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義務送教十餘載,老中青三代語文教師走進山西晉中,歡迎閱讀。
7 月 23 日,丁玲支教團在晉中靈石合影
芥末堆 阿宅 8 月 11 日報道
7 月,夏日炎炎之際,一支隊伍從北京出發,前往山西晉中。為什麼偏愛夏天出行?因為這支名為 " 丁玲愛心支教團 " 的隊伍由老中青三代的教師組成," 送教 " 的對象也是教師,所以選擇暑假再合适不過。
除了前幾年不方便出行,丁玲愛心支教團已連續十餘年義務送教。自 2019 年甘肅平涼一站後,支教團今年 7 月再次踏上旅途,開啟語文學科送教活動。
自成立以來,芥末堆一直關注教育公益事業,丁玲愛心支教團是芥末堆支持的公益項目之一。
芥末堆曾在 2018 年 7 月跟随支教團的北京名師走進廣西教室,從另類角度看到了中國教育的不均衡。時隔 5 年,芥末堆再次與這支隊伍同行,來到山西晉中,在靈石領略了這些語文教師的風采。
語文課如何跨學科?
7 月 23 日上午 8 點多,靈石當地的初中語文老師已在靈石五中的階梯教室就座,等待北京四中初中語文組長,同時也是丁玲支教團成員的張蓉芳老師帶來《語文跨學科單元教學》講座。8 點 20 分,講座正式開始。在進入正題前,張蓉芳說:" 跟老師們交流的過程中,我也渴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和指點,謝謝大家 "。
7 月 23 日上午,靈石當地的語文教師在靈石五中聽講座
張蓉芳先是介紹跨學科的概念,緊接着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切入解析跨學科的最終目的," 語文學科是一條大的河流,支流穿進去,最終這條河流流向了哪裡?" 她用自己的話總結:要守住語文學科的本位,跨出去和跨回來,要跨到真實生活和學習情境之中,最終指向讀寫思維的提升。
記者在台下回顧自己過往的語文學習經歷,從小到大學語文,都是按單元、逐課學,朗讀、背誦、默寫貫穿所有的語文課堂,我不禁疑惑:語文教學還能有更多的 " 花樣 " 嗎?
張老師接下來的分享讓我大開眼界,她以八年級的語文課本為例,展示了 " 語文 + 地理 "" 語文 + 音樂 "" 語文 + 物理 + 生物 + 歷史 " 的神奇組合如何融入平常的教學實踐中。
以 " 語文 + 地理 " 為例,北京四中首先從教材出發,統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發現課文都屬于山水詩文,涉及中國豐富的地理景觀和文人的精神世界,而山水詩文與地理的結合點正是長江。張蓉芳決定以長江為切入點,探讨地理如何影響文學?文學又如何重塑地理?
北京四中初中語文組長張蓉芳老師在靈石五中分享
為此,張蓉芳以 " 詩意長江 " 為人文主題,打亂原本的課文順序,采用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從長江上遊出發,帶領學生順流而下,學習 " 雄奇三峽 "" 李白出蜀 "" 蘇轼突圍 "" 秀美吳越 "。
" 跨學科 " 并不意味着語文老師還要講地理學科的部分,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因此,涉及地理知識的部分會請地理老師來講。
由于課本中的材料不足以為學生展現完整的圖景,張蓉芳課後還會為學生布置其他文章,整合進初中語文閱讀材料《文心》中,比如 " 詩意長江 " 的材料包括地理說明、古代詩文、文化散文、文化論述,她的主要思路是讓學生跟随學習路徑,形成學習板塊,從感性到理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理,螺旋式上升。
除了上課時間,作業和考試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跨學科的語文課的作業不僅僅是抄寫和默寫,而是結合多種形式,緊扣學習内容和目标,包括文言寫作、圖文寫作、小論文、微電影腳本、寫詩,學生的作業也會裝訂成冊。考試也将長江主題貫穿全卷,學生會在考試時見證地理試卷和語文内容的夢幻聯動。
在另外的兩個案例中,在講 " 歌以中國 " 單元中的《安塞腰鼓》一課時,語文老師會請音樂老師教學生打腰鼓,張蓉芳現場播放了音樂老師帶領學生激情澎湃打鼓的視頻,令記者大受震撼:" 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麼上!" 在講到 " 科學與幻想之旅 " 中的《海底兩萬裡》時,學生會在一堂課上同時看到語文、物理、生物、歷史老師輪流上台講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張蓉芳在備課時,會特意翻其他學科的核心素養,再深度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标。在授課時,還會鼓勵學生借助知網查閱資料。
如何做到協調不同學科的老師?張蓉芳老師解釋,全靠任課老師自己去找其他學科的老師合作。她坦言,老師們都對跨學科教學很有熱情,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對其他老師的教學有幫助,有時張老師甚至會請校長來幫忙。
當地的一名年輕教師表示,她所在的學校還是以應試為主,主要按照課本的順序授課。雖然學校會定期舉辦活動,但與教學内容的關聯性并不強。而且班級學生人數也比北京四中多,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比較難開展跨學科教學。
可見,要想成功展開跨學科教學,學校對老師授課方式的大力支持、将老師從繁忙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老師對教學的和鑽研、老師們的相互協助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除了張蓉芳老師帶來的專題講座這種形式,丁玲支教團的送教方式還有名師課堂示範觀摩和課例研讨等等,把高品質的教學資源,通過老師們面對面的交流探讨," 授人與漁 " 地輸送給當地老師,再通過當地老師的教學活動,發揮裂變作用,傳授給當地的學生,有效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互動與共享。
即使到了高三,也不能丢掉閱讀
到了高三階段,是不是就不需要課外閱讀了?
據丁玲支教團發起人周欣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課外閱讀和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考試成績關聯度不是很大,但和高考高抽成績關聯度很高。這就導致小學沒有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初中本應閱讀的時間拿來刷題,到了高中想閱讀了卻無法彌補,無從下手的結果。
7 月 23 日下午,記者前往已有 60 多年辦學歷史的靈石一中,北京四中正高級教師于鴻雁将在這裡為已經進入一輪復習的高三老師分享《關于高三語文一輪備考教學的淺見》。
7 月 23 日下午,北京四中教師于鴻雁在為靈石的高中教師講課
" 我發現高考結束之後,熱議的永遠都是語文學科,語文學科的熱議又永遠都是作文,為什麼?原因就是語文誰都可以評說。" 于鴻雁老師邊說,我邊在座位上頻頻點頭。" 其實語文備考是非常有規律的,是很理性的。"
接下來 1 個多小時,于老師聲情并茂地分享了高三的指導備考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比如通過做真題和拟模拟題,教師可以總結規律,去體會,去反思。
于鴻雁介紹,北京四中老師給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如上自習時,老師不在教室裡盯自習,但會在辦公室等待學生來答疑,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分層分類指導。" 語文是這樣的一門學科,學生做了試卷下發參考答案,他依然不知道自己能夠得幾分,他依然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很多的題目需要一對一指導。"
讓我感觸頗深的一點是,即使是在高三,閱讀仍沒有被忽視。" 我們發現學生老做題,就會變得特别疲憊,眼神變得很呆滞,為了盡量延緩這種狀态的出現,我們會為學生準備新的課文,布置課外閱讀,比如高三上學期時不時講新課,暑假期間布置 14 篇閱讀和 7 篇讀筆。" 與北京四中初中語文組的《文心》文集類似,高中語文組每周也會為學生下發閱讀資料,名為《澡雪》。于老師解釋,取其 "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之意,這是北京四中語文組希望能夠一直堅持下來陪伴學生高中三年的 " 閱讀 " 儀式。
于老師還指出了教師素養提升的一個關鍵因素,也就是學校要為年輕教師提供足夠探索和成長的空間。
幫助教師提升論文投稿命中率
繁重的教學和日常任務,以及有限的晉升空間一直是困擾教師的兩座大山。丁玲愛心支教團發起人周欣曾在芥末堆主辦的 GET2022 大會上提到,很多地方老師值得尊敬,但教師職稱、薪資待遇和提升空間難以起到激勵作用。
對于教師們而言,職稱直接與工資和福利挂鉤,而且是榮譽的象征,沒有人會不在意。除了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支教團也想為老師的前途助力。7 月 23 日上午和下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編輯部主任劉靜分别在靈石五中和靈石一中為初高中的老師們講解:" 如何提高論文的投稿命中率 "" 論文怎樣才能寫得規範 "" 如何從日常教學中找選題 "。
7 月 23 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編輯部主任劉靜在靈石一中分享
劉靜以終為始,幫助老師了解投稿的方方面面,大到出版審稿流程和重點選題方向(包括區網域教育、課标與教材、學科教育、教育管理),小到文章篇幅和參考文獻格式,事無巨細。劉靜在 PPT 上特意将 " 出版周期長,最好提前半年準備!" 這句話标紅、加粗,加深老師的印象。
在雜志社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劉靜遇到了很多在投稿方面走了彎路的老師,這也是為什麼她這次推出了 " 保姆級别 " 的投稿教程,幫助老師避坑。
劉靜講述了自己身邊真實發生的例子,一名老師錯将《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雜志社 " 編輯廳 " 當作 " 編輯部 ",僅一字之差,卻謬以千裡,這位老師的努力付之東流。
在講座最後,劉靜再次強調:" 如果大家投稿一定要找到官方的渠道,要跟編輯建立聯系,這就是我們一個聯系方式。"
義務送教十餘載,老中青結合打破各種門派
在山西晉中,除了靈石縣,支教團的老師們還去到了榆社、介休、昔陽,用一周時間針對高三一輪復習備考策略,以同課異構、專題講座、說課評課、心得分享、答疑解惑等形式展開,所設課題覆蓋高考語文考點。
丁玲支教團此次受到了晉中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教育局特發通知協助開展活動。各地方也針對教學實際情況向丁玲支教團出了 " 命題作文 ",比如靈石縣教研室基于新教學改革形勢下靈石縣的教學實際向支教團隊提出了 " 基于任務群的大單元教學實踐 " 培訓需求。
丁玲愛心支教團由清華附中朝陽學校的周欣老師于 2010 年發起,每年暑假期間借用老師個人時間組織愛心支教活動,旨在培育當地師資力量,進而把優質的教育資源普及、共享給全國各地的學生。正如原海澱區語文教研室主任田福春老師所總結的," 這個支教團隊有兩個特點:第一,學科單一,只是語文學科。第二,培訓時間是在每年的暑假。"
該團隊之所以用 " 丁玲 " 冠名,是因為團隊秉持 " 天下語文是一家 " 的支教理念,這恰恰吻合并傳播了丁玲主辦《中國》文學雙月刊時候的理念,即 "老中青結合,打破各種門派"。
周欣介紹,丁玲愛心支教團是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成員絕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在職或退休教師。目前有 60 多位語文教師,其中有 7 名特級教師,年齡分布從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包括已經退休,但繼續發光發熱的田福春和原清華附中語文名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楊建宇。
10 多年來,丁玲愛心支教團憑炙熱愛心 " 送教 " 教育資源相對匮乏地區如新疆阿勒泰、黑龍江北大荒、雲南瑞麗、青海湟中、廣西北海、甘肅平涼等等。在靈石時,支教團的老教師對負責組織活動的當地老師說:" 歡迎你們下次來北京學習,一切由我們來安排。"
在記者看來,支教團形散神不散,7 月 22 日下午老師們趕到靈石的酒店後,就馬不停蹄開始備課。集體備課流程一如既往,講課的老師先談自己的教學設計,之後其他老師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進行讨論,最後講課老師在大家讨論的基礎上再形成自己的教案。當天直到晚上 10 點多還沒有結束備課,嚴肅嚴謹的教學态度、一絲不苟的教研精神令人敬佩。
丁玲支教團正在、也将一直在踐行德國哲學家卡爾 · 西奧多 · 雅斯貝爾斯所說的理念—— "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