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短劇演員,何時上桌?,歡迎閱讀。
文 | 鏡象娛樂,作者丨栗子酒
随着短劇的爆火,短劇演員也被推向潮頭,借助這一内容形式走向觀眾視野的新一代藝人,正成為讓粉圈心動的新 " 牆頭 "。
尤其是在近日,《好一個乖乖女》上線後熱度迅速攀升,僅在紅果短劇,該劇的累計觀看量就達到 10 億以上。受此影響,在該劇中擔當男主的趙柯淳吸引了大量關注,《好一個乖乖女》播出至今,其抖音粉絲上漲近百萬,成為當前抖音粉絲最多的短劇男演員。
不止如此,經過春節檔數百部短劇的激烈角逐之後,圍繞短劇演員的讨論也是一波接着一波。網友甚至票選出 " 短劇圈 F4"(趙柯淳、何健麒、曾輝、馬小宇),另一邊,關于短劇 " 女神 " 的讨論也是此起彼伏。不知不覺間,熱門短劇演員已然成為新一撥冉冉升起的新星,短劇的高速發展,也加快了短劇演員 " 上桌 " 的腳步。
" 走量 " 與 CP是漲粉的關鍵
" 孫樾領進門,愛上所有人。" 是短劇圈不少粉絲的入坑寫照。
盡管從目前來看,短劇的發展時間并不算長,但由于每年上新的短劇數量龐大,市場規模持續攀升,短劇演員也不斷迎來後來者,而孫樾可以看作最早出圈的短劇男演員代表,他與徐藝真搭檔出演的多部短劇,吸引了大量觀眾入坑。
在短劇還以小程式付費模式為主的發展階段,孫樾、徐藝真合作的短劇《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就創造了累計充值破億的好成績,《閃婚後,傅先生的馬甲藏不住了》《季總您的馬甲又掉了》等劇的充值額也達到幾千萬的規模。經由相對扎實的前期積累,兩人迅速在短劇演員的行列中跻身頭部,截至目前,孫樾、徐藝真的抖音粉絲量都在 200 萬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孫樾、徐藝真的成長路徑頗具代表性,多數熱門短劇演員目前的出圈路徑基本與之相似。
一方面,由于短劇的體量小、節奏快,傳播周期相對較短,加之短劇市場的擴大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内容題材的分眾化比較明顯,每一部短劇所對應的閱聽人群體垂直性更強。因此,即使是一部現象級的爆款短劇,所能夠帶給演員的粉絲轉化量也相對有限。例如,去年爆火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播放量突破 10 億,用戶完播率高達 82%,總收入破億,而女主滕澤文的抖音粉絲量目前只在 38 萬。
由此來看,短劇演員的市場熱度、粉絲量,需要持續的短劇内容來維持增長,當前的熱門短劇演員中,不少都是 " 勞模 " 般的存在,WETRUE 數據顯示,王格格、馬秋元、馬小宇等關聯的熱劇數量都在 60 部以上,申浩男的關聯熱劇更是達到 103 部之多。但需要注意的是,短劇演員的作品數量與粉絲規模并不完全呈正比,其中的另一個影響因素便是 CP 粉。
由于短劇的觀劇距離更近,劇中充斥着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代入感相對更強。且當下的短劇多以言情内容為主,劇中基本圍繞着男女主的情感線來展開,受此影響,短劇的閱聽人市場中活躍着大量的 CP 粉。
基于這一市場趨勢,合作產出高熱内容的男女演員往往會頻繁 N 搭。比如孫樾和徐藝真兩人合作的短劇就在 20 部左右;于龍和楊咩咩最新合作短劇《愛在朝暮之間》,已經是 15 搭;申浩男和王格格、曾輝和韓雨彤、沉思和李若琪等也是頻繁合作的熱門 CP。而基于 CP 粉的活躍,這些演員也更迅速地在短劇市場走向頭部。
從個人發展到籤約公司,造星已經開始
不過,随着短劇基本盤擴大,行業專業性提升,精品化發展的思路愈發清晰,短劇演員的整體成長走勢也開始呈現出新的趨向。
從多數熱門演員的個人成長經歷來看,短劇演員的來源相對混雜,像何建麒在出演短劇之前,曾是一名高鐵站的檢票員;姜十七在成為短劇演員之前,就已經是在抖音擁有 3000 多萬粉絲的超級網紅;此外也有不少科班出身、或參演過一些影視項目的演員,比如鍾熙是韓國漢陽大學的戲劇電影碩士、何聰睿畢業于中戲,入行八年、王彥鑫曾參演《蓮花樓》、甄子琦則出演過劇版《快把我哥帶走》中的孫彬彬一角 ……
短劇演員來路多元化,是行業發展初期的典型特點。在這一階段,市場需求暴增,創作端的各鏈條都處在持續完善的過程中,演員市場的包容度更強。同時,由于演員市場并不飽和,在短劇井噴式的發展過程中,更多演員都是獨立接洽工作資源,比如孫樾、張集駿等都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徐藝真更是與導演于亞辰合資成立龍壹制作,參與短劇的制片和發行。
但要注意的是,這一局面并未維持太久,短劇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走通了付費、免費、定制等多元化的商業模型。在可觀的利益驅動下,短劇邁向精品化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同時對标影視綜等成熟行業的成長規律,前者造星思路也開始逐漸體現短劇演員的孵化過程中。
比如行業爆款率極高的短劇公司聽花島,在產出多部熱門短劇的同時,其藝人經紀業務也在同步完善,目前,公司已經籤約曾輝、王道鐵、趙佳等多位短劇演員。基于公司在精品短劇方面的創作實力,公司藝人的整體成長速度更快,比如聽花島旗下的演員曾輝,當前關聯的熱門短劇内容僅 13 部,而其抖音粉絲量已落在 130 萬以上,同量級的演員中,何健麒、于龍的關聯熱劇數量分别為 34 部和 44 部。
此外,專注于短劇演員藝人經紀業務的公司也開始逐步湧現,比如星鏈無限就是該賽道的佼佼者之一,目前,該公司已籤約王格格、侯呈玥等多位熱門短劇演員。受這一趨勢影響,選擇籤約公司的短劇演員越來越多,相對應地,短劇行業的造星大潮已在醞釀之中。
專業度與精品化,助力短劇演員上桌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聚焦長劇、電影等内容開發的影視公司也不甘落後。一方面,随着短劇的快速發展,這些公司在短劇市場的布局本就不斷深入;另一方面,這些公司發力短劇創作,也需要搭建與之适配的導演、編劇、演員體系。
前不久,于正旗下的東陽歡娛影視宣布籤約了滕澤文和劉擎兩位短劇演員。在此之前,曾出演《招惹》《執筆》等短劇的李沐宸,籤約悅凱娛樂,該公司旗下藝人還有楊洋,宋茜,孟子義等。此外,馬秋元、代高政所在的心心傳媒,背靠楊天真的壹心娛樂和騰訊持股的檸萌影視,王奕然籤約的領譽傳媒手握楊迪、熊梓淇、楊芸晴等藝人的經紀約。
《招惹》劇照
誠然,專業藝人經紀團隊的加入,能夠提升短劇演員市場運營的專業度,和行業整體的造星能力。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眼下已經出現了不少長劇演員出演短劇的案例,但這些内容的普遍共性在于,劇集本身是定制短劇,或是拿到了品牌冠名等商務合作。比如,眉姐姐與溫太醫二搭的短劇《我在大宋開酒吧》由天貓冠名,今年春節檔期間,倪虹潔主演的短劇《夫妻的春節》則是丸美的定制内容。
這一現象不只體現出長劇演員在短劇市場的品牌号召力更甚,也反映出,在長劇和短劇的商業模式并不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兩者的演員體系很難互通,其根本影響因素在于片酬。據了解,當前熱門短劇演員的片酬大約在 3-5 萬元每天,按短劇普遍 6-10 天的拍攝周期推算,熱門短劇演員的單劇片酬在 50 萬以内,這與長劇市場的片酬規模還有很大差距。再加上短劇當前還沒有完全走向精品化,短時間内,長劇和短劇演員體系之間的壁壘也很難被打破。
也是因此,一些熱門的短劇演員在短劇市場取得不錯的發展之後,也開始嘗試在長劇領網域尋求個人發展的新突破。滕澤文、劉擎籤約歡娛影視,也是希望拿到更多長劇的拍攝機會。這也意味着,無論是在市場規模、内容熱度,還是在行業之于演員成長的助力上,短劇市場都需要有更多深入的探索,短劇演員的發展上限,需要更多高品質、高熱度的内容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