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卷進券商的清北畢業生,不再奢望“年薪百萬”,歡迎閱讀。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肖望
編輯 | 王偉凱
出品 | 棱鏡 · 騰訊小滿工作室
" 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飯碗。" 在某中型券商投行部門工作的林峰(化名)對作者無奈表示。
券商曾是金融行業中高薪的代名詞,而投行部門又是券商薪資中的天花板所在。
金燦燦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兩年前,券商員工年薪數百萬、年終獎扣稅七位數(百萬)的故事不絕于耳。
随着近兩年資本市場震蕩,證券公司也都已經過上了緊日子,降本增效是當下的關鍵詞。
上市券商披露的 2023 年報,揭開了行業光鮮亮麗之下的暗流湧動。
" 炫富門 " 後,中金高管年薪打兩折
被稱為 " 投行貴族 " 的中金公司," 人均年薪百萬 " 是其最引人矚目的标籤,
最新的 2023 年報顯示,中金公司年末應付職工薪酬同比減少 32.34%,其人均年薪盡管還有 70 萬元,但相較 2021 年的 116 萬元已大跌四成,被中信證券的 79.2 萬元超越。
盡管多數券商員工薪酬均受行業經營業績有所下滑,但與 2021 年相比,中金公司員工薪酬降幅最大。
據 Wind 數據,券商業績波動較大,以兩年數據對比更為直觀。以人均薪酬從高到底排序,作者制圖
2022 年 7 月末,一位中金公司員工家屬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其 90 後交易員老公的收入證明,顯示其月均收入 8.25 萬元。
該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并成為此後金融業降薪導火索。
中金公司的高管團隊受此影響尤為嚴重。遙望 2020 年,中金公司有 7 位高管年薪超過千萬元,還有 8 位高管年薪在 500 萬元至 1000 萬元之間,公司股票業務部負責人黃海洲更是以 1930.7 萬元薪酬成為 A 股金融機構中的翹楚。
當年,公司為董監高等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薪酬總額達到 1.68 億元。
而随着行業經營業績遇冷,疊加金融業降薪等要求,中金公司 2023 年度多位高管的薪酬在 180 萬元左右,較高峰期打了兩折。
不過,年報還披露,中金公司實行績效薪酬遞延支付機制,部分高管還有往年遞延薪酬 300 多萬元至 490 萬元不等。其最終為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報酬達到 6325.12 萬元,與 2022 年接近持平,但相較于 2021 年薪酬下降近 35%,較 2020 年則下滑超六成。
以中金公司原總裁黃朝晖為例,其 2020 年度薪酬一度達到 1598.2 萬元。2023 年 10 月末,黃朝晖因年齡原因辭任,其年度報酬為 153.6 萬元,加上遞延支付的 94.6 萬元,合計獲得 248.2 萬元,較高峰期接近打了 1.5 折。
有接近中金公司的金融機構高管對作者表示,中金員工的收入嚴重下降,考核排名壓力加大,員工離職也變得頻繁。
财報顯示,中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較以往更為頻繁。2023 年度,包括首席執行官黃朝晖、管委會成員楚鋼、黃勁峰以及财務總監馬葵等先後離任,這也是此前公司中最高薪的成員所在。公司解釋稱,部抽成員因到齡退休、個人原因、工作需要等原因離任。
投行員工,找兼職 " 貼補家用 "
中金公司的薪酬變化只是當下券商行業的一個縮影。在行業營收、利潤承壓的背景下,券商們也紛紛過上了 " 緊日子 "。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顯示,145 家證券公司 2023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4059.02 億元,實現淨利潤 1378.33 億元。這一經營業績與 2022 年基本持平,但與 2021 年相比,行業營收下降了近 20%,淨利潤則下降了近 28%。
作者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制圖
頭部券商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在 2022 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大幅回落的基礎上繼續下滑。
中金公司指出,其 2023 年營收同比下滑 11.87%,主要是由于受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活躍程度下降影響,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減少;同時,受境外利率上行影響,利息淨支出增加。
最慘的要數海通證券,其 2023 年度歸母淨利潤暴跌 84.59% 至 10.08 億元。主要原因便是海通國際控股巨虧 81.56 億港币。而海通國際踩雷地產債巨虧,五年利潤一朝賠光,最終從港股黯然退市。
僅有少數券商如申萬宏源淨利潤同比逆市大增 65.16%,公司解釋稱,主要因為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利息淨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合計增幅達到 67%,顯著跑赢市場,體現了公司良好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交易能力。但與 2021 年相比,申萬宏源的歸母淨利潤也下降了 50.39%。
市場冷熱轉換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可供券商分食的蛋糕縮水了。
遙望 2021 年,A 股 IPO 共完成 520 單,融資規模人民币 6030.01 億元,同比增加 24.7%;當年 A 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币 1.06 萬億元、同比上升 24.8%。
到了 2023 年,A 股共完成 IPO314 單,融資規模 3589.71 億元,較 2021 年下降四成;A 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币 8744.10 億元,較 2021 年下降 17.5%。
中金公司财報顯示,其作為主承銷商完成 A 股 IPO17 單,排名市場第四。盡管其投行地位穩固,但受市場環境影響,其投行分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40.30%。
僧多粥少還體現在投行部門内。
林峰告訴作者,2020 年至 2022 年間,投行項目多到飛起。行業受益于注冊制改革推進,A 股 IPO 發行單數及發行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此外,新三板改革持續推進,北交所在 2021 年末開市,給投行部門帶來了大量項目。多數券商也在此期間擴招了人手。
但随着資本市場震蕩,投資者交易情緒不振。去年 8 月底,證監會發布優化 IPO、再融資監管安排,稱 " 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态平衡 "。同時,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作出部分條件限制。市場稱之為 "827 新政 "。
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9 月 13 日,共有 251 家公司首發上市,實現融資 3124.96 億元。這意味着,全年近 9 成的項目都在此之前完成。之後數月,投行人員基本陷入無項目可幹的狀态。
據财新報道,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就有百餘人分流到并購重組、投資等業務條線。
近日,上海某券商員工更是公開爆料,其所在的承銷保薦部門降薪,取消全部工資系數。調整後,反而是級别越低降薪越多。" 工作六七年,一年到頭到手十五萬,有些人一個月到手幾千塊,真是行業寒冬。"
" 人多了,項目少了,難以為繼。" 林峰表示,由于市場震蕩,IPO 門檻提升,另一方面,一些企業的經營業績不達預期,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有限,企業的上市熱情也不如以往那樣高了。投行部門業績大概率腰斬。
林峰所在的團隊鼓勵大家出去看看,但他和同事們大多選擇了留守。過往,券商可以跳向基金、信托、銀行等金融機構,但現在,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在收縮。" 下家不好找,而且都要養家糊口。"
林峰也給自己找了份線上兼職,盡管不那麼穩定,但多少能貼補些家用。
買不起萬得、管不起飯
券商招聘門檻高企,但畢業生依舊趨之若鹜。
郭帆(化名)告訴作者,他在 2022 年 " 卷 " 進華東某券商研究所,歷經了六輪面試和兩輪筆試。同事均是來自 " 清北人復交 " 的碩士研究生起步。" 如此高的門檻,但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在度過半年左右的安穩日子後,市場仍未轉暖。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降傭的消息傳來,這意味着,券商從公募基金得到的派點分傭比例将直接下降。
" 在人員多了 50% 的情況下,部門收入将下降約 30%。" 郭帆介紹,由此研究所開始了瘋狂内卷。
2023 年開始,研究所開始嚴抓考勤,行政會巡邏查看員工是否在工位;周末頻繁開會,甚至有領導批評員工 " 你們配得上嗎 " 等精神打壓,工作幸福指數直線下降。
" 原本想看在錢的份上,這些不舒服都忍了。" 郭帆表示,但不久後,研究所裡除了排名前十的分析師待遇基本不變,他和同事的津貼被全部取消,郭帆到手的薪資從此前的近兩萬元縮水至 7000 元左右,這讓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他壓力倍增。
有券商人士告訴作者,2022 年研究部門給公司賺的利潤更多的情況下,2023 年到手的獎金卻更少了,而且部門收入主要靠渠道傭金,傭金費率調降是大概率事件,可以預見薪酬還會進一步下調。
不出所料,4 月 19 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明确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并将于 7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營收、利潤承壓之下,一切開支都 " 能省則省 "。
2023 年開始,多家券商研究所開始大幅壓縮 Wind ( 萬得 ) 終端采購數量。作為金融業最常用的數據終端,一個 Wind 賬号的價格在 6 萬元左右。行業紅火時,券商部門人手一個賬号,而如今,部門被要求幾人合用一個賬号或替換為更具性價比的同花順等終端。
" 别家還是縮減賬号,我們直接不允許采購 Wind 了。" 某大型券商華東地區營業部人士吐槽道。此外,招待費用也在壓縮,邀請客戶參加研讨會不再管飯了。
更殘酷的現實是,證券行業的崗位容量在大幅收縮。
作者統計,以目前已披露年報的 30 家 A 股上市券商為樣本,2023 年新增員工 4369 名,相較前兩年的 22091 名以及 16643 名大幅下降。
其中,增員最多的來自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2023 年分别新增 1494 名和 1080 名員工。相較前兩年,中信證券新招員工數已減半不止。
海通證券盡管增員最多,但其 2023 年淨利潤虧損 3.11 億元,業内人士分析,一些券商崗位招聘存在滞後性,這意味着,在當前經營環境下,未來崗位大幅調整在所難免。
減員最多的券商則分别是光大證券、國海證券、東興證券、中信建投和東方财富,2023 年度減員均超過 200 人,其中光大證券減員 477 人,這是其連續第三年減員,累計減員近 1200 人。
金融專業歷來是最卷專業,在高薪光環下,錄取分數線最高、競争最為激烈。但遇上行業寒冬,越努力越幸運的劇情卻不一定發生。(讀金融的高考傑出人士生們開始後悔了 )
實習是拿到券商 offer 的敲門磚。但在某券商研究所實習大半年後,南鵬(化名)和其他三四十位暑期實習生不僅沒有一位留用,南鵬所在的行業組還裁掉了 2 位分析師。
畢業于某 211 财經院校金融專業的張蒙(化名)告訴作者,一位同學十分努力,先後積累了四大和投行的實習經驗,并考取了難度極高的 CPA(注冊會計師),終于在去年如願進入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現在開始裁員。
此外,專碩(兩年制)的同學去年還有可能到券商工作,而讀了學碩(三年制)的同學今年不奢望進入券商。過往金融學子們愛答不理的銀行櫃員崗位已是最好選擇。
" 行業周期輪換太快,而資歷尚淺的新人在其中很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擠破頭進券商,還是年輕人好的職業選擇嗎?" 郭帆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