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315後明星網紅争相跨界衛生巾:代工成本每片2毛錢,上架後身價翻數倍,歡迎閱讀。
藍鲸新聞 4 月 3 日訊(記者 郝妍)從去年的 ABC 尺寸問題再到今年 315 的劣質衛生巾曝光,衛生巾成為了 " 塌房重災區 "。
而與此同時,大眾的擔憂和不滿也轉化成了新的商機,不少明星網紅在 315 後紛紛跨界進行衛生巾創業。
衛生巾創業的門檻究竟有多高?積弊多年的衛生巾行業會因此走向變局嗎?
315 後,明星網紅搶灘衛生巾創業
如果說 ABC 的尺寸虛标問題只是讓女性消費者對現有衛生巾品牌警鈴大作,那 315 的曝光則徹底讓整個衛生巾市場陷入信任危機。
在此趨勢下,不少網紅、明星和 MCN 等握有流量的群體争相布局衛生巾。
最早被網友寄予厚望的是雷軍。不少網友前往雷軍的評論區喊話,希望小米能推出衛生巾,但雷軍和小米卻并沒有意向。接過這個 " 重任 " 的是雷軍的好朋友凡客創始人陳年,他在社交平台表示:" 有可能凡客就要做衛生巾了,很快就會上。"
此外東方甄選在北京舉辦的 2025 年自營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最快在今年暑假,消費者有望買到東方甄選推出的自營衛生巾產品,目前產品已經定型。據東方甄選產品發言人董政介紹,東方甄選的衛生巾產品通過衛生巾國标、綠色產品、嬰幼兒及兒童用紙品三大安全标準,承諾 7 個 "0 添加 "(不添加酒精、色素、染料、防腐劑、可遷移熒光增白劑、增塑劑和甲醛)。
3 月 22 日,黃子韬在直播中透露想做透明化衛生巾工廠," 每個地方的加工和每個地方的生產是 24 小時能夠大家看得見的。" 并表示,徐藝洋已經試了 3~4 款,不能保證完全沒有瑕疵,但絕對幹淨安全。
而女演員安悅溪更是直接用 deepseek 設計衛生巾,3 月 25 日,她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 第一批用 AI 設計的衛生巾產品已經打包等待測試 "。藍鲸新聞記者查詢發現,第三方數據平台顯示,近 30 天内該系列產品累計銷售額近百萬元。
一時間,衛生巾成為了頗為火熱的創業賽道。外行跨界做衛生巾究竟靠譜嗎?
衛生巾代工廠調查:成本 2 毛錢左右,上架後身價翻數倍
事實上,無論是短視頻平台銷量超百萬的網紅品牌,還是上述網紅創業,基本都是貼牌代工的模式。
藍鲸新聞記者從多個衛生巾代工廠處了解到,315 曝光後,貼牌代工的訂單的确有所上升,其中也有網紅、主播來咨詢代工事宜。
一位廣東地區的代工廠工作人員告訴藍鲸新聞記者,315 曝光後,不少新聞事發當地的訂單都流向了廣東地區," 之前廣東這邊其實并沒有價格優勢,其他地方可能會用回收料壓低成本,但廣東這邊運輸成本也很高,所以我們寧願直接買好一點的原材料。做這行的都知道,我們這邊的貨是比較穩定的。"
目前國内衛生巾代工產業鏈基本已相對完善,定價和流程也相對透明。
據了解,目前單片衛生巾的成本基本在 0.2 元左右,根據衛生巾的規格不同價格有相應調整。若創業者采用現有規格直接進行定制,首批起訂量可最低可放寬至 20 萬片;若要定制,起訂量則需再 30 萬片以上。
衛生巾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生產加工費、包裝費、運輸和營銷等環節費用構成,根據上述代工廠報價,貼牌衛生巾的貨品成本甚至不足萬元。
但當生產車間的衛生巾被搬上貨架,2 毛錢一片的衛生巾就實現了身價倍增。
目前超市 12 片左右的衛生巾價格通常在 15-20 元間不等,單片價格在 1.5 元左右,這意味着衛生巾出廠後身價翻了 5-7 倍。而這中間除了包材與運輸費用外,大部分其實都是營銷成本。正如上述代工廠工作人員所言:" 衛生巾其實主要的利潤點在于銷售端,不在于生產端。"
低成本原料,大手筆營銷,衛生巾的商業策略其實早就寫在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報中。
根據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公司财報,2024 年公司根據發展規劃和市場競争環境加大了市場推廣和品牌宣傳力度,銷售費用達 12.2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83.24%,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約 37.7%。與銷售費用相比,公司報告期内投入各類研發費用 0.72 億元,雖然同比增加了 33.28%,但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僅 2.2%。
一面是不斷增加的營銷費用,另一面則是電商價格競争環境下的價格内卷,尴尬的衛生巾面臨着 " 加大營銷、壓低售價換市場 " 的雙重壓力,這也成為了不少企業尺寸虛标、安全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
衛生巾行業需要的或許不是幾個網紅或者明星,而是需要從 " 重流量輕質量 " 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不再為品牌的 " 幌子 " 溢價,回歸產品本質,重建消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