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職場劇裡的女性,終于被允許犯錯了?,歡迎閱讀。
最近個稅申報又開始啦,還有姐妹沒預約嗎?剛好,我也很應景地在追一部稅務題材的劇《大河之水》。
點開之前,純是因為聶遠楊蓉的主演陣容,結果看了幾集完全刷新了我對稅務工作的一些認知。
而且,怎麼你們一個男主視角的劇,能把職場女性群像塑造,拍得這麼有聊頭啊。
流行款職場女性:不要愛情搞事業
看《大河之水》前,我以為的稅務工作人員,往工位一坐,咔咔就是開算。
結果劇裡的稅務工作人員,出門去公司查賬,要自帶神器 " 備用電源 ",因為搞事的公司可能會來一手無賴的斷電源,電子數據瞬間傳不了。
他們會遇到的工作狀況,包括但不限于:
在公司查賬人有三急,去上廁所結果門口被人一撞,口袋裡立刻多了一個有重要内容的神秘 U 盤;
上一秒還讓員工對你推三阻四,下一秒就把你請進辦公室送上買房優惠卡,能以極低價格享受新樓盤,不接受之後又 " 禮貌 " 建議你注意家裡人安全;
更極品的是,甚至工作中還會被同事盜用賬号密碼,毫不知情下就幫某個公司解除了風控警告,被内部紀檢找上門來。
就這工作強度和難度,幸好咱們男主有八百個心眼子,才夠用。
但比起相對新鮮的題材,我更喜歡的,其實是劇裡對幾個職業女性的塑造。
楊蓉飾演的梁錦秋,最開始是以男主女朋友的身份出現,兩人相戀多年就要步入婚姻,結果因為一場雙方父親間的抓捕,兩人分道揚镳。
再出現時,她是獨立強大的職場女性,也是當下職場劇裡最被觀眾喜歡和推崇的那一款:情緒穩定,業務能力好的同時,性情上還有底線和操守。
宇茴咖啡的案子,明明她是被選擇的那一方,話語權不高,可被甲方要求利用她和男主的情感關系作為解決問題的捷徑時,她會堅決說不。
甚至将自己爸爸入獄的事也拿出來佐證。
但這種拒絕也不代表她對自己的工作就徹底放棄,她很善于見微知著,明明是客戶隐瞞軟體真實價值的關鍵信息造成風險。
可她在發現後并不甩鍋或者指責,而是第一時間考慮如何解決問題,會及時準備第二套和稅務局 " 和解 " 的方案。
以最合适的方式解決面前的難題,也盡力保證自己客戶的利益,是個非常有魅力的職場姐姐。
最妙的是,她的感情觀也符合觀眾想看到的 " 不要愛情搞事業 "。
她和男主重逢,初戀 + 十餘年的感情積累,在談判桌上見面,卻沒有讓她亂了章法,甚至能半是試探半是玩笑地問他,願不願意在宇茴這件事上幫忙。
除了男主,同時還有一個體貼的年下弟弟在追她,約她打球,給她送驚喜,還有實質性地付出,讓她給自己公司做稅務顧問。
面對這種熱烈的小連招,錦秋反而和兩方男嘉賓都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不去做那個 A or B 的選擇,而是全情投入到自己的事業裡。
不做非選其一的選擇,在感情觀裡恰恰是一種更廣闊的選擇,比起非要和哪個男人談戀愛,專注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先愛好自己,不給自己制造難題,才是錦秋在感情觀裡真正清醒的部分。
也是這個角色有别于其他國劇裡 " 性緣腦 " 角色的特點。
非典型職場女性:利益面前,可以犯錯嗎?
和錦秋相比,她的事務所合夥人于丹娜則是職場女性的另一種形象。
她是錦秋留學時認識的同學,回國後嫁了一個資產不錯的老公,明明可以就此洗手做羹湯當一個全職主婦,卻還是堅持出來搞事業。
她很擅長社交,長袖善舞的同時偶爾會顯得有點鑽營,精明又稍顯逐利世俗。
前幾集裡她并不算讨喜,社交場合裡搭關系的樣子多少不夠有範和體面。
她這種角色,按照以往國產劇的慣例,是要在關鍵時刻出來黑化犯錯的。宇茴咖啡的案子就有點這個意思,在錦秋發現宇茴确實存在虛開發票的情況下,她不贊成錦秋第二套和稅務局 " 和解 " 的方案。
她在意的是客戶的滿意度,是好不容易搭上的能幫助自己女兒入學的關系。
于是她和錦秋吵了一架,不歡而散。
就在我以為劇情要落入俗套的時候,卻很快反轉,丹娜最後同意了錦秋在專業上的意見,在舉證會結束後,她誠懇地向錦秋道歉。
她反思自己在利益面前,居然被衝昏頭腦,差點越過底線。
我很喜歡這一段,連帶着覺得丹娜的形象都變得特别豐富起來。
過去我們追求職場女性的 " 強 " 和獨立,她們要遇事冷靜,要永不遲疑,要絕對強大,只有這樣,好像在職場劇裡才能被稱作合格的職場女性。
可不是這樣的,沒有誰能保證在面對巨大的誘惑和利益時能夠毫不動心,這是人性的弱點,而不應該成為塑造職場女性的枷鎖。
職場女性可以犯錯,在職場裡犯錯不是無法原諒的事,在犯錯之後,她的自省與悔改同樣是迷人的部分。
這是在認知到自己的脆弱和弱點之後,仍以職業道德去對抗人性幽微的魅力。
所以丹娜和錦秋的和解看得我特别舒服,兩個人都是優秀的職場女性,沒有高下之分。
某種意義上,丹娜的形象在職場劇裡其實比 " 全真美 " 的職場女性還要難得。
強大的角色很好寫,真實而脆弱的角色反而難以把握那個微妙的平衡。但這樣的角色,恰恰又是我們現在的職場劇最缺少的那部分,她的弱與壞,不是被拿去當反面的工具,平視的視角反而是最大的尊重。
畢竟,是誰規定了職場女性就一定要完美強悍呢?
她們應該允許被犯錯,也應該允許去悔改,這不是前幾天吵得熱鬧的 " 弱女叙事 ",只是先尊重身而為人的普通性和一般性。
最好的職場女性群像,是沒有模版
其實這兩年女性群像劇越來越多,職場女性更是其中的一個大類。
但不得不說,在劇裡多少顯得有點固化,她們要麼強大可靠,是那些年安迪和蘇明玉的結合版本;要麼就野心勃勃不擇手段,撐起了需要反派推動劇情的部分。
好像沒有一個中間值,總是難免極端。
可在《大河之水》裡,這些職場女性并不是故事主線的書寫者,也不是劇情中心,但她們反而呈現出了應該有的千姿百态。
錦秋是獨立強大的,但不會過于強勢失去柔軟的一面,她也有自己的舉棋不定;丹娜是有點俗氣的,但逐利也不會讓她最後放棄本心。
在稅務局工作,年齡偏小的李欣欣,更接近職場新人,工作上有想法有野心,大比武時一定要考個第一,但同樣坦蕩,即使和同事競争也是明明白白敞亮大方。
她們沒有被當作某一類典型去寫,但卻真的落到實地,最重要的是,劇始終尊重她們身為職場人的專業性。
這也是錦秋和鄭昊這對智性戀 CP 讓我嗑的上頭的點。
兩人關系的核心詞就是 " 情與法 ",錦秋的父親确實犯了錯,鄭昊的爸爸也确實沒什麼不對,可很多事情不是正确就應該有答案。
參與未來親家的抓捕現場,就是劃在兩人之間的天塹。
所以情緒瘋狂湧動的重逢現場,他們都目光閃躲,幾次相見和碰面,克制二字也始終貫穿兩人的感情線。
但這種你懂、我懂,專業時刻彼此寸步不讓的狀态,反而突出了智性戀的高級感。
喜歡兩人因為宇茴咖啡案在談判桌上的針鋒相對,你拿出調查好的數據,我也給出準備好的應對方案,專業性的碰撞火花,并不因為情感上的湧動有任何衰減。
這也是我很喜歡劇的一點,雖然觀眾愛看不搞愛情搞事業,可人就是感情動物,職場女性如果一定要斷情絕愛才能搞好事業,反而矯枉過正。
不因為愛情失去分寸和自我,在面對職業和情感的選擇時,能夠規避感性因素選擇專業,正是智性戀的魅力點,也是《大河之水》裡的女性群像,沒有跳進固定模版的結果。
她們才都會是有靈魂的人物。
E 姐結語
其實我沒想到能在《大河之水》裡看到這些。
就像在前幾集緊張刺激波折起伏宛如穿越經偵劇的劇情之外,劇裡仍然有許多落地又親切的職場小細節。
是不管年紀大小,每年都要參與的考試大比武,是視窗上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怎樣都會被挑刺的無奈,是已經工作十幾年幹到科長,還是只有月薪 8000 的現實。
這些細節散落在劇情各處,衝淡了那些衝突波折帶來的不現實感,讓劇得以更加平穩順滑。
劇可能和真實的稅務工作人員日常仍然有距離,但這并不影響它成為一個視窗,讓我們這些對稅務了解甚少的人也能看進去、懂一點,這也是類型職場劇的使命和追求,多一點這種總是好的。
包括它在男主視角之外,對女性群像的塑造甚至勝過了不少女性題材劇,這何嘗不是一種誠懇和進步呢?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還想在國產劇裡看到什麼樣的職業女性?
來評論區說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