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又一個演員被網暴了,活該?,歡迎閱讀。
這兩年,網上特别流行「鑑醜男」。
女明星愛上一個不符合大眾審美的人,總能引發熱議。
馬思純、包文婧,都被嘲是在「哄抬豬價」。
普通人和「醜男」秀恩愛,也會被全網嘲。
值得注意的是,「鑑醜男」也蔓延到了影視作品中。
「小黃台」HBO 新出的一部劇,原本班底豪華,期待度頗高。
結果上線後因為「醜男」,被打低分。
評論區大量惡評,甚至要求男演員「被絞殺」「滾出演藝圈」。
真有這麼誇張?
這劇被罵得冤不冤?
今天就來看一看——
開播前,此劇被認為很有「神作」潛質。
《大小謊言》班底掌舵劇本,圍繞一場兇殺案展開。
女主是因為绯紅女巫一角廣為人知的「奧妹」伊麗莎白 · 奧爾森。
女二是《美國恐怖故事》中的「性感修女」莉莉 · 拉貝。
而這,也是這部劇備受争議的原因。
因為劇中,這兩位女神同時愛上了男主。
男主長這樣 ↓
他不僅很有桃花運。
還貢獻了大量與女神赤裸相擁、一同沐浴的限制級畫面 ……
什麼情況?
先别急着罵。
聽魚叔從頭梳理一下故事。
1978 年,德州的某個人口稀少的小鎮上。
艾倫和妻子貝蒂,和大多數夫妻一樣,過着庸常卻平靜的生活。
艾倫賺錢養家,貝蒂做家庭主婦。
兩人一直攜手參加教會活動,看起來很恩愛。
雖然感情沒有大的問題,卻也免不了小的摩擦衝突,尤其在有了孩子後 。
貝蒂承擔了教育孩子的工作。
艾倫有時不滿她的教育方法,但他不願挑起矛盾,寧可保持沉默。
沉默往往又會觸發更多的矛盾、冷戰。
——有時你最厲害的批判就是沉默。
——每次你這個樣子,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另一個女人坎迪的出現,打破了他們乏味的婚姻狀态。
坎迪也是已婚已育 ,看似生活美滿。
她和艾倫夫婦是很好的朋友,經常幫忙照顧小孩。
但有一天,坎迪居然主動上了艾倫的車。
張口就對有婦之夫表白「我深深地被你吸引」。
在此之後,他們瞞着各自愛人,開始了一段地下情。
他們經常約在城外高速路旁的一家汽車旅館見面。
共進午餐,發生關系。
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回辦公室或家中。
保密工作做得太好,這段婚外情持續了近一年。
一年後,這段感情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因為兩個人的越軌之舉雖沒有被發現,卻極大影響了各自的家庭。
尤其艾倫,在外消耗大量精力後,回家對妻子提不起興致。
貝蒂又剛生完孩子,總疑心是自己變胖後沒了吸引力。
艾倫想反駁卻無從說起,只覺負罪感越來越重。
痛定思痛後,艾倫和坎迪一致決定終止這段關系。
然而,剛「改邪歸正」不久,事情卻敗露了。
一天,坎迪在貝蒂家中,倆人和往常一樣喝着咖啡閒聊。
但突然,貝蒂冷不丁問,「你和艾倫有外遇嗎?」
經不住再三逼問,坎迪坦白了。
雖然坎迪不斷道歉,解釋這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但下一秒,貝蒂已經拎着一把斧頭站在了她的面前 ……
這場婚外情最終以一場殘暴的兇殺案告結。
事後據坎迪供述,她出于自衛奪過了斧頭,結果失手砍死了貝蒂。
但警方調查後發現, 貝蒂被連砍幾十刀,很多傷口都是死後留下的。
因為手段過于兇殘,眼球都脫落出來,第一個目睹了案發現場的人甚至誤以為是槍殺案。
不難理解,這部劇為何會遭到惡評。
兩個女人為了一個男人鬧出命案,至于嗎?
退一步說,男方總得有「致命」魅力,才能說服觀眾吧?
但實際上,這部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事後記者采訪得知,貝蒂結婚時,她的朋友和家人都不理解她為什麼要和這樣一個男人結婚。
「一個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腼腆,發際線向後退去的男人。」
劇中只是還原了這樣一個毫無優勢的艾倫。
出軌之前,他是一個很典型的「老實人」形象。
大概就是現實中那種,「長得不帥但對我好」的男人。
缺乏主見、不夠強勢,但對妻子體貼。
備孕期間,性關系的時間、次數、力度全聽妻子安排。
而且在此之前,他還被妻子綠過,但還是選擇了原諒。
平庸的外形、懦弱的性格,也為之後的出軌埋下了伏筆。
這樣一個從小到大沒有體會過外形優勢,甚至沒怎麼受過贊揚的男人。
人生最引以為傲的事是高中時小麥競賽的總冠軍。
試想,有一天,突然有女人向他表白,誘惑他出軌。
而且對方還是極具魅力的坎迪,她在教會學校做老師,平日讀詩寫小說,還被公認有着天籁嗓音。
艾倫自然很緊張,他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拒絕。
被表白後只冷冰冰說了個「好」,讓坎迪極為難堪,忿忿離開。
但冷處理後 ,艾倫很快就後悔了。
他一直忍不住去想這件事,反復回味被告白的場面。
明知該做個好丈夫,卻又有種「機會難得」的心态作祟,心裡蠢蠢欲動。
再想到自己長時間處于備孕期,性生活早已沒了激情,婚姻進入倦怠期。
反復思量後他坐立難安,盯着辦公桌前的電話,起了心思。
婚外情發生後,坎迪也被閨蜜嘲諷「眼光獨特」。
當她表示自己被艾倫迷住了時,對方狐疑「我們認識的是同一個艾倫嗎?」
但劇中也解釋了,坎迪只是因為和丈夫性情不合,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滿足。
對她來說,對象不重要,她只是想尋刺激。
而且,他們生活在一個人口還不足四千人的小鎮上。
這裡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幾乎沒有機會結識新人。
平日除了工作,就是參加教會活動。
坎迪是在一次教會組織的體育活動上,和艾倫產生了肢體接觸後,萌生出不軌的想法。
真正邁出第一步後,坎迪發現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居然在某些方面超乎想象。
所以這段婚外情又延續了一段時間。
到後來,他們終結了這段關系。
即使生活中還是少不了接觸,周圍也沒有人懷疑他們。
沒人能想到,這樣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老實男人會出軌。
可以說,這個「醜男」形象自始至終是非常自洽的。
又何況,演員傑西 · 普萊蒙本身演技過硬。
在《絕命毒師》《冰血暴》等熱門美劇中出演配角,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去年還剛剛憑借《犬之力》獲奧斯卡提名。
普萊蒙的「發福」,為角色形象服務。
到這部劇播出時,他已經成功減回了正常體重。
評論區也有不少觀眾以演技為由替他「喊冤」。
話說回來,僅僅因為演員外形就否決一部作品,實際上是默認了影視只是一種無涉現實的娛樂、消遣手段。
很多人說,現實中看的醜男還不夠嗎,看劇就想看養眼的。
就和不少人不願意看苦難的現實題材,喜歡輕松的甜寵劇、爽劇的心态是相似的。
但顯然,這部劇的創作者并不滿足于只是「賞心悅目」。
作為一部基于真實案件的改編作,這部劇注入了關于婚姻、道德、人性的更多思考。
正因為男主的形象并不符合期待,人們才會去思考「為什麼她會出軌這樣一個人」「為什麼她會為了這樣一個男人殺人」。
一旦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離這部劇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旨不遠了。
這部劇不是想洗白兇手、污名化受害者,而是試圖從更復雜的現實層面去剖析這起悲劇的源頭。
慘絕人寰的兇殺案,是和這一婚外情緊密相關的。
對于婚外情,劇中給出很強的女性視角,着力表現女性困境。
坎迪對閨蜜說,艾倫填補了她婚姻中缺失的寵愛。
偷情時,艾倫說想看看坎迪寫的作品。
坎迪無不辛酸地表示,自己的丈夫就完全沒興趣。
但丈夫寫的科研文章,哪怕她也看不懂、沒興趣,她也都會去看。
艾倫的妻子貝蒂,第一次生產後就患上抑郁症。
後來病情愈發嚴重,整個人變得越來越情緒化。
丈夫出軌後,更讓這段本就缺乏溝通的婚姻雪上加霜。
貝蒂還曾主動提議一起參加婚姻懇談會,修補關系,但收效甚微。
現實案件中,警方找到了貝蒂去世不久前寫給丈夫的一封信。
信中,貝蒂近乎乞讨般向丈夫索求愛意和慰藉。
「親愛的 Allan,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我真的有什麼成就嗎,我真的在做上帝希望我做的事嗎 …... 不過,如果你說你為我感到驕傲,那我就會覺得自己還是挺重要的 …... 我需要這種安慰和肯定,常常需要,就像我需要看到、感受到你的愛一樣 …... 我愛你 !」
她們的經歷并不特殊。
在 70 年代末,這個偏遠的小鎮上,女性遭遇父權和神權的雙重壓迫。
家家默認丈夫外出工作,妻子養育後代,至多在教會幫忙。
無論如何,陪孩子玩耍、長大、準備晚飯,都被認為是妻子的分内事。
坎迪出軌前,她的教會朋友也剛剛從糟糕的婚姻關系中脫身。
男主艾倫看似是一個被拉下水的「老實人」,法律意義上的受害者。
但實際上,劇中對他有很強的批判意味,認定他對這起慘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為了逃避婚姻出現的問題,選擇出軌,這成了一切悲劇的開端。
在整個出軌過程中,他都表現得異常偽善。
坎迪表白後,他對眼下的狀況心知肚明,卻一再追問對方,直至得到直白的偷情邀請後才罷休。
好像坎迪才是婚外情的罪魁禍首,他只是被動接受。
他反復說自己愛妻子,做不出出軌的事。
話剛說完,居然又主動吻了坎迪。
甚至已經坐到汽車旅館裡了,還說自己挂念着懷孕的妻子。
自責歸自責,床還是繼續上。
就這樣,一邊立着愛妻人設,一邊孕期出軌,直到孩子出生後也沒有改變。他一直認為,不讓妻子發現,就已經是對家人的保護。但殊不知,正是因為出軌後,他對妻子貝蒂的态度越來越冷淡,讓貝蒂的抑郁症加速惡化。因此貝蒂才會情緒失控,對坎迪拾起斧頭。而在現實案件中,艾倫在妻子死後很快再婚,還放棄了兩個女兒的撫養權,完全交給貝蒂的父母,甚至幾乎與她們斷絕了聯系。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艾倫絕不是他自诩的那般「深情」,也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老實」。
艾倫近照很多劇中的出軌男,要麼帥氣,要麼多金。但現實中,多的是像劇中一樣,既沒錢,也不帥的「老實人」出軌 。而且很多刑事重案中,男人長相平平、性格自卑,甚至會成為洗白、脫罪的借口。試想,如果這部劇的男主是一個完美适配奧妹的「萬人迷」。反倒像在加深固有的刻板想象,美化這段畸形的情感關系,讓劇情止于「cp 感」,也沒了更多的追問和思考。這樣看來,男主的外貌反而是一個高明的設定。挑破幸福的幻象,翻開光鮮的皮囊。這豈不是一種更高級的「鑑醜男」行為?
全文完。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