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吳軍:成大事者,擅長用數學思維,歡迎閱讀。
《更新書堂》· 第 379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書籍
《富足》吳軍 著
責編 | 金木研
第 7636 篇深度好文:4046 字 | 19 分鍾閱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理解世界規律的方法,這些方法沒有對錯之分,但是需要長期有效。
對我而言,數學思維是理解世界的一個工具。世界上的很多規律都可以用加減乘除來表述。
一、做事永遠不要忽視負數
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生前在矽谷做過一次報告,聽報告的都是工程師、創業者和投資人,我作為他的朋友也去給他捧場。
在報告中,張教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數自己乘以自己等于 4?大家都回答是 2。張教授見我微笑不語,就問我答案是什麼,我說還有 -2。
張教授之所以想到 -2 這個例子,是因為凡事都有對立的兩面,這是這個世界固有的特性。物質和能量是守恒的,有得必有失;電荷是守恒的,有正電就有負電;基本粒子常常會對應反粒子。
理解了這一點,想問題才能全面。而我能想到 -2 這個答案,則是出于對數學本身的理解。我在接觸負數這個概念之後,就明白了在思考正數的時候永遠不能忽視負數,這個習慣幾乎伴随了我一生。
有了負數的概念,我們首先就必須明白,0 不是最小的數。今天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錢越多越好,如果自己沒有錢,就會覺得世界糟透了,天塌下來了。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沒錢更糟糕的事情,那就是欠了一屁股的債,他們的錢就是負數。在美國,有 80% 的家庭處于負債狀态,雖然其中很多人有房子作為資產可以抵押,但是房子通常不能馬上兌現,而債則是要按月還的,更何況很多房子的價值其實抵不上房貸。
有了負數的概念,我們就知道,每做一件事的時候,獲得的收益未必是正的,完全有可能是負的。
負數這個概念,大家最晚到初中時都會學到,而且從那時開始,高中再到大學課程中所有的數學題都可能出現負數答案。然而,在張首晟教授做報告的那一屋子聽眾中,學歷最低的也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卻漏掉了負數的答案,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可能會覺得,是因為初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知識點忘記了,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雖然學了中學數學,卻沒有學通透,只記住了一些知識點,而那些知識背後的意義完全不明白。
學完初中數學,就必須一輩子記住:世界上不僅有正數,還有負數。這件事要刻在自己的基因裡,否則數學思維就還停留在小學水平。
即使不用金錢做投資,人的一輩子也是在不斷地用自己的時間和生命投資。自己每做一件事情,就可能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但是人們通常只會想到好的結果,忽視壞的結果。
比如很多人總是說,朋友越多越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是,朋友多了難免來不及甄别,不僅會遇到益友,也會遇到損友,甚至會把損友當益友。
二、做減法比做加法重要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從心理感受上講,做減法都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特别是已經投入了時間、精力、金錢和其他成本之後。
在喬布斯回到蘋果之前,蘋果有一堆產品線,但是幾乎沒有哪個產品是盈利的,因此喬布斯才要砍掉其中的大部分,集中資源做出幾個能盈利的產品。但是很多企業家卻想不清楚這個道理,總覺得市場上有那麼多錢,自己不掙就可惜了。
今天,大部分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在談他們的計劃時,都要讓自己顯得無所不能,都有龐大的商業計劃。他們談論的以及所做的常常是全面挑戰行業裡現有的企業,甚至想颠覆整個行業。
企業家有點雄心是好事,但通常的結果都是事與願違。一個初創企業,各方面的資源都有限,又沒有現成的產品和市場,照理講不該做太多事情。那些一開始就把攤子鋪得很大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以失敗收場,而且失敗得特别快。
相反,那些能夠聚焦于一點,把一個看似小的問題解決到極致的初創企業,即便最終不能做到成功上市,也會因為自身有特定的價值而被大企業收購,這些企業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因此,幾乎所有的風險投資人和機構,在投資前都會要求初創公司把自己的任務清單盡可能地精簡,減到無法再減為止。事實證明,當創始人意識到做減法的意義,并且能夠把心思放在做出具有代差的產品上時,他們就接近成功了。
對個人來講,做減法時該舍棄什麼。日本暢銷書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給了一個很清晰的原則: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保留相應的東西,放棄那些和你心目中的生活無關的東西,因為你實際上不需要它們。和目标沒有關系的事情,就應該通過做減法删掉。
三、乘法思維:善用杠杆,事半功倍
善用杠杆的人,能夠把一個技能反復使用,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能夠做到 " 一魚三吃 "。不善于用杠杆的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從頭開始,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加法,加法自然沒有乘法做得快。
能否用好杠杆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事情本身,另一個是人本身。
先說說事情。有些事情做好了,則容易加杠杆增加收益或者擴大影響力,而有些事情則不具備加杠杆的可能性。
比如,你本科學習的是數學或者理論物理學,那麼研究生階段就可以選擇幾乎所有理工科的專業,只要再補兩三門專業課就夠了。
二戰後從事生物學研究的一大批生物學家,原本是學習物理學的,後來因為看到原子彈爆炸對人類造成的傷害,或者讀了薛定谔《生命是什麼》那本書後受到了啟發,轉而從事生物學研究了。
今天在華爾街從事金融的,很多是學習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的,也就是說,打好數學或者理論物理學的基礎将來有可能做很多事情,因為這兩個學科教給人的都是最底層的邏輯。
相比之下,如果在大學學習的是某一個專業特定的技能,換一個專業幾乎就要從頭做起。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如果有條件,在打基礎階段要做好通識教育,因為通識教育所獲得的知識适用的範圍特别廣。
即使在一個特定的專業内,有些知識也具有可復用的價值,有些則屬于很窄領網域的特定知識,對其他領網域的幫助不大。
以計算機行業為例,所有課程或者知識都屬于下面三種中的一種:和系統有關的,和算法有關的,以及和應用有關的。
前兩種學起來比較難,但是具有杠杆效應,學好了之後一通百通;最後一種知識最實用,學會了馬上就能工作掙錢。很多人改行學計算機,為了盡快看到效果,都會去學最後一種與應用有關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的可復用性比較差。
一個沒有算法和系統基礎的人,會發現自己那點應用知識過時得特别快。今天搞信息技術的人會出現 "35 歲中年危機 ",原因不難理解,他們掌握的知識不具有杠杆效應,而且其價值每三五年就衰減一半。
相反,一些受過科班訓練的基礎扎實的從業者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知識的基礎是算法和系統。我常常強調求道的重要性,因為道是可以應用于各種場合的,但是大部分人只看重對自己當下有用的術,
通常都是有針對性的,做不了乘法。
再說說人。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熱衷于解決具體的問題,另一種人熱衷于發明一種解決同類問題的機器,然後讓機器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前一種人做事情基本上是加法思維,後一種人則是乘法思維。世界上第一個制造出和圖靈機等價的計算機的,并非美國二戰時研發電子計算機的那批科學家,而是德國工程師楚澤。
楚澤原本的工作是計算飛機設計中的工程問題的,當時他用的工具是計算尺和數學用表。楚澤發現大部分問題用的公式都差不多,只是把數據換一換,但是這樣的計算每一次都很花時間。
楚澤就想,應該制造一種機器,讓它根據公式自動計算,于是他離職發明了德國的計算機。類似地,美國當初研制電子計算機也是出于同樣的考慮,即為了計算遠程火炮的彈道。
由于那些計算問題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科學家想發明一種機器來完成它們,而不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手工計算。當然,制造一種機器只是一種比喻,并非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新造一種機器來解決,我們只是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思維方式的不同。
遇事該做加法還是做乘法,其實反映出人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些人一定要強調每件事的特殊性,他們就習慣于做加法;有些人則能看到事物之間的共性,他們就會通過做乘法極大地提高效率。
我們不妨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把那些和其他事情相關性小的、重要性差的事情統統删掉,集中精力把那些能夠做出乘法效應的事情做好。
四、用乘方思維擴大影響力
為什麼從同一個學校畢業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工作幾年後,就會有明顯的差距,十幾、二十幾年後,就會有天壤之别。
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的成就是線性疊加的,有些人則是按照平方的速度,甚至立方的速度增長的。
要想進一步提高影響力,最好能讓影響力随時間呈三次方、四次方增加。以信息技術行業為例,假如我們能夠讓自己寫的代碼不僅在自己負責的產品中使用,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也來使用我們的代碼,那它的影響力就大了。
在全世界著名的信息技術公司中,很多產品會共用一個代碼,而且其他企業也會使用。比如亞馬遜 AWS 雲平台中的代碼,上百萬的企業都在使用,這裡面每一行代碼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
如果你做的工作不僅被很多項目采用,做成了各種產品,每一個產品随着時間的推移用戶數在不斷上升,收入也在不斷擴大,而且你能夠不斷完成這樣有效果的工作,那麼你的影響力就和工作年限的四次方成正比。
這樣一來,當你工作了 10 年,你在行業的影響力就會非常大。這時,即便别人碰到了發展的天花板,你也依然是行業裡最受歡迎的對象,因為任何一個部門都知道,你到哪裡,就會給哪裡帶來巨大的效益。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做簡單的加法,他們雖然在進步,但是速度不夠快。而有些人則是在做乘法,他們會用一項技能撬動一個很大的杠杆。我們知道,通常乘法比加法的結果要大。
很多人只知道世界上有正數,卻忘記了世界上還有負數,他們做事顧頭不顧尾,總以為自己能夠獲得,忘記了很多努力的結果反而會讓自己失去。
懂得這些道理并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數學知識,而只需要掌握數學思維,習慣于用數學的頭腦來分析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種現象,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的規律。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9 月 16 日,筆記俠 "AI 新視野,增長新勢能 " 第二屆新商業智能大會,将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
眾多行業大咖、一線企業、初創公司在這裡聚集,分享彼此對 AI 的認知和經驗,幫你發現 AI 帶來的增長勢能,看到未來,融入未來,成為未來!
餘票不多,先到先得。
分享、點贊、在看,3 連