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沒一罰三!又一券商立案調查結果出爐,歡迎閱讀。
作 者丨崔文靜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源丨圖蟲
被立案調查半年後,渤海證券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
根據渤海證券 11 月 15 日公告,其于 11 月 13 日收到《告知書》,因涉嫌歷史上承做的某股權财務顧問業務未勤勉盡責一案,被證監會沒一罰三,共計罰沒 226.41 萬元。
與多數券商被立案調查不同,渤海證券并未披露具體涉事項目。記者從接近渤海證券人士處了解到,該項目所涉企業目前仍在調查中。與此同時,涉事項目距今已有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已經有多家券商被立案調查。10 月 26 日,中金公司立案調查結果出爐,其因踩雷思爾芯欺詐發行案而被沒一罰三,罰沒力度與此番渤海證券相同。
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同樣因投行問題于年内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涉及歷史股權财務顧問業務
今年 5 月 14 日,渤海證券曾公告稱,證監會于 4 月 24 日對其進行立案。
11 月 15 日晚間,立案調查結果出爐。根據渤海證券公告,渤海證券涉嫌歷史上承做的某股權财務顧問業務未勤勉盡責一案,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證監會要求其責令改正,并沒收業務收入 56.60 萬元、處以 169.81 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證券并未披露具體項目名稱,僅表示系因股權财務顧問業務。記者從接近渤海人士處了解到,這是因為項目所涉主體仍處于調查階段,按照相關規定當前不宜披露。
盡管具體項目無從知曉,但可以确定的是,該項目距今已有多年。這從渤海證券處罰的适用法規中可見一斑。
渤海證券公告稱,其适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為 2005 年版本,而非 2019 年修訂的最新版本。
" 這意味着,該項目完成于 2019 年新證券法實施以前。"受訪人士分析道。
從處罰力度來看,渤海證券被沒一罰三,與 10 月 26 日被出具立案調查結果的中金公司相同。中金公司被罰是因保薦的拟 IPO 企業思爾芯涉欺詐發行。
針對立案調查與處罰結果,渤海證券表态 " 誠懇接受,認真反思,堅決整改 "。
其表示,此次處罰所涉問題是公司歷史股權财務顧問業務。自發現問題以來,公司一直秉持着負責任的态度,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配合調查工作,誠懇接受處罰,并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訓,認真落實整改,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積極落實監管要求,堅持舉一反三,依法合規、穩慎推進公司各項業務。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将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業務轉型
從業績來看,渤海證券業績變動雖有起伏,但整體尚可。
2016 年,渤海證券啟動上市進程。在其上市前夕,主要經營數據曾迎來輝煌增長。2012 年 -2015 年,渤海證券營業收入分别同比提升 28.28%、28.43%、69.24% 和 79.16%,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增 330.09%、65.01%、156.04% 和 101.59%。2015 年時,渤海證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已經達到 34.75 億元和 14.86 億元。
遞交招股說明書後的渤海證券,不幸趕上 A 股波動帶來的證券行業整體業績滑坡期,主要财務數據于 2016 年 -2017 年普遍下滑,但從 2018 年開始即逐漸恢復。在 2022 年券商 " 冬季 " 到來之前,其營業收入曾于 2021 年達到 30.07 億元,接近 2015 年時水平;淨利潤更是在 2021 年創下 18 億元的歷史新高。
2022 年,在證券公司業績集體下滑之下,渤海證券業績有所回調,淨利潤降至 5.01 億元、營業收入降至 14.16 億元。2023 年快速恢復,淨利潤、營業收入提升至 6.78 億元和 21.01 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渤海證券淨利潤、營業收入分别為 5.21 億元和 16.15 億元,超過 2022 年全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天津唯一的本土券商,渤海證券正在進一步加大對天津地區的服務力度。更多聚焦服務地方經濟,也被視為地方中小券商轉型的必然趨勢。
比如,在投行業務方面,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其今年 9 月底對内發布的一份業務發展規劃顯示,渤海證券将圍繞服務天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大投行業務開拓與實施。重點開展兩類業務,一類是區網域股權市場綜合金融服務,另一類是以國企投行、產業投行、另類投行相關的綜合投行業務。
與此同時,渤海證券推出了 " 三個融入、三個深耕 " 戰略與 " 一橫一縱、七點、三平台 " 經營策略。投資業務方面,設立博悅基金、博生基金;資管業務方面,落地華中交通行業供應鏈、湖北國企供應鏈、山西智慧停車等多個領網域 ABS 項目;經紀業務方面,加大 " 新零售 " 展業推進力度;投行業務方面,加快儲備北交所、新三板的挂牌、财務顧問等項目,發力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更多 " 金融活水 "。
年内多家券商被立案調查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由于 IPO 全流程嚴監管的加強以及對資本市場 " 看門人 " 中介機構監管力度的增加,因投行業務被立案調查的券商數量有所增加。
記者梳理發現,僅 2024 年以來,即有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東吳證券、渤海證券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券商被立案調查。
與此同時,被暫停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也時有出現。
10 月 18 日,開源證券、中原證券被暫停公司債券承銷業務 6 個月。
開源證券被指募集說明書中存在誤導性陳述;債券發行人依托虛假、無收益或有明确資金來源且即将建成等項目違規融資、重復融資,約定用于綠色項目的資金被挪為他用;多個投行項目中質控核查把關不嚴。
中原證券問題則被描述為幫助債券發行人與投資者籤訂債券咨詢服務協定,以給予票面利息補差費用的形式非市場化發債;對發行人償債能力核查不充分,未發現發行人存在融資租賃合同違約事項且被法院裁定為被執行人;未發現發行人财務造假事項;原質控部門負責人領取項目承攬獎同時參與質控相關工作,質控底稿驗收把關不到位。
稍早間,5 月 14 日,華西證券因在金通靈持續督導階段出具的相關報告存在不實記載以及持續督導現場檢查工作執行不到位,被暫停保薦業務資格 6 個月。
其他業務方面,今年 7 月,國信證券、銀河金匯分别被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 3 個月;今年 1 月,華林證券更是被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 6 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