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今年爆發的智能眼鏡是偽需求嗎?體驗後我被啪啪打臉,歡迎閱讀。
雖然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智能眼鏡產品,但在真正上手之前,我并不對這種產品抱有太高期待。
我确實相信在 AI、AR(增強現實)等功能加持下,眼鏡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智能終端,但這兩個技術現在還未成熟,加上今年已經被所謂「AI 硬體」和蘋果 Vision Pro 潑了好幾次冷水,已經對這些產品徹底祛魅。
半信半疑戴上一副體驗後,我覺得,是時候談談這個特别的品類了。
智能眼鏡是噱頭嗎?
在聊體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市面上的幾種不同的智能眼鏡類產品。
首先是一種名為「音頻眼鏡」的產品,嚴格來說這不太能算智能眼鏡,更多像是一種開放式耳機 + 眼鏡的組合產品,有些還會配備一個攝像頭,一些品牌和華強北大部分價格三位數左右的「智能眼鏡」產品都是這種類型。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眼鏡」可以分為兩種:不帶螢幕和帶螢幕的。
不帶螢幕的則以這兩年大熱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為代表,主要的功能類似上面提到的「音頻眼鏡」,但是更多了一絲「智能」,可以使用語音輸入,并支持 AI 語音助手操作,配備的高清攝像頭不僅能拍攝,還能給 AI 識物。
而帶螢幕的則是「AR 眼鏡」品類,目前市面上比較大部分的 AR 眼鏡本質上是一個「投屏眼鏡」,連接電腦、手機或者遊戲機後,将顯示的畫面投射在眼鏡中。
▲ XREAL Air 2 Ultra 眼鏡,連接了自家的 Beam Pro 計算終端
而如果更進一步,則是自帶作業系統、獨立成像的「真 · 智能眼鏡」,基本能同時實現上述眼鏡的所有功能。
▲ Meta Orion 演示圖
這類產品目前還是以原型機、開發機為主,包括 Meta 今年展示的 Orion 眼鏡,以及 Snap 專門為開發者提供的 Spectacles 眼鏡,都離消費者有點距離,并且顯示效果一般,性能較弱,更多是在描繪一個未來的雛形。
▲ 第四代 Snap Spectacles 眼鏡,外觀笨重,價格很貴
我上手的 StarV View 眼鏡就屬于「投屏 AR 眼鏡」產品,戴上後沒有想象中逼仄的視野、模糊的畫質、眩暈的體驗,而是一塊浮空于黑暗中的高清大屏,其上顯示的字體不說纖毫畢現,也起碼沒有明顯的發毛鋸齒感。
▲ 微距鏡頭拍攝的 StarV View 右鏡片畫面
點開一個 ASMR 助眠視頻,主播靈活的手指仿佛就在你眼前輕輕揮動,加上還不錯的音頻效果,坐在辦公椅上看個一分鍾差點連呼噜都打出來了。
而連接電腦後,就等于獲得了一個面積更大、顯示更近的随身大螢幕,并且還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限制,久坐之後我就把電腦放在辦公室裡的櫃子上,戴上眼鏡站起來碼字。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看電影的體驗,由于 StarV View 會對環境進行黑暗處理,雖然畫面沒有到 IMAX 的程度,也已經很接近坐在電影院的「黃金座位」觀影體驗。
更重要的是,雖然因人而異,但至少我長時間佩戴這副眼鏡,也沒任何不适感,而 Vision Pro 我戴個十分鍾腦袋瓜和脖子都已經承受不來。
并且,這個眼鏡總體就比普通眼鏡盒大一點,很适合随身帶着走,下班帶回家煲劇看電影,上班帶回公司當大螢幕,更适合飛機、高鐵等路途中使用,這是這是傳統顯示屏設備不能帶給我的體驗。
至于不帶 AR 功能的 Ray-Ban Meta 眼鏡,我們也做了一個上手評測,用來當耳機、第一視角相機,效果确實不錯,外觀還特别時尚。
【插視頻号】
原本以為智能眼鏡是噱頭,沒想到被實力打臉,不僅能用,而且好用,同事小夥伴更直言「現在每天都在用 AR 眼鏡看視頻」。
▲ 魅族 StarV View 示意圖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帶螢幕的 AR 投屏眼鏡,還是這些比較高端的攝像頭音頻眼鏡,價格都在一千到四五千不等,對比動辄五位數的頭顯非常親民。
目前大眾或許還對智能眼鏡品類有點陌生,但或許就在明年,這個產品會如同 7 年前的無線耳機一樣,成為一類快速增長的產品。
面對當下的實用主義
今年 11 月,百度發布了首個智能眼鏡產品小度 AI 眼鏡,配備一個攝像頭,不僅可以語音操作拍攝,還能用來智能識物,總體和 Ray-Ban Meta 眼鏡功能類似。
▲ 小度 AI 眼鏡功能示意
而像小米、三星、蘋果等硬體大廠都傳出正在研發智能眼鏡產品,其中前兩者的產品大概率會對标 Ray-Ban Meta,蘋果對是否配備螢幕舉棋不定,也在探索和 iPhone 聯動的方案。
但相同的是,這些自有 AI 助手的數碼大廠,眼鏡產品傳聞都會接入相關 AI 功能,打造可穿戴 AI 設備。
只是,目前看來,驅動智能眼鏡增長的主要需求和能力,還不是這些虛無缥缈的人工智能功能。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MarketsandMarkets 的報告,預測今年智能眼鏡規模 8.79 億美元左右,而 2030 預計将達到 41.29 億美元,這期間驅動因素主要來自對沉浸式 AR 體驗的需求。
▲ 目前市場上部分智能眼鏡廠商,圖源:MarketsandMarkets
2030 後,帶有攝像頭、音頻、等復合智能功能的眼鏡會成為主流,人們通過佩戴這些眼鏡,輔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背後靠的就是 AI 技術驅動。
即使是 AI 巨頭 Meta 的 Ray-Ban 眼鏡,野心也并非「跨時代的 AI 終端」,甚至在推出之初并包含什麼 AI 功能,只是一副自帶攝像頭、音頻,品質上乘的智能眼鏡,本身已經是很不錯的時尚單品。
▲ Ray-Ban Meta
然後後期通過軟體更新支持的 AI 功能,就成了一種錦上添花,好用那自然是更好,但不太能用也無傷大雅,畢竟不太可能有人真的因為 AI 功能去買這副眼鏡。
AR 功能也是,支持獨立作業系統和隔空操作的產品還不夠成熟,那可以專注于做好顯示能力,内容方面直接利用人手一台的手機或電腦。
在 Vision Pro 剛問世之初,有網友這樣評論:這個設備很适合租房黨用來大屏娛樂。
果不其然,這條評論下方馬上被類似「租房黨買一個三萬塊錢的頭顯?」「誰能戴着這玩意兒看這麼久視頻」的其他留言攻陷。
但如果不是三萬,而是一兩千,并且還能長時間看視頻的 AR 眼鏡呢?
我有一個住在員工宿舍的朋友,一直很渴望買一台大屏電視,奈何各種條件都不允許,最後他選擇了購買一個 1300 塊的雷鳥 Air3 AR 眼鏡,甚至還能看 3D 電影。
▲ 雷鳥 Air 3
目前 XR 頭顯設備的銷量遠大于 AI 眼鏡和 AR 眼鏡,但市場普遍認為,輕量化的眼鏡,才更具有潛力。
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在最近的采訪中回應 Vision Pro 的不佳銷量時,用到了這麼一個說法:
它是一個早期試用產品。
很巧的是,國内 AR 設備品牌 XREAL 創始人徐馳這樣形容他們的 AR 投屏眼鏡設備:
這是空間計算的「現在」。
面對當下的實用主義,就是智能眼鏡能夠逐漸出圈的關鍵。
▲ XREAL One,圖源:CNET
當然,智能眼鏡想要走向更多消費者,除了缺乏一個類似 AirPods 的契機,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像是我用的 StarV View 眼鏡,就有顯示畫面偏上、邊緣模糊的問題,并且雖然眼睛沒有太多不适,但是很快鏡框就會發熱,也很影響體驗。
我那個住員工宿舍的朋友最終也沒有留着那副雷鳥 AR 眼鏡,因為他自己瞳距比較寬,而眼鏡無法進行調整,除此之外他覺得非常好用,等手頭寬裕一點就買一副更高端能調整瞳距的版本。
智能眼鏡會是下一個 iPhone 嗎?
智能眼鏡和全息影像将會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產品。
Meta CEO 馬克 · 扎克伯格對智能眼鏡信心滿滿,認為能同時實現 AR+AI 的智能眼鏡,就是下一個 iPhone,将成為人手一個的未來設備。
AR 自然不用多說,但眼鏡成為 AI 硬體的理想形式,這話怎麼說?
今年有兩款 AI 新硬體引發了大眾的讨論:Rabbit R1 和 Ai Pin,兩者都強調弱視覺界面的語音互動,一舉一動都靠用戶動嘴皮子指揮大模型來完成。
▲ 左:Ai Pin,右 Rabbit R1
兩款產品的失敗都沒太出人意料,不僅受到當下 AI 大模型能力掣肘,也沒能回答一個質疑:它們比手機好在哪裡?
而眼鏡對比手機有一個天然的優勢,那就是它能實時看用戶所看,聽用戶所聽,真正能理解用戶的處境。抛開隐私問題,它确實能更懂用戶,自然能給出更有針對性的回答。
徐馳也認為,AR 是 AI 最好的載體,AI 是 AR 最好的互動。
即使只是「當下的產品」,這兩項技術的融合也已經有了驚人的潛力。
我們曾經介紹過一款名為 Hearview 的智能眼鏡,這款眼鏡的功能也非常單一:為聽障人士設計,通過配對的智能手機麥克風捕獲聲音,AI 算法實時轉文字,字幕通過一種簡單的 AR 方式顯示在眼鏡上。
▲ 圖源:TikTok@chrissymarshall_
我們也可以試想下未來,戴着眼鏡打開冰箱,一句「今晚可以做什麼菜」,智能眼鏡就能用 AR 的方式,将相關的菜譜展現在你的眼前。
▲ Meta Orion + Meta Llama 3 大模型已經能實現類似功能
在 AI 和 AR 的遊戲正式開始之前,智能眼鏡最重要的,是留在這個牌桌上,這也是為何媒體都紛紛預測明年行業将掀起「百鏡大戰」,用面向「當下」的產品博得消費者對「未來」的信任。
XREAL 也曾經推出過一個獨立計算的 AR 眼鏡原型機「Nreal Light」,但效果更像是一個半成品,随後 XREAL 更聚焦推出 AR 投屏眼鏡產品,但徐馳表示,公司并未放棄全智能眼鏡的願景。
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iPhone 也經歷了平平無奇飽受質疑的頭兩代,現在的智能眼鏡也是類似的過渡產品,正在積累技術,等待一個突破口。
只有時間能回答智能眼鏡能不能替代下一個手機,但它肯定會提供一種更新的互動形式,讓我們能夠以更自然和簡化的形式,認識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