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蘋果的悲劇,不是從iPhone降價參加雙十一開始的,歡迎閱讀。
蘋果正在走下神壇。
這是蘋果第一年官方參加雙十一。在最新機型 iPhone16 僅 1 個月後,該系列随即迎來全系官方渠道大降價。
而與降價一同衝上熱搜的,則是 iPhone 16 系列的重啟問題。在外網 Reddit、MacRumors 論壇和 Apple Support Communities 等平台,關于 iPhone 16 随機重啟的投訴,數次登上論壇頭條。
汽車遲遲不見蹤影、VR 雷聲大雨點小、大模型更是遠遠落後于一眾競争對手 ……
此時此刻,拿走全球智能手機產業 90% 利潤的蘋果,正前所未有的成功。但也離那個 2007 年 1 月 9 日舊金山馬士孔尼會展中心 Macworld 大會上,那個喬布斯拿着初代 iPhone,高呼 " 今天,蘋果将重新發明手機 " 的蘋果越來越遠:
蘋果的 CEO,不再是那個統一了全球科技創業者着裝風格的偶像。
蘋果的手機新功能,不再是各大手機品牌争相模仿的對象。
是什麼時候,我們覺得蘋果不再像蘋果了?
或許不是從發布史上最醜的 iPhone 16 開始的,也不是喬布斯的去世開始的。
而是伴随着規模的不斷膨脹,曾經的優勢變成禁锢,蘋果從軟硬一體創新的風向标,變身生态圍牆的銅牆鐵壁維護者的時候。
蘋果什麼時候不再像蘋果了
無論你是否承認,如今的蘋果已經不再像蘋果,反而像極了那個曾與蘋果鬧翻了無數次,又合作了無數次的全球 CPU 霸主——英特爾。
它們都曾是開啟一個時代的存在。
英特爾是全世界最早規模化生產芯片的產業奠基人,摩爾規律的奠定者,電腦 pc 時代的開創者。甚至,迄今為止,如今的英特爾,也依然是全世界唯三可以生產 7nm 芯片的企業;唯二可以規模量產 CPU 的企業;以及半導體營收前三的巨無霸。
然而歷史的榮光,早随着喬伊斯、戈登摩爾這樣一代宗師的逝去,被屬于台積電、英偉達、AMD 的新故事所替代。在資本市場,高通、博通在計劃收購英特爾;英偉達值三十個英特爾,台積電值九個英特爾,就連市占率遠低于英特爾的 AMD 也可以買下三個英特爾 ……
比市場上的落後更悲哀的,是一個科技企業無可避免地走入暮年,成為曾銳意颠覆的模樣。
而蘋果變老的痕迹,VR、汽車,甚至大模型,都比手機企業提早感知到。
在等待蘋果 VR 這件事情上,全球的科技企業,花了足足十年。直到 2023 年 6 月 6 日蘋果一年一度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首款 MR 混合現實產品 Apple Vision Pro 真正面世。
沒有想象中的更高靈活度,沒有更輕的重量,甚至也沒有蘋果一貫擅長的流暢體驗與工業設計迭代,有的只是 3499 美元起步的高級玩具。
而在等待蘋果的過程中,蘋果在中國最忠誠的供應鏈企業歌爾,都一度靠着多年的技術積累,成為如今 VR 領網域銷量最高的 Meta 旗下 oculus 的代工廠,旗下孵化的自研 VR 品牌 Pico 也被字節收購,成為國内首屈一指的 VR 頭部玩家。
汽車更不必說,為了十多年前就已經立項的蘋果 " 泰坦自動駕駛計劃 ",蘋果一度拒絕了想把特斯拉賣給蘋果的馬斯克,将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乃至韓國的一眾汽車代工廠溜了一圈。然而,富士康自研的汽車都已經發布了兩款,蘋果泰坦迄今為止的進度,還依然是一個不願公開承認存在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
到了大模型產業,當國產的小米 OV,都已經推出自研大模型之際,全世界翹首以盼的果粉,等來了發布會上蘋果與 OpenAI 合作官宣,未來 ChatGPT 将整合到包括新一代 iOS、iPadOS 以及 macOS 中,成為蘋果的 Intelligence 來源。
所有人都在等待蘋果的十年磨一劍,卻無人想到,蘋果十年磨的全是劍鞘。
但蘋果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嗎?答案是否定的。
與 " 失望 " 并列出現的,是蘋果财務側史無前例的 " 成功 ":
喬布斯去世後,十二年間,蘋果的營收從 1082 億美金增長到了 3833 億美金,增幅三倍;利潤則從 259 億美金,增長到了 970 億美金,增幅近四倍。
毫無疑問,蘋果正變成一個越來越龐大、越來越賺錢的帝國。财務的擴張,伴随用戶的忠誠,足以讓它有無數次推出最醜 iPhone 卻依舊被信任的機會,也足以支撐它在 VR、汽車、大模型,輸了一次又一次。
因為,躺在 iPhone 的金山上,這座帝國活成了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樣子——收稅。
所謂蘋果稅,指的是,蘋果生态内,開發者必須通過蘋果的官方支付渠道進行交易,而蘋果則對交易金額抽成 30%。
一開始,這一條款包括用戶在蘋果 App Store 的買斷費用,但 2016 年後,蘋果對條款的适用範圍進一步擴張:蘋果生态内軟體,除了拼多多或者淘寶這種購物網站,一切的用戶訂閱、打賞、充值等支付行為,蘋果全部抽成 30%。
也是因此,同樣的遊戲道具,蘋果用戶的價格會高于安卓;同樣的直播打賞金額,主播在蘋果生态内收到的金額低于安卓。
據統計,僅去年一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軟體收入,就高達 400 億收入;甚至,強如谷歌,為了能成為蘋果的内置浏覽器應用,也要每年納稅 200 億美金。
盡管,為了這 30% 的暴利,蘋果僅僅提供的,只有 App Store 的日常維護,不過,所有的 app 開發者早已習以為常。
但,本該如此嗎?
或許,關于蘋果,真正 " 變老 " 的節點,其實正是創新起家的公司,最後變成了收稅阻礙創新,卻借此在商業上無比成功的那一刻。
這又是一個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歷史故事循環。
當屠龍少年成為惡龍
2021 年,一向以招牌的 " 廚子式微笑 " 出現在公眾眼前的庫克,罕見地坐在被告席上。
站在起訴方的,則是全球鼎鼎有名的美國遊戲開發引擎 epic。作為近十年來最負盛名的遊戲制作團隊之一,epic 的引擎一度被用在《戰争機器》系列、《子彈風暴》各大熱門遊戲的開發中,技術之領先,一度引來 NASA 一同合作開發 VR 火星模拟器。
2020 年 8 月,Epic Games 僅僅因為《堡壘之夜》繞開 App Store,選擇讓玩家在遊戲中直接付費,不到半天,就被蘋果在應用商店下架,下架僅一個小時,Epic 一紙訴狀,将蘋果送上了法庭。
然而,面對 epic 對蘋果濫用地位收稅的指控,庫克的反駁罕見的疾言厲色,陳詞概括如下:
1、從來沒有壟斷,蘋果面臨着大量的競争。
盡管,蘋果一家占據了全球智能機利潤的 90%+
2、蘋果收稅是必要的,從應用程式開發者那裡收取的傭金有助于為 App Store 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盡管,各個國家,對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與高利貸的劃分,也僅在 20% 上下
3、APP 開發者自己要反思,想要什麼和消費者想要什麼之間存在衝突;蘋果無罪且有功,蘋果已經為許多開發者降低了應用商店的費用。
盡管,30%,已經是那個時間節點下,幾乎最高的抽成比例
然後,一番慷慨陳詞,蘋果赢了。
同一時間,同一理由被 epic 送上審判席的谷歌,因為在搜索引擎中的更高市場占比,被判敗訴。
蘋果的勝訴,随機在全世界範圍内引起了更高聲浪的控訴。除了音樂流媒體 Spotify 等應用持續不斷的反對,早在 2019 年,美國司法部也開啟了對蘋果的調查,并持續迄今;并在上半年,聯合 15 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總檢察長,對蘋果公司提起反壟斷訴。
美國之外,日本、韓國、荷蘭也先後起草了關于降低 " 蘋果稅 " 的法案,法律的硬性規定下,蘋果在韓國的費用從 30% 下調至 26%,在荷蘭約會類應用費用下調至 27%,并先後開放第三方支付。
唯一的例外是中國。
不久前,據報道,今年 6 月前後,蘋果正施壓騰訊、字節這兩家國内流量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要求其配合封堵微信、抖音中小程式中繞過蘋果進行支付的行為。如不配合,未來将拒絕微信與抖音的重要更新。
更直白一點來說,蘋果在用拒絕更新,要挾微信與抖音的小程式付費。
市場則對這場圍堵進行了更加精準的估值:字節跳動,此前曾測算,僅僅小遊戲,今年的市場規模将達到 600 億,并且這一市場還在持續的高速增長;相應的,一旦對此收稅,蘋果的營收将再多 180 億。
進一步換算,這約等于小米 2023 年,一整年的淨利潤。
不斷瓦解的銅牆鐵壁
不同于 epic 的激烈抗争無果,以及美國司法部的雷聲大雨點小,微信與字節的回應,是罕見的沉默。
而在這背後,則是一場全球範圍内,關于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交接的無聲變革。
回顧全球的互聯網發展史,一定程度上,收稅角色變化的本質,是一場又一場的用戶入口争奪戰。
90 年代,互聯網最大的甚至唯一的入口是 Windows,與之相伴随的,則是微軟成為全球頂尖科技水平的代名詞,比爾 · 蓋茨登頂全球首富。
此後,伴随搜索引擎技術成熟,即使所有的應用仍在部署在作業系統,但越來越多的功能在網頁端上線,搜索引擎成為距離用戶最近的入口,谷歌、百度随之崛起,成為中美兩國在 2005 年前後最具權力地位的科技巨頭。
伴随着 2010 年之後的移動端浪潮,搜索引擎開始被垂直的電商、外賣、新聞資訊平台分流,繼而成就了阿裡、美團、字節一大批智能手機時代的生态帝國。
與此同期,手機取代電腦,全球的通信運營商,以及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企業粉墨登場,憑借着對用戶流量入口的把握,一度靠着應用商店,在軟體層面賺得盆滿缽滿。
直到最近幾年,不同手機品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微信、字節等超級 APP 不斷膨脹,成為直接接觸用戶最久、功能綁定最多的平台,相應的新生态也在超級 APP 中成長,小程式就是代表。
這種權力結構的變遷中,每一代 " 入口 " 的老去,伴随的,往往是用戶的增長,統治地位的不斷加深;但與此同時,在此基礎之上,新的平台不斷成長,越來越多的創新與用戶使用時長,被轉移到新的平台之上,原本的入口,與用戶的距離,與越來越長。
當原本的入口,已經不再能為新的小程式與遊戲們帶來增量,卻依舊靠着壟斷的地位,維持着 30% 的高稅收,博弈的天平也就開始向新生事物一側傾斜:
對于蘋果的精準打擊,美國司法部一針見血 " 蘋果正在摧毀創新 ",即蘋果的 App Store 的政策,是蘋果不斷财務擴張的生态長城、是蘋果可以一次次錯過的最大底氣;但卻也限制了下一代的競争和創新,成為無數創新難以逾越的銅牆鐵壁。
一代地球人失落的矽谷夢
事實上,沒有人會想到,雁過拔毛 30% 的蘋果,也一度是創新與生态活力的代名詞。
在蘋果之前,全球的遊戲和移動應用的分銷,往往由運營商直接控制。而由于運營商對渠道流量的絕對把控,能夠進入運營商的分銷渠道,就往往意味着銷量的保底。也是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運營商對遊戲收入的抽成,往往高達 90%。
而伴随着蘋果的崛起,與 App Store 對傳統短信訂閱下載的取代,開發者發布應用變得更容易,開發的流程也伴随着蘋果提供的标準開發工具,而變得大幅簡化,但收稅标準卻從過往的 90%,降到了 30%。
只是時移世易:
不斷變化配色的 iPhone 不再是全球手機的風向标;
越來越膨脹的營收與曾經 " 改變一切 " 的勇氣越來越遠;
收稅的蘋果不再是創新的代名詞 ……
而伴随着流量入口的話語權轉移,30% 成為新的稅收天花板,蘋果也從曾經的屠龍少年變身惡龍。
但,蘋果從來不是個例。
以蘋果的成功與失敗一體兩面為切口,映射出的,是這些年來,矽谷越來越高的房價,創業者們越來越少的極客精神,算法越來越多以無數人血肉之軀對最佳工作效率的試驗。
……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企業離開 " 矽谷 ",越來越多的創新,被扼殺在大企業用流量編織起的銅牆鐵壁。
那是一代地球人失落的矽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