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人的焦慮,源于自我認知的缺失,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聶敏
第 7515 篇深度好文:6114 字 | 16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6 月 25 日晚,美團發布公告稱,王慧文因個人健康問題,辭去公司非執行董事等重要職位,目前已離崗就醫。
而就在前兩天,知名财經博主葉檀,因辟謠 " 乳腺癌去世 " 登上熱搜,這才發現,原來葉檀已經癌症化療 8 個多月了。在最新視頻中,她面容憔悴,沒有聊工作,而是娓娓道來着治療經歷和生命感悟。
病去如抽絲,原來生命是如此脆弱,每個人都一樣。
曾經那些勇立潮頭,引領風向和趨勢的風流人物,如今在時代的滾滾洪流和必經的生老病死面前,都是一樣的渺小和脆弱。
更何況,那些畢業即失業的年輕大學生們;那些背負着房貸車貸,卻不知道裁員和明天哪個先來的職場打工人;或者是,那些頂着 40 ℃高溫還在争分所秒的外賣騎手們 ......
在整個生存環境愈發艱難的今天," 卷 " 真的還有必要嗎?努力還有價值嗎?曾經大眾追捧的世俗成功,真的值得羨慕嗎?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在工作、在生活呢?當下,追求幸福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本文,筆記俠将深度探讨如今生存環境下,面對職場、生活的壓力和困境,我們究竟該如何化解?
我們該如何追求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的幸福和存在的意義。
一、往裡走,安頓自己的内心
現代社會中,人的處境都發生極大變化。
有些人工作很忙,社交圈和活動排的滿滿,或者瘋狂學習考證來填充生活。
而當冷靜下來時又感覺自己像個空心人,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如何改變,甚至懷疑人活着到底在追求什麼。
他們或許衣食無憂,工作體面,甚至過着别人羨慕的生活,卻覺得人生似乎無意義。
而這個世界仿佛越來越盛行躺平風和享樂主義,因為覺得一切無意義,所以得意時須盡歡,失意時消極躺平。
結果躺平又躺不平,盡歡也盡不了,内心掙扎而矛盾。
我們是讓慣性作用繼續行進,還是加以匡正?又該如何對抗這種虛無感呢?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内心已背負了太多世俗的價值觀、大道理以及好壞、善惡、對錯的标準。
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觀念和規條限制了我們内心的自由與安寧。
1. 接納和認可自己
你是否被周圍人的聲音幹擾過?被吐槽性格、能力、喜好等,你是否對别人的評價耿耿于懷,甚至產生過自我懷疑和否定?
馬克 · 吐溫說:"每個人都是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人看見。"
實際上,我們的每個缺點背後都隐藏着優點,每個不完美都可能對應着一個生命禮物:做事溫吞可能對細節要求更高;膽小怕事能讓你躲過飛來橫禍;喜歡出風頭總能衝在前頭解決問題;潑婦行為在有些場合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所以,不完美面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真心去擁抱它,不要過度自我否定和懷疑。
我們學會了接納和擁抱自己身上的不完美,讓各種可能性和諧共存,才能發掘這些不完美特質的積極内涵,讓内心世界復歸于平衡狀态。
正如喬布拉所言:" 只要我們不對自己和别人妄下判斷,自然能迎來心靈的寧靜。" 只有在這種寧靜中,我們才能聆聽内心深處傳來的聲音,那是我們至高的智慧。
2. 接受不可得
紀伯倫說過:"這個世界有兩種痛苦,一種是野心還沒實現的痛苦,還有一種是野心成就後的無聊。"
很多成功的和正在追逐成功的人,他們都在這兩種痛苦中雙向切換。
所以有人說:真正能夠帶給我們寧靜的是我們内心的原則。
就像 2600 多年前,當孔子絕糧于陳蔡,七天沒有飯吃。外面有暴徒襲擊,但孔子依然弦歌不斷,依然給學生講課,因為他要告訴他的學生,無論在什麼情境下都應該臨危不懼、泰然若處。
1600 多年後,當 22 歲的蘇轼高中進士,他給主考官梅饒臣寫了一封信,叫《上梅直講書》,引用了孔子這個典故:不容然後見君子。他有大好的前途,春風得意,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們的理想,這真的是我們的問題嗎?為什麼不能是世界的問題呢?
3. 回歸初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許倬雲說," 存在于這世界上,你要有尊嚴,不要委屈自己去求取榮華富貴,甚至只為了求取一個更好的待遇。
假如你的興趣不在做醫生,你不要勉強自己學醫科;你的興趣在學文學,即使你可能生活得窮一點,也要想辦法堅持自己生命發展的方向。"
人生的意義,也在于你想賦予它什麼意義,這就是你跟别人的不一樣,獨一無二。
你想悠然自得無視世俗,那就是你生命的意義;你想濟世懸壺助人為樂,那也是你生命的意義;你想報效祖國建功立業,那也是你生命的意義。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聽起來是件抽象甚至奢侈的事,但只要關注自己的熱愛,人才能學會安頓自己的内心。
4. 充實自己的内心
為什麼顏淵很窮,生活比其他人都差,卻被孔子視為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因為顏淵的内心豐富,自得其樂。
蘇東坡的《赤壁賦》《定風波》,正是在失意時寫的,逆境時自得其樂,這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尋找安頓内心的境界。
而許倬雲生而殘疾,八歲以前不能走路,卻能在凳子上看着螞蟻般家的情景看了一小時,這種也叫 " 自我派遣 ",其實也是自己尋找安頓的地方。
每個人的内心如何充實和安頓呢?
許倬雲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靠輸入素材,特别是關于生活意義的素材,充實自己的内心。
多看看文學作品,讀讀好的詩詞歌賦,多聽聽好的音樂,多看看别人讨論生活意義的文章……它們幫助你明白,世界上有這麼美妙的聲音,有這麼美好的境界。"
二、追求幸福的意義
在艾默生的《自然城之路》中有一句話:一個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如果你不幸福,你就一定會有意無意的給周圍的人造成各種各樣的痛苦,你的幸福多一分,周圍人的災難就少一分。
歷史上那些給民族和世界造成災難的人,都是一些極其不幸福的人,或者是有致命的自卑的人。因為自卑,他才會幹出極端顯示自己力量的事情;因為缺乏安全感,他才會制造種種的非常殘酷保障措施,安放他那顆怯弱的心。
比如,朱元璋的殘暴到底是來源于哪裡?據統計,他一天要批 200 多個奏章,但仍舊堅持不要宰相,他要求手下人的活都自己幹。同時,自己的工作也極其繁重,每天睡眠的時間短到 3、4 個小時,甚至是少于 3 個小時。
長期處于這種狀态的人,會出現習慣性的、模式化的暴躁甚至是殘暴情緒。在他的管理下,明朝也逐漸的發展出來一種怪相——最多的時候宦官達到幾萬人,接近十萬人,這是一種體制性的殘暴。
所以,感知幸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你的幸福不僅是關乎個人,也關乎這個世界。
1、幸福資源≠幸福能力
但什麼是幸福呢?這是一個常常被提及的問題,100 個人中,也許有 100 個不同的答案。
老子說,幸福是 " 無為而治 ",順其自然,不可強求;羅素說,幸福是永遠相對的,因為寶貴而珍惜,因為珍惜而幸福……
而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往往将财富、地位、權力認為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幸福象征。大家都希望借着改變外在條件找到出路,認為只要能賺更多錢、有名、有權,找到更美麗俊俏的另一半,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但這種理解,往往讓我們在尋找幸福的路上,與幸福失之交臂。
因為人們誤解了兩個東西:幸福的能力和幸福的資源,常常把 " 幸福的資源 " 當成 " 幸福的能力 ",以為 " 我要是擁有了什麼我就幸福了 "。
其實前者是條件,而且它們之間的關聯度并不強。比如你購買了價值百萬的鋼琴,這是條件,是資源,但這并不表明你能夠彈鋼琴——會彈鋼琴叫能力。
所以,幸福是需要能力的,而不僅僅是擁有資源。
2、幸福的終極狀态
一個人幸福的能力,不是外在刺激,而是自己主動的投入,去關懷和去參與,在乏味狀态下,保持一以貫之的、深層的、沉浸式的體驗。
就像一個熱戀中的姑娘在思念戀人,這是一種别人無法懂得的、樂在其中的痴狂。
而這種令人沉迷其中、如痴如醉、歡樂至極的心理體驗,就是幸福的終極狀态——一種澎湃的福流。
① 什麼是福流?
1975 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伊 · 希斯贊特米哈伊發表了他歷經 15 年的研究成果。
從 1960 年開始,他追蹤觀察了一些特别成功的人士,包括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藝術家、運動員、鋼琴師、國際象棋大師,等等。結果發現,這些人經常談到他們一個共同的體驗: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時,他們全神貫注的忘我狀态,時常讓他們遺忘了當前時間的流逝和周遭環境的變化。
原來這些厲害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完全出自于他們内在的興趣,樂趣來自于活動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的誘因(如報酬、獎勵、欣賞等)。
這種經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極樂的心理體驗,米哈伊稱之為 flow(也被翻譯為 " 心流 "),并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體驗。
就如古語雲 "人磨墨,墨磨人"。你在磨墨的時候,墨也在磨你,你在養花的時候,花也在養你……而中國古人特别強調琴棋書畫對内在心靈的培養。雖然旁人看過來,會覺得一點都不刺激,甚至無趣,但投入的人卻甘之如饴,樂在其中。
② 福流體驗的六種心理特征
福流的狀态有什麼特點呢?在 1975 年出版的《福流:一種美妙的心理狀态》一書中,米哈伊談到了六種福流的心理體驗特征:
第一,全神貫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之内,忽視了外在所有的影響;
第二,知行合一,行動和意識完美地結合,已經變成了一種自動化的、不需要意識控制的動作,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流暢感;
第三,物我兩忘,自我的意識暫時消失,此身不知在何處;
第四,時間飛逝,有強烈的時間扭曲感,不知不覺中,百年猶如一瞬間;
第五,駕輕就熟,對自己的行動有一種完美的掌控,不擔心失敗,不擔心結果,充分體驗行動的過程,感受到自己每一個動作精确的反饋;
第六,陶醉其中,一種超越日常現實生活,發自内心的積極、快樂和主動,不需要外在獎勵就能體驗到行動的快樂,完成之後有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由此可見,這種福流的體驗既包括了身心體驗的因素,例如個體處于福流狀态時的感覺,包括行動和知覺的融合,以及注意力集中和潛在的控制感;也包括結果因素的影響,即個體在處于福流狀态時内心所體驗到的一種結果,包括短暫的失去自我意識、時間意識和活動本身的目标意識。
③ 產生福流的三個客觀條件
1997 年,米哈伊對福流狀态的體驗又增加了三個條件因素,也就是產生福流活動的外在客觀條件,包括三個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清晰的目标——當我們知道自己需要達到什麼目标,得到什麼結果,意識到什麼樣的目的時,我們更容易產生福流體驗;
第二,及時的反饋——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向我們提供了準确的、有意義的、快樂的反饋,激發出我們從事這個行動的強烈動機;
第三,技能和挑戰的完美匹配——當我們所面臨的挑戰特别困難時,我們很容易產生挫折的感覺,而當我們的挑戰特别容易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單調、厭倦的感覺。只有當我們的技能和挑戰處于一種最佳匹配的狀态時,往往容易讓我們進入到一種福流狀态。
因此,幸福,特别是幸福的終極體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我們的感受,它是我們身、心、靈完美融合的狀态。
它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任何事情,一旦讓你產生濃厚的興趣,專注而沉浸其中,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知,始終被一種愉悅的力量所推動,雖然這件事情對你有一定的挑戰,但你仍然不斷地奮鬥、創造、探索,覺得自己能夠控制它、完成它,而且做完以後有一種發自内心的無比喜悅,一種創造性的樂趣!
如果這些情景都出現的話,那麼,祝賀你,毫無疑問,你就是擁有過福流體驗的人。
3、感受生活中的福流
能否體驗福流狀态,跟做什麼樣的事情有關嗎?其實,想要讓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體驗到這種幸福的終極狀态,遠比我們想像的簡單:
強烈的福流體驗,通常產生于我們的心沉浸在我們所做的事情時。所以,工作會讓我們產生福流——為人民服務,為家人辛勞,都是可能讓我們產生福流體驗的重要原因。
人們在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時,往往能夠體驗到這種福流狀态。如喜歡攝影的人,盡管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行迹不定,仍然孜孜不倦,他們就沉浸在一種福流狀态中;喜歡音樂的人,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也享受音樂所傳遞的節奏、韻律、感情,他們也沉浸在一種福流狀态中。
而當我們的注意力關注于我們周圍的親人朋友身上時,也經常會讓我們體驗到福流狀态。如彼此相愛的夫妻生活,或者只是和朋友談心、和親友聚會、和家人一起吃飯,也都是會產生福流體驗的重要活動。
同樣,一部好的電影,一本好的書籍,一首好的詩詞,一段好的音樂,都能夠讓我們進入到這種福流狀态。即使在我們打坐、沉思、冥想、專念的時候,我們也很容易進入到這種福流狀态。
因此,幸福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因為福流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謂 " 極致的幸福狀态 " 其實也就是我們身、心、靈完美交融的快樂體驗。
三、好身體,才能跑馬拉松
但如果你對追求人生的價值和幸福的意義,仍然感到迷茫和痛苦,那麼不如務實一點,去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畢竟,人生漫長,有些答案不是立即可得。但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是跑馬拉松的關鍵。
就像俞敏洪說的,不比别人聰明就更努力,實在不行活得比他長,就赢了。
畢竟,好的身體,才有更多談精神、思考和行動自由的資本。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内部系統和生理系統的平衡、五髒六腑之間的相互滋養,才能讓一個人神氣、志氣滿滿。而當人的生物鍾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如果生物鍾長期紊亂會引發超重,抑制免疫力,誘發 2 型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
所以說,在正确的時間做正确的事兒,身體才不會為你的放縱買單。
但我們在高壓的生存環境下,往往容易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經常做一些傷害自己身體健康的事情。
學會尊重自己的身體和生活規律,不要讓壓力榨幹自己的身體。最後,還有幾點生活小建議:
1. 一定要睡好
如果違反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的作息習慣,晚上該睡覺時,卻在打遊戲;白天該清醒時,卻在犯困……長期的睡眠剝奪,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飲食障礙等問題,還易感染或加重疾病。
尤其是凌晨 2-4 點,這一時段血流變慢,本就容易形成血栓,若因熬夜影響了身體正常的休息機制,更易因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
所以,請保證每天 6 小時以上不受幹擾的睡眠,這極其重要。
2. 懂節制、吃要健康
早上 7 點、中午 12 點、晚上 6 點是人體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幫助消化。
如果這些時段不進餐,酶會加重消化和腐蝕,帶來黏膜炎症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還會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幾率。
而合理搭配自己的飲食,按時吃飯,才能保證我們的能量充沛。
3. 多散步
散步是最輕松有效的鍛煉。不但能夠促進血清素的合成,也能有效擴充大腦容量。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步行 1 小時(約 5000 步),相當于大腦延緩衰老 1.1 年。
4. 适當的運動
每周 150 分鍾一定強度的運動,能夠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從而提高每一天精力的上限。
運動時間也很關鍵:下午五六點鍾,體力、耐力和體溫達到高峰,此時運動效果最好。
5. 冥想放松
冥想,也是訓練心力的一種方法。
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冥想能降低與壓力反應有關的神經和荷爾蒙指标。在高壓的工作之後,花 10-20 分鍾的時間來冥想,可以給自己迅速充電,恢復心力。
比如,你可以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挺直腰背,然後閉上眼睛緩慢均勻地呼吸。接着,把所有注意力都專注在呼吸上。如果發現走神了,再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來,繼續專注呼吸。然後,等着時間到了,讓鬧鍾輕輕把你喚醒。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帶來一場好覺。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