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蜜雪冰城上市,分享這幾年我對下沉市場的認知,歡迎閱讀。
蜜雪冰城上市,市值破千億。大家對這個品牌,熟悉又陌生,聽說過沒喝過的人居多。
核心原因,這是下沉市場的品牌。
我之前在快手接觸過很多這方面的内容、主播、商家,這次就零散的聊聊一些認知。
首先,信息差太大了,大家可能在不同的世界。
頭部的創業者、投資、互聯網、媒體這樣圈層的人,基本都在高線城市,所以他們對于三線以下的狀态、生活、需求等都非常的不了解。
中國的社會階層比較復雜,幅員遼闊,各地的文化、經濟情況都不一樣,這會導致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人,視野會局限在自己所在圈層,很難了解下沉市場。
說一個我深度經歷的事,挺有意思。
六年前我在快手工作,那個時候 DAU 已經超過 2 億了,但不管媒體還是身邊的同行都不相信,覺得這個產品這麼 low,怎麼會有這麼多人用,網上常見的一句話:我身邊沒一個人用,這數據肯定是假的。
你身邊沒人用,能代表個屁啊!只能證明你的無知和狹隘。
事實上快手的數據從不造假,至少那時候我保證是這樣。整個的活躍用戶、留存、打賞、電商用戶占比,UGC 占比等數據都非常非常好。 當我親眼看到後台那些亮眼的數據後,就已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了。
後來快手上市了,大家終于意識到數據都是真的,也就不再争論。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們往往認為自己看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
與快手案例相反的,就是小紅書。
小紅書當然是美好的,有着全中國的高淨值用戶。但你們發現沒,用戶規模是有天花板的。在 2023 年底告知有 1 億 DAU 之後,官方之後就沒再透露過這種用戶規模的數據了。
肯定在漲的,但我推測漲幅不大,不及預期。
這個很正常啊,因為中國高淨值用戶、審美在線、能時不時去旅遊、拿着杯咖啡到處逛的人,最多 4 億,這就是小紅書天花板。
不是有個說法嗎,中國有 10 億人沒坐過飛機。
這個數據應該沒被驗證過,但邏輯上靠譜,當個短視頻金句來用是可以的。
你讓小紅書繼續拓啊,沒問題,但前提是保住自己大盤,這個社區氛圍不能被稀釋。這麼看,反而規模就不是最重要的。
不展開了,只是想對比快手和小紅書,來講下沉市場這個事。
抛開互聯網。不懂下沉市場,怎麼理解蜜雪冰城和東鵬特飲?
春節回老家,河北的四線城市。去逛一個購物中心,從停車場上到 B1,人山人海的。其中被圍的裡三層外三層的,就是蜜雪冰城。
我帶着兒子繞了過去,跟他說:你看這個品牌,非常厲害,全國哪哪兒都有。
12 歲的兒子說:蜜雪冰城我喝過,有一次同學請客,檸檬水四塊錢很便宜。
當時我就懵了!要知道小學生是絕對的價敏用戶,因為手裡零花錢少,所以消費範圍基本在小賣部那些飲料零食上,沒想到已經能出來在奶茶店消費了。
之所以小屁孩們能消費,因為低價。
低價,不只意味着低價(這句話是不是很弱智)。而是意味着,更大的新市場。用主播的話說,這個牌子這麼牛,幫你們把價格打下來了,意思是你們終于可以買了。
始祖鳥的衝鋒衣三千多,駱駝三百多拿下減配版。這個價格讓大學生和剛入職場的年輕人都可以承受,市場不就打開了麼。
低價是下沉市場的特點,但不能說:下沉市場只是低價。
這個要從用戶需求角度說,下沉市場也需要好的品牌和服務,根本的區别在于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不同。
說白了就是,你認為該花該省的地方,和下沉市場不一樣。
比如,星巴克之前的策略(如果被賣了就不好說了),就是把店開到縣城的購物中心,這就是去做下沉市場,我覺得是靠譜的,關鍵要看先做那、用什麼策略做。
一線城市的頭部品牌,下沉市場也需要,這是相同的。
不相同的,可能更多。
之前我和客戶面對面的訪談過幾十位外賣小哥,他們都是外地人在杭州,妻兒都在河南老家。收入還不錯,每個月多的能有一萬塊,這個數字能超過杭州不少白領。
但就是辛苦,每天都要工作,時間長、強度大。
這麼理解,小哥他們應該是會省吃儉用,舍不得花錢。這麼考慮就是錯的,要從需求角度出發。
白天身體非常辛苦,晚上休息精神就會空虛,需要填滿。而家人又不在身邊,需求就來了。
基本都會做這三件事:小說、遊戲、短視頻。
小說會買會員,遊戲會買皮膚,短視頻會給女主播打賞。在訪談的小哥裡,有兩人親口告訴我們,他們會給熟悉的女主播打賞,一年下來有 1-2 萬塊。
是不是沒想到?但你反推他們的工作生活場景,去感受他們的需求,是能理解的。
增長來自空白。
這個空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以及是動态的。
也就是說,信息差會帶來增長,或者你從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用戶需求中找到信息差,也能獲得增長。
下沉市場就是這樣的機會。因為過去二十年裡,創業者都在琢磨一線市場,創新、技術、模式都在這裡發生,可現在已經飽和了,沒啥機會。
蜜雪冰城的案例,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但這個事做起來,沒那麼簡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運營狗工作日記 "(ID:yunyingriji),作者:韓叙,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