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低價狂歡的時代過去了,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網 高若瀛 / 文 還未進入 11 月,商家們便早早開始了今年 " 雙十一 " 的大促準備。盡管今年 "618" 大促經歷了 16 年來首次銷售額下滑,被評價為史上最卷,商家們卻說,今年 " 雙十一 " 硬着頭皮還要繼續投入。
這種矛盾的心理不難理解。面對消費需求不足、經濟增長整體承壓的大環境,線上已經成為商家運營的必選渠道;繼續深耕線上,更多意義上并不是在尋求新的增長,而是保住銷量的基本盤。但商家苦于平台價格戰久矣。
或許是認識到今年 "618" 大促中極致比價、僅退款帶來的負面效應,或許是行業大佬的商業共識終于從幕後走到台前,原本愈演愈烈的電商價格戰,在今年 " 雙十一 " 竟然有了 " 熄火 " 的迹象。
淘天集團在 6 月底召開的一場商家閉門會上,明确下半年的一個核心變化,即弱化絕對低價戰略,重新回歸 GMV(成交額)的流量分配邏輯。進入 7 月,抖音也開始弱化低價策略,不再把推出不滿一年的 " 價格力 " 指标放在首位,下半年将重點追求 GMV(成交額)增長。7 月 26 日,淘天還密集調整了商家規則,讓高體驗分的店鋪松綁 " 僅退款 "。京東也在今年的 " 雙十一 " 将口号從 " 真便宜 " 調整為 " 又便宜又好 "。
價格、品質和服務決定了一款產品是否具備競争力。無論是保證品質還是提供服務,這些動作都是有成本的。若一味追求價格逐底,不斷壓榨商家的利潤空間,無非導致幾種結果:商人逐利,以次充好;用心經營的商家或被迫也這麼做,或因資金鏈斷裂而被劣币驅逐。
特别是在當前經濟環境承壓、消費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平台打價格戰,為此兜底的商家遭受的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長此以往,行業生态必将被破壞殆盡,微觀企業生存都成問題,遑論各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低價又劣質的產品買單的消費者,還是最大的受害者。
過去幾年中,反對低價的聲音頻繁出現,但 " 不唯低價論 " 為何不能成為平台們運營的基礎共識,一直到今年才有改變的迹象?
一方面,可以說人們很難從巨大的行業發展慣性中抽身。但更重要的是,對電商平台而言,低價之所以能成為核心戰略,是基于低價能夠帶來更好的流量數據,進而帶動訂單、GMV 和利潤增長。一旦這個邏輯被打破,平台必須快速做出調整。
事實上,星圖數據顯示,2024 年 "618",綜合電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積銷售額為 7428 億元。分渠道看,綜合電商平台銷售總額達 5717 億元,同比下降 6.9%。據相關報道顯示,2023 年抖音電商單月 GMV 同比增速總體維持在 50% 以上。這一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後跌到 30% 以下。接近抖音的人士稱,抖音内部清楚做低價會對 GMV 有一定影響,但今年上半年 GMV 增速下滑之快還是超出了預期。
當低價引流的邏輯不再成立,平台或許最先意識到的是這種商業模式的不可持續性,進而做出戰略調整。京東集團 CEO 許冉認為,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行業内依然存在惡性内卷、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平台事業部總裁處端也公開表示," 一味低價會讓中國的營商環境、消費以及制造業倒退。"
這些正在發生的改變,雖遲但仍值得慶幸。這些轉變都表明,電商平台至少已經意識到,單靠低價并不能長期吸引消費者。
但接下來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弱化低價的策略能執行到何種程度?平台又能弱化低價策略到何種程度?即使走過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很多商家看來,對比傳統線下零售,電商平台對于商家的賦能與合作管理仍顯得十分粗放:一個店小二對接十幾億生意的大品類,在行業内很常見;大品類下的細分品類也沒有相應更細化的平台規則等等。因此,當平台告别低價時代,精細化的管理水平何時能再上一個台階?
背後的問題其實是,平台究竟要将廣大商家放在何種生态位上?正如龍頭企業都聲稱會與供應商共享發展價值、但實際行動卻不是這麼回事一樣,平台是不是也真正與廣大商家共享價值呢?廣大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作為平台生态重要的參與方,它們理應從平台的增長中獲益,而不是成為平台競争的獻祭品。
為低價狂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必須過去。這是每一個有責任擔當、願意與商家共享價值、的平台的必然選擇,也是平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