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讓“生意馬”跑回“競速馬”,歡迎閱讀。
馬拉松,這項歷經百年的運動,正在中國持續火熱。
本周末鳴槍開跑的上海馬拉松,總報名人數超過 25 萬,但最終僅有 3.8 萬人能從外灘起跑,不少跑友戲言:" 中籤相當于中大獎。"
根據今年田協發布的《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2023 年全國路跑總參賽人數達到 605.19 萬人次,其中協會認證賽事總參賽規模為 418.42 萬人次,與 2019 年的 424.909 萬人次基本持平,标志着馬拉松行業的全面復蘇。
因賽事眾多,還出現了 " 超級馬拉松日 " 的現象。以 11 月 2 日至 3 日為例,全國範圍内舉辦了 30 多場路跑賽事,包括北京馬拉松在内,總參賽人數約達 40 萬。
馬拉松現場
然而,在這 42.195 公裡的賽道上,除了路跑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日益火熱的路跑市場也顯現出一些 " 隐憂 "。
跑馬生意經背後,運動品牌焦慮
跑馬所需的裝備只有一雙跑鞋,因此,跑者腳下的跑鞋,成了運動品牌的主戰場。品牌之間的競争,不止體現在 " 奪冠鞋款 ",還包括媒體對跑鞋 " 上腳率 " 的數據統計。跑鞋在賽道上的表現已成為品牌營銷的關鍵戰績,背後也隐藏着 " 誰才是跑步第一品牌 " 的焦慮。
在終點線前,專業跑者會關注 PB 成績、媒體記者會關注是誰奪冠,而跑步愛好者則更會關注穿什麼奪冠。為此,品牌們在競争中各顯神通,都想通過頂級賽事的曝光 " 抓緊 " 跑者的雙腳。
想要在馬拉松賽場上規模化的占領跑者選擇,最好的方式就是贊助馬拉松賽事。據統計,當前國内國際田聯白金标賽事和國際田聯金标賽事贊助均已被國内外知名運動品牌瓜分。
國内目前唯一一場世界大滿貫候選賽事上海馬拉松由耐克贊助,白金标賽事廈門馬拉松由特步贊助,而阿迪達斯則贊助了歷史悠久的金标賽事——北京馬拉松,已經有十年歷史的無錫馬拉松由李寧贊助,安踏在今年贊助了廣州馬拉松,中喬則是攜手蘭州馬拉松。部分國内品牌甚至贊助多場金标賽事。
2023 上海馬拉松
然而,規模大、知名度高的高級别馬拉松賽事更是稀缺資源。在追逐 " 破三率、上腳率 " 的數據競賽中,品牌們也紛紛另辟蹊徑,以提高賽事中的品牌曝光量。組建品牌跑團、招募精英選手、提供獎金激勵計劃等方式,就成為品牌 " 刷新 " 戰報的捷徑。
上海馬拉松開賽前,在社交媒體上已經可以看到各大品牌戰隊招募的宣傳。這場 " 賽外較量 " 中,不僅國產品牌動作頻頻,HOKA、美津濃等國際品牌也積極參與。值得注意的是,各品牌的跑團策略各有側重:有些品牌僅要求跑者穿着其裝備完賽即可,而有些則按照跑者的配速進行分組并設定相應的獎勵機制。
品牌之間的競争也對賽事的公平性和純粹性帶來了挑戰。
例如,在蘭州馬拉松中,多名精英跑者未能中籤;而在北京半程馬拉松中,籤約競品品牌的精英選手賈俄仁加因 " 違背贊助商名額使用範圍 " 被取消參賽資格;在同一賽事中,贊助商的精英跑者甚至在終點線前 " 攜手衝線 "。
這些事件都引發了業内對賽事公平性的擔憂。知名體育學者易劍東指出,當前中國精英跑者分布于多個品牌旗下,如果賽事因商業贊助條款排斥非贊助商選手參賽,将對賽事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讓 " 生意馬 " 變回 " 奔跑馬 "
回歸本質,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究其原因還是随着路跑運動在國内的快速發展,造就馬拉松商業價值的獨特性,讓運動品牌開啟追求曝光度的競賽。但在國内馬拉松由大轉強的過程中,更應通過專業的管理辦法,提升跑者的參賽體驗與對賽事 IP 的粘性。
中國田徑協會修訂《路跑賽事管理辦法》
今年 5 月起,中國田徑協會陸續更新路跑賽事管理辦法,明确提出應合理劃定贊助商權益邊界,鼓勵賽事邀請更多國内精英選手參賽,以提升路跑賽事的競技水平。令人欣慰的是,國内賽事正在試圖重新聚焦馬拉松的競技本質。
在 11 月中旬,上海馬拉松精英選手名單的公布,就引發了眾多的讨論。"202" 精英運動員領先,世界高手齊聚,讓跑步愛好者們對于上馬的期待值拉滿。
這份 " 賽會歷史上最強 " 的精英運動員陣容中,男子組的由肯亞選手基普拉加特領銜,他在 2024 東京馬拉松中刷新全馬個人最佳成績(PB,2 小時 02 分 55 秒),還有十餘米名男子選手的 PB 均突破 2 小時 06 分。女子組方面,由白金标運動員托拉(PB,2 小時 18 分 21 秒)領銜,今年在重慶馬拉松打破賽會紀錄的坦尚尼亞選手薩基魯(PB,2 小時 21 分 27 秒)也将參與到競争中,讓更多跑步愛好者對 " 破賽會紀錄 " 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