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優酷緊急“變短”,歡迎閱讀。
優酷來晚了,優酷也可能沒來晚。
清明節 3 天假期,優酷微短劇中心很忙。
這個成立不足一個月的部門,要加緊梳理業務規劃,以便節後向阿裡大文娛高層匯報。" 确保優酷在膨脹的短劇市場中謀得自身的安全區 ",接近優酷的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阿裡集團高層出席匯報會,也是要顯示集團對短劇業務的重視。
整個決策落地非常快。
3 月 19 日下午,阿裡大文娛 CEO、優酷總裁樊路遠在内部會議上拍板宣布成立微短劇中心,挂靠在商業化部門運行,之前站内短劇的自制、引入、運營分散在劇集中心、商業化中心、創新中心等多個部門。
翌日,微短劇中心便赫然出現在了内部 OA 中;優酷 APP 界面上,原先的 " 短視頻 " 标籤也更名為 " 短劇 ",并與 " 淘好片 " 進行了位置調整,在主屏上從第四位躍升至第二位。
優酷終于還是入場了短劇,愛奇藝、芒果 TV、騰訊視頻等一眾競争對手去年紛紛把短劇提升到戰略層面,只有它 " 按兵不動 "。
過去一年,短劇炸裂式發展。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微短劇的用戶規模截至 2024 年 12 月達 6.62 億人,網民使用率為 59.7%。行業共識是今年上半年,抖音旗下的短劇 APP 紅果短劇将大概率實現日活用戶破億,超越 " 愛優騰芒 ",成為在線視頻行業 " 新老大 "。
優酷最直接的競争對手愛奇藝去年下半年使出一套組合拳:先是 9 月底宣布把微劇場、短劇場頻道徹底納入 " 大會員 " 體系,用戶不再需要為單部短劇付費,變相實現免費;11 月,再次向制作方提高分賬比例,微劇場頻道一躍成為主站内僅次于長劇和電影的第三位;2025 年初,愛奇藝直接抛出 " 短劇百部計劃 ",大規模綁定短劇行業的人才和 IP;到 2 月發布最新财報時,短劇的戰略定位已與長劇并駕齊驅。
這或許一定程度上 " 刺激 " 了優酷的步伐,使其不惜 " 推翻 " 過去 3 年的整體規劃。
以優酷為主平台,阿裡大文娛自 2021 年便開始布局影視工作室,希望借此構建核心内容體系。據媒體統計,過去 3 年,影視工作室擴充到了 20 個。但進入 2025 年,就不斷有媒體爆料優酷要求影視工作室 " 變短 ",把劇集砍到 12 集以内,這甚至導致一些合作方轉向其他平台。優酷對此回應說不是 " 一刀切 ",但并沒有否認調整了劇集策略。
目前看,過去半年主要發生在紅果與愛奇藝等長視頻平台之間的短劇 " 搶人戰 ",優酷基本缺席。但它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2025 年以來,還是有七貓小說、澎湃新聞等内容平台跑步入場。在行業看來,短劇的制作、發行依然沒跑出傳統流程,很難一家通吃,每個角色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一場混戰之下,殺進來的優酷又增加了行業 " 卷度 "。
01 " 消失 " 的 3 年
實際上,在短劇飛漲的過去 3 年中,優酷也在布局一個野心十足的計劃。
2020 年 6 月,優酷的月活用戶已經一路下滑到 2.27 億,同樣的指标,愛奇藝為 5.08 億,騰訊視頻為 4.83 億。
行業對優酷普遍的認知是,自 2016 年被阿裡收購以來,管理層頻繁變動,先後迎來俞永福、楊偉東、樊路遠三位掌門人。這直接導致内容策略反復,缺乏長期穩定經營的客觀條件,也使得人才流失嚴重。
優酷在此之前的增長被歸因到了阿裡的大會員體系—— "88VIP"。2018 年 8 月,阿裡揭曉了 "88VIP" 全新會員計劃,這是淘寶、天貓運營深度用戶的重要渠道,優酷年度會員也被整合進會員權益中。
效果立竿見影。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2018 年 8 月,優酷的月活用戶規模達到歷史巅峰,約為 4.7 億。但每個局中人都清楚,搭建起内容體系,才是一個視頻平台商業模式的根本。
2018 年底,剛剛上任 2 天的樊路遠在全員信中就着重提到:阿裡對大文娛、對優酷、對内容產業投入的決心、信心、耐心都不會改變。
樊路遠在内容體系上的重要抓手就是搭建自制影視工作室矩陣,這也是全球影視巨頭公司常用的架構。工作室制度是平台方綁定優秀制作方、大熱 IP 的核心手段,優酷對此也不陌生,2017 年,它就籤約了《甄嬛傳》制片人敦淇,成立了敦淇工作室。
優酷并沒有對外公布整體規劃。但 " 磨合期 " 持續到 2021 年,琰玉影視 CEO 鄢蓓加入,第三個自制工作室宣布成立。之後,節奏明顯加快。
據娛樂資本論統計,用了 3 年時間,阿裡大文娛的影視工作室從個位數增長至 20 家,其中阿裡影業有 6 家,優酷有 14 家。而且,綁定的角色越來越細分,從最初的影視公司創始人、資深制片人,逐步擴展至導演、編劇等一線創作者。
如果不是短劇殺出,或許這個布局會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光線傳媒能做出現象級的《哪吒》,就源自在 2015 年到 2018 年,以數千萬元資金密集投資了十幾家動畫公司。
阿裡此時也經歷着劇烈的戰略調整。2023 年,阿裡進行 "1+6+N" 的分拆動作,各業務板塊獨立并且自負盈虧。随着蔡崇信、吳泳銘的上任,阿裡新一輪戰略脈絡也逐漸清晰:電商和 AI 成為阿裡最核心的兩大戰略重心,加大投入,其他業務則圍繞主業進行戰略取舍,并且逐步退出非核心資產領網域。
看不到盈利機會、賽道太狹窄、孵化時間太長、平台屬性太弱、業務的技術驅動力不夠強等,都會成為 " 非核心 " 業務的考量方向。
吳泳銘曾多次在業績電話會表示過,除核心業務和創新業務外,其他業務都要背财務指标,要麼盈利,要麼變現。接近阿裡人士曾告訴《中國企業家》:" 菜鳥、海外這兩個獨立發展比較好的業務,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其他發展受阻滞的業務,需要擔心一下自己的命運了。"
背靠阿裡,這原本是優酷最大的優勢,但在阿裡進行拆分戰略、要求各業務自負盈虧後," 阿裡系 " 反而成了優酷最大的焦慮源頭。從 2023 年第一季度開始,阿裡财報中描述優酷業績時提及 88VIP 的 " 慣例 " 也消失了。為用戶引入其他視頻平台作為第二選擇後,88VIP 不再被優酷獨享。
行業盛傳,2024 年末,樊路遠去了一次韓國做調研,回來之後便開始在内部砍項目,且大規模縮減項目集數。接受調整的得以繼續推進,不接受調整的暫停開發。
2025 年 2 月 27 日晚,有自媒體在微博爆料:"12 集以上的劇集要盡量今年播完,否則就要一刀切删到 12 集。" ——優酷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并非 " 一刀切 ",而是古裝劇等适合長劇集形式的按季開發,但還是在行業内引起了巨大争議。
這被行業認為是 " 推倒重建 ",優酷要 " 棄長向短 ",耗費資源鎖定的工作室,也被爆流失嚴重。
無法回避的是短劇對長劇集大盤衝擊過于明顯。接近優酷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在《掌心》《難哄》等熱劇播出期間,優酷的日活還勉強可以與紅果打平,而在空窗期,數據已難望其項背。
頭上懸着自負盈虧的利劍,優酷也只能果斷調整方向。
02 搶人大戰
再不入局短劇,優酷恐怕就沒機會了。
2025 年 2 月,龔宇直接在公開場合 " 炮轟 " 紅果,稱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要求制作方 " 二選一 "。過去兩三年,整個影視行業在短劇這個變量之下,正在進行着新一輪的資源配置," 搶人大戰 " 史無前例。
在 2024 年之前,短劇在各個平台都還是以單片付費為主。紅果母公司抖音也是如此,用戶觀看一段免費的開頭後,要看餘下的部分,需跳轉到小程式付費購買。
以至于短劇高度依賴流量,投流成本高達 80% 以上。聽花島制作負責人趙優秀就提到自己的一個爆款劇,拿到 8000 萬元的充值,純利潤只有 300 萬元。
長視頻平台在那時不算重視短劇。在優酷,用戶需要先進入短視頻頻道,再進入二級目錄的短劇頻道,到達率很低。龔宇認為,付費短劇市場可能沒有那麼大,并且短劇的閱聽人和長劇集的閱聽人交集不多,很難構成競對關系。
率先開槍的是抖音。2023 年 8 月,紅果獨立 APP 上線,主打 " 免費短劇 "。據 QuestMobile 數據,到 2024 年 1 月,月活已經來到 3685.7 萬。
這是商業模式上的勝利,付費端從用戶轉向廣告主,天花板徹底被捅破。不用大規模投流獲客,平台方還給予高分賬,制作方迅速向紅果聚攏。公開資料顯示,在 S 級項目上,制作方保底分賬比例都可以拿到 70%。2024 年 6 月,紅果短劇首次公布分賬金額破億元;9 月,翻倍至 2 億元;11 月,突破 3 億元。紅果最新分賬報告顯示,其 2025 年 2 月向出品方分賬已突破 4 億元。
這也帶動用戶螺旋上升。2024 年,紅果月活用戶規模同比暴增 551%,至 1.58 億,距離優酷僅有一步之遙。
愛奇藝比優酷更早轉向。龔宇先是發出 " 我覺得全行業都應該做微短劇 " 的觀點,後将短劇納入 VIP 會員權益中,變相實現免費。
優酷看上去動作不多,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 不再接收 12 集以上的劇集 " 傳聞就不絕于耳。在短劇分賬策略上,它也堅決錨定競争對手。獨家短劇 S 級 CPM 單價定為 16 元,A 級單價定為 8 元,此前分别為 6 元和 4 元,上浮明顯;同時引入拉新系數,數據表現好的分賬收入最高還可以上浮 20%。
在去年 11 月的微博視界大會上,優酷副總裁謝穎曾指出,長視頻用戶前五集的棄劇率高達 50%,整體完播率僅在 20%~30% 之間。這也算是對行業傳聞的間接回應,優酷并不是 " 死抱 " 長劇。
平台在流量和分賬上越來越 " 慷慨 ",使得制作方在内容層面極速進入 " 内卷 " 狀态。短劇制作成本已經從最初的十幾萬元到現在突破幾十萬元,部分精品短劇成本已達百萬元級。
2025 年初,聽花島為紅果打造的獨家免費短劇《家裡家外》成本高達 300 萬元。這部劇的大内景共有 16 個,為追求真實感,絕大多數場景都是在成都通過置景或者改景的方式完成。此劇剛上線 3 天,紅果站内播放量和全網話題量雙雙破 10 億。
高投入要求高回報。去年,各個平台還在對标分賬過千萬元的項目,而到了今年初,這個标準就上升到了 3000 萬元。精品項目的 " 首播 " 是競争點,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 TV 在内,分賬合作模式中,給予首播和獨家項目的都是超配資源。
于是,制作方成了 " 香饽饽 "。短劇《行道者之劍二十四》導演于洪林曾提到,紅果在制作費用上給了保底政策,大幅減輕了成本壓力,這也是促使他們下決心拍攝的直接原因。
檸萌影視是長劇行業的重要玩家,專門成立了短劇廠牌入局。" 我們的作品 ROI 基本大于 1,爆款作品大于 3、4 的都有。" 檸萌影視短劇廠牌 " 好有本領 " 總經理鄭安迪說。
愛奇藝開始 " 放網撈人 ",開年一下子推出了 " 短劇百部計劃 ",在數量上給予制作方信心,合适的定制 IP、長劇 IP,都會以短劇形式開發。" 要把超過 70% 的收入給到上遊合作方。" 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稱。
在 3 月底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樊路遠發表了名為《腳踏實地才有理想驚喜》的主旨演講。
" 越是在充滿挑戰的時刻,就越需要堅守理想主義 "" 不迷信 IP 流量神話、不與慣性經驗内耗,不在流行中尋找爆款。市場風向在變,用戶審美在變,技術浪潮在變,創作者只能從舒适的慣性中跳出來,屏蔽雜音和質疑。" 他沒有提到短劇,但結合優酷最近的變化,似乎又意有所指。
03 混戰
可是,優酷還有沒有機會?
根據行業估計,今年上半年,紅果将大概率實現日活用戶破億,從而徹底瓦解 " 愛優騰芒 " 的體量優勢。
但這依然沒能擋住新玩家入局,澎湃新聞在 3 月份發布了精品微短劇 " 百劇共創 " 品牌項目;七貓小說宣布成立短劇新公司,推出了 " 七貓短劇 "APP;百度短劇将在 4 月份推出一站式内容創作平台 ……
每個參與者似乎都覺得戰局未定,還能在鏈條裡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基礎邏輯是哪怕是紅果,也沒明确自己的商業模式。有媒體将紅果稱為視頻領網域的 " 拼多多 ",其成長路徑可以概括為:初期免費吸引用戶,随後引入精品内容,與傳統影視公司合作,提升内容質量,試圖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除了短劇,APP 上還有電影、電視劇、聽書、小說、漫畫等各種内容形态。
甚至關于紅果是否會調頭重回會員付費模式,都是當下的核心讨論點。在行業看來,十年前的視頻平台之争,正是從免費打到了收費,這并不是一場陌生的戰争。
優酷和騰訊視頻兩家背靠巨頭的長視頻平台,也并沒有直接復刻紅果的模式,甚至在外界看起來有些 " 模糊 "。
在 1 月舉行的騰訊年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CEO 馬化騰直接提到,長視頻目前發展依然穩定,更多是中腰部的長劇受到短劇的衝擊。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王娟提到要把劇集預算的 10% 至 20% 投入橫屏短劇的開發。但這部分資金的來源是對長劇的 " 優化 "," 過往項目投資和開發中,有 10% 至 20% 的預算比例屬低效投入。優化節省的預算,将用于橫屏短劇開發 "。
但整個騰訊集團,在短劇賽道上," 賽馬 " 策略明顯。
騰訊視頻有閱文源源不斷的内容版權輸入,但閱文也有自己的 " 閱文短劇 " 小程式,且與抖音合作緊密;在分發端,除了騰訊視頻之外,微信也發力明顯;最近,騰訊還剛上線了一款名為 " 火星短劇社 " 的小程式,主打免費短劇,跟紅果模式類似。
在阿裡體系裡,各大應用還是 " 各自為戰 "。在優酷之前,阿裡旗下大部分產品已經将短劇做成了标配。淘寶短劇發展迅猛,每逢雙 11、618 等大促節點,都有不少短劇上新,與品牌合作更是緊密;支付寶、閒魚是後起之秀,前者有不少短劇号已經入駐,後者則開發自制短劇,同樣在營銷節點助力轉化;就連誇克、UC 這種浏覽器應用也接入了短劇。
短劇在阿裡體系内,已經明确的價值是 " 獲客工具 ",但在像優酷這樣的内容平台上,短劇更多被當成是長劇集的 " 周邊 ",無法獨立存在。
由長劇集 IP 衍生出來的短劇,或利用長劇集班底資源套拍出來的短劇,也可成為自制短劇的有效補充,這大大拉長了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
優酷把長劇集砍短,也被行業認為是要走 " 長 + 短 " 的策略,這是大平台的獨特優勢。縮減長劇集之後,剩餘的優質產能就可以投入同一 IP 的短劇集創作中,既避免制作資源流失,又可以起到 " 以短帶長 " 作用,發揮 IP 最大價值。
" 可以把裡面典型的人物故事、或者說還沒有呈現出來的内容用短劇的方式呈現出來,也是很有意思的。"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曾映雪提出," 長短套拍的方式,一來可以用到這些場景,節省成本,同時因為短劇制作周期更短,可以起到‘以短帶長’的作用。"
原本視頻平台明顯存在的流量波動,也會因為短劇的存在,趨于穩定。在排播的題材和時間上,愛奇藝正試圖實現短劇與長劇互補。比如長劇播了什麼題材,短劇就會盡量錯開,播其他題材;長劇排播不密集的時候,也會把短劇排得密集一些。
優酷大概率也是這個路徑。包括《鄉村愛情》等長劇 IP,已經沉澱出了豐富的人物關系、龐大的世界觀,這都是短劇的優質資源。比如去年好有本領與閱文合作推出的《慶餘年之帝王業》,就有着不俗的市場反饋。
從各大短劇制作公司來看,今年以來,基于長劇 IP 做的衍生短劇,數量和比例都在急速上升,這背後都是視頻平台在推動。
優酷還被寄希望于在短劇領網域把電商的模式走通。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是在節奏更快,熱點反饋更及時的短劇時代,靠内容帶貨的運營邏輯更清晰了。在阿裡體系,淘寶、天貓等交易平台甚至先于優酷,成了行業第一批入局短劇的玩家。
所以,優酷既要 " 内戰 ",在阿裡體系内成為頭号種子。又要 " 外戰 ",應對紅果、愛奇藝及其他平台的挑戰。如何制定戰略和配置資源,這或許是樊路遠遲遲不拍板的核心原因,至少騰訊視頻還沒琢磨明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中國企業家雜志 "(ID:iceo-com-cn),作者:陳浩 鄧雙琳,編輯:張昊,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