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跨國車企:競争加劇凜冬至 降本裁員削產能,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 丨劉天鳴
銷量下行、競争加劇、歐美等地區電動汽車需求疲軟、業績承壓等因素影響下,僅在 2 月份日產、保時捷、通用等車企相繼開啟裁員、降本、削減產能等舉措。
2 月 13 日,日產汽車發布 2024 财年第三季度業績時透露,将啟動 4000 億日元成本削減計劃,包括通過降低銷售和管理費用實現 2000 億日元成本降低,通過生產制造基地重組實現的 1000 億日元成本降低,通過提升研發效率節省約 300 億日元。
裁員是日產汽車成本削減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產汽車計劃通過高效運營、削減招聘崗位以及加速自願離職計劃在全球削減 2500 名間接員工。日產汽車将采取額外措施來降低部門勞動力成本。
同時,日產汽車計劃通過整合生產線、調整輪班模式以及職責調動來實現約 1000 億日元的成本節約。從 2025 财年第一季度起,在美國的 Smyrna 和 Canton 工廠以及泰國工廠減少 6500 名員工。到
到 2026 财年将全球產能削減從 500 萬輛削減至 400 萬輛并優化制造領網域的人員。其中包括已在中國實施的從 150 萬輛減至 100 萬輛的減產舉措。同時公司正在采取措施将中國以外工廠的產能從 350 萬輛削減至 300 萬輛,并将工廠利用率從 2024 财年的 70% 提高至 2026 财年的 85%。
日產汽車全球範圍内的裁員和削減產能,源自危及 " 生命 " 的業績疲軟。據日產汽車 2024 财年三季度财報顯示,2024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日產汽車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僅完成 311 億日元,較上一财年同期減少 1105 億日元,降幅達到 78%,淨利潤虧損 141 億日元,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淨虧損。
不止于日產汽車,歐洲豪華汽車品牌保時捷因為電動車需求放緩以及 " 挑戰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條件 ",在 2029 年前裁員 1900 人,并收緊招聘政策。此次裁員針對保時捷德國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廠,但因工作保障協定,保時捷的裁員以自願裁員或提前退休的員工來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斯圖加特祖文豪森工廠投產保時捷純電動汽車 Taycan。2024 年保時捷 Taycan 在全球市場銷售疲軟,同比下降 49%,僅售出 20836 輛。
通用汽車也因調整業務以及產能布局,裁撤部分員工。在北美市場,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 Cruise 于 2 月 4 日宣布,因停止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服務計劃,将裁減近 50% 的員工,包括首席執行官 Marc Whitten、首席人力資源官 Nilka Thomas 等高管團隊。
針對 Cruise 的裁員,通用汽車在 2024 年第四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通過結束其 Cruise 自動駕駛出租車開發計劃,每年可節省高達 10 億美元。
而在中國市場,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合資的上汽通用則在削減產能。上汽通用将關閉位于沈陽的北盛工廠,将影響約 2000 名員工。
據汽勢 Auto-First 了解,上汽通用北盛工廠關停主要因為上汽通用啟動對全國生產體系的深度整合,以及產能利用率的持續下滑。上汽通用在上海金橋、煙台東嶽、沈陽北盛和武漢設有生產基地,合計年產能約為 260 萬輛。但由于持續的銷量下滑,上汽通用產能利用率始終處于低位運營。2024 年,上汽通用全年累計生產 42.17 萬輛,同比下滑 58.58%,產能利用率僅為 16.2%。
無論是日產、保時捷還是通用,裁員、削產能背後都指向成本,究其原因無外乎業績下滑與低預期。日產汽車在 2024 财年第三季度報中再次下調全年預期,預計淨利潤虧損 800 億日元。保時捷也下調了 2025 年業績預期,預計營收繼續停滞在 390 億至 400 億歐元區間,運營利潤率預計進一步下跌至 10% 至 12%。
面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汽車產業轉型以及競争加劇,部分跨國車企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留在牌桌上不得不 " 節衣縮食 ",更加重視經營效率與經營質量,通過裁員、削產能等成本縮減計劃 " 御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