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第四代骁龍8s正式發布,“新生代”旗艦有何真實力?,歡迎閱讀。
近年來,中國的高端手機市場一直在持續增長,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調研,售價 600 美元以上機型的銷售份額已從 2018 年的 11% 躍升至 2024 年的 28%。高端手機市場的增長,本質上是用戶對手機的需求正在發生明顯改變。越來越多用戶的要求不再是 " 夠用就好 ",而是希望得到更高的性能、更長的續航和更佳影像性能。
與此同時,用戶也希望能以更親民的價格享受旗艦級的體驗,雖然聽起來有些矛盾,實際上并不衝突,最近兩年許多非旗艦手機都已經具備部分旗艦特性,在遊戲、影像處理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旗艦級的體驗。
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高通于 4 月 2 日正式推出了全新的第四代骁龍 8s 移動平台,旨在将旗艦級性能和先進特性帶給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根據高通方面介紹,這款 " 新生代旗艦 " 芯片是基于合作夥伴和市場反饋精準優化的產品,目标是讓旗艦體驗規模化下探,幫助廠商打造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以更輕松的方式享受到真正的旗艦級移動體驗。
與前代對比,第四代骁龍 8s 在 CPU 架構上做了大刀闊斧般的更新,采用全新的 "1 超 7 大 " 架構,得益于架構的更新,第四代骁龍 8s 在性能上得到顯著提升,僅 CPU 性能就提升高達 31%。
為了進一步強化性能,高通還為第四代骁龍 8s 增加了更多的 L3 緩存和系統緩存,讓各核心之間的數據訪問變得更加高效,在處理 AI 推理等復雜運算時有着更好的表現。作為移動平台的核心,CPU 的性能提升往往會直接反饋到日常使用中,讓手機在遊戲、影像處理、多任務并行等場景下都能提供更好的體驗。
新架構帶來的不只是性能更新,還有更好的能效表現,從官方給出的數據來看,第四代骁龍 8s 在遊戲、通話、音樂播放等方面的續航都有所提升。骁龍用事實證明,更高的性能并不需要以犧牲續航為前提來實現,高性能與長續航是可以共存的。
為什麼 "1 超 7 大 "CPU 架構的高性能結構反而能效比更高?能效的關鍵在于核心的調控和架構設計。比如第四代骁龍 8s 采用的 A720 性能内核,骁龍就通過智能限制主頻的方式,使其能夠以更低的功耗提供不遜色于能效内核的性能,在有需要時還可以通過超頻的形式提供額外性能。
除了性能,第四代骁龍 8s 還内置了新一代高通 Hexagon NPU,借助新的融合 AI 微架構,可以提供更強大的端側 AI 算力,對比前代提高約 44%。在實際測試,第四代骁龍 8s 在影像分類、物體檢測及超分辨率等任務裡的效率普遍提升 25% 到 55%。
實際上,AI 功能早已滲透到手機系統的各個角落,比如相冊的智能分類、相機的物體檢測及 AI 影像算法、在線視頻的畫質增強等,這些都是基于 AI 算法實現的功能。
所以,AI 算力已經成為衡量芯片能力的重要參數,而高通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強化骁龍移動平台的 AI 性能。即便對比競品的前代旗艦芯片,第四代骁龍 8s 在 AI 算力上仍然領先 22%,不僅讓手機在影像、智能語音助手等方面提供更好的體驗,同時也支持更大參數的端側 AI 大模型部署,滿足未來的 AI 原生應用需求。
在架構優化和 AI 算力加強的雙重加持下,第四代骁龍 8s 的性能表現甚至可比肩前代的頂級旗艦平台第三代骁龍 8,這顆 " 新生代旗艦 " 芯片讓用戶能夠享受毫不妥協的旗艦級體驗,也為廠商打造更高性價比的旗艦級設備提供新的選擇。
CPU 雖然提升巨大,但并非唯一的主角。第四代骁龍 8s 的 GPU 核心也迎來了全面更新,采用與骁龍 8 至尊版相同設計的全新切片架構,使其 GPU 性能對比前代提升高達 49%,能效提升達到 39%。
得益于全新的架構設計,第四代骁龍 8s 針對現代手遊的運行場景進行深度優化,并且借助着色處理器的獨立内核進行高效的并行處理,讓 GPU 能夠更高效地渲染復雜 3D 場景,讓第四代骁龍 8s 可以在确保畫質精細度的同時提供更穩定的遊戲幀數。
在實測中,第四代骁龍 8s 中運行《王者榮耀》等競技類遊戲時,幾乎可以保持全程的滿幀運行(120fps),在平均幀率上比競品平台領先約 6%。而在《原神》等大型開放世界 3D 遊戲中,第四代骁龍 8s 不僅能夠保持長時間的滿幀運行,同時幀率還比競品領先 18.6%,并且有着更低的實時功耗。
可以說,針對現階段玩家的遊戲需求,第四代骁龍 8s 已經給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不過 GPU 的更新卻不止于此。為了應對未來的遊戲需求,第四代骁龍 8s 還将完整支持 Snapdragon Elite Gaming 特性套件,該套件包括了基于硬體加速的實時光線追蹤、骁龍遊戲超分辨率 2.0、自适應性能引擎 3.0 和 Adreno 影像運動引擎 2.0 等一系列遊戲技術。
通過對旗艦級遊戲技術的普及,第四代骁龍 8s 成功降低了次旗艦平台與頂級旗艦在遊戲層面的差距,讓玩家在使用第四代骁龍 8s 的設備上,也可以享受旗艦級的畫面特效和流暢的幀率。
在我看來,骁龍的這一選擇是具有前瞻性的,最近兩年爆火的手機遊戲,如《崩壞:星穹鐵道》《絕區零》《鳴潮》等,基本是高畫質 + 精細建模的 3D 遊戲,還有像《逆水寒》這樣以光追畫質為賣點的遊戲。如果沒有超分辨率、性能調優和高幀翻倍等技術的支持,難以支撐其在未來的移動遊戲生态中繼續提供穩定體驗。
至少對于選擇第四代骁龍 8s 的手機用戶來說,他們并不需要過多地擔心手機無法運行未來發布的手遊大作,也讓那些渴望擁有旗艦遊戲體驗但是預算有限的玩家有了更好的選擇。
雖然很多人對芯片的關注點都在 CPU、GPU 等核心的性能上,但是旗艦芯片的優勢其實并不只在性能,還有更重要的生态支持,這也是許多普通用戶往往會忽略的東西。舉個例子,同品牌的 A 手機和 B 手機采用了相同的影像傳感器,但是在實際拍攝中,A 手機的表現卻要更好,有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A 手機采用的芯片平台支持更高規格的影像算法和更成熟的調校方案等,所以能夠提供更好的拍攝體驗。考慮到影像是手機用戶十分關注的核心功能,第四代骁龍 8s 也直接與頂級旗艦平台看齊,采用與骁龍 8 至尊版相同的 18-bit AI 三 ISP 架構,确保手機能夠在不同場景中拍攝出驚豔的照片和視頻。
AI 影像算法已經成為手機影像的核心,對于用戶來說,手機影像性能不僅要看傳感器參數,同樣也要關注芯片平台的影像支持,沒有基礎架構的支持,再好的傳感器也無法輸出令人滿意的照片。
所以,第四代骁龍 8s 同樣引入了 AI 無限語義分割技術,讓手機可以實時識别畫面中人臉、頭發、衣服、背景等幾乎所有元素并實時優化,讓拍攝更加省心。同時骁龍還增強了第四代骁龍 8s 的夜景算法,新增支持的 Night Vision 2.0 讓高質量的 4K 夜景視頻功能普及到中高端和次旗艦產品線,針對當下的 vlog 拍攝需求做了進一步優化。
在旗艦級影像系統的支持下,第四代骁龍 8s 無疑擁有了媲美旗艦手機的影像潛力,對于注重影像體驗的用戶來說,即使是定位較低的手機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影像支持,同樣可以享受到大師級的影像體驗。
除了影像,骁龍也進一步關注用戶對無線音頻的需求,無線耳機已經成為多數人日常通勤、出遊的必備品,對音質和降噪等功能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為了提供更好的體驗,第四代骁龍 8s 支持新一代 Snapdragon Sound 骁龍暢聽技術,針對藍牙模式下的連接提供更多優化,讓無線耳機在地鐵等復雜環境中有更高的穩定性,并且支持更高的音質。
此外,骁龍還首次在第四代骁龍 8s 這一層級的移動平台中,引入高通 XPAN 擴展個人局網域網技術,可借助 Wi-Fi 延伸藍牙設備的連接範圍,可以借助 Wi-Fi 網絡提供更低的延時和更好的音質,第一款支持該技術的產品就是小米發布的 Buds 5 Pro(Wi-Fi 版),也讓旗艦級的無線耳機生态拓展到更多領網域。
同時,第四代骁龍 8s 還進一步優化了 Snapdragon Seamless 無縫連接技術,智能互聯系統現在不再是旗艦手機的專屬。借助這項技術,中高端和次旗艦手機也同樣可以體驗新一代的跨設備協同功能,搭配同生态的平板電腦、耳機,就可以享受無縫音頻切換、跨屏操作和無感檔案傳輸等各種功能。
在此基礎上,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連接體驗,第四代骁龍 8s 還更新了最新的 5G 調制解調器與射頻系統,配合 5G 超低時延套件和第三代智能網絡選擇技術,即使在高鐵、地鐵、電梯等復雜環境下也能保持高速穩定的移動網絡連接。
而且将支持新一代的 Wi-Fi 7 制式,對比目前主流的 Wi-Fi 6,Wi-Fi 7 擁有更高的帶寬和更強得多鏈路并發,讓手機在 Wi-Fi 模式下得到更低的時延和更高的網速,滿足跨端協同、超大檔案傳輸以及 8K 視頻等需求。
不得不說,第四代骁龍 8s 在智能生态支持方面給了我不少驚喜,骁龍基本将多數旗艦平台的特性都普及到了新生代旗艦平台中,讓第四代骁龍 8s 在未來的次旗艦市場具有更強的競争力,同時也讓更多的用戶可以享受到真正的旗艦功能。
在我看來,第四代骁龍 8s 的推出标志着旗艦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憑借全方位的更新,它能幫助廠商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細分需求,讓手機廠商在頂級旗艦之外打造更契合需求的機型,為更多想要體驗旗艦特性的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目前,第四代骁龍 8s 已經得到多個廠商的支持,REDMI、iQOO、小米、OPPO、星紀魅族等品牌都有相關的產品即将面世,首發陣容相當強大,也側面說明了手機廠商們對這款芯片的表現充滿信心。
即将發布的一系列第四代骁龍 8s 終端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些體驗全提升的新機也将大大降低旗艦體驗的準入門檻。正如高通所強調的,這一平台的推出将進一步推動旗艦體驗下探,讓更多消費者能夠真正享受到旗艦級移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