱,鑑于原材料以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原因,自 2024 年 3 月 11 日起對主營中成藥產品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提價幅度 9%。
供需雙方或存信息錯配風險
财聯社記者在與各地藥商、藥農的交流中發現,中醫藥政策的支持、中藥保健市場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對于中藥認可程度的提高,市場擴容成為共識。
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在結束試點後,市場從六家獨大變成 " 百家争鳴 ",同時省級配方顆粒集采的開展也讓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業内預期該市場未來或發展為千億級規模。
而國家推動中醫科室的建設也促進了中藥飲片行業的發展,在安國市北部的藥企工業區,多家中藥飲片企業正在新建廠房,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有一家飲片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 新廠房高 4 層,比現在廠區規模大兩倍,設備據說也要用最新的。"
安國某飲片廠正在建設的新廠房(圖片來源:财聯社記者攝)
此外,去年中成藥醫保支付的解限和今年基藥目錄更新的預期也将帶動中藥材需求的增長。有業内人士預期基藥目錄更新或對中成藥品種有所側重,大幅提高目錄内中成藥品種的數量。
在市場供需預期出現變化後,中藥材價格可能出現上漲,此時中藥種植戶的種植熱情會大幅提升。亳州藥農苗師傅告訴記者,他今年在河南包了 50 畝地種植白術,一畝地大概能產 200-300 公斤,只要長勢正常,按照現在的價格計算,預計能掙 100 多萬元。
收入增加的并不只是苗師傅,據其介紹,一公斤白術種子的價格從往年的幾十元漲到了一千五六百元,同時可種中藥材的土地承包價格也從過去的 800 元 / 畝逐漸漲到了 1200-1500 元 / 畝,大致估算,一畝地白術的投資金額或近萬元。
而被漲價帶動藥材種植熱情的不僅僅是苗師傅一家,有亳州貨運站的工作人員表示:" 今年藥材苗發貨明顯多了不少,一天能發出去兩三車。"
但藥材種植規模的擴大并不一定會讓種植戶獲利,由于中藥材種植存在較長周期性,如果某個單一品種種植規模過大,導致市場供需失衡,未來藥材價格或走低,而高價秧苗和土地租金則會導致種植戶虧損。
有亳州藥商告訴記者:" 雖然現在川芎市場熱情高,但是我現在還是不敢采購,因為前兩年川芎價格較高,四川地區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產新時候可能會大量上新,造成市場供過于求,價格跌穿種植成本也有可能。" 對方表示采購 " 還是要等等看 "。
" 在某個中藥價高時,很多人都會蜂擁而上,這個品種的種植面積會在次年大幅提高,但是當上新的時候,又因為產量大增而爛市。" 安國藥商劉亮告訴記者," 主要是你不可能知道這個藥材品種今年全國種了多少。"
而這種情況在中藥材市場上經常出現,由于市場變化變大,加之去年出現過部分藥材價格爆炒現象,信息錯配風險可能會加倍放大。
(文中、李松、劉亮、張華、王寧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