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比亞迪方程豹引争議 行車數據到底屬于誰,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 比亞迪方程豹品牌近日發布的一則官方聲明,意外引發了一場關于汽車數據安全的讨論。
12 月 2 日,方程豹針對一位網絡博主測出的 " 方程豹豹 5 百公裡油耗達到 18L" 進行了回應。方程豹在聲明中表示,該博主在高速上進行的測試涉及超速駕駛,方程豹應警方要求調取了相關車輛運行數據,發現車輛當日存在大量異常駕駛行為。方程豹在用文字對這位博主異常駕駛情況進行說明的同時,還将原始駕駛數據圖附在了聲明中。
方程豹是比亞迪旗下的個性化越野品牌,豹 5 車型是首款產品。方程豹的上述聲明是希望通過對異常駕駛情況的公布,表明博主所測油耗不準确。但這份聲明很快引發業界對于行車數據歸屬權的讨論。一些觀點指出:方程豹在警方下定論之前将行車數據公之于眾,涉嫌侵犯駕駛人的隐私權。
實際上,方程豹引發的數據安全和數據隐私讨論,并非行業首次。當汽車發生事故後,對于數據調取和數據公布,各企業的做法不盡相同。既有像方程豹這樣在第一時間公布車主駕駛數據的例子,也有像特斯拉一樣因遲遲未提供數據而被車主控訴的例子。
用戶行車數據到底歸屬于誰,應該如何被正确使用?方程豹引發争議的背後,再度指向了這些焦點問題。
方程豹是否侵犯了車主權益
方程豹官方聲明中對于車主行車數據的披露,是否涉嫌侵犯車主的權益?這一問題主要存在兩方面的争議。
第一,要确定行車數據到底屬不屬于用戶的隐私或個人信息。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按《個人信息保護法》,方程豹在聲明中公開的車主行車駕駛數據,包括時間節點、行駛速度,這些均屬于車主的個人信息,原則上方程豹應該進行保密。
也有法律相關人士表示,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所保護的個人信息中,分為敏感信息和一般信息。車速信息算不上敏感信息,而是一般信息,不屬于嚴格保密範疇。另有觀點表示,方程豹在聲明中并未公布車主的全名,而是進行了中間資料欄隐藏處理,屬于匿名化處理,因而不在受保護的個人信息之列。"(方程豹所公布的數據)屬于系統後台駕駛數據,保存和制作在車企後台,很難完全界定為屬于個人範疇的事項,而且涉及到公共安全,難以适用隐私或個人信息權保護範疇。"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昕棟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個争議點在于,方程豹是否有權利先于警方對外公布用戶行車信息。鹿文亮表示,從方程豹的聲明來看,其表示是應警方的要求進行數據的調取。按照公安部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式規定,公安部門基于調查行政違法的需要可以要求企業配合提供相應證據,方程豹如果調取行車數據提供給案例調查的執法部門,是合法合規的。但在獲得車主同意之前是否可以對外公布,則沒有明确的支持。
有其他觀點認為,由于該車主的危險駕駛行為已經威脅到公共安全,車企也有權利進行個人信息的披露。據了解,當前一些車企及品牌會單方面發布 " 隐私條款 ",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無條件公布車主個人信息。例如,長城汽車官網發布的《隐私條款》顯示,與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直接相關的;與公共安全、公共衛生、重大公共利益直接相關的;以及與犯罪偵查、起訴、審判和判決執行等司法或行政執法直接相關的,共享、公開披露個人信息時無需整的授權同意。
此外可作為參考的是,今年已有車企針對事故公布過車輛的駕駛信息,如特斯拉連撞 11 輛汽車的案件以及坦克回應車主索賠的案件,這兩起案件中車企均公布了車主駕駛信息。但仔細對比會發現,特斯拉和坦克的聲明仍與方程豹的聲明存在着不同。特斯拉和坦克只以文字形式描述了車輛的行車信息,并未公布車輛的原始後台數據,而方程豹則公布了原始後台數據。
汽車數據隐私問題待解
行車數據到底歸屬于誰?又該由誰調取和公布?這是所有争論中的核心所在。綜合當前相關的法規規定,在調取行車數據等個人信息時,必須經過車主的同意,由此一般認為車主是數據的擁有者。但矛盾點在于,當車輛發生事故後,由于車主沒有專業的技術手段和設備用以調取數據,通常只能通過車企獲得,如果用戶與車企之間的信息不透明,車企與用戶之間就容易出現數據糾紛。
特斯拉車主的 " 車頂維權 ",是近幾年汽車行業中典型的一起數據糾紛案件。此次案件當中,車主控訴車企侵犯個人隐私信息,同時車企對車主披露的信息是否充足也引發了關注。
在 2021 年的上海車展上,張女士控訴特斯拉刹車失靈,随後特斯拉向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提供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鍾的數據,并出具了一份文字說明。該數據包括涉事車輛的車架号、行車速度以及在何時刹車等信息。在這些信息公布後,張女士認為特斯拉将行車數據公之于眾,涉嫌侵害其個人隐私,因此提起訴訟。
最終法院并未支持張女士的訴訟請求,認為特斯拉提供的數據不能關聯到車主的個人私密信息。相關民事判決書顯示:特斯拉公司針對張女士的質疑予以回應,其将包括車架号在内的案涉車輛事故發生前一分鍾的車輛數據配以文字說明提供給市場監管報社,市場監管報社未做删改、未做主觀評論予以公布,從該組數據及文字說明内容上看,僅是對相關數據做出了描述和說明,并不能關聯到張某的個人私密信息。
上述特斯拉被控訴的内容,與此次方程豹直接公布車主行車信息的舉動相似。但兩者在操作層面存在不同,特斯拉當時是将數據提供給媒體,由第三方發布,方程豹則是直接将後台數據通過官方聲明進行了公開發布。
在特斯拉案件中,張女士還控訴特斯拉披露的信息不足。張女士指出,特斯拉提供的數據只有 11 項,其中缺少很多刹車系統的參數,比如電機扭矩的轉速、動能回收的數據、制動踏板的行程,這些數據都是鑑定特斯拉的刹車是否靈敏的關鍵,但特斯拉沒有提供。張女士要求特斯拉提供事發前 30 分鍾完整的行車記錄,但始終未果。目前該案件還在上訴中。
關于行車數據," 過度披露 " 和 " 披露不完整 " 都會引發争議。法律法規層面對此的條款不夠具體,是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目前,除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上位法外,汽車行業關于數據保護的主要檔案是《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簡稱:《規定》)。《規定》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于 2021 年 10 月 1 日生效。
《規定》要求:車主可依法向汽車制造商查閱或復制其個人信息 , 并且車企在采集用戶個人信息之前,有義務詢問用戶,在得到用戶許可之後采集。且國家有權抽查各車企的相關工作落實情況。
鹿文亮指出,由于制定時間較早,且沒有豐富的數據糾紛案例作為參考,《規定》針對行車數據的一些條款是比較粗的,對于車企是否涉嫌侵犯個人信息權益等問題,在執行時可能要靠法官的自行裁定。
當前,随着智能汽車的發展,用戶行車數據的記錄種類越來越豐富,這為售後服務等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用戶隐私保護帶來了更高的挑戰。對于車内攝像投記錄駕駛員行為、第三方地圖軟體洩露用戶行車軌迹等問題,已有很多用戶注意到并發起了投訴。智能汽車要真正被用戶完全放心地接受,解決數據歸屬問題和隐私安全問題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