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雷諾認清現實:還得靠中國,歡迎閱讀。
雷諾借中國經驗技術加強其電動車全球競争力。
外國人估計有句諺語:learn from foreigners to compete with foreigners。
" 在國際化思路上,法國人的身段是柔軟的。"
曾幾何時,法國汽車制造商在技術創新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一直致力于推動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這種創新精神使法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争力。然而,法國人并未因此而固步自封,而是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享技術和資源。
比如雷諾與日產三菱聯盟、雷諾與韓國三星、長安與 PSA、DPCA(神龍汽車)等等。
此前,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 · 德 · 梅奧(Luca de Meo)在參觀某工廠期間表示,到 2028 年,雷諾的電動汽車和軟體實體安培(Ampere)将在性能和成本方面趕上中國最好的公司。安培表示,該汽車制造商現在依靠一個名為 " 先進中國發展中心 " 的專門實體來開發其電動汽車。
該實體将使安培能夠從 " 中國生态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學習,并為其團隊和雷諾的團隊吸取正确的教訓 "。盡管今年歐洲電動汽車行業增長放緩,并且面臨來自中國的競争,安培仍然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未來持樂觀态度。
在中國進行研發
再結合日前傳出的消息,雷諾集團正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安培積極籌劃重返中國市場。這一戰略舉措不僅彰顯了雷諾對中國市場潛力的深刻認識,更凸顯了其在全球電動車領網域布局的決心。
相關信息顯示,雷諾在中國建立了研發基地,雇用了約 200 名硬體工程師,并計劃在上海招聘更多軟體工程師。主要是硬體工程師,負責開發價格低于 20,000 歐元的電動版 Twingo,并計劃聘請軟體工程師。
雷諾采購和合作負責人、前中國區主席弗朗索瓦 · 普羅沃斯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标是在當地尋找電動汽車零部件合作夥伴,并将在中國獲得的技術專長融入其法國團隊。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還首次在中國開發一款新型全電動車型,計劃于 2025 年底投產。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這款車将首先在歐洲生產和銷售。弗朗索瓦稱,将在中國學習并将這些知識整合到法國團隊中,公司希望能更快地獲取電動車技術基礎,目标到 2026 年在軟體及電池方面的競争力可與在歐洲本土生產的中國制造商相當。
此外,在電池這一電動車核心部件的供應上,雷諾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經過深入洽談,雷諾已成功與全球領先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達成了戰略合作。這一合作無疑将為雷諾的電動車項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品質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雷諾首次将新車的研發任務放在中國進行。這不僅體現了雷諾對中國研發能力的充分信任,更是其全球化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
這家法國車企與擁有法國雪鐵龍和标致品牌的 Stellantis 等公司相比,其對中國合作的方式顯著不同。舉例來說,Stellantis 已投資中國零跑汽車,并與其籤署了合資協定,旨在将零跑汽車的純電動汽車引入歐洲市場。
而雷諾汽車,卻致力于将中國的經驗和技術帶到歐洲。
有消息稱,第一個改款電動車項目整體外包的公司是上海龍創汽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龍創是國内最早成立的獨立汽車設計公司之一,曾參與過标致、福特、雪鐵龍、Vinfast 等車企產品的設計工作。
不過也有人推測,東風汽車很可能會參與其中,因為東風此前已與雷諾汽車和日產汽車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為雷諾達契亞品牌生產 Spring BEV。此外,雷諾還與多家中國電池公司展開合作,包括遠景動力、寧德時代和欣旺達。
盧卡 · 德 · 梅奧表示:" 我們設計安培的初衷是提供獨特的技術和客戶體驗,以最快的速度趕超行業最高水平。安培在短短一年内取得的顯著進步充分證明,它絕對是歐洲汽車業對來自東西方新競争對手的有力回應。"
得益于向中國學習的方法,該公司有望在 2026 年推出基于 Flexevan 平台的首款歐洲軟體定義汽車 ( SDV ) 。安培認為,這充分證明了 " 其在保留核心知識產權的同時降低成本這一橫向方法的有效性 "。
在開發 SDV 方面,安培與谷歌和高通等軟體行業巨頭保持着緊密的合作關系。就在上個月,雷諾、瑞典沃爾沃集團和法國物流公司 CMA CGM 的合資企業 Flexis 展示了一款基于 Flexevan SDV 架構的新型 Estafette 電動貨車概念車。
學習長處補短板
在之前的巴黎車展上,盧卡 · 德 · 梅奧就發表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觀點。他主張歐洲不應通過設定貿易壁壘來阻礙中國的發展,反而應該放寬視野,與這個亞洲巨頭展開合作,共同挖掘雙方的巨大潛力。
他強調:" 歐洲人需要本着合作的精神與中國進行對話,并與中國的產業生态系統建立緊密的聯系,以便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他的這一觀點凸顯了在當今汽車行業,開放心态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 例如,我們與歐洲的供應商合作非常密切,但歐洲供應商往往專注于利潤率更高、附加值更高的零部件," 他說," 有時我會缺少一些基本零部件。而在中國,我可以找到這些更簡單、質量更高的零部件。"
德 · 梅奧看到了一個更大的機會,那就是鼓勵歐洲工業向亞洲的競争對手學習,并借鑑他們的最佳實踐。為了支持他的觀點,他引用了歷史案例,指出雪鐵龍和菲亞特在上世紀初如何成功復制了亨利 · 福特的大規模生產體系。
現在他認為,歐洲應該将注意力轉向世界的另一端。中國不僅在商業上,而且在技術層面都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參照點。此外,中國政府通過各種層面的方式方法,對制造商和消費者提供了大規模的支持,使得消費者能夠以遠低于歐洲的價格購買汽車。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垂直整合的行業,掌控着大部分的供應鏈,這是歐洲難以匹敵的優勢。例如,中國控制着全球 75% 的電動汽車電池產量,并擁有自己的稀土或锂加工能力,這使得中國在電池和電動機領網域成為了全球工業的領軍者。
因此,德 · 梅奧提議與中國企業結盟,以便能夠更順利地進入其生态系統。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歐洲制造商可以加速其能源轉型的進程。這可能會促成技術合作夥伴關系的建立、電池生產合資企業的誕生,甚至達成戰略原材料供應協定。
然而,對中國開放也引發了一些擔憂,尤其是關于歐洲企業是否能夠在成本上與中國競争,并保持其競争力和就業的問題。一些人擔心,中國車企最終會在歐洲建立自己的工廠,從而與當地制造商展開直接競争,提供技術和經濟上更具優勢的產品。
德 · 梅奧警告說,短期的解決方案,如關稅,雖然可能會帶來一些暫時的優勢,但也會刺激亞洲巨頭進一步降低成本,以抵消這些關稅的影響。長遠來看,當關稅取消時,歐洲可能會完全喪失其在汽車行業的工業能力,被中國汽車軍團所取代,這無疑會對就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汽車公社 "(ID:iAUTO2010),作者:楊晶,責編:楊晶,編輯:何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