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北大國發院張丹丹:青年失業率是怎麼算出來的,歡迎閱讀。
問:國家統計局等官方機構,在失業率的核算中," 失業 " 标準是什麼?
張丹丹:在國家統計局有标準定義。就業人口:調查參考周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至少 1 小時,或因休假、培訓、臨時停工等未上班但繼續領取工資,或無酬幫工。失業人口:沒有工作,但最近一段時間在積極尋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夠很快開始工作。
就業和失業标準的認定是在國際上通用的,每周工作 1 小時就算就業,主要考慮美國、歐洲等經濟體的零散就業和時薪工作制。中國還是以 8 小時工作制為主,近年來才逐漸發展零散就業,從失業标準認定的嚴格程度上來看,中國其實受到的幹擾比較小。
問:青年失業是如何統計的?
張丹丹:我國目前的青年失業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的 " 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 " ( 2021 年更名為 " 勞動力調查 ",後簡稱勞動力調查 ) 。該調查工作每月開展,覆蓋了城鎮和鄉村地網域的所有區縣,涉及約 2.1 萬個社區 / 村,約 34 萬戶 / 月,調查對象為 16 歲以上的常住人口,調查代表的時點為每月 10 日零時,參考周為時點前一周。調查方式為調查員利用 PAD 入戶登記,聯網直報到國家數據平台,國家統計局每月中旬向社會發布主要的失業率統計結果。針對我國地區間人口流動的特征,國家統計局以年度人口變動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三大運營商移動大數據,統一推算各地月度人口基礎數據,作為勞動力調查計算失業率的加權信息。2021 年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更新抽樣框開展新一輪抽樣設計,加強數據的區網域和全國代表性。
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月度失業率統計,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具權威性和地網域的代表性。但也不是沒有瑕疵的。由于勞動力調查制度針對家戶進行抽樣,也會遺漏掉集體居住的青年,產生對工廠、企業宿舍集中居住的員工,以及對住校的在校生等就業群體統計不足的情況。盡管如此,失業率指标的跨時間比較,還是可以很好地反映青年人就業環境的整體變化,青年人就業率升高說明其面臨的勞動力市場就業環境變差。
2023 年 3 月以來,我國青年失業率 ( 16-24 歲城鎮調查失業率 ) 持續飙升,超過 20%,目前已經連續三個月創 2018 年有該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4 月 -6 月,失業率分别為 20.4%、20.8% 和 21.3%。
問:為什麼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中國城鎮就業狀況在過去五年,特别是近半年并未出現明顯的下行趨勢呢?
張丹丹:主要原因是青年群體失業率雖高,但該群體的體量很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 — 24 歲失業青年人口約占 16 — 59 歲調查失業人口的 6% — 7%。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計算,16 — 24 歲人口在 16 — 59 歲城鎮人口中的占比為 18.8%;并且,16 — 24 歲青年群體中有 2/3 為非勞動力(主要為在校生),不被計算在勞動力當中,這使得勞動力中 16 — 24 歲占比更低。相比 25 — 59 歲城鎮勞動力的主力軍,16 — 24 歲青年群體只是就業市場的少數。因此中國整體的就業形勢并沒有因為青年群體的就業狀況惡化而受到很大的影響。
盡管整體就業市場運行平穩,青年失業率高企的現象仍關系到整體社會穩定和青年個體福利,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原因并盡快尋求解決路徑,青年群體的就業狀況和福利水平仍需被關注。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如果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時就業市場不景氣,對其未來的發展和長期福利水平會造成顯著的負向影響;另一方面,青年是犯罪的主體,其失業問題嚴重易導致導致犯罪率的上升,從而對社會安定造成不良影響;最後,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經遠高于其他主要國家,亟需得到社會足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