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國產劇,俗點怎麼了,歡迎閱讀。
建議你先點個贊。
原因?
這一頓輸出,把 Sir 說服了——
上級給下級點贊是鼓勵
下級給上級點贊是戰隊
客戶不管關系遠近
發了朋友圈必點贊
因為一個贊是最小的維護關系的成本
為什麼不做
哈哈哈,還得是孫俪的嘴,難怪不少人都說 " 學到了學到了 "。
實不相瞞,Sir 正是因為這個片段追了劇。
一句話概括,這是現在越來越少見的 " 實用劇 " ——
蠻好的人生
央 1、央 8、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四台聯播,優酷站内熱度破萬。
從一開始的劇情争議,到現在的現象級爆款。
為什麼?
Sir 只能說——
" 俗人 ",正在奪回國產劇的主場。
每一步都是一個小目标
胡曼黎,中年滑坡。
職場——
年薪百萬的保險公司銷售一姐,被競争對手搞得丢了工作,還失去了兩年從業資格。
家事——
老公還出軌了一個有錢有手段的小三。
事業、情場兩失意的她,和 28 歲的法學院職場新人薛曉舟(董子健 飾)合作,在一系列雞飛狗跳的籤單事件中穩步逆襲。
開頭是雞飛狗跳,又是抓小三,又是同事互撕。
可是她往後的每一步操作,讓許多追劇的年輕人大吸一口電子中藥,紛紛支棱起來為姐姐打 call。
胡曼黎的觀眾口碑逆襲從何開始?
Sir 覺得,重要的就是看她的 " 嘴 " 和 " 手 "。
從《蠻好的人生》第一集開始,胡曼黎的嘴巴和手指就沒有停下來過,她一直忙不迭地在媒體、客戶、老板、下屬、同事中穿梭,連珠炮式地輸出。
但一口上海話市儈而嬌軟,成為她犀利觀點的緩衝層,讓人不覺得厭煩,反而更增親切。
嘴巴下的那顆小痣,經常會因為說話對象身份的不同,而為她不同的表情和态度增色。
胡曼黎初遇邱麗蘇(胡杏兒 飾),一開始是試衣間前看中了同一件衣服的競争對手,胡曼黎的頭昂起、擰着,嘴巴也犟着。
因為生活中的胡曼黎,就是如此地強勢、驕傲,自己看中的東西,憑什麼要讓給别人?
但她的嘴巴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信息工作,奢侈品衣店是最佳的大客戶拉單地。
而胡曼黎的語氣一轉,她熟悉的導購就習慣性交代了 " 情報 ":
這個邱麗蘇結過兩次婚,兩任富豪老公都死了,夠有錢,夠大方。
于是,胡曼黎迅速出門,整個人氣場變得溫和而讨喜,她親自遞上那件邱麗蘇看中的衣服。
嘴巴立刻挂起笑容,變得親切。
語氣中把對方抬高的同時,自己也不卑不亢,遞了一枝十足給到面子的合作橄榄枝。
觀察胡曼黎的語氣變化,就能看出," 嘴巴 " 是她最常示人的社交包裝,也是她的超強職業武器。
但不同的話術中,總摻和着讓人最不能忽視的——
一些尊重與真心。
前期胡曼黎有一單跟了五年的大客戶,她實時跟進老板的消息,才找到了一絲裂縫突破口——
老板的父親前幾天骨折摔傷。
她及時續上了一份小保險,有實際的錢進賬了,老板才終于願意和她談合作。
而胡曼黎只是展示了真誠賭氣的一瞬:
" 現在您該承認,賣保險的不全是騙子了吧。"
這一刻,只是為了她自己、以及這份職業的尊嚴。
又在老板稍微松口的時候,她适時地遞上了台階,哄得對方喜上眉梢。
長袖善舞又不失堅持,胡曼黎的每句話,幾乎都是可以開課的職場高手範例。
而看她的 " 手 ",能學到的東西就更多了。
最常伴着胡曼黎的音效,就是手指敲擊手機螢幕的聲音,利索、鮮明,總讓你第一眼就能注意到她。
這幾聲 " 砰砰 " 既是無時無刻不維護關系、在朋友圈維持人設的必要手段,也可以變成一種震懾和立威。
胡曼黎和理賠部新人薛曉舟的矛盾,就在于他刻意拒絕了這 " 手指 " 的示好。
胡曼黎為了給客戶走流程,過來讓薛曉舟通融一個檔案,雖然嘴上都是說搞好關系、互相照顧、給他點拿鐵。
但你看她的嘴角是不帶溫度的,位置也居高臨下,手指敲擊的聲音更像是警告 " 不要給臉不要臉啊 "。
畢竟,如果銷售頂梁柱還要在理賠部新人面前低三下四,以後再找同事過程式,就不那麼容易了。
誰想到,這個木頭新人,竟然無聲地把領導的拿鐵給取消了。
直到後來屢屢碰壁,才放下了過于執拗擰巴的自我。
随着 " 師父 " 的教導,開始給朋友圈的每個客戶,哪怕是自己前女友曬和現任的婚紗照,都坦然點贊時。
他才是真的對這份工作開始 " 上手 " 了。
" 手 " 對于胡曼黎而言,是向外招攬、是她不停歇的生命力,也就是 " 搞錢 "。
" 曼黎 " 兩個字,本來就是 "money" 的諧音。
很俗氣吧。
但這不也是今天年輕人最愛的座右銘——談戀愛,不如搞錢。
最好是一分耕耘,一夜暴富。
在曼黎那裡,錢也是愉悅自我的工具,她不會因為自己的小虛榮而喪失理智。
有段很憋氣的場景,小三邱麗蘇為了羞辱她,知道曼黎缺錢,就出 10 萬把她的名牌包包收走,還丢進大麻袋裡。
屈辱當然屈辱。
如果是短劇,估計曼黎早就伸出巴掌招呼小三了。
但實際上,她還是理智地伸手選擇了那一沓錢。
放心,之後,她自有用喇叭給 " 老三 " 祝賀砸場子的妙計。
這雙手,還展現了一個省錢的談判奇迹。
她搶到了 49.9 的點心券,就在豪華大酒店只靠換幾杯茶,就接連會見了 6 個客戶,各種發朋友圈之後,最後還拜托打包。
胡曼黎不讓人讨厭的關鍵一點,是她這雙手的行動,從來一視同仁。
她落魄的時候,只能在菜市場拉客戶。
她特意換下之前那種有點豔麗的小香風,穿着休閒裝。
△ 在外灘和在菜市場談生意的不同穿搭
和魚攤老板說話時,有人來買菜,她也毫不扭捏直接幫老板給人又是撈蝦,又是結賬。
其實,和薛曉舟相似的職場年輕人之所以沉迷曼黎姐姐,并不真的排斥這些人情法則。
而是恐懼從象牙塔走出社會之後,那種所有标準都更新之後,自己的 " 不配得感 "。
學歷反而成為被人凝視的羞恥,KPI 壓在身上全是焦慮。
于是愈發内耗、止步不前。
而曼黎姐姐不像那種酒桌中非要你低頭的登味上司。
她不僅僅是鮮活可愛,更是在拉着你怎麼将腳步落在地面上," 活 " 得體面、真實、痛快。
△ 沒見過這麼幽默的勸别跳樓理由
胡曼黎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愛,就因為她在職場高人的 " 盛裝 " 下,依舊保持着一顆年輕、純粹,敢拼敢闖的初心。
和薛曉舟熟悉之後,她沒有任何 " 長輩 " 的架子。
不管落到什麼境遇,她都一抹臉站起來。
前方天地廣闊,生活擱淺的中女憑什麼不能 " 大有可為 "?
這一套活靈活現的小表情打下來,即便是躺平族,也會承認:想要一個能夠這樣傳遞高能量的姐姐。
也只有一個 " 活人 ",喚起了越來越習慣于網絡口嗨的今天,對于煙火生活的記憶。
生活不給正确答案
《蠻好的人生》,有人照鏡子,有人看樂子。
不管是哪種。
都因為它足夠具體,才讓人很自然能接過話頭。
在初期引發了争議。
主要是第二集:
明知到自己的教授老公出軌了别的女人,為什麼曼黎不把髒男人立刻扔掉,還試圖挽回、甚至跳河?
多卑微啊。
其實大家對這種每分每秒都 " 解氣 "" 不吃虧 " 的期待,是被當下電視劇的短劇思路給慣壞了。
撕去體面、有仇就報固然爽,但那只成立于一個真空環境。
即便是不服輸如曼黎,在找到小三寫給老公的情書,闖進讀書會的時候,也是通過念詩這種迂回的方式來提點敲打,真正的争執吵鬧還得在私下完成。
在成人世界,撕破面子,永遠是最壞的一種解決問題方式。
而《蠻好的人生》恰恰不是議題先行,為了純粹的爽感而喊口号、表立場的劇。
它像是二十年前那些經典的生活劇,給你一個無法立刻定義好壞的人物。
放在一個復雜的市井世界裡,讓 ta 做出種種不同的選擇,只是為了看清自己。
就像石頭被流水打磨,最終才找到一個自己堅定的形狀。
曼黎前期表現出來的那些迷茫,恰恰因為她是個 " 活人 "。
即便在工作中披荊斬棘,她也看不到自己的背面,她也有自己的脆弱與不安全。
二十年的體面家庭、清高的網紅教授丈夫、在貴族學校讀書的兒子,和她金牌銷售的工作同等重要。
其實可以注意當她剛發現丈夫出軌的時候,和閨蜜的對話。
閨蜜勸她先穩住家庭,說:
你要想清楚
這個男人,你要還是不要?
曼黎回答:
我的東西,誰都别想拿走
——這句話就表明了,曼黎不是那種傳統的苦情承受型小白花人妻,她是要争的,而不是要忍。
之所以穿着情趣衣服繼續想和丈夫 " 交流 " 那方面,是因為她覺得在這個領網域,自己不該輸給邱麗蘇。
當然其中也有情感的成分,所以她才設計了那場雙雙跳水、老公救誰的大戲,旨在讓自己看清——
不值得。
而這段看似激烈的橋段,卻在孫俪的細致眼神演繹中變得更加日常、真實、可感。
胡曼黎一開始剛被救的時候,她以為救生員是老公,還帶着欣喜,發現老公并未下水的時候,她的眼中突然無助、茫然,還在四處尋找。
——她需要一個一切仍在掌握的安全答案。
而随着她一步步,獨自從水中走上了橋,走入了光明裡,她的眼神從木然變得聚焦,她漸漸找回了自己。
這一段戲,沒有過度的浮誇、哭嚎、控訴,只有一個中年人默默的心死與自我修復。
這也是演員反復揣摩中女心态導致的精确。
其實,這場試探更接近于當曼黎被自己工作 20 年的保險公司開除的時候,仍舊試圖回來和金總磨一磨、看看有沒有機會的動機是一樣的。
對于一名中女來說,維護每一個穩定的機會,也是生活這場戰鬥的一部分。
而曼黎的足夠清醒就在于能及時止損、重新出發。
離婚不是挫敗。
而是離場——
該為自己,找到真正值得争取的方向了。
她忙忙碌碌地收拾那些因為争吵打翻的書架,把自己的銷售獎杯一個個擺出來重新擦拭——自己的能力與成績,是曼黎心中最不會背叛她的東西。
就像孫俪說的 " 中年人不允許你有脆弱的時間 ",曼黎總是要忙着去做無數件事。
而當她真的停下來的一瞬,也是她能夠真正承認:我允許讓我自己痛苦這一個晚上。
曼黎哭泣的時候只能抱着堅硬的硌得人發疼的獎杯,這東西會刺到她,但這是唯一一個能給她安慰的器物。
孫俪的這一段演出極具呼吸感,對于胡曼黎這個人來說,即便是最深夜的疼痛,那也得用多年來好強的铠甲來防御。
她幾次呼吸,憋淚。即便是發洩,也近乎無聲。
最大的讓步也不過是抱着獎杯,還很快通過深呼吸和其他動作,保持自己的冷靜與清醒。
你也明白了,這個女人,會在黎明時刻就修復好自己,繼續奔赴下一場戰鬥中去。
當被人詢問眼睛怎麼腫了的時候,她也只會犟起嘴巴說,雲淡風輕地說 " 熬夜了。"
而到了最新的集數,胡曼黎面臨官司和債務,不得不離開原先的房子,她最舍不得的,也還是這些獎杯。
如果說開頭的曼黎,還會被一些表面的榮光絆住腳步,比如對家公司總裁的面試,比如一段看上去體面、有文化的婚姻,比如這每一年打拼上來的優秀獎杯。
那麼,經歷了大風大浪,在中年至暗時刻梳理好自己的人生的曼黎,已經明白了,最重要的财富,依舊是我自己。
她還是做到了斷舍離,拎起行李箱,徹底離開。
臨别一眼,就已足夠。
《蠻好的人生》總是讓我想到馮鞏 99 年的一部電影《沒事偷着樂》。
這是一部生活題材,但總讓人 " 不爽 " 的電影。
張大民一家六口擠在一間小屋裡,房屋緊缺,他們甚至只能住在一棵樹的周圍,那棵樹就這麼橫亘在這對夫妻的床前。
這種環境,人還能怎麼過?
但是當年的人們,硬是像水流一樣,容忍了生活中的各種泥沙俱下,用行動一步步解決了無數問題。
其實當然也有矛盾、也有 " 不正确 "。
只是最終,他們也承認,淌過去了,也還是 " 蠻好的人生 "。
人生本來就是在曲折中不确定成長的。
如果只是因為一棵樹的礙眼,而阻止了一切腳踏實地的發芽生根。
去除了一些的真實細節和小龃龉。
國產劇的環境,恐怕會真的變成了只有 " 大話 " 的空中樓閣。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就是塗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