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每年4000萬噸,内蒙古改寫中國糧食版圖,歡迎閱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NO.2635- 内蒙古大糧倉
文字:那日蘇
制圖:果栗乘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栗乘
寫在開頭:
近期,我們的專業作者将在我們的" 知識星球 "分享不同領網域的知識、個人體驗、行業信息
①本期
▶主題:兩萬塊的青甘藏鐵路遊,沿途看到了什麼?
分享人:杔格
1; 敦煌用反光鏡發電,腦洞有多大?
2: 敦煌一座鐵路大橋,憑什麼獲一堆獎?
3: 見證:世界海拔最高火車站第一次對遊客開放
4: 去了趟著名的羊卓雍措,體驗如何?
5: 在哪裡可以看到岩羊?
6: 傳說中的白居寺以及雕塑,有什麼特别?
7: 班禅所在的扎什倫布寺,到了怎麼看懂?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裡支付的 "99 鑽 " 就是99 元。加入後,在知識星球的小程式和 app,都可以看到我們的付費内容。
掃描二維碼,訂閱我們的知識星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内蒙古是農業省份還是牧業省份?
從烤全羊到蒙古包,從馬頭琴到那達慕,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大部分和内蒙古相關的形象,都和草原深深綁定。
廣袤的内蒙古可不止這點東西
(圖:圖蟲創意)▼
歷史上常說的農耕和遊牧,也基本上把内蒙古算在遊牧一邊。
沒錯,内蒙古依然中國最重要的牧區。2022 年,内蒙古有羊存欄 6000 多萬只(6124 萬),牛存欄 800 多萬頭(820 萬),全都排第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但與此同時,内蒙古正在快速變成一個農業省份,從 2000 到 2023 年,糧食產量從 248 億斤,飙升到了近 800 億斤(791.6),爬到了全國老 6,僅次于黑龍江、吉林、河南、山東和安徽,足足長出了一個湖北省的產量。
▼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内蒙古如何從北疆牧場變成塞外糧倉!
逆風輸出的内蒙古農業
要知道種田不是挖煤煉鋼,不能暴力擴產能。内蒙古要種出一個湖北省的量,其實很難。
首先湖北的面積相當于三個通遼,挺大的;其次,旱田的單產不如水田;再其次,内蒙古的常年降水量比阿富汗還低,就這麼個條件,還能逆風輸出,短期内增產兩倍多,實屬罕見。
要說内蒙古種田有什麼底層邏輯,直接公布答案,就一個字:大!
内蒙古自治區相當于8 分之一個中國(118.3 萬平方公裡)、6 個湖北、20 個通遼。
除新疆、西藏外,内蒙古就是最大的省份了▼
大是真的大,但光有地沒用,關鍵看水熱條件。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農耕和遊牧兩大生產方式之間有一條400mm 等降水線,再考慮到溫度。就形成了賀蘭山 - 陰山 - 燕山這一寬闊的農牧分界線。
如今我們克服了溫度障礙,這條線也向北延伸到了大興安嶺,也就劃出了如今内蒙古的兩大農業區,也就是 "陰山以南" 和 "大興安嶺以東" 兩這兩塊。
這東西兩區放在内蒙古内部,只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積(42 萬平方公裡),但拉出去就相當于2 個湖南、3 個安徽,4 個江蘇,如果全都種上田,那產量是非常可觀的。
西邊的河套灌區歷史悠久,所謂 "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實際上這 " 一套 " 裡還套着 " 三套 ",寧夏的西套加上内蒙古的前套、後套,分别依托賀蘭山、大青山和狼山,号稱 "塞上江南"。
河套灌區是胡煥庸線向西北方向直到天山南北為止最大的農業區,有上千萬畝耕地(最近的數據引黃灌溉面積是 1154 萬畝),戰略上極其重要。
只可惜這裡已經是季風區的邊緣,年降水量不到 400mm,部分地區不到 170mm,周邊全是荒漠,如此大的灌區全靠着一條孱弱的黃河。
黃河上遊用水甚巨,使得下遊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古代黃河的問題是泛濫,現代黃河的問題是缺水。
眾所周知,黃河雖然長,但水量很小,天然徑流量 580 億立方米,在中國大江大河裡排第 16,還不如閩江、贛江、烏蘇裡江。
作為中國第二大長河的黃河
徑流量甚至不及長江的零頭▼
由于黃河過了河南荥陽桃花峪之後,河床高于地面變成了懸河,下面的河流幾乎無法給黃河補水,一條 " 水管 " 直通渤海,所以黃河水基本靠中上遊維系,其中來自青海的冰雪融水就占了一半。
水就這麼多,但沿途各省都是用水大戶,全都盯着呢。
以至于到上世紀末,黃河入海流量甚至一度為 0。最嚴重的時候,下遊 700 公裡河道沒有一滴水,榨得幹幹淨淨。
為了恢復黃河,從 1999 年開始,黃河水利委員會開始統一調度水量,黃河也終于有水入海了。但代價就是,黃河流網域的最大灌區——河套,必須省着用水。
河套平原每年下雨的天數少得可憐,用黃河水還要限量。這一下就鎖死了内蒙古西部種田的上限。
東部大開發
傳統灌區已經搞不出增量,那一整個湖北的增量又是從何而來?——答案是西方不亮東方亮,搞東部大開發!
大興安嶺地跨赤峰、通遼、興安盟和呼倫貝爾,這三市一盟在嶺東都有大片土地。或者說,這部分土地其實是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已經 " 東三省化 " 了,其中的代表,就是赤峰和通遼,可以說是連為一體。
廣義上 " 東北地區 " 的範圍
确實也包括了這三市一盟▼
但是跟東三省肥沃的黑土地相比,三市一盟的條件還差一些。問題還是出在降水量!從丹東到通遼,降水量就像滑梯一樣一路下滑。
沒辦法,相比起東三省
三市一盟離能帶來降水的海洋還是遠了些▼
降水差異直接體現在地貌上,黑吉遼大平原遍布溼地沼澤,但近在咫尺的内蒙古東部卻頗為幹旱,從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到渾善達克沙地,放眼望去一片荒蕪,只有稀疏的沙生植物,大風吹過就是黃沙漫天。
大興安嶺東西,地貌差異顯著▼
由此可見,不管是東部還是西部,内蒙古都有缺水難題,同樣,也都高度依賴河流和地下水,在西部是河套灌區,在東部就是西遼河流網域,支撐了通遼、赤峰的農業大開發。
通遼已經連續 20 年豐收,去年產糧 189 億斤,在自治區内遙遙領先,比浙江全省還多,這裡面 96% 都是玉米,蘇穗宗來了也要學習一個。
通遼是名副其實的 " 内蒙古糧倉 "
(圖:壹圖網)▼
通遼、赤峰靠南,興安盟、呼倫貝爾靠北,這裡的山地比例更高,大興安嶺以東不多的土地,實際上是松嫩平原的延伸部分,從作物到生產方式,完全復刻黑龍江的大農場模式。同時也撐起了内蒙古在大豆界的地位,2023 年内蒙古生產了 245 萬噸大豆,僅次于黑龍江,其中呼倫貝爾就占了四分之三。
内蒙古大豆種植也主要分布在三市一盟
其中的呼倫貝爾和興安盟
是我國高蛋白優質大豆的主要種植地區▼
無論是南邊的玉米,還是北邊的大豆,我國每年都要海量進口,20 年前的中美大豆 " 戰争 " 還歷歷在目,内蒙古東部作為一個新的糧食基地,确實非常重要!蒙東農業區的產量在 20 年内快速飙升,很可能是未來糧食競争的勝負手。
產糧與生态,互相撕扯
成績雖然顯著,問題也如影随形,這裡跟西部的黃河灌區一樣,都是農牧過渡地帶,嚴重依賴西遼河和嫩江,地表徑流不夠就用地下水,過度用水,就是竭澤而漁。
前面也提到,蒙東降水條件沒有東三省好
用水問題上只能更加依賴河流和地下水▼
考慮到自然補充能力,目前内蒙古的種田範圍已經逼近極限,甚至有點多了。
按照内蒙古人民政府發布的《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的說法,西邊的黃河水是呼包鄂城市群工業的命門,有 300 多個工業項目因缺水而無法上馬。東邊的西遼河流網域全力種田,已經斷流20 年了,地下水累計虧空超過 100 億立方米。
内蒙古的缺水問題,迫在眉睫
(圖: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最關鍵的,還是種田太多,畢竟農業占了全區總耗水量的 70%。
畢竟全區面積大,适合種田的地也相對多一些▼
所以去年年末内蒙古政協還提出要減少缺水地區的糧食產量考核指标。一方面是種田對水資源的壓力太大,另一方面也說明種田的收益太少。
實在是有些費力不讨好了
(圖:内蒙古政協)▼
全區人均 GDP 最高的鄂爾多斯、包頭、烏海都是靠礦業和重化工業發家,而東邊幾個種田大戶全都排在後面。
甚至内蒙古的產糧前三名: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興安盟扎赉特旗、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全都在區内最後一批脫貧的貧困旗縣名單裡。產糧大縣反而很窮,說明是真不賺錢。
一邊是產糧指标,一邊是生态壓力。作為一個常年降水量比阿富汗還低的地方,内蒙古的種田大業可謂極限操作。
内蒙古種地,真的很拼▼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要解決,無非開源、節流。開源方面,在東部,有去年剛竣工的引綽濟遼工程,把黑龍江的水引到西遼河。
龍江,借點來救個急▼
在西部,有黑河分水、海勃灣水利樞紐等水利工程,目前在建的工程還有内蒙古支線供水工程和河套灌區現代化改造,都能減輕一些壓力。
但總的來說,開源能做的不多。有兩大劣勢:氣候太幹了,地勢也太高了。即使拆東牆補西牆,都沒多少可拆的。
所以節流才是關鍵,現在新疆、河套地區已經廣泛使用滴灌技術,通遼、赤峰也應該盡快跟上,加速普及。
呼倫貝爾的滴灌麥田
以通遼為例,截至去年通遼市 1800 多萬畝的耕地裡,已經建成 661 萬畝淺埋滴灌高效節水高标準農田,但反過來說,還有三分之二沒有滴灌改造。大水漫灌的現象,仍然很普遍。
近幾十年來,雖然東部種田壓力很大,但草原的壓力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能看到毛烏素沙地的退卻,以及居延海的復活。總體上來講,事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西北暖溼化進程以及環渤海海水淡化工程的突破。不過目前,缺水仍然嚴重制約着内蒙古農業的發展,我們只能盯着有限的水資源盡可能高效利用。
最後: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